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ZT 高士其和清华1925届放洋生

(2017-03-05 09:16:48) 下一个

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是清华留美预备校乙丑级(1917---1925年)学子。在这一年级学习过的清华学子(含插班生等)前后共有一百多位,经历年不断淘汰,1925年夏天,有69位学子获得清华学校毕业文凭。经放洋深造,日后他们当中涌现出不少中国国家名人、行业名人、地方名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清华学子,有好几位政治面貌比较复杂……

博主用多种手段,对上述69位学子日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将获得的信息,与感兴趣的博友们分享如下:

 

 

一. 在大陆的(含早年在大陆逝世的)同学

(一)中华民族英雄、身残志坚的科普作家高士其

1. 高士其(1905--1988)---福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诗”创始人;1918--1925年就读于清华学校;留美先入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无机化学;鉴于旧中国瘟疫肆虐,1926年转芝加哥大学改读化学系和细菌系,1927年获学士学位后,考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课程,主攻“食物毒细菌”课题;因实验室培养脑炎病毒的瓶子爆裂,受到传染,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经治疗,带病坚持学习,1929年毕业后还被聘为实验室细菌标本管理员;1930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看到医院黑暗与腐败,1931年愤而辞职,从事写作与翻译;1932年与陶行知等人创设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任编译馆特约编审,编写《儿童科学丛书》;1934年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时,他将原姓名“高仕錤”改为“高士其”,“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成为他终身恪守的誓言;1935---1937年,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近百篇的科学小品;1937年底,辗转千里,历时三个多月,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热情接待,称赞他是“中国红色的科学家”,1939年1月加入共产党;后赴香港治病,1941年出院后寓居九龙,研究自然辩证法;1942年到达桂林,任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兼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抗战胜利后去广州;1949年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文化部科普局顾问、中华全国科普协会顾问、中华医学会科普工委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协全委会常委和顾问;曾任《自然科学小丛书》副主编;1954年起,当选历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四届人大选举代表,周总理亲自提名“高士其代表科普”;1949--1966年的十七年中,以残疾之身,顽强奋斗,共撰写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1988年逝世时,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中华民族英雄”;现在北京、福州两地,均设有“高士其故居陈列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汤佩松院士

2. 汤佩松(1903---2001)-----湖北浠水人,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早年在清华学校是全面发展的优秀生;1927年以明尼苏达大学应届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植物生理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先在武汉大学任教,抗战时,在清华大学农业科学研究所任研究教授;抗战胜利后任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调到北京农业大学任副校长,后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兼北大教授、植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植物呼吸代谢和光合作用研究,提出植物代谢多条路线的观点....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48年当选中研院首批生物组院士;1955年当选中科院第一批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院士)。其父汤化龙为清末进士、民初立宪派头面人物,梁启超好友;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北京临时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等;1918年在加拿大被国民党人王昌刺杀身亡。

 

(三)杰出的土建结构专家蔡方荫院士

3. 蔡方荫(1901---1963)-----南昌人,土木建筑结构专家、力学家、教育家,工程用字“砼”(混凝土的简写)的发明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27年、1928年分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学位;1930年回国,先后担任东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含西南联大)教授、土木系主任,国立中正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土木系主任等职;1946年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结构力学教科书------《普通结构学》(上、中、下三册,共计46万多字,附图607个,大表26个),是当时国内结构学方面的巨著,也是国内各大学土木系唯一的中文结构学教材;解放后曾经担任江西省政府委员兼文教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工学院院长等职;1951---1953年调到北京重工业部兵工局任总工程师; 1956---1963年出任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土木工程学报》第一任主编; 他是中国工程与教育界著名专家、教授,在工程结构力学的刚构分析研究方面,取得国际上独特的成果,先后发表了《钣梁之理论与分析》《装配或楔形杆铰接框架》等专著和论文40余篇,其中《变截面刚构分析》成果,获中科院1956年自然科学三等奖;1948年民国中研院选举首批数理组院士时,进入最后49位候选人名单,后落选(仅当选28位);1955年当选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四)钱学森的导师王士倬

4. 王士倬(1905---1991)------无锡人,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192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又在该校学习工程管理;回国后,任国立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教授,1934--1935年,主持设计、建造中国最早的北平、南昌两座航空风洞;期间还担任考取第二届清华庚款留美生钱学森的导师(三位导师之一),辅导原学铁道机械专业的钱学森,补习航空工程有关课程,并于1935年赞成钱学森赴美去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对钱学森的成长有一定影响;钱氏多年以后,仍记得王师当年曾给他讲过明朝“万户飞天”的故事。抗战时期的1941年10月,在航空委员会军政厅编译处任副处长的王士倬,被派赴美,任中国自卫供应公司(China Defeuce Supplies.inc.简称CDS)航空部门技术联络员;1942年,被调华盛顿工作,在航空委员会驻美办事处任职,与钱昌祚、刘敬宜、朱霖被戏称为毛邦初(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主任、蒋介石亲戚)的四大金刚;1945年出任贵州大定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第二任厂长;任上实行严格质量管理,组织制造出性能良好的航空发动机30台,并抽样装机试飞成功。1949年2月调任民国政府航空工业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后,被视为“旧官僚”,一度受冷遇;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举荐了恩师王士倬,王士倬受聘担任国务院参事;“文革”中,因为“历史问题”挨整时,曾求助于同学高士其的帮助,困局始得缓解;2007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一书时,一向恪守不为任何书籍写序的钱学森,同意以他写给王士倬的一封亲笔信作为该书的序言。顾毓琇先生在得知戴振铎写了《纪念冯桂连教授》一文后,不顾年届95岁的高龄,也“赶写”了《纪念清华航空工程组创始人王士倬教授》一文,希望同时发表...... 

