个人资料
正文

天方叶:关于悟空孙 “从“heart”和“mind”看中西文化之差”的商榷

(2011-05-27 20:11:29) 下一个
天方叶: 关于悟空孙 “从“heart”和“mind”看中西文化之差”的商榷
作者:天方叶
原文摘自2011-05-27文学城悟空孙文章。

原文“翻译之难,我深有体会。有的时候“卡壳”,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差异。 比如,英语中“heart”和“mind”如何正确用汉语来表述就是一个问题。”
点评:同意.

原文“一般而言,“heart”和“mind”都可以译成“心”——中国文化中二者是合而为一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它们却有截然不同的内涵,语言上也是不能互换的。”
点评:大错特错。原作者把在不同“语境”下的中文“一词多义”搞混了。举例: 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这里的心是指“BIO Heart”, 没岐义,因为是要做手术。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在表达感情时,中英都用类似的寓义(metaphor),比如, 英语:Sweet Heart, 中文:心肝宝贝, 或港台翻成,甜心.

原文“就英语而言,“heart”与情感和道德有关,“mind”则主宰思维。 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She hugged the baby to her heart.He has his heart in his work.She has a heart of gold.……”
点评:又错了,例句: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我翻成:我从心底里感谢你.
你能说这的心是“主宰思维“吗?

原文“以上这些句子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都是“心”,但是决不能用“mind”替代。”
点评:原地转圈-自说自话,关键的东东丢了 – 在上例,“bottom of my heart”要你用中文翻,你不用“心“ 行吗。你只能说,这里的心,不指“mind”。这位老弟犯了低级逻辑错误 – 偷换概念 –大前提混淆了。

原文
“He is absent minded.
Tell me your mind.A Beautiful MindThe public mind……
这些句子中“mind”的中文翻译也都是“心”,但不具备感情色彩,只和思维有关。电影A Beautiful Mind是赞扬Nash的思维和为科学做出的贡献,并不是他的情感上的“心灵”,A Beautiful Heart 才是“美丽的心灵”,所以这个电影的中文翻译并不准确。“

点评:欣赏这位老弟的勇气,自愧不如。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看来,毫无疑问,A Beautiful Mind 是指美丽的心灵,试问,不翻“美丽的心灵”,翻神马?跑马了吧?不多说了。


小结:
1.在特定场合, 英语“mind”和中文 “心灵” 都有感情的色彩。
2. 英语“BIO HEART” 和中文生物意义上的心脏(直译),都可以用来比拟感情,如Sweet Heart, 中文:心肝宝贝, 或港台翻成,甜心。
3. 如果英语“mind”和中文 “心” 用来指思维,它们的用法没大区别。
4. 总而言之,不论中英,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同时它们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应根据上下文或语境确定含义。
5. 原文还很长,本人只做技术上的点评,并认为余下的与翻译无关,故省略。
6. 本人政治上独立并同情民主,既不是五毛,也不是美分。请不要在政治上拍砖。




