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国汉学家雷慕沙200年祭

(2006-02-25 12:09:41) 下一个
法国汉学家雷慕沙200年祭 1829年, 4名位在巴黎神学院进修的中国神学士学生来到巴黎, 如同长颈鹿进了巴黎歌剧院 ,在那个少见多怪的年代是个轰动性的消息。 东方是东方, 西方是西方。19世纪初西方人不了解中国,如同中国人不了解西方。 那之前,成吉思汗子孙的铁蹄给西方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们被踏碎的脑子里还没有能力分清中国人还是蒙古人。 在当时,中国是个极其遥远的国度, 那里的人很野蛮, 无知, 毁灭是那个地方的基本生活方式。 他们的心中还有对几百年前的毁灭的畏惧 … 但在葡萄牙、 意大利、传教士们前仆后继的宗教探险中 ,从他们的描述中断断续续传来了另一个中国的面目: 幅员辽阔 、物产丰富、 社会秩序井然、 文化发达… 这些奇异的游记和传闻无声无息的在西方很狭窄的圈子里悄悄地传播着, 人们感觉到中国文化深厚底蕴,渴望接触认识中国这个遥远、 广大神秘的帝国。 中国太远了! 那么, 有多少中国人到了法国呢 ?少得极其可怜。 从1687—1717年 ,只有2个! 后来情况又好了一些,在法国大革命后 又多了点... 3个!! 4位中国神学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巴黎的, 比这个消息更让人吃惊的是 :巴黎居然还有懂中文的人 ! 他是皇家图书馆的馆员雷米萨特(Abel Rémusat)先生, 像想一下们这个我们这个时代如果声称有人他懂外星人的语言, 那会怎么样?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特别是文学家、 艺术家 、有教养的贵夫人 、众多的大小报的编辑.....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lecteurs.GIF 于是雷米萨特, 马上成为巴黎的明星 。 这样好事者5月12日组织了在皇家图书馆一次特别的会见。 来看热闹人们较头接耳 ,议论纷纷 ,主题只有2个: 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 雷米萨特真的会讲中文吗? 雷米萨特是和他的学生一起来的, 这是第一次亮出他多年的闭门造车的学习成果 ,在这之前,他一直都是用独门秘诀在书上学习中文。 由于双方语言不通 ,怎么交谈呢? 笔谈 !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morrison.GIF 巴黎的《宇宙先生报》对这次会见进行了现场说式的报道,也是第一次有正式记载的中国与法国人的文化交流 。 报纸写道: 雷米萨特和中国人说话的情形 ,就和我们之间说法语一样 ,只不过手里拿着笔。 他的动作优雅而愉快 ,脸上还不时露出喜悦的微笑, 雷米萨特先生令人嫉妒地展现了一种我们还完全不了解文学品位 , 他写的中国字非常奇特漂亮 ,我肯定是甲级班学生的字或者一个科学院院士的字。 会见技术结束 中国神学士写下2行中文诗: 我们拥有我们难以估价的东西, 正义和道德比财富和黄金更宝贵 。〔法语原文直译, 还没有查到中文原文, 待高明补译 〕 第二天 ,巴黎的报纸刊登了这条消息 :阿拜尔 雷米萨特先生认识中文〔中国人〕 ! 〔中文‖中国人 ,法语是一个词。〕 在法兰西学院 ,他开辟的公共课程招徕了很多人, 他的大批弟子坚定的跟着他的足迹,野心勃勃的无论走到哪里。 阿拜尔·雷米萨特是一个中国应该记住的法国人 。他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的汉学家, 欧洲汉学的奠基人。 他是法国南部哥拉斯〔Grasse〕 人, 那个地方以出产香水而著名 ,遵从父命, 他是个医学院的学生。 有一次,偶然在展览会中看见有中国植物标本,于是他发现了中国 。他又在一部手稿上, 发现了方块字。 和所有那个年代学生一样 ,他有着博学的爱好 ,他已经懂得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 方块字是一种和拼音文字完全不同语言 ,当时人传言, 汉语没有语法,是不能学的。 当法国人说: 这是中国话 ,这句话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句法国的最常用的俗语, 意指不能明白的话。 好奇心、好胜心让他决心搞明白这种文字! 这一年是1806年, 正在拿破仑统治最辉煌的时期 。 在他之前不是没有人学过中文, 也不是没有人了解中国 。在他之前 很多传教士已经编写了汉语词典和语法方面的书籍 ,18世纪初,马若瑟出了他的《汉语概述》那是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论文,其中分别描写了古典语和通俗语,文笔细腻,例证颇多。不过各种分类,像术语,都是按拉丁语的分类进行的,这部手稿1727年存放在皇家图书馆,近一百年无人问津。 