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

(2015-04-10 18:27:32) 下一个

周末去理发店理个发,顺道儿就和长久以来帮我理发的大姐闲聊,大姐来美国好多年了,还从来没回国内看过呢。说着说着,就聊到了美国和中国发展,大姐问我,美国好还是中国好?也没多想,脱口而出说:中国好。

 

我解释道,要是普通人过个日子,就在美国呆着好了;可对于求发展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最好回中国去,错过了就没机会了,现在来美国留学的很多年轻人,即便在美国学业有成,但回去面对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竞争对手,或许水土不服,可能在多方面技能还都是落后的。现在很多留学美国的年轻人,希望在这个发达的国家拿些经验再回去,但现在世界是平的了,中国不缺国际视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突破和创新的时代。

 

美国有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叫基辛格,去过中国五十多次,还出过一本书叫《论中国》,从大历史观和他的亲身体验与观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看法,挺客观、有水平,推荐有时间大家读读。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二十一世纪初最重要的事件,不是什么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也不是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那些事儿,而是中国的崛起。

 

简单用个数字说吧,在中国具有纽约城市规模或超出其规模的中国城市约有三十五个以上,并且还在贪婪的成长,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预期在2050年才会结束,即便到那个年代,还是会低于日本的城市化比率。

 

无论谁如何批评中国,但中国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中一次极其罕见的人类群体改造变革行动,我们不但见证了这段历史,还有机会参与其中。

 

成长也许是野蛮式的,在中国,当我看到中国那么多年轻人的眼神时,他们是那么渴望了解世界,一无所有的闯进城市,渴望成长,不拒绝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破釜沉舟式的冒险,美国有一句话这么说的:Greedy is Good.(中文:贪婪是美妙的)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友人介绍的片子,是由著名的美国历史频道拍摄,叫《The Man Who Build American 》(中文叫:建设美国的那些人),影片主要叙述了美国从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期,建设铁路、石油、钢铁、电、汽车以及金融的故事,影片中除了给人印象深刻的企业巨人身影外,你不能回避,在那段美国经济腾飞的历史,是一部劳工大众的血泪史,非常狗血,资本家把工人剥削到骨髓,工人每周工作六天,每天要工作十四个小时甚至以上,有约百分之十一的工人死在工作岗位上,当时的工作条件及其恶劣,那些企业巨人在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对工人阶层的压榨,使其创伤,深可见骨。连政府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直到工人的觉醒和反抗,才在福特时代的到来所实施的新的劳资制度得以改善。

 

在今天进步的社会中,您是很难想象马克思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写出了《资本论》,我们和马克思有分歧,但我们要承认,我们缺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亲身体验与理解。今天,中国的崛起的速度,让世界感到震惊,但和过去历史相比,很难想象中国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今天,无论你怎么批评中国,都阻止不了中国发展的脚步。回到中国,看到的是,嘈杂、拥挤、成群的建筑、雾霾下的都市、疯狂涌入城市的年轻人、努力和猥琐的人混杂在一起、忙着去中国体验的老外。每次回去都有一种感受,是:见证奇迹。

 

现在我会极力的劝阻留美的年轻人,不要在美国呆太长时间(最多两年,最好做交换学生,不耽误吸收美国的知识与长处,很多名校的课程都公开了,上课,在哪里都可以上。美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大发展的时代了,不要对美国抱有太多幻想)。当留美的年轻人觉得自己视野开阔、英文很棒,又是个吃货时,他们也许丢掉了在这次中国大发展时代,自己应有的位置,其实,对于中国来美国读书的年轻人来说,美国的舞台太小,这个国家留给他们的位置不多。

 

很多人早年来到美国打拼,现在稳定下来了,太多人有了美籍华人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正在快速的蒸发。其实话说回来,我们除了为这个国家交了一些税赋,这个国家建设、发展到昌盛,我们并没做什么可以自以为傲的,而现在,很有可能会被我们曾认为完美的体制带下悬崖。听说美国退休年龄要提到六十八岁了,嗨,也不用着急,只要有耐心等,人是总有干不动那一天的,这笔账,老百姓是永远算不过“政府”的。

 

美国有个人叫弗里德曼的人,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非常关注中国,他说:中国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经济增长是系与科技创新。

 

今天,如果你去中国,中国老百姓对于科技融入生活的程度与美国相比,美国是落后的,而且距离还在不断的拉开。

 

非常想对年轻人说,珍惜中国给人类带来的这次发展机遇,它基本是把人们从农耕时代带入太空时代的一次快速变革和爆发,我们有幸见证历史,参与其中,一定要对准自己的跑道,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还是想引用弗里德曼说过的一段有关中国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中国就像一架飞机从跑道上起飞,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它处在向上的轨迹,坐在飞机上的人,感到的是剧烈的颠簸,而我从美国观察,看到的则是飞机优雅的升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