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条凇闲言碎语有助你的你健康

(2010-05-22 23:01:48) 下一个

  1、假期干眼  专家提醒假期过后年轻人应当适度用眼,警惕假期过后的干眼症干眼症是由于眼泪的减少或泪腺功能下降,导致眼睛表现出微小伤痕的一种症状。

  以往干眼症等疾患主要是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但现在城市里,经常接触电脑、电视、游戏机的青年人患干眼症的逐年增多。专家认为,用眼不当使干眼症这种老年病开始年轻化。

  注意眼睛保湿是预防干眼症发生的最好方法,而且要注意用眼习惯,定时休息,在电脑屏幕前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510分钟,尽量远眺让眼睛放松。

 2、 椅子高矮恰当治背痛  由工作和生活方式引发的脊椎病变、背部疼痛已成为一种现代病。专家认为,座椅设计不科学以及人们久坐不动是导致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显示屏或电视前久坐不动很容易诱发背部疼痛。

  选择设计科学合理的座椅对预防背痛至关重要。专家建议,人坐下时,椅座应和大腿部位平行、宽度要足够,座椅的高度和椅背倾斜度可以调节,椅背的高度到人的肩部最为适宜。

  此外,椅背的曲线设计和腰部支撑设计也应有益于人体脊椎健康。除了选择合适的座椅,专家同时提醒,坐上一段时间就起来活动片刻,可以有效预防脊椎病变。

  3、静电让钙从尿液中溜走  专家提醒,在干燥的天气下,频繁出现的静电很容易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要注意防范。一般情况下,空气干燥和穿化纤衣物都会产生人体静电。如果空气湿度低于30%,就容易摩擦产生静电。

  专家提醒,静电可致孕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继而引发流产早产;持久的静电还可引起人体血液的PH值升高,血钙减少,尿中钙排泄量增加;静电还会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和头痛,因此有必要适当防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空气湿度提高到45%以上,比如在家适当洒水,放置清水,或者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等,这样静电就难产生了。

  4、吃过冬蔬菜要看仔细  我国北方不少家庭仍有存留酸菜、白菜、土豆等过冬蔬菜的习惯。气温回升后,这些蔬菜对健康不利的物质含量可能会增加,春季食用过冬蔬菜一定要谨慎。

  酸菜随着气温的升高,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颜色过深的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除了酸菜外,过冬储存的土豆也易引发中毒。

  正常土豆中的龙葵素毒素含量较少,春季发芽后,其皮肉会变绿,龙葵素含量随之升高。如果土豆已发芽或变色,食用前一定要将发芽、变色的部分挖掉,然后把切好的土豆放到水里浸泡一小时以上。

  5、音乐改善耳鸣  德国研究人员称,个性化设计的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耳鸣症状。德国曼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8名耳鸣患者的音乐喜好分别设计了个性化音乐疗法,并移除了患者耳鸣频率的匹配音频。接受这种修改版音乐疗法治疗一年后,受试者报告说,他们的耳鸣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的疗法成本低、令人愉悦,可以显著改善耳鸣患者的症状。

 6、务必开窗把氡放出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聚于室内、源于房基土壤、建筑装饰材料和户外空气的氡气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

  研究表明,3%14%的肺癌病例由氡辐射引起。根据最新科学统计数据,室内氡参考水平为每立方米100贝克至300贝克。

  氡是一种来源于岩石和土壤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容易聚集在地下矿井或房屋等密闭环境中。在室外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对人体几乎不构成威胁,可一旦进入室内,就会在密闭空间内大量积聚。为避免室内氡气浓度过高,世卫组织建议勤开窗通风,尤其是在冬季。

  7、吃糖有助减少冲动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向老板请求加薪前,喝一点甜饮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这有助于降低作出冲动决定的风险。研究人员以65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半数空腹参加实验,另一半事先喝下加糖但不含咖啡因的汽水。

  研究人员要求学生回答一系列问题,包括要求学生在明天获得一小笔钱与未来获得一大笔钱之间作出选择等。实验开始前后均对学生血糖进行了测量,并同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作对比。

  研究发现,血糖相对较高的学生在实验中不太可能作出冲动行为,而没有喝甜饮、血糖低的人容易意气用事。

  8夜猫子多吃胡萝卜  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紧张节奏迫使许多学生和上班族有时成为夜猫子。经常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对视力、肠胃及睡眠都造成影响。

  专家建议夜猫子要多吃胡萝卜、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B的瘦肉、鱼肉、猪肝等动物性食品。

  维生素A及维生素B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此外,每天要多吃富含叶黄素的水果,可以防止视力退化。如缺乏叶黄素则容易引起黄斑退化与视力模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