 

(五)闻一多的弟弟、医学博士闻亦齐

5. 闻亦齐(1903---1956)-----湖北蕲水人,名医;对文学、哲学、诗词学、英语语言学亦有较深造诣,学生时代曾任《清华周刊》编辑、《年报》总编辑,首译爱因斯坦《相对论》,并协助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校订《徐霞客游记》;192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学士学位,1930年获得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并被授予金质奖章,吸收为美国医学会会员,旋任迈克瑞斯医院医师;1931年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医院内科主任;1932年在汉口自办诊所,只开方,不卖药,靠医术为生;抗战时,赴重庆行医;1946年由渝返汉,仍以行医为业;解放后任武汉市第二医院顾问、内科主任,江岸区中西联合医院顾问;1954年武汉发大水,作为武汉市第一届人大代表视察防汛大堤,面对防汛壮观场面,赋七律《百万苍生赖此堤》“誓与洪流作斗争,保家卫国救生灵。百年奇祸堤堪障,十万雄师志作城。凿石移山奔上下,屏波潜水任浮沉。领导有方功在党,军民齐唱一条心。”8月初从堤上转到医院的病人骤增,共同症状是高烧、抽搐,类似脑膜炎,但在诊断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他仔细检查诊断,认定是“劳累暑热导致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提出了补液疗法,并率医护人员日夜巡回医疗,使391名病员很快痊愈,被授予防汛一等功臣称号;1956年春,加入农工民主党;不久自觉患恶性肿瘤,专家建议手术治疗,他在《病中》诗中写道:“布阵岂宜崇背水,参谋原不重冯河。”用《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典故,婉言谢绝;一周后,自知沉疴不起,作《绝命诗》三首,其中有“地下有灵应掩面,愧逢兄弟亦传多”句,惋惜来不及将散见于国内外的诗文编印成书传世,不如兄长闻亦传、闻一多(都是清华学子)。

 

(六) 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并称“七君子”的王造时

6. 王造时(1903---1971)------江西安福人,1919年在清华学校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两次被捕入狱,后成清华学生领袖;先后担任过清华学生会宣传部长、评议会主席、干事会主席、级长、校际辩论员、“仁社”社长,时与罗隆基、彭文应并称“清华安福三杰”闻名于社会;1925年赴美留学,在连获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29年赴英国伦敦政经学院任研究员,师从英国费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拉斯基,研究政治思想和比较政治;1930年回国,任上海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政治系主任;“9.18”事件爆发后,随即发表了《救亡两大政策》,还创办了《主张与批评》与《自由言论》两份刊物,均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但他不改其志,先后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七人被当局逮捕,史称“七君子事件”;1937年8月获释后,在上海、南昌等地,继续抗日救亡工作,并于1939年创办了《前方日报》,撰写社论,号召人们坚决抗日,并当选国民参议会第二届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创办“自由出版社”,同时兼任私人法律顾问;1949年初,以个人影响,担保和营救数位因“《观察》杂志事件”蒙难的进步人士出狱……是解放前颇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解放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政治系、历史系教授,世界近代史教研组主任等;可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被关押在上海第一看守所内,受尽各种迫害,1971年8月5日冤死狱中,其四位子女受影响也都先后离世;1980年5月,他的冤案得到纠正;8月20日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联合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王造时一生著述甚多,尤其在政治学、法学、世界近代史方面颇有建树,早年出版有政论文集《荒谬集》,译著有:莫瓦特《现代欧洲外交史》《近代欧洲外交史》,黑格尔《历史哲学》,莱丹《美国外交政策史》以及拉斯基《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等;而《世界近代史讲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料》《历史有意义吗?》以及《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吗?》等译著,系完成于他被错划为“右派”后,故未正式刊表。

 

