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磨坊

欢迎来访,敬请指点..
个人资料
正文

施能:纽约高盛金融精英炼成记

(2017-08-02 15:08:00) 下一个

2017-07-30 张西 张西工作室 张西对话--海外留学生(35)

个人简介:施能,女,1993年出生于苏州,通过高考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大三时期赴美留学,先后在高盛实习并任职,现在在盐湖城及纽约高盛总部从事投资银行行业。

左二为施能

从苏州、天津南开大学、美国盐湖城,一路到纽约高盛总部;从一个在父母膝下任性撒娇的小公主,成长为金融行业的精英——24岁未满,施能就在美国实现了经济独立,在职业生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自主权。这就是施能二十多年的人生写照,是大写的成功。像一个能量满满的小超人,在金融这块领域,她孜孜不倦地开疆拓土,也思考良多。能,是潜能、能力、能干,也是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闯敢拼、无所畏惧的精神气魄。

张西:可以聊一聊你的基本情况吗?

施能:我叫施能,1993年出生,快24岁了。三年前才来美国,18岁前都没离开过家乡苏州。从小父母对我照顾有加,他们也都受过高等教育,我的童年一直很幸福。高考后,我去了天津南开大学,第一次离家出远门读书,那是我人生第一个比较大的挫折。因为我的性格一直很要强,想要什么东西,就会拼尽全力得到它。但是,考大学这件事让我觉得不是光靠自己的努力就够的。

南开大学的整个教育环境和制度非常官僚,不以学生为中心,我在那里学习生活的体验并不好。我的家乡苏州是沿海城市,比较开放,周围有很多同学、朋友出国,而且我的男朋友当时也在国外,所以我对出国这个体系很了解,一直觉得出国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后来了解到南开有一个2+2与美国大学合作的双学位机会,我立马报名了,也没有想太多,最重要的就是想离开当时的环境,换一个新环境,所以就来了美国盐湖城。    

来到美国盐湖城读书,我觉得自己各方面成长、进步都非常大,一年之后,我觉得学校能够带给我的成长已经有限了。盐湖城其实是一个比较小的地方,环境比较封闭,肯定不能跟纽约比。在盐湖城的第一年,我就决定先拿下高盛的暑期实习,那是第一年能够拿到最好的实习机会,第二年就往外开拓。拿到实习后不久,我就开始精心规划第二年的学习生活。

张西:所以你第二学年就去纽约了? 

施能:是的,暑假顺利完成高盛的实习后,我就去了纽约,作为交换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第二学期参加了一个弗吉尼亚大学的海上学府项目,就是利用一个学期110天的时间,坐船环游12个国家。在船上的时候,也有教授给你上课,课余就是环球游历、开拓视野,从美洲出发,经过亚洲、非洲、最后在欧洲着陆,我觉得收获挺大的。

随后我就回国,进了北京领英(做帮助个人建立互联网职场品牌和连接工作机会的业务)实习。在北京的实习是我自己找的,因为我当时一直在船上,在国内也没什么资源,下了船才开始匆匆找实习。当时我从苏州搬到了北京,做了三个月,收获颇多,自己也做得很高兴。公司里的实习生层次都蛮高的,基本上就是一群接受最优秀的全国高等教育的学生,跟他们在一起做事情真的受益匪浅。

结束北京之行,我又回到盐湖城读书,虽然我很有冒险精神,但还是把学位证书看得挺重的。我觉得在社会上也需要这些东西,所以我又乖乖读了一年,把学位证书拿到了。同时这一年期间,我跟一位同学——茱莉亚一起举办了求职方面的论坛会议,因为求职是我这一年的重大课题。

很幸运地是,本科一毕业我就顺利地找到了在高盛的工作。而且我觉得这是自己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因为周围跟我一起工作的人,都毕业于美国名校,特别聪明、勤奋。我所有的上级,都是我今后想要成为的人。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工作,非常有利于个人成长。我工作也很努力,每周恨不得上班100个小时,哈哈,我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和人生阶段,特别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这就是我现在的真实生活。

 

施能勇敢独立、踏实能干,同时也善于学习总结。她在纽约高盛的工作让她收获良多,她的回答抹去了人们对高盛金融精英的偏见。能者,能量无限,她在盐湖城上学的两年中,不仅花了大量时间在自己的学业、实习与求职方面,还举办了两届促进女性自我发展的论坛会议。

    张西:听上去你真的是在往职业女性的方向发展,而且是极具领导力的职场女性。

   施能:未来的事情也不一定啦,不过就目前而言,职场肯定是我投入最多时间的地方,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张西:你才23岁就拓宽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后生可畏。你现在在做什么?

