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迹: 毛的木帆船战胜蒋的大军舰 (解放海南岛战役)

(2010-08-27 19:06:26) 下一个
奇迹: 毛泽东的木帆船战胜蒋的大军舰 (解放海南岛战役)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来源: 蓝天大地任我游 于 10-08-22 17:59:41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广州解放后,由广东溃逃的国民党军余汉谋集团残部迅速逃往海南岛,连同岛上原有的第64军等部,总兵力约10万人,统由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字伯陵)指挥。薛岳将这些建制不全的残余力量,经过拼凑,整编为第62、第63、第64、第4、第32军共19个师,对海南岛实行环岛防御。另以海军舰艇50艘、飞机45架组成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对这种防御,薛岳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伯陵防线",企图凭借海峡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

解放海南岛的作战方案,最早出现在1949年12月18日,由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和十五兵团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摆在了毛泽东中南海的案头。毛泽东也不是不想尽早解放海南岛,但在这之前(仅2个月),即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发起金门岛战役,我登陆部队三个团计9086人,激战两昼夜,全军尽没。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海战士气的低落至今没有走出,阴影仍重重笼罩在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心头。金门之战失利,仍历历在目,教训十分深刻呀。。
  
同金门岛相比,海南岛远离大陆,与雷州半岛遥相对望,孤悬南海之中。当时,己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以舟山、金门、万山、海南诸岛,组成一根海上链条,互为依托,防卫台湾。解放海南岛的困难,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横隔着琼州海峡。茫茫大海,浪急水高。进攻的主力,是林彪的第四野战军40军、43军,这是一支赫赫有名的“东北虎”军队,刚由东北一直打到广东的南部沿海,这也是一支没有任何的海战经验的军队。可是,陆地是虎,海上是龙吗?渡海作战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金门之战”?仅靠木帆船跨海作战,既无空中掩护,强行渡海如何才能一战成功?如何才能避免由于轻率进攻而蒙受巨大损失?毕竟,没有谁能保证它一定能渡海成功。
  
所以过了整整13天后,到了1949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出访苏联期间,才打电报给林彪,同时艰难的作出了《关于做好渡海作战的指示》:同意第十五兵团“所取方针,即努力争取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毛主席对海南岛战役非常关心,多次详细具体电令兵团,原则性、可操作性很强。这就要求战役指挥员在不违背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在如何执行上级命令的问题上,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和政委赖传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毛主席指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经验不同,……必须集中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兵团首长及司令部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一个军至少需要1500多艘船,当时找不到这么多船,结果,渡海方针修改为“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大举登陆相结合。”在使用什么船只渡海登陆问题上,上级指示“不依靠北风而靠改装机器船这个方向去准备。”兵团首长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地准备用三种渡海工具来执行命令。然而登陆艇、机帆船、发动机买不到,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拆卸炮兵的美式10轮大卡车发动机改装一部分机帆船,最后大部队仍然是靠摇橹划桨的木帆船渡海登陆。

  但是计划一波三折:由于在时间太过仓促,渡海船只和船工等渡海条件准备不足,第十五兵团不得不放弃了阴历年前进攻海南岛的计划。(这是第一次计划的变动)。随后,毛泽东又发来电报,详尽分析了海南岛作战的特点,指示林彪:希望海南岛的问题能在1950年春夏两季内得到解决。

在海南岛战役中,我军军事民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了充分发扬,官兵关系十分融洽,大家都是为着战役胜利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无论干部还是战士,只要意见有价值、合理,就积极采纳。当时的杨迪虽然只是15兵团的一个年轻作战科长,却在兵团首长面前敢于毫无顾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建议和看法,这充分说明我军的军事民主氛围是多么浓厚。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慎重从事,充分准备,争取于1950年春夏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以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统一指挥第40、第43军等部共10万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执行解放海南岛的任务。该兵团于1949年12月进驻雷州半岛及沿海地区,并开始征集船只、动员船工、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开展战术技术训练等战前准备工作。1950年2月1日,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以及第40军、第43军,琼崖纵队等主要领导在广州召开的作战会议上,针对海南岛敌人环岛防御、兵力分散等特点,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即首先以小部队分批偷渡,加强岛上力量,尔后以主力强行登陆,实施内外夹击,力求全歼岛上守军。这个战役指导方针,由四野前委报告中央军委后,当时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于2月12日回电:"……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岛。"
  
渡海作战,对渡海兵团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参加渡海作战的指战员,大部分是来自北方籍不习水性的"旱鸭子",他们面对滔滔大海,不免产生了一些思想顾虑,担心出海翻船,担心木帆船难以对付国民党军的军舰和空中轰炸,于是有的同志埋怨:"这回是九死一生,革命到底(海底)了"。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各级领导除认真进行思想动员外,着重加强了海上作战技能的训练,第43军382团副排长鲁湘云率7名战士乘木帆船进行海练时,突然遇到国民党军军舰。他们既沉着冷静,又英勇顽强,当军舰靠近,舰上大炮已成射击死角时,鲁湘云急令全船战士一齐开火,猛烈射击,并将军舰击伤,迫使军舰狼狈逃窜。第43军党委对木船打军舰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广泛宣传,增强了部队渡海作战的勇气和信心。
  
1950年3月5日和10日,第40、第43军先后各以一个加强营共1800余人,乘木帆船34只,利用夜暗、北风的有利条件和敌人海岸线兵力分散的弱点,实行首批偷渡,在琼崖纵队接应下,偷渡获得成功。3月26日和31日,第40、第43军先后各又以一个加强团共6600余人,分别在118师、127师领导刘振华、王东保、宋维栻率领下,乘船169只,实行第二批偷渡,在岛上守军发现后,偷渡部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进无退,顽强战斗。除少数船只被击沉、少数人员伤亡外,偷渡亦获得成功。两批偷渡共8000余人,大大增强了岛上我军接应力量,为主力部队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16日,渡海作战兵团以第40军6个团、第43军2个团为强渡琼州海峡第一梯队,于当日19时30分并肩起渡。途中,担负护航任务的火力船对国民党军军舰的拦击实施猛烈射击,有力地掩护了主力部队航渡。至17日4时许,渡海部队终于突破敌人海上封锁,在琼崖纵队和先期登陆部队接应下,分别在博铺港、玉抱港一线抢滩登陆,薛岳苦心经营的"伯陵防线"已被人民解放军突破。登岛部队随即向纵深发展。
  
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成功后,薛岳急调第32、第62军等部5个师在琼北美亭地区向登陆部队反扑,企图歼灭进至美亭的登陆部队。邓华随即令第40军7个团由加来地区北进,对美亭的敌军实施包围。薛岳见大势已去,下令迅速撤逃。他本人则乘飞机逃往台湾。23日,海口市获得解放。随后,渡海兵团第二梯队5个团登陆成功,会同岛上部队分兵三路,猛追南撤之敌。4月30日占领榆林、三亚,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5月1日占领北黎、八所。至此,海南岛全境解放,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3.3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4500余人。
  
海南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以木船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成功的岛屿作战。获得成功的原因,一是有效地运用了琼崖纵队这支有力的接应力量,正确的制定了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二是登陆部队明确树立了独立攻进,不靠后援的思想,并采取了有力措施;三是充分的作好了战前准备和战中的组织指挥。在渡海作战中,由于人民解放军缺乏海、空力量配合,无力切断国民党军海上逃路,因此,岛上敌军大部登舰逃跑就无法避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