(七)中国“五大右派”之一的彭文应

7. 彭文应(1904---1962)------江西安福人,1917年以江西全省第一名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担任过《清华周刊》总编辑、学生评议部长,与罗隆基、王造时并称“清华安福三杰”闻名于社会;1927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9.18事变”后,时任哥伦比亚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的他,组织中国学生发表声明,写文章抗议日本侵华,呼吁国人团结抗日;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法学院、光华大学任教授,并担任王造时主编的《主张与批评》《自由言论》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他思想左倾,曾发表《社会主义之路比较可通》、《剿民乎?剿匪乎?》等文章,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白色恐怖”时期,曾资助过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周恩来脱险;1935年参加上海各界救国会,1938年参加宪政协进会和民主同志会等组织,担任《民主》、《宪政》半月刊主编;“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参加宋庆龄领导的营救工作,随宋庆龄进行“爱国入狱斗争”;上海沦陷后,赴江西任《前方日报》主笔,期间曾任江西省政府临时参议会参议,省立永修高级农林学校校长,南昌大学教授、总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加入民盟,1947年民盟被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出任民盟上海支部地下组织的主委,领导盟员秘密开展民主斗争;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警备区司令汤恩伯曾下密令:“不择任何手段,立即逮捕史良、彭文应。”他四处躲避,迎来了解放;解放后当选民盟中央委员,上海民盟副主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被撤销民盟上海市副主委、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等一切职务,但他始终不认错,并上书毛泽东主席;1962年因得心包炎败血症病逝,此前妻、儿因受到影响,先他亡故;“文革”中全家三口坟墓被掘无存。

毛主席在题为《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一文中,曾点名批判过彭文应;张春桥曾化名“常孰”,写过《质问彭文应》的文章;彭文应是“文革”后未获平反的中国五大“右派”之一;1989年12月16日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曾举行“彭文应同志诞辰 85周年纪念座谈会”。

 

(八)被毛主席严厉批判的“著名右派”孙大雨

8. 孙大雨(1905-1997)-----又名孙铭传,祖籍浙江诸暨,出生地上海;著名文学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诗人;1919年在清华念书时,开始发表诗作,与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合称“清华四子”,后四人均加入新月社,又称“新月四子”;1926年赴美留学,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1928年以高级荣誉毕业;1928--1930年,在耶鲁大学研究院专攻英国文学。1930年回国,直至1957年,历任武大、北师大、北平大女子文理学院、北大、青岛大(今山东大学)、浙大、暨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后并入国立政治大学)、复旦等校英国文学教授,1956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1946年由罗隆基介绍加入民盟;1947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市大学教授联谊会,被推为干事会主席;解放后,遭不公正待遇,两次受长期牢狱之灾;粉碎“四人帮”后,调到华师大外文系工作;从1957年被打成“右派”到平反,中间耽搁了整整27年的宝贵时间;他不仅是一位诲人不倦的严师,也是一位诗歌和翻译方面的杰出实践者兼学者;他一生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八部,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质量颇高:他运用自己创建的音组理论翻译莎剧,以汉语音组对应莎剧原文的抑扬格五音步,力求导旨而传神;除莎译,还有部分屈原诗英译,中国汉唐古诗英译和部分英文名诗汉译,分别收录在《屈原诗选英译》《古诗文英译集》和《英诗选译集》等译作中;其主要著作还有《中国新诗库·孙大雨卷》《孙大雨诗文集》等。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一文中,毛主席写道:“……象孙大雨这种人,如果他顽固得很,不愿意改,也就算了。我们现在有许多事情要办,如果天天攻,攻他五十年,那怎么得了呀!有那么一些人不肯改,那你就带到棺材里去见阎王。你对阎王说,我是五张皮的维护者,我很有“骨气”,共产党、人民群众斗争我,我都不屈服,我都抵抗过来了。但是你晓得,现在的阎王也换了。这个阎王,第一是马克思,第二是恩格斯,第三是列宁。现在分两个地狱,资本主义世界的阎王大概还是老的,社会主义世界是这些人当阎王。我看顽固不化的右派,一百年以后也是要受整的。”

 

(九)我国硫酸工业专家、页岩油工业的开拓者杨 

9.杨 (1904---1965)------字幼民,陕西潼关人。在清华读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被捕。1927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业化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俄大研究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30年获俄大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此前按博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曾到另一所高校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学习一年);后留俄大任教。1931年回国,先任厦大化学系教授;1934年初,到河南省巩县孝义兵工厂,与美国专家白伟德一起,指导安装了一套我国当时最先进的接触法生产硫酸的装置,使其正常生产,并任工厂第一工场主任。抗战爆发,孝义兵工厂迁四川泸州罗汉场,改名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三兵工厂,先后任硫酸工场主任(后兼氧气工场主任)、设计处长兼制造处长;在兵工厂任职期间,顶住压力,拒绝加入国民党。1946年到河南救济分署任储运组主任兼汽车管理处长;1948年出任上海私营新业制酸厂厂长,上海解放后留厂任顾问;1950年,应周总理函请,到东北抚顺石油一厂担任总工程师;1953--1961年,担任东北石油管理局抚顺石油研究所所长;因自认为不适合从事行政工作,曾婉拒出任工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62--1965年,任石油一厂兼石油二厂副总工程师。杨伟为我国硫酸工业、页岩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59年起连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时抚顺市委书记沈越曾有意培养他入党,但本人觉得条件不够,后加入民盟。1965年6月7日因患癌症不幸逝世;作为旧知识分子的榜样,抚顺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参加公祭的有一千余人,周总理送了花圈。

