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Nobody is perfect

(2012-01-05 22:34:48) 下一个

“NOBODY IS PERFECT”, 此句译成中文为“人无完人”。在国内我们偶尔也会如是说,但我真正体会到其含义及应用,是在来美后的工作中。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心之过,无妄之灾。此时需要的是积极解决的方法和今后预防的措施,而不是兴师动众的指责。记得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有一位同事出了一个差错。当时全科开会对那位同事进行“帮助”,虽然大多都不是恶意的。那件事在我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诸如此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我没有看到一位因工作不称职而离开的。

来美工作后,我看到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当一个人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就会有人写报告,然后上级就会给本人谈话,并在报告上签字,以视警告。同时会嘱咐一句“人无完人”,今后小心等等。当一个人出现了大错,造成很坏的影响时,那个人就会离开,而不仅仅是写报告(因为有很多规章条例在)。无论哪种请况,都只有当事人知道。别人知道的很少,甚至一无所知。有的工作不称职,就会悄悄离开,因为这里要的是质量。有的会重新培训,再上岗。但常听到的一句话是“nobody is perfect””“人无完人”,鼓励你改正错误,去接近完美。

这些年的工作中,当我和我的同事们工作中出现一些糗事和一些处理不当的事情时,大家都会以此话互相宽慰,减轻自责,同时还会互相提醒“同样的错误别犯第二次”。

“人无完人”,此话中肯。许多年来,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学会了放松,学会了体谅,学会了站在别人的鞋子里考虑事情,学会了宽恕别人,更学会了宽恕自己。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能享受人际关系。

很多人想成为完人,不能容忍自己犯错误,也不能容忍周围人的错误。这一点也体现在我身上,也体现在我工作中的同胞人身上。可能是由于以前成长的经历,时代的原因,以及出现错误后所受到的处置 (如前面所提到的例子),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偏执”症状。(当然还不是精神病学中所诊断的偏执狂。)这是我近十几年意识到,并极力加以改正的。这些症状包括极想完美,敏感,多疑,甚至猜忌,甚至总有一种被迫害感。人人自危,不能自拔。有的人在错误面前,会把别人的忠告也看作是一种攻击。有些人找几次工作,都不能继续下去,因为总认为被周围的人所欺负。遇到事情,不会说“对不起”,甚至不会说“谢谢”。我想究其原因,不外是想要求自己完美,想保护自己,害怕被别人“扣帽子”,而不愿或不会面对缺点错误。

其实小的缺点,错误就像人偶然会感冒,偶然会生病一样。只要你工作,只要你生活,它都会如影随形。这与法律无关,与是非曲直无关,与道德败坏无关。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有错误出现时,其实最懊悔最痛恨自己的莫过于本人。此时这个人需要的是有人与他共同分析事情的原委,解决的方法及如何预防。无论在工作中或在家庭中均如此。可是往往此时会出现许多责备声。“假如你。。。,可是你。。。,谁让你。。。”等等。这样“crying over the spilled milk”,对着“洒掉的牛奶哭泣”是无用的。如果此人心胸狭窄,可能会有更恶劣的事情出现,因为他觉得孤立无助。

许多年前,我在妹妹家发现一本书,戴尔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首先让我学到的是如何放松,如何成为更友善的人,如何对待错误。那时,刚有孩子,除了照顾好孩子外,工作中还想尽善尽美,每年还想写几篇或翻译几篇专业文章,还在很努力的学英文,应付各种考试,并想有机会出国,总之,总想完美。当我读了卡耐基的书之后,我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从此,我把完美的实现看作人生金字塔的上部。也可谓“得者我幸,不得我命”,当时,精神上便放松了很多。

来美后,当我得知有“卡耐基”培训班,虽然学费上千元之多,我仍是一掷千金,只为“补课”。只为在下半辈子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愉快,使人生趋向完美。在逐渐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也经常会劝导别人“nobody is perfect”,人无完人。其实说开来讲,不仅人无完人,人生之事也十有八九不甚完美。无论如何,向前跨一步,或许就海阔天空。人有时的小错误,小缺点,反而使人显得更真实,更可爱,无需遮掩,无需否认.

Nobody is perfect, nothing is perfec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