还有一位早年被带到法国的一位年轻的中国书生 ,他是福建莆田人黄加略(也叫黄嘉略,1679-1716 Arcade Hoangh ),在法国编写了口语语法文章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著作文章被当时的文化名流福尔蒙剽窃、侵吞当作自己的文章发表了。 后来的汉学界经过详细的考证认出了本来面目。 即使这样粗通汉文的福尔蒙的最后一位学生在1800年就去世了 。 换一句话书说雷米萨特决心学中文时 ,没有老师 、没有语法 、 没有法汉字典!!! 他也试图到皇家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但负责馆员对这18岁的无名小子斥之以鼻 ,他们可不打算向所有人公开馆藏的皇家宝藏。 虽然他们自己并没有理解这些文字的真正价值。 多亏了一本满文书, 几篇神学的似是而非的译稿, 他像孤岛上鲁宾逊开始制造自己的工具,编作自己的字典, 开发神秘的中文。 这个200年前的法国人就是这样开始学中文的 。 他学习汉语主要的利器是《汉文/ 满文辞典》 ,当时的大清帝国还是嘉庆年间, 雷米萨特通过其他文字中极其不正确的转译和猜测, 逐渐归纳出中文的原意, 逐字逐条编成临时字典 。一旦确定了一个字的特殊含义, 他便仔细观察这个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它的影响,它的转接方式 。 通过这种几乎是猜谜的学习方法,他令人震惊的编写自己的汉语词典,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dico.GIF 掌握了学习汉语的方法。这在文字史上是悟绝无仅有地奇迹。 1811年8月他发表第一篇中国文学和语言论文 ,同时他给自己起了很地道的汉语名‘雷慕沙’! 1812年2月他情不自禁的给朋友写道: 我终于采辑成一本《中文/丁文词典》手稿 ,这是我5年里最大渴望, 我现在正做一些重要的工作.... 这个时候的雷慕沙同时还是在医学院,攻读繁重医学课程的的学生 ,那些令人恐怖的地狱般的课程并没有阻挡住他对汉语的强烈兴趣。 汉语的俄学习也逐渐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向, 1813年他撰写关于〈中医的舌诊〉的博士论文 ,30多页, 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论文明显受了中医基本医理的影响 ,这个意义上雷慕沙也是最早研究中医的汉学家之一。他把兴趣和学业, 医学和中文镕为一炉 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周围没有中国人 ,他即使满腹经纶却不能讲一句中国话 。曾经有一位姓江中国人也到过巴黎,本来是找来做法属圭亚纳的茶园经理 , 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人才输出者 ,不能讲一句官话, 只是讲家乡的福建土话 。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chinois1821.GIF 这可不是雷米萨特期待的人,他写道:希望有一位懂历史、 通文学、 学问渊博的人。 这样的人才能让那些只会讲高乃依式的语言, 或者讲拉丁语的法国人照射到中国的文明阳光。 中国的确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明星, 至少在心理上有极大的优越感, 有关中国的任何零星消息和物件都成为西方社会会上时髦得象征。 在巴黎,瓷器 屏风 旗袍、扇子、 风行一时 ,以至我们今天还能在古董店的家具和瓷器上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痕迹 。 1814年12月11日法兰西学院正式创办【汉、鞑靼、满语言文学讲座】,整个西方汉学界都把这一天作为《西方专业汉学》诞生的标志。 这个讲座一直维持到1918年,之所以要以满族语言做为汉学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一来当初耶稣会士常通过满文来理解中文著作,并予以传播; 二来满文本身的文法和多音节的特性,与欧洲的语文比较接近,通过满文,欧洲学者在汉学研究上比较便利,而且也可以省去学习汉族语文的漫长时间。 讲座开了一代风气之先 做了3件事别人没有做到的事: 1.汉学作为一门独力的学术文化被学者探讨 ,它脱离了过去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宗教实用特征, 也不把汉学限制在语言翻译的范畴。 2.指出一条途径,使所有人都按照这个过方法都能学习汉语。 3.创立起一个中心,使汉语文化能够传播扩展发扬。 雷慕沙是这个讲座的主脑 , 他担任了文化讲座的教授时年仅26岁, 理所当然成为西方文化史上第一位中文教授。 如果看一下他在中文这个旗帜下的工作你会不得不佩服,他的创造力和博学使他不愧于汉学开山宗师。 1815年,雷慕沙利用马若瑟写的《汉语概述》讲义编写了他的《汉语语法基础》。在法国公学开创了公开研究汉语,包括民间汉语和古典汉语的先河。 从此,有关汉语语法的著述便不断增多了。