杨伟的长子杨敏嘉是石油机械专家,也是清华学子,长期任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八、九十年代,其科研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还多次获部级二、三等奖,1991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于“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十)电视连续剧剧本《马杰先生》的主人公马 

10. 马 (1901--1988)------字景森,河南罗山人。1927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化工学士学位;1928年获俄大研究院化学与化工硕士学位;1930年又获化学与化工博士学位(此前,按博士学位有关规定,曾到异校缅因州立大学学习造纸专业、到阿克伦大学学习橡胶专业一学年);后留美国工作一年。1931年回国,从事商品质检工作;因坚持质检标准,与上级发生矛盾,遂辞职,到南京金陵大学化工系任系主任。1937年辞去金大教职,全力协助著名的工业教育家魏元光先生筹建学工结合的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相当于大专,当时简称“中央工校”或“中工”),担任教务主任;日寇南侵,又千辛万苦带领学生西迁,于1938年在重庆复课;马杰除自身学识渊博、教学认真外,还多方聘请名师,并筹建当时急需的新专业;他思想进步,曾经救助过一些列入黑名单的学生,使他们免遭逮捕,因而受特务监视;为此,离开重庆,至1945年8月一直担任自贡工业专科学校校长,期间还曾兼任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校长;前后九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工业急用、适用人才。

1945--1948年,受命担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署长,负责全国重点省份河南接受、分配联合国对华援助物资。在他的领导下,河南分署高效、有序地进行了赈灾、安置难民、卫生防疫工作,还开展了修复河堤、培养农机手、恢复兴办河南的大学、医院等,这些工作当时在中国颇有影响。分署工作公正、廉洁,分配物资时力图使国统区和解放区都得到相应救济;曾冒险亲自开车,带领车队为解放区运送救济物资;在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中,数次与周恩来会面(并合影),帮助共产党做了不少工作;为此,国民党特务曾多次找他麻烦,河南省省长甚至直接把他告到蒋介石处;联合国救济总署派人到赈区调查,曾高度地肯定并赞扬河南分署人员的廉洁。马杰在河南善后救济分署的工作中不辞辛劳,贡献良多;任务结束后,1949年任湖南邵阳乡村工作处处长。

解放初期担任河南省工业厅(轻工业厅?)厅长或副厅长,为河南工业的恢复、发展作出很大贡献;曾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志愿军;当选河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文革”中遭迫害,被关进“专政班”、以年近70的高龄被下放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劳动等;粉碎“四人帮”后,其“历史问题”终获平反解决。

为纪念恩师,其学生、河南省影视家方保营根据他的动人事迹,创作了32集电视剧《马杰先生》。

马杰的夫人王世宝是留美细菌学硕士,在美国结婚时,周培源为他们证婚。王世宝也曾在河南善后救济分署服务。解放后任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改为河南中医学院)教师。她曾为抗战时重庆伤寒病流行的防治、河南灾区的疾病防治,以及“抗美援朝”对抗美军细菌战等,做出过贡献。

 

(十一) 中国现代建筑先驱、造园理论的奠基人、国家二级教授童 寯

11.童 (1900---1983)----沈阳人,满族,中国现代建筑学领域的先驱、我国造园理论奠基人。1928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科学硕士学位;留美期间先后获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1928年春--1930年秋,赴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经东欧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营建系主任,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研究所副所长。1931---1949年曾与清华校友赵深、陈植合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50---1952年是上海联合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合伙人之一。长期从事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理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教学和研究;早年曾参加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下关电厂、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等建筑的设计工作。代表性著作有:《江南园林志》《新建筑与流派》《近百年西方建筑史》《造园史纲》;主要的中文论文有:“外中分割”“随园考”“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

画册有:《童寯画选》《童寯素描选》等。1956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

儿子童诗白也是清华校友(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电机系),是中国电子学学科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奠基人。1956年创建了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主编和参加编写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材共12套;在国内率先开出“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理论基础”“现代电子学及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曾经是清华大学在教学方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专业博士点,为我国电子学学科和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的开拓者之一。夫人郑敏(北师大教授)是唯一健在的、著名的“九叶诗人”之一。

 

(十二)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国家二级教授张 任

12. 张 (1905---1993)----山东安丘人,水利专家;1925年清华毕业留美,1928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2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土木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职于吉林大学、天津治理海河委员会工务处;担任过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杨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正、专门委员、总工程师,华北水利委员会专门委员,永定河官厅水库工程局局长等;1949年起任北大工学院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回清华大学任水利工程系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顾问,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当选中国水利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名誉理事;1956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为清华的教学、科研,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作出很大贡献,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主编、合编过多种讲义、教材,发表过多篇科研论文。