    施能:我现在还在纽约的高盛工作,属于银行业,金融公司。纽约是高盛的总部,盐湖城是分部,全世界有70多个办公室,北京也有,香港也有。我的岗位有点复杂,虽然隶属于盐湖城办公室,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在纽约完成,所有的同事、工作关系也都在纽约。我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起参与各种项目,帮助各种各样的公司做融资活动,有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也有很小的创业公司,五花八门的投融资活动。他们想要上市啊,他们想要把自己卖掉啊,卖给更大的公司,或者卖给一个金主,我们都可以帮忙做。或者他们想买个更小的公司,觉得那个公司发展很快、有前景,想要把那个公司的技术、人才收购过来等等,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做。这就是我现在从事的事情。

    张西:在这样的公司工作给你带来了什么?

施能:给我带来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第一打破对投资银行的固有印象如果你出去随便跟一个路人说高盛这个名字,基本上得到的反馈是,这个公司名声不太好。今年川普就职总统,他请了很多高盛的同事去做他的顾问、财长,入主高位。其实高盛有史以来,二、三百年的历史就是这样的,名声不好,大家普遍觉得从高盛出去的人都有权有势,不关心大众的疾苦,吸收民脂民膏……但是我觉得在里面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公司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我现在就是在这群人底下学习、成长。如果我去任何其他公司工作的话,可能各方面能力锻炼得都还挺不错的;但是他们这群人不一样,他们从小是就是接受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极其有自己的那一套,我觉得可以称为“游戏规则”。我们是从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不了解他们的游戏规则。我现在已进入这个行业,必须去适应这套规则,了解他们如何在这里面生存,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也是我学习最快、最多的地方

第二点是结识的这些同事。我的同事们从小在精英的环境下长大,性格品质其实很让我感到尊敬,基本上每一个人都非常善良,特别愿意帮助别人成长,做事情也都一丝不苟,非常认真,品学兼优。我觉得跟这样一群人一起工作,心情特别好。同时不管你是跟我同级的,还是比我大的,我在他们身上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能够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东西,这一点我觉得也好处多多。这可以算第二点吧。

    第三,就是跟国内相比,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出国,一直都在国内的话,可能很难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初入职场,就能有这么多经济上的自主权,职业上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机会不管在哪都相当罕见,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工作,对我的一生都会非常有益。

    张西:讲得挺好的,你现在具体在做什么样的项目呢?

施能:我现在具体在做消费者医疗行业,所以我所有的客户都是消费者巨头,零售行业,比如餐饮公司,或者是服装、时装品牌,还有一些医疗方面的公司,类似医疗器械或者医疗保险。所有这两个行业的相关公司要做投融资,都会找我们这个组,我们这个组有将近200个人,我在同时拥有十几个客户的团队里面工作,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精彩,因为每个客户想做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我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真正地处于资本的环境当中,知道资本是如何运作的,这是我目前做的事情。

    张西:能聊聊前几天的论坛会议的发起缘由吗?

施能:当时我认识了朱莉亚,知道她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生,就想跟她一起做点事情,她刚好也有这个想法,我俩一拍即合。在盐湖城上大学,对我而言资源极其有限,所以我就想借此机会创建一个平台,可以认识更多优秀的同龄人,把我自己知道的事情,把我认识的关系,从点变成面,连成一片。有这样一个关系网后,其实能量可以指数级增长,之后可以做更多事情。就像您做剧院也是一样,做成一个500人的组织,大家每个人有一个点,这个组织的其实比个人的力量要大很多。

张西:当然。你们张罗这个会议用了多长时间?

    施能:今年是第二年,我们从201510月份就开始做这件事情,20164月做了第一场,20166月开始招认做第二场,做了将近一年。

    张西:组织这样一个活动要用这么长时间?那你们的赞助怎么拉?谁去拉?

    施能:赞助就是会议当天拉,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助式的。像我们自己有些资源,我和朱莉亚工作的地方资源比较多,所以材料、房间都还可以,不成问题,交通费用这些都是成员自助。以后我们可能会考虑收门票、收捐款。

    张西:整个活动下来捐款的数额大吗?

