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人,读己

(2010-07-25 14:11:19) 下一个
乾隆巡视江南时,看见运河里舟楫往来穿梭,岸上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便问手下的随行人员:人们为何这般忙碌?和珅答道:名利而已!

我一直以为,这是和珅一辈子说的最精辟的一句话,也是他为自己蝇营狗苟的一辈子作的最精辟的总结。如果换着北宋的张择端来看运河两岸忙忙碌碌的人们,他肯定会解读为经济繁荣,社会清明。

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在读人的时候,往往能照出自己学识的深浅和品行的高下。读人和读己,有时就像理发店里两面相对着的镜子,照见了别人,也把自己的后脑勺照得一清二楚。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历代道学家解读出来的是孔融的谦让和大度,而现在有人说那是孔融识时务,考虑到兄长藏在袖子里的拳头,不得不主动让出大个的梨,否则,不仅要饱受一顿老拳,而且最后还是得把大个的梨让给老兄。我推测,这个人肯定是现身说法,他肯定和孔融有过类似的遭遇。

我读过一个寓言:一个僧人发现一只蝎子在水里挣扎,便出手去救它,被蝎子狠狠地蛰了一下,僧人没有退缩,又伸手去捞蝎子。有人提醒僧人:蝎子蛰了你,你为何还要救它?僧人答道:救它是我善良的本能使然,它蛰我是它自卫的本能使然。我不能因为它自卫的本能而放弃我善良的本能。

旁人把蝎子蛰人解读为恩将仇报,僧人则将它解读为自卫的本能。两人的解读都不无道理,但二人的境界气度,通过这一解读,高下立判。

俗话说,仆从眼里无英雄。仆从的任务,就是服侍英雄的吃喝拉撒睡。他对英雄人物的解读,自然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琐事的观察得来的。一般来说,在吃喝拉撒睡方面,英雄人物和普通人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而且,不少英雄人物在这些方面还显得非常低能,甚至不能自理。仆从们看到的是英雄们最平庸最没有光彩的一面,他们当然有理由蔑视英雄看扁英雄。他们当然理解不到,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在于他们有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人格魅力;他们当然也看不到,英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从容自若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然笃定。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压倒罢了”。只有英雄能读懂英雄。曹操能读懂刘备,诸葛亮也能读懂刘备,而在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眼里,刘备不过一贩夫走卒织履小儿而已。

读人也是读己。说他人是地狱,正是因为自己的心灵阴暗如地狱,心思恶毒如蛇蝎。动不动就骂他人是弱智,啐人一口踹人一脚,拿着道德或者政治的大棒乱打一气的人,暴露出来的正是自己的愚昧无知和品格低下。这种人正应了这么一句俗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宅心仁厚的智者总是心怀美好善良的愿望,就如同现代法学的“无罪推论”,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是不会轻易把他人往坏处想的。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只有学会了善良,学会了宽容,才能真正读懂人,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高尚,读出欢乐。

读人和读己,是两本太深奥太难于读懂的书。世事纷繁,千人千面。读人和读己,到底是如何对应的,鄙人学识浅薄,不敢作太多的推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小人之心,永远也读不懂君子之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