其子张津生为我国知名水电专家,也是清华学子,曾任龙羊峡水电站总工程师、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副司长兼总工程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工作在工程第一线,能熟练掌握英语、法语,经常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还曾当选第三、四届中国大坝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1997---2000年)。

 

(十三)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主任李辑祥

13. 李辑祥(1903---1975)----西安人,机械工程学家;1927年获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28年获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机械学与水力学硕士学位;1929年回国在沈阳冯庸大学任教;1930---1934年先后在南京、安庆、芜湖等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曾出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东方大港工程师兼总务科长,安徽省建设厅技正(总工),江南铁路公司正工程师等职务;1934年起,先后任国立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代系主任、西南联大机械系主任;抗战胜利后,继续任清华机械系教授、系主任,领导该系进行恢复发展工作;“文革”前任清华大学农业机械系主任,后为动力机械系主任;196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当选北京市第二至四届政协常委;是吴仲华院士的恩师。

 

(十四)原齐鲁大学理学院院长、化学系主任、国家二级教授刘遵宪

14. 刘遵宪(1904---1957)------河南滑县人,物理化学家,解放前曾被誉为“中国三大理论化学权威”之一;1927年毕业于俄亥俄大学化学系,192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化学硕士学位,193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化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齐鲁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在抗战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对植物草药物理化学中的若干课题进行研究;解放后在山东大学化学系执教,1956年被定为二级教授;五十年代开展了对电极过程的电化学研究;他教学水平获普遍赞誉,是中科院院士朱兆良的物化课老师。

   

(十五)铁科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许 

15. 许 (1904---1995)----浙江萧山人,1928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到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特别生,毕业后在美国铁路实习一年;1930年回国,曾短期执教于清华大学;1931---1933年,在南京铁路工程处任帮工程师,参加铁路轮渡工程的设计和建造;1936---1938年,作为京赣铁路工程师,参加安徽歙县段铁路测量和建造,任总段长;1940---1945年,为湘桂铁路工程师,参加湖南衡阳段铁路测量和建造,任总段长及副处长,主持完成了柳江大桥、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工程……解放初,任铁道部计划局科长、铁道科学研究院线路组研究员、学术秘书室副主任等职;1957年加入民盟,1958年加入党组织;1963年负责组建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任研究员、首任所长,对该所的建立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领导的“用水泥预应力轨枕替代枕木”和“长钢轨研制”两个项目,为日后我国铁路运输的提速打下了基础;他在业务方面的许多独到的见解,丰富了中国铁路工程理论;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著作有《铁路竖曲线》《用视距法作铁路初测之总探讨》《泰乐鲍陀螺形曲线》《铁路弧线绳正法》《怎样搞好铁路弯道》《绳正铁路计算新法》等。
 

(十六)中国首家给排水设计院第一任总工程师刘茀祺

16. 刘茀祺(1904~1955)-----陕西富平人,留美入康乃尔大学攻读土木工程,1928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顾问工程处从事自来水工程设计、施工,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供水技术;1931年,不顾岳父一家要他定居美国的安排,抛妻别女,毅然回国服务,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卫生实验处任工程师;1934年他的美籍夫人带着女儿来到中国,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同年,应英国人开办的天津济安自来水股份公司之聘,任该公司工程师,1937年升任总工;平津沦陷后,日本人威逼利诱,要他继续在该自来水公司服务,遭拒绝;他失业了,生活极为艰难;天津的工人们崇敬这位宁折不弯的“刘总”,冒着砍头的危险,从乡下弄些粮食,供他一家糊口;后来干脆帮他把家搬到郊区,他自种稻麦蔬菜,熬过抗战艰难岁月;抗战胜利后,重回济安公司,先后任工程师、业务主任、副总经理兼总工;1948年底,美国领事馆多次催他携眷赴美,他和妻子坚决不走。
   1949年1月,天津解放的第二天,他就带领工人修复了被炸毁的自来水主管道,并说服英国人,让济安公司与国营天津自来水厂合并,使市府统一全市自来水体制的计划得以顺利实现;1952年,应平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之请,主持建成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新乡市给排水工程系统;接着,又主持设计建造了郑州市、天津杨村机场、太原重型机械厂的水厂、水塔和排水沟渠;同时,还关注、参与天津自来水系统工程的改扩建,1953年春,原订计划全部实现,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建工部决定建立全国给排水设计机构,负责各大城市的工程设计;中共中央组织部经认真考察,直接选调他担任中国首家国家级给排水设计院首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他顶严寒、冒酷暑,先后考察了兰州和西安市的水资源;由于长期跋山涉水,食宿无常,引发宿疾屡犯,但他忍痛坚持工作,直到1955年春天才住院检查,终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同年辞世……

今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71号保留有刘茀祺旧宅,该建筑属天津市一般保护等级的历史风貌建筑。

 