=========================================================================




附悟空孙原文:
从“heart”和“mind”看中西文化之差 2011-05-27 17:39:33
翻译之难,我深有体会。有的时候“卡壳”,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差异。 比如,英语中“heart”和“mind”如何正确用汉语来表述就是一个问题。一般而言,“heart”和“mind”都可以译成“心”——中国文化中二者是合而为一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它们却有截然不同的内涵,语言上也是不能互换的。就英语而言,“heart”与情感和道德有关,“mind”则主宰思维。 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She hugged the baby to her heart.He has his heart in his work.She has a heart of gold.……以上这些句子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都是“心”,但是决不能用“mind”替代。He is absent minded.Tell me your mind.A Beautiful Mind. The public mind…… 这些句子中“mind”的中文翻译也都是“心”,但不具备感情色彩,只和思维有关。电影A Beautiful Mind是赞扬Nash的思维和为科学做出的贡献,并不是他的情感上的“心灵”,A Beautiful Heart 才是“美丽的心灵”,所以这个电影的中文翻译并不准确。 有时,mind和heart语言上虽然可以互换,但意义不同。 You are on my mind.You are in my heart. 仔细体会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的含义是不同的,一个是“我没忘了你(或你托付的事)”,另一个是“我思念着你(爱着你)”。 由此可见,西方人的思维和情感是可以分离的,这对于重“人情”的中国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不明白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巨大的优点。 西方家庭成员可以有不同的信仰或政见,隶属不同的党派团体,但能够和平共处,议会里执政党和反对党开会时可以拍桌子瞪眼,会后可以坐下来谈笑风生一起喝咖啡。 中 国人就难了。不同信仰不同党派意味着众叛亲离,意味着你死我活。想当年一个家庭中的亲兄弟因为国共之争而天各一方,文革中更是“大义灭亲”。于是就不难理 解为什么只有在韩国和台湾的民主里才出现两党之间拉头发,扇耳光,扒衣服这样角斗场上才会出现的辩论方式,很难想象如此打斗的双方还能坐下来一起品茶。 因 为,中国文化的“心”主宰一切,包括思维,中国人将思维、智力、意志甚至判断力情感化,所以即使意见的不一致也是“伤心”(伤感情)的事。比如晚辈不顺从 长辈的意志,长辈的心脏病是随时要发作的,至于胡风也好,彭德怀也罢,不能和最高领袖“同心”,就不“同德”,必将你死我活——做不成朋友,便是敌人。所以中国人喜欢“和谐”,喜欢“一致”,喜欢“和合”,喜欢“统一思想”,“不同”就表示“不友好”,所以任何的分歧都会导致对抗的敌我矛盾。 到了今天,我们还把“持不同政见者”关进大牢,这就是说:你在意见上和我不同,就是不友好的“伤感情”的行为——于是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荒唐的逻辑。难怪连孔夫子都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小子鸣鼓而攻”也就意味着凡是我一派的,就要帮助我打击我的“敌人”,否则你就是叛徒、“X奸”。于是中国人的社会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也是不朽的“特色”。 这种“特色”在华人网络论坛里也可略见一斑。几乎每个论坛都会分成甲派乙派,每派里又会有A帮B帮——“同类”的,相互赞扬,再平乏的帖子都要赞一下,“顶好文!”,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并不知道此文好在哪里,只因为是朋友写的,哪怕是一堆骨头也能挑出几块鸡蛋丝来。我们常常甚至连帖子还没有读一个字就可以“先顶再看”。“非我族”的,明明是一篇好文章,则一个劲儿鸡蛋里找骨头,尽量讽刺挖苦——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其实是情感的heart淹没了思维的mind。 这样一来,意见的不一致很容易产生敌对,不仅仅是政治,就是谈教育,谈婚姻,谈医疗,谈文化,都会引来激烈的争吵,最后导致人身攻击,势不两立……。到最后,一旦不得志,就象古代士大夫那样跳江自尽(消失了)以示清高,或拉出一帮人另立山头,躲进“桃花源”。 我常常感叹,我们上网来干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会在分歧中共存,我们的heart为什么老是要被mind左右?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互动中共进?在碰撞中求得和谐?至少,做不了朋友也不一定就是敌人嘛! 我们应该明白,网络只是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想的场所,这里只涉及mind, heart完全可以留在现实社会,留在家里,至于别人的流言蜚语——Never Mind! 所以,我只在意网上的观点和思想,对于朋友,有话还是要说,有反对意见还是要提。 因为,我反对你,不是因为我蔑视你,更不是因为我憎恨你。虽然我的mind不和你同道,但我的heart和你在一起。我反对你,仅仅因为:我在思考。 朋友,我在思考——Do you min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yuanyuan88 回复 悄悄话 分析得有道理
tianfangy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林贝卡的评论:
Thanks for your quick comments, amazing! :)))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I agree with you on that. "总而言之,不论中英,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同时它们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应根据上下文或语境确定含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