    施能:今年数额多多了,今年比去年多了10倍,去年数额太少。

    张西:挺有意思,你们明年还会继续举办吗?

    施能:应该会,现在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按照这两年的体验,收获还是挺大的。

    张西:做这样的活动,除了开拓了你的视野,增广了你的交际面,提升了你的领导力之外,就会议本身的内容而言,你自己有什么收获吗?

    施能: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我去年做这个会议时,对性别研究一无所知,因为我从小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第一年的会议对我来讲,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样一个议题。第二年的会议,更多的是想要有自己一点的想法在里面,所以我定的主题是“中国女性在海外”。我们一直都不想做得太激进,所以今年的主题更加偏职场一点。我觉得不仅自己受益吧,能够让其他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也觉得有收获,就挺有意义的。

    张西:对于性别本身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施能:现在会形成一种更加多元的观点,就是不一定只有两种性别,能够更加敏锐地认识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女性,并不单一,电视剧里面对女性的片面描述也不完全准确。一般来说,接受西方教育的人对多元性别这点会更加敏感、认同一些。

 

小时候,施能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是放养,在此,她提到了一个特别的词汇——“精神放养”,就是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让孩子在精神层面自主、自由、自立。但是在技能、技艺方面,施能的父母毫不放松,要求极高。尤其妈妈,很有远见,3岁就开始带她去上英语补习班,可谓走在时代的前沿。同时,施能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一场真诚用心的恋爱,带给人的成长与变化也是巨大的。

    张西:你将来的发展会更了不得!那关于父母,你刚才说都是知识分子,他们都是学什么的?

    施能:我爸妈都是农村孩子,自己万里挑一考上大学的,我爸爸学医,现在是一个外科医生,我妈妈学意大利语,现在从事翻译工作。

    张西:小时候他们对你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施能:应该属于放养。其实小时候我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长歪,不过爸妈仍然坚持让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试错。如果我做的事情不对,比如我有段时间拎不清,不想好好学习,天天跟流氓学生混在一起,他们也都不管,他们知道这是成长的过程。当然他们也不是真的完全放任不管,到一个程度,妈妈就会非常严厉地给我指出,我就会有所收敛。一直到长大以后,我都是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不是爸妈为我选择的。在这里,我特别感谢他们从小培养我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精神。

    张西:小时候父母会带你去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吗?

施能:特别多。小时候琴棋书画都学过,手风琴啊什么,五花八门的课外兴趣班都去上。记得我从3岁就开始上英语课了,那些补习班的老师说,这儿从没见过幼儿园的小朋友。当然,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英语课的就特别多了,时代变了。可见我妈妈在那个年代还是很有远见的。手风琴是我自己选的,当时觉得钢琴太普通,妈妈就带我去学手风琴,然后我就坚持学了10年的手风琴。少年宫里面的学生在做的事情我也在做,上文化课,学画画,油画、水彩都会一点,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中学时期也上过我们学校自己开的补习班,甚至有编程班,基本上周末都排满了。

张西:我就不明白了,你刚才说他们对你是放养,那他们带你去上这么多的课外班或者兴趣班,你都愿意吗?

    施能:肯定也有不愿意的时候。不过我说的放养是一种精神上的放养,其实很多家长倾向于把自己的想法、价值观甚至理想灌输给下一代,不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的道路,也不培养他独立自主的个性,这就不是精神上的放养了。精神上的放养,是让我形成自己独立的三观;带我去各类补习班,是为了提升我各方面的技术、技能。这两者不一样,一个是更高的形而上的层面,另一个是技术方法论。我认为技能很重要,可以让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我的父母是在高层次上放养,但是对我的学习成绩、技能技艺各方面要求还是挺高的。我当时还挺不愿意的,经常为了学英语跟妈妈起冲突。现在回头想想,妈妈还是挺不容易的。当时,妈妈的工作收入是家里比较大的经济来源,每周工作6080小时,很累,同时还要管我,我脾气又特别不好,觉得挺对不起她的。

    张西:你当时跟她对抗的方式是什么?

    施能:非暴力不合作,各种闹别扭。其实妈妈很厉害,只要一严厉,我就没话讲了。

    张西:持续到什么时候?小学、中学?