(十七)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药学家裴 鉴

17.裴 (1902---1969)------成都人,植物分类学家、药学家;192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3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植物学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出任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主任、南京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学会秘书长等职;1952年加入民盟,任江苏省民盟副主任;1957年入党,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致力于薯蓣、马鞭草等科植物的分类和中国药用植物的研究,为中国激素类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追授)。1948年中研院选举第一批生物组院士时,进入最后46位候选人名单,后因未获选票而落选(时仅当选25位);“文革”后,中科院恢复学部委员(院士)选举,可惜他已不在人世多年。

    

(十八)中国植物细胞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段续川

18.段续川(1902---1989)------成都人,我国植物细胞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192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植物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细胞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厦门大学、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解放后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北京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与吴素萱教授共同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植物细胞研究室,担任室主任;他在美国发表的苦味酸脱色技术一直被世界沿用至今;以他为导师开展的“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科研项目,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荣誉。下一位介绍的人物段继达是他的亲哥哥。

 

(十九)重庆版《大公报》办报的重要人物段继达

19. 段继达------成都人,1927年获得俄勒冈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35年前曾在天津《大公报》兼职;解放前任重庆版《大公报》副经理。解放后,与王文彬经理一起积极支持将该私营报纸,于1952年元旦,实行公私合营;又于8月5日改办为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担任报社副经理,并发挥理财能力,主管经营管理;查:1963---1965年重庆市召开第四届政协会议时,段继达为会议特邀代表。“文革”中靠边站,曾安排在食堂卖饭菜票。亲弟弟段续川是我国植物细胞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与他同时考入、又同届毕业于清华学校。(余况不详)

  

(二十)国立中正大学龙岭分校校长罗容梓

20. 罗容梓(罗  伦,1900---1967)-----江西新建人,1928年获乔治-皮博迪师范学院教育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浙江杭州省立民众教育实练学校实练部主任、江西省教育厅科长、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教授、1941--1947年任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其中,1942年起任中正大学龙岭分校校长;1947---1950年任重庆大学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1950年兼任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1950---1967年,任重庆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担负的主要课程有:《世界教育史》《教育学》。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打成“董时光、陈东原、罗容梓反党集团”成员;“文革”中离世。
 

(二十一)重庆大学原外文系主任熊正瑜

21. 熊正瑜------南昌人,获得明尼苏达大学银行系学士、文学硕士学位,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交大、大同大学、上海税务专门学校、持志学院、上海法学院、上海商学院等校教授;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大学任教授;据吴宓先生日记,1950年初,熊正瑜任重庆大学外文系系主任;“改革开放”初期,重大在推介“本校著名教授”时,他仍位居名单最前列。(余况不详)

 

(二十二)中国科学社总干事林伯遵

22.林伯遵(恂)(1903---1966)------ 四川富顺人,1928年毕业于安提俄克学院算学系,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算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长期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任秘书、执行秘书。为此与任鸿隽、胡适、傅斯年、周怡春、胡先骕、秉志等众多中国科教文化名人都有过工作联系。解放前还曾在冯庸大学担任理科主任教授、北平大学兼任讲师。1951年起,曾担任中国科学社总干事、中华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兼秘书处处长。1966年12月在无锡华东疗养院病逝。

 

   (二十三)北京财经学院教授石含璠(?)

23.石含璠------西安人,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解放后可能在北京财经学院任教。夫人也是留美生,学习护理专业,解放后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余况不详)

   

(二十四)畜牧兽医学专家汪国舆

24. 汪国舆(1904---1949)----江西上饶人,畜牧兽医学家;留美先后获普渡大学兽医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畜牧科主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兽医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1935年,曾应四川省建设厅的邀请,任四川省家畜保育所(后改名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副所长,在成都、定县等地开展较系统的“养猪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1942年任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所长,组织农技人员进行各项农林畜牧技术实验和推广工作;1949年病逝。

 

(二十五)为北平市卫生防疫事业献身的伍长庚

25. 伍长庚(1906---1941)----广东台山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随母在沪、津、京生活;1927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后,又到英国伦敦深造,获公共卫生学文凭;1933年回国后,曾服务于北平市政府卫生部;之后,又去美国耶鲁大学,进行流行病学研究;1936年再度回国,被任命为北平市政府流行病部门负责人,无论冬夏均坚持巡访北平城内和郊区的贫民区;五年后,在一次监督北平防疫活动时,不幸感染肺疫,于1941年病逝。”

 

(二十六)为保护老者而牺牲的谢明旦

26.谢明旦------四川安岳人,留美先后在诺维茨军事学院和维基利亚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学。据同学的后代回忆,可能逝于1937年前,系骑马过铁路时,为保护一位与他同时过路的老者,被火车碰撞而牺牲;时任营长。

 

