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邂逅原创音乐

(2011-06-05 14:17:29) 下一个
                                               邂逅原创音乐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听到了一个朋友自己创作、演奏、演唱并录制的一盘音乐光盘。让我感到诧异不已的是,这位仁兄其实并不是职业的音乐人,他搞音乐乃完全出于兴趣与爱好。也就是说,他是一位非专业的、业余的音乐人。但是,听了他的音乐以后,我感觉“业余”或“非专业”这样的词语,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似乎不太适用于评价这位仁兄的作品。
 
      这位仁兄的音乐,从总体上来说,我认为基本上可被纳入“新世纪音乐”的范畴。原因便在于他的音乐内容紧密地联系着自然,配器新颖而简练(他只采用了古典吉他、长笛以及电子合成器),在制作上则严格地追求声音的质量与效果。尤其是他的作品制作之考究,声音效果之精良,使人听了他的音乐,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这样一种疑问:如果连这样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还被称为“业余的”或者“非专业”的话,那么,“专业的”作品又该会是怎样的呢? 而在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的)风格上,依我的管见,这位朋友的作品的最大的特点便在于节奏的安排上显得不落俗套。他会以节奏的突变配合旋律的发展。这种尝试手法虽说不一定是前无古人的,但起码在通俗音乐这方面一定可以说是不多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通观这位仁兄的作品,我发现他的这种不落俗套,甚或是某种“无拘无束”的特点,其实并非局限于某个曲目上。听他的音乐,会使你感受到总体上的“新世纪音乐”的气氛,但又时而触觉到摇滚乐的激情以及重金属音乐的亢奋。这种综合的音乐创意及效果使人相信这位朋友在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忠实于自己的情感而非刻意追求某种音乐体裁的。你也许会认为他的作品总体上比较简单、平实或者清淡,但是如果你注意到他的音乐的最主要乐器 -- 他自己的古典吉他的弹奏是那样的精准,那样的一丝不苟,相信你会对他和他的作品以及他的创作精神肃然起敬的。于此同时,你也一定会认为诸如“非专业”或“业余”之类的词语对于这位朋友是完全不合适的。

      然而,事实上我的这位朋友毕竟不是专业的音乐人。

      我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还算做是新颖的概念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我朋友以及像他这一类的音乐人。而这个概念便是原创音乐。

      据我了解,所谓“原创音乐”原本是译自英文 Original Music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仅从英文的原意来看便可知,这个概念并不牵涉到音乐的体裁与风格,也与音乐作品的影响力(或曰受欢迎的程度)无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概念与音乐人的职业根本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专业”与“非专业”这一类的概念而言,“原创音乐”这个概念在用于叙述我朋友这一类的音乐人方面,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和理解,也许是惟一比较恰当的表述。 音乐欣赏这件事情本身,说到底也无非是个人的感受。即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行为。个人的经历与阅历,个人的性格嗜好,甚至个人的某一时刻的心情等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对于一首音乐的取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本身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一切全都取决于接受音乐者自己的感受。从单纯的理论角度而言,一首所谓成功的音乐,在我看来,必定首先是音乐人的发自内心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得以通过有效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继而能够使得较多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即所谓音乐的影响力。当然,这只是极端简化了的、实验室内的音乐效果。而实际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往往要比这种试验室复杂得何止千万倍!除去前面提到的个人的经历、性格千差万别之外,文化习俗、教育背景以及一般价值取向等也都不尽相同。而这些恰恰都限制了一首音乐的影响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个人的、社会的许多习惯和习俗一经形成,那么留给新生的“弱小的”音乐得以生存的空间往往就是极为有限的了。人类千万年的文明史早已成就了音乐的广袤的森林。在这个广袤的音乐森林当中,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民间的各种音乐流派早已各自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它们强有力地影响着在这个森林中徜徉的所有音乐爱好者的感官及其价值取向。而新生的、“弱小的”、甚至那些“不入流的”音乐要想在这片广袤的音乐森林之中找到一个立足之地,这原本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也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更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作品不悦耳动听从而也就无法打动人们的心灵。它们理应与广袤的音乐森林中的参天大树一样,共同地、平等地面临着音乐欣赏者们见仁见智的选择和取舍。如果认同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不难领悟到“原创音乐”这个(较)新概念的一个重要含义:它多少顾及到了各种音乐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朋友的音乐的意义,也绝不仅限于他的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上。而从一个音乐欣赏者的角度来看,能够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中偶遇一颗小小的但却是晶莹剔透的贝壳,这实在可以说是缘分不浅的邂逅。      

(森林朝阳 2011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森林朝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林贝卡的评论:
林贝卡,谢谢你的来访。希望以后多多指教。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好文采,谢谢推荐和分享。
法国薰衣草 回复 悄悄话 逍遥原创逍遥听! 谢谢专业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