    施能:我一直到初中都还很叛逆,极力跟妈妈对着干,到高中就好多了。高中算是青春期,给我带来脱胎换骨的成长。进了高中后,初中同学都认不出我了。

    张西:怎么说?

   施能:变得成熟很多,从一开始的自卑,逐渐变得超级自信。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我进了一所全市最好的高中。我一直都深信这点,就是环境能带给人成长,所以一定要在一个好的环境里面,你再怎么长都不会歪到哪里去。在全市最好的中学就读,无形中受到身边最优秀的这群同学的影响,觉得自己不努力都不行了。

    第二,高中的时候认识了第一个男朋友,我觉得谈恋爱带给我智商、情商上的成长也是巨大的。

    张西:让你更早、更多地认识完整的世界是吧?

    施能:对。

    张西:说到上高中你变得更成熟了,那这种成熟表现在什么地方?知道要学习了,还是不和妈妈闹别扭了?

    施能:也不能这么简单地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要好好学习,我觉得应该是更加理解父母了。之前我不太懂如何跟人相处,从小学开始,我就是各种天大地大我最大,非常傲骄、任性的小公主,因为爸妈对我关爱有加,感觉自己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到高中后,我就懂得去理解别人、关怀别人,到现在,我身边交心的朋友仍是那个时期积累下来的。

    张西:有没有一个什么特别事件,让你有了这样一个转折点?

    施能:就是刚才说的,第一是考上了本来可能考不上的好高中的尖子生班级,第二是我当时谈恋爱了。怎么说呢,我的恋爱对我的成长影响巨大,如果没有谈那场恋爱的话,我就不是我了。那场恋爱我谈了8年。

    张西:你觉得和他在一起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施能:他跟我同龄,我觉得我们两人是共同成长。整个成长过程就是我自己巨变的过程,比如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变的更加细腻、敏感,同时又更加包容、坚强,更加能够体谅、理解和尊重他人。

    张西:可以谈一下什么原因让你们又分开了呢?时间?地理空间?

    施能:异国吧。异国之后我在天津,他在纽约,后来打算去美国留学我大三的时候去纽约找他,发现他在纽约有别的女友,我们就分手了。

    张西:这件事情是不是也让你迅速成长?

    施能:对,这件事情让我成长很多。

    张西:会不会有很多抱怨情绪?或者憎恨?

    施能:在当时的情形下,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但是我觉得我从一开始就特别明确,我不想恨任何人。也算一种修行吧,所以现在也没留下什么情绪。

    张西:他会有那种内疚心理吗?

    施能:嗯,他很内疚,但是也没办法。他现在在香港,我现在在纽约,他当时的表现让我们最终还是错过了。

    张西:有没有再做努力,最后走到一起吗?

    施能:做了很多努力,不然怎么能谈8年?不过后来有很多反复的东西,真的是已经没有可能了。

    张西:是什么让你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施能:我觉得是面对事情之后,人的反应,之后连环效应产生的后果。其实如果当时换一种处理方式的话,可能现在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张西:明白了,那就是一段经历吧。对你来说工作重要,还是对情感的需求更重要?

    施能:工作更重要。

    张西:因为工作容易有成就感,给你带来快乐,你能把握,而那个东西你抓不住?

    施能:对。的确是这样。

    张西:那现在呢?

    施能:现在没有感情生活,我现在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不可能有感情生活。

    张西:反正还年轻。你当年到美国留学有他的原因吗?

   施能:也有一半。但我自己确实一直都想出国读书,即使他当时没在美国,我也一定会出来的。

 

身处在光鲜亮丽的金融行业与花花世界的纽约,或许是别人眼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此,施能有什么思考?当商业规则与自己的初心初衷,或促进社会平等、公众利益等目标有冲突的时候,又该如何取舍?施能年纪虽小,却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不过她也坦言,自己还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她会成长为一个不仅成功,同时还具备对社会、对大众有关怀的成熟青年。

张西: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现在有谱了吗?

    施能:我觉得自己最终是要回国发展,最终的规划是想在国内做一些比较能够解决实在问题的事情,像我现在做金融,像大众想的那样大家也没有错,真的不是一个能够给更多人带来益处的行业,实际上确实是比较自私的一个行业,就是惠及自己,所以我以后在国内应该会做一些能够惠及大家的事情。

    张西:你刚才说到,你的高盛团队,一方面你认为他们是一群从小就被精心培养起来的优越人才,这里面的人大部分是精英;同时你又觉得他们有自私的一面,没有惠及除自己之外的大众是吧?怎么看待这个矛盾?

    施能:我觉得自己现在还在探索中,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有意思话题。我每天都在观察、学习,这些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在这个社会当中的扮演怎样的角色,他们究竟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天生的优越,我觉得自己仍在观察学习中。

    张西:一方面你觉得你的这些同事人品都特别好;对你也特别好,另一方面,你又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亦非善事。

    施能:其实也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非常简单和顺应直觉的选择就是继续去过这样一种金融精英的生活。我是这么觉得,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会受制于那个位置的束缚与局限。他们整天想的事情是怎样让我的小孩进入全纽约最顶尖的私立学校的时候,他们就不可能是真的在做真正促进社会,促进平等的事情了。

   张西:你觉得这是一个人的人性弱点,还是如何?

   施能:没有,人性都很好,我觉得就是人到了那个位置上,那个环境里,就不可避免了。人都有其局限性,很难跳出自己所在的环境思考事情。我现在想做的是要保持一个比较清醒的头脑,更加冷静客观地去看待金融精英的这种光鲜亮丽的生活。

    张西:我也思考过类似的事情。比如说婚恋网站,一方面它的初衷是为了那些游荡在外的人、想要寻觅合适的另一半的人搭建一个平台。可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出现不能让客户尽早成双成对的现象。老板会希望客户慢一点配对成功,因为成对太快生意就没了。长期在婚恋网站上挂牌的客户叫作“种子用户”,他可能会跟十个人、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都有交流,种子用户极大地活跃了婚恋网站的氛围。所以,我就思考,人嘛,大家其实本身都是很好的人,但是一旦涉及生意,就得用生意的规则,可能与你的本心、初衷有冲突。我很难说服自己让自己变成两面人,一方面初衷是为了帮助客户成双成对,另一方面进入商业规则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在耍弄客户。你看,是不是和你所在的金融行业也有点像?

    施能:对,我完全同意。一件要去帮助别人的事情,本身很从单纯,一旦牵扯到资本,就会变味。您刚刚分享的例子,我深有体会。我也思考过另一个行业,就是求职导师,不知道您有没有了解过,也是类似的。比如你现在已经进入投行了,你要帮助后来的对投行感兴趣的年轻学子,求职中介公司就会用各种各样的会员制、导师制让你掏钱,我觉得整件事情已经失去了互帮互助的单纯意义了。

    张西:像这种问题,你自己遇到了会怎么办?

施能:我不会太深入地参与到那类事情。我觉得做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就好了,比如我就用公司会议上的内容去参加职场分享,实际上比外面那些高价贩售的分享、干货要更有用,不过我们没有收钱。我觉得如果收钱的话,会打破那个更大的良性循环,我们着眼点不仅仅是一个小组织回报率。

张西:太棒了!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者语:

都说光新亮丽、年薪爆表的金融从业者是最接近这个词汇的一群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听闻对现代教育的批判,不论中国清北复交也好,美国藤校也好,都在流水线生产一批批这样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现象,也是时代的问题。但当我们深入去看群像背后每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时,就会发现这里面充斥了偏见。笔者很喜欢中文里面的一个词——江湖,这个词用英文语境很难表达精准;但你跟美国人说“Wall Street”,他们就能抓住你要表达的那种江湖气、红尘味了。中国人喜欢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说“非大有不可以大无”。没有经历过大有的人生,谈何大无?连自利这一目标都难以达到,能力不具足的情况下,又如何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造福公众?施能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就应该积极进取、勇敢无畏,把自己的能量与能力发挥到极致,但也应心存审慎的初心、善念,冷静清醒,不能在江湖中迷失最本真、纯真的东西。时间还很长,人生道路漫漫,相信这个能量满满的女生在未来会谱写出不一样的成功篇章。

编辑:胡少博    责编:李明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XL彩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出门在外7788' 的评论 : 您是对的,张西才女说她们都是高盛的:))~~
XL彩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出门在外7788' 的评论 : 我不知道上面那张有很多中国女生的照片是在盐城大学还是在高盛。我得去问问张西。。。
出门在外7788 回复 悄悄话 原来高盛那么多华女啊。
XL彩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同意菲儿:))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这里个个是牛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