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abel.gif 他后来著有《于阗城史》(Paris 1820),利用《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整理了于阗的历史资料。 他还翻译了法显的《佛国记》(Paris 1836)。这个文献几乎囊括整理了当时西方所有有关西域文化材料, 过了百年后人们依然可以找到他的价值。 他在1822年出版了第一本重要的书籍《汉文文法纲要:古文与官话纲要》,受到了欧洲和来自美国的东方学者的一致赞扬和敬意 。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grammaire.GIF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page_grammaire.gif 这是第一部提供给研究人员使用的颇为得心应手的语法书籍。这本手书1857年重新编辑, 然后失传。 后来重新发现, 在1987年由著名的中国学学者、 戴高乐的亲信、政府部长阿兰·佩雷罗再次写了前言出版。 1824年他成为曾经拒绝接受借书给他的皇家图书馆的东方手稿保管员, 无可争议的权威。 1926年他开始翻译《玉娇丽》, 这是前边提到那个黄加略翻译到一半的书。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iukiaoli2.gif 《玉娇丽》, 又名《玉娇李》,《双美奇缘》...《金瓶梅》最早的续书,极尽淫牒之事。 历代书商皆视为卧房快书,洛阳纸贵,风行一时,明清之际几乎家置一部于床头几上,争相传抄。 他的这个工作让中国的小说正式登堂进入西方文化范围 不过中国文学也因此在西方染上艳名秘戏的特征 ,这类译著特别多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的提到说过这本有代表性的著作 , 称“有法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1826年黑格尔访问巴黎时,曾与雷慕沙见过面,并聆听了雷氏在法兰西皇家学院的讲演。雷慕沙对《老子》的翻译和阐释, 直接影响了黑格尔对老子和道家的认识,因为在雷慕沙那里,黑格尔认识到了一个跟耶稣会传教士所展示给他的具有不同内涵的道家: 这是一个跟形而上学及思辨有关的道家。 1832年雷慕沙仔细研究了老子的道的概念 他用法文试译了《老子》。 此外 还翻译了《论语》、《大学》、《中庸》、《书经》以及《耶律楚材传记》..对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建立和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29年,和中国神学士的笔谈让雷慕沙的声望不仅在学术圈内达到顶点 ,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影响。 雷慕沙的汉文造诣很高,他醉心汉文文法研究,而且是通过对中国古文的注译来直接进行的,颇有乾嘉学派的实战神韵, 这一绝活手让他的水平比他人一下高出很多。 试想一下一个中国文学教授下的古文功夫, 就知道他花费的心血, 以及他的勤奋和聪敏。 法国的汉学在雷慕沙开创后成长壮大, 逐渐影响到德国、俄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1920年代留学法国的李思纯一言以蔽之曰:"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 现代学者亦称:"'中国学'不仅是一门西洋的科学,而且还几乎可以说:它是一门法国的科学。" 很可惜,伟大的汉学家死于户霍乱病 。 他被埋葬于 St Fargeau-Ponthierry ,他的墓地写着这样的铭文: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eglise_tombe.GIF 【让·保罗·阿贝尔·雷慕沙 】 法兰西学院成员 中国文学和语言教授 生于1788年9月5日 死于1832年6月3日 深邃的天才 敏锐的思想家 文雅的作家 他的死对于文学和科学是一个永恒的葬礼 他去了那个更有尊严的世界 等待着痛哭着孤独的朋友们 .... 【后记】 偶然看到200年的这个汉学家传奇的一生, 我就深深感动了。 我很惊奇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专门研究这位西方汉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雷慕沙, 我化了很长时间找到了手边的资料 。 雷慕沙这个小传不可避免采用了他的网站中一些珍贵资料。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remusat_intro.htm 以及一些社科院专家的零散的研究资料 ,这里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 欢迎转贴 勿作商用 老巴巴 2006年2月25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