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时评

风声、雨声、家事、国事
个人资料
正文

论证来世的存在 (四) 宇宙对称性公理

(2015-05-18 14:57:38) 下一个

主观自我----论证来世的存在 (四)

宇宙对称性公理

在上一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并且作出如下选择:

假设我是和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没有本质的区别的。
更准确地说,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得出上述结论。接下来我们把上述选择推广为宇宙对称性公理,而这个公理也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不论物质还是意识,没有哪一个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如果完全满足了相同的条件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上面的表述有一些费解,它的另外一种表述是:
规律适用于被归纳为同一类的事物全体,它不会因为个体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该个体作用对象的改变而改变。该类事物所具有的共通属性,对于该类事物的某一具体特例来说,也同样具有。
上述公理可以理解为:如果A类事物有X的属性,B是A,则B有X的属性。马有四条腿,白马是马,则白马有四条腿。这实际上是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对于照镜子的问题,按说我们不可能直接看到自己,没有办法确认照镜子时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不是自己,但是作为镜子能照出人像这一属性,不会因为作用对象从别人换成了“我”而改变,因为从客观层面上讲“我”和其他人都同样是人,而且照镜子的结果并没有因为镜子个体的改变,即照这面镜子和照那面镜子以及任何镜子(哈哈镜除外)里面都是一样,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自发地运用了宇宙对称性公理,也就是逻辑的三段论。
目前的学术界认为,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也是一个不需要依据的选择,将把人们的哲学认识划分为唯物与唯心两种水火不容的派别。选择一方就必然要批判另一方。而笔者认为唯物与唯心不过是看这个世界也就是宇宙的两个不同的视角,固执地坚持一方而批判另一方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认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视角内。唯物主义者或许会嘲笑唯心主义者“存在就是被感知”的世界观,但是却不得不赞赏唯心主义者由此而得出的方法论。例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伯拉图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格言警句,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唯物主义者选择唯物这个视角来看世界没有问题,问题是拒绝理解从唯心这个视角看世界所得到的感悟,因此得到的仍然是片面的认识。而唯心主义者如果失去唯物这个视角,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标尺。即便同样是唯心主义,也是派别林立,不同派别之间甚至是鸡同鸭讲,无法沟通。
和选择唯物还是唯心相比,坚持宇宙对称性公理,也就是逻辑的三段论是应该更加优先被考虑的。因为没有逻辑,就没有了所谓的论述,更加没有所谓的理论和主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