(二十七)“清华四子”之一、新月派诗人杨世恩

27. 杨世恩(1905---?)------字子惠,浙江鄞县人,在清华学校念书时开始发表诗作,毕业后与孙大雨(号子潜)、朱湘(字子沅)、饶孟侃(字子离),四个同学合租北京西单梯子胡同两间屋子,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言谈举止颇有魏晋风骨,名士派头;因四人的字号都带有“子”字,又同为诗歌界后起之秀,所以被称为“清华四子”;后来四人均加入新月社,又被称为“新月四子”;在“四子”中,他年龄最小,也是成就最少的一位,因清华毕业不久,二十岁出头便英年早逝,未来得及充分发挥诗歌天赋;据说,杨世恩的性情随和,与世无争;其他三位,性格相似,都恃才傲物、愤世嫉俗,脾气急躁,态度暴烈,生活难免不时发生点不愉快的事,不久分手,各奔前程;关于杨世恩的史料,现在几乎找不到什么,留下一首叫《她》的诗,比较有名;闻一多、徐志摩、“清华四子”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三大流派之一“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多年来,国际汉学界、华语文艺评论界对“清华新月四子”的研究经久不衰。

   

(二十八)被执行枪决的畜牧专家顾谦吉

28. 顾谦吉-----无锡人,畜牧专家、翻译家;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学位情况未详);常年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畜牧的基础性研究;1942年,在对西北草原进行考察、调研后,根据自然条件及植被类型,提出将西北草原分为七大草区的见解(分别是蒙古草区、祁连山草区、青海环海区、柴达木区、巴颜喀拉山区、玉树区、陇南及西倾山区),对各区的草类特征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农业研究成果;另外对中国的“马种”亦有研究;1946年,被民国中央政府派定为新疆省建设厅副厅长;解放后,作为扎根西北的畜牧专家,颇受人民政府优待;但终因和少数民族妇女乱搞男女关系,违犯民族政策,被重判执行枪决。

作为第一作者,他与他人合著了《中国医史》等书;顾谦吉的译作西格里斯《人与医学》(胡适校对并作序)、爱伦·坡《乌鸦》(汉译名《鵩鸟吟》)等,长期获行家好评;顾氏行事作风特立独行,在清华上学期间就被同学称为“怪人”,据说还与美籍英语课任教师Miss Jones有暧昧情节;个人婚姻生活复杂、浪漫;其胞兄顾敦吉也是“清华怪生”,结局同样不美妙。

 

二. 侨居国外、去往港台的同学

(一)台湾陆军副总司令贾幼慧中将

1. 贾幼慧(1902---1965)-----陕西韩城人。在校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被捕。留美之初入加州大学研读历史,次年转入斯坦福大学,1927年获历史、政治学学士学位;继入斯坦福炮兵专科学习,1929年毕业,获军事政治学硕士学位后到美炮兵七十六团实习,完成了文武兼备的现代化军事教育。1930年回国,先后任浙江省保安处教导团第四营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宪警班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少校中队副兼教官、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宪警第一团少校团副、财政部税警独立第四营少校营长、财政部税警官佐教练所中校教育长兼总队长、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一团第二营中校营长等;1933年,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受训结业后,担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一团第二营中校营长、炮兵营上校营长。1937年8月,参加上海淞沪战役立有战功;后任财政部税警第一总团少将总团长,直接受孔祥熙领导;继而转任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第一处少将处长;1945年初调到陆军新编第一军任少将副军长,成为孙立人的副手,当年参加了与英军会师的作战;由于孙立人应邀出国考察欧洲战场,于5月17日暂代军长。抗战胜利后,新一军奉调东北驻守长春,成立“长春警备司令部”,孙立人兼任司令官,贾幼慧兼任副司令官;1947年7月,孙立人奉调台湾,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负责训练新兵,贾幼慧亦去台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官;1949年秋“训练司令部”改制为“台湾防卫司令部”,继续辅佐孙立人,任副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在台复建,孙出任台湾第一任陆军总司令,贾升任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1957年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5年7月28日因患肺癌病逝,安葬于台北阳明山第一公墓,碑文“勤劳堪念”四字由蒋介石书写。

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贾幼慧在北平结识就读于燕京大学的李静瑜,两人相爱并订婚;本拟于1937年结婚,但因抗战突发,贾幼慧急赴前线作战,未能成婚;李静瑜也离开北平,从此两人不通音信;直到1947年李静瑜在报纸上看到陆军训练司令部副司令贾幼慧飞赴南京公干的消息,便去信台湾探询,才取得联系,并于当年成婚;两人坚守婚约十多年,终结连理,被传为佳话。

 

(二)抗战时期国军防化兵总队顾问长姚楷少将

2. 姚 (1904---?)------山西沁源人,留美获得诺威奇大学理科及军事学学士、佛蒙特大学理科及军事学硕士学位,并在陆军大学学习军事参谋及指挥等业务。抗战时期,在国军化学总队(防化兵总队)总队长李忍涛(清华1926届校友,抗战烈士,追认为中将)手下任顾问长(1945年少将军衔);1946年12月,任国防部第五厅(掌编制与训练)第一处少将副处长;1948年调任国防部第六厅(掌国防科学发展及应用,厅长久由清华1919届校友钱昌祚担任)办公室主任(前办公室主任为清华学校1923届校友张东泉少将)。(后况不清,估计在台湾)

 

(三)广西来宾县公费留学第一人翟念浦少将

3. 翟念浦----广西来宾人;1929年毕业于俄勒冈大学化学系,1930年获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化学硕士学位,后又到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研究化学,开本县人公费留学之先。1948年曾任兵工学校兵工勤务科初级班第一期少将教育长。1949年,孙立人任台湾储备军官训练班班主任时,翟念浦为少将班副。1952年10月22日,台湾当局发布“总统令”,核定四十一年度陆军将领及上校,以及海军、空军部分高级别军官延役人员名单时,翟念浦的军衔为陆军步兵上校。(余况不详) 

 

(四)香港著名学者、传奇的社会公益家潘光迥

4. 潘光迥(1904---1997)------上海宝山人,清华(西南联大)教务长潘光旦胞弟;在清华读书时当选戏剧社社长,曾创作反映学生生活的戏剧《年梦》;1926年毕业于达特茅斯大学商学院,1927、1929年先后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商学硕士、博士学位;1930年被商务印书馆王云五聘为总经理室总务处秘书;1937年,参与以美退庚款为背景的“华美协进社”工作;抗战时期曾任交通部人事司长、总务司长、欧亚航空公司董事、公路运输总局代局长、军事委员会运输会议参事、招商局副总经理、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第一任总经理、中国农具学会理事长(据介绍,还当过铁道部主任秘书、四川财政厅厅长等);风传:抗战时期,重庆嘉陵宾馆常举办舞会,招待中外嘉宾。一次,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也去了。其间,蒋介石觉察宋美龄两次不回原座,又第三次和一位西装笔挺的国人跳舞,有说有笑的。蒋介石无名之火顿生,醋意大发,问左右“那位和夫人跳舞的是谁?”侍从长黄仁霖答,他是交通部的留美博士潘光迥,乃知是著名学者潘光旦胞弟。 事后,蒋介石通知交通部,永不录用潘光迥。潘光迥倒也知趣,既然不能在重庆工作,便去香港做生意了;五十年代末,作为“香港狮子会”总监,一手筹备,于1962年创立香港第一个眼库,并任香港眼库董事局主席、眼库会长长达36年,推动了香港卫生公益事业;1968年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协助成立并出长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学生就业辅导处;1978年荣退后,又在港、沪、京开办多项高级行政管理文凭课程,亲自授课达17年;1989年,年过八旬的他与费孝通共同倡议,举办了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公共关系学”讲习班;还资助内地出版了《潘光旦文集》;捐助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开办“土家族传统文化展览”;在内地出版了工具书《英汉法律应用词汇》;现在香港中文大学设有“潘光迥博士奖学金”。

 

(五)旧中国篮坛名将邓健飞

5. 邓健飞------福州人,体育家、体育教育家;1921年,与孙立人等清华校友一起作为国家篮球队队员;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的前身)上,以30--27击败菲律宾队,以32--28击败日本队,获得远东运动会篮球冠军荣誉,为中国在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上首获集体项目的金牌立下功劳;1925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俄勒冈大学财政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财政学硕士学位;抗战时期,至少1942年曾在昆明的大学中任职(具体是云南大,还是西南联大,待考);不久前,台湾私立东吴大学曾有一篇报道,提到五十年代东吴大学在台复校伊始,一位名叫“邓健飞”的教授便与其他同仁努力开展篮、排球等活动,故该校体育成绩历来卓著云云。说明解放前夕他去了台湾。(余况不详)

 

(六)原私立珠海大学文学院院长任 泰

5. 任 ------贵州人,1929年获得欧柏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据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史,他还曾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是解放前贵州全省屈指可数的几位出版过翻译作品、发表过译文的先行者;抗战时期,曾在国立贵州大学英语系任教;1947年,私立珠海大学在广州市成立,任文学院院长,并是珠海大学校歌的词作者;解放后在香港新亚书院执教。(1963年新亚书院与其他书院、学院合并,组成了香港中文大学)(余况不详)

 

三. 信息无多、去向不清、后况不明的同学

(一)广西著名的印刷家、出版家赖彦于

1. 赖彦于------四川资中人,1928年毕业于卡内基大学印刷专业,1929年获西北大学研究院印刷专业硕士学位,1929---1930年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印刷制版技术。回国后不久,任广西省政府直属、两广地区规模第二大(仅次于商务印书馆香港分厂)的“广西印刷厂”经理兼工务部主任,曾主编大型丛书《广西一览》以及《广西游历须知》等,合著有《近代印刷术》等专业书籍。(余况不清)

 

(二)生猪饲养专家吴年吉

2. 吴年吉------广东新会人,生猪饲养专家;1928年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农科(获更高学位情况未知);三十年代,曾在四川省家畜保育所(后改名四川省农业改进所)从事“养猪实验研究”系列