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鲲妹妹

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e..
正文

阅读判断力批判

(2005-06-18 05:58:43) 下一个
阅读判断力批判 前两天看张爱玲后期写的小说,看得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心境阴霾,说不出的一种压抑和不开心,就好象中了蛊毒一样,那种感觉怎么样在脑子里都挥散不去。后来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写了一篇关于她的文章,然而写完还是压抑。甚至更加地不开心。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就是连续好几天地不高兴,像阴着的天。 中毒太深了,怕自己拔不出来,就想起以前大学系主任的话,找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剧本来看,谁知道一本书看完,里面悲剧性的东西更加压抑得我喘不过气来。也是活该我找死,看什么不好偏看《哈姆雷特》。都是因为十一年前上大学的时候,系主任也是国内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先生给我们上课,中间说到一些不好的文学作品时说,他每次看完一个坏的剧本都必须要回去看两遍《哈姆雷特》。为什么?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谭先生解释道:“老看那些不好的东西,会对你的阅读审美有不好的影响;要是你老是这么看下去的话,审美能力也会随之退化的。你会慢慢丧失原来的判断力。”谭先生此言一出,底下我们这群十七、八岁的学生立刻爆发出一片哄笑声。 那时候谭先生已经五、六十岁了,而我们都还是鲜花一样的年纪,对他的这些苦心良言自然无法理解。一直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老师所说的那种阅读和审美的判断力,真的会不断地受到你后来所读的书的层面的影响。如果再说得浅显一点,就是你后来看的每一本书实际上都是一种再教育,读一本好书,你的层次就上升了一层,或者是保持在原位不动,而每读一本坏书,你的层次也会相应地减低一层。这就是为什么谭先生要告诉我们说,他每读一本坏书,都要翻回去再看两遍莎士比亚,把受到的不良影响给着补回来。 张爱玲早年的小说是好的,虽然傅雷夸得有点过份,说什么《金锁记》是历年来文坛“最美的收获”,但考虑到当年张爱玲才二十二、三岁,前途不可限量,傅雷也是爱才,为鼓励新人才一时激动,没口子夸过了头。结果她这么一出名要趁早不打紧,一出名反而迷失了方位,后来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虽然她此后屡屡想要突破,却终于无疾而终,以致于多年以后写出这些让我看了头疼的作品来,不得不跑去重读莎士比亚。依我看,这都是她早年的声名所累。可怜一世才女张爱玲,全被这些出名趁早的赞歌给毁灭了。 张爱玲最大的误区就在于,当作家,最重要的绝不是要出名,而恰恰是需要冷静地面对所有外在的名誉,甚至完全抛弃声名,才能写出最好的作品来。一个有功利心的作家是绝对写不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实际上,对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出名不仅不要趁早,反而应该是越晚越好,甚至一辈子都不要出名才最好。卡夫卡活着的时候谁知道他是个作家?塞万提斯活着的时候别人甚至都不知道他还写过小说,是他死了以后人家整理他的遗物,才在他住所楼梯的角落里发现了厚厚的一摞手稿,后来拿去出版,才出了个《唐*吉诃德》。 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再举个极端点的中国的例子: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人知道《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吗?看看书上的署名,“兰陵笑笑生”,有谁能告诉我这个人又是谁呢?长什么样?多高,多矮?胖还是瘦?哪年生的?是不是美女或者美男?是不是七十年代生或者八十年代后的新生代或者晚生代作家?是不是抽烟或者喝酒,是不是参加什么酒会派对,有没有跳过艳舞或者是看过艳舞,是不是开过什么《金瓶梅》新书发布会或者《金瓶梅》新书评论座谈会?再或者,这个小说写得这样色情,作者本人是不是经常去妓院,是不是叫过小姐,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有过难忘的婚外情或者一夜情?此外,从心理分析的角度上来看,作者是不是有恋母情结或者极度自恋的倾向?通过书中西门庆的行为来看,作者是不是具有阳物崇拜的倾向,或者患有自我与现实严重不符的深度精神分裂症?…… 要我说,这全都是我们现代人没事弄出来的毛病。平时我们说着这些看着这些的时候不觉得可笑,是因为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已经被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给搅得彻底糊涂了,或者说,彻底麻木了。身在这个鱼目混珠、信息爆炸的荒诞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基本的阅读审美判断力,从而彻底沦为了现代文化工业的附属品。我们不需要审美,是因为这套文化工业体系根本不需要我们做出自我的审美;我们也不需要判断,是因为这套精确转动的齿轮系统根本不需要我们所谓的判断。刚开始还只是麻木,到了最后就只剩盲从了。大众变成了娱乐工业单纯性的消费者,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购买。跟着市场经济的指标,叫我们往左看就往左看,叫我们向右转就向右转。书商找来的评论家大手一挥,说这本书好啊,大家就都蜂拥而上地去买这本书,大大小小的媒体也就蜂拥而上地报道,炒呀炒。而任凭施耐庵哭死,也没人去看他的《水浒传》。大家要看的是什么?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 这篇文章本来是因为看了一本不好看的书中了毒想洗洗脑,随便写出来发发牢骚,没想到写着写着走了题,倒成了对当下文学现象的大批判。题目也起得大了,什么阅读判断力批判,康老先生在地下要是知道了会把我骂死。然而这样一写,才终于吐出了胸中的闷气,也终于从毒蛊中解脱出来,整个人的精神都为之畅快起来。看来文学即大便,这话是不错的。所以结合前面所说的谭先生的名言,我总结出的经验是,要是想保持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第一是不要看坏书,即使不小心看了,也赶紧去找两本好书再看回来(倒也不一定非得要莎士比亚,只不过因为谭先生是戏剧家,所以我从了他),以免受到坏书的影响;但是光这样还不够,最好是能在看好书之余再把自己看后的想法记录下来,写成笔记也好,写成心得也罢,总之读一读,写一写,长此以往,才可以渐渐提高你的阅读判断力。 2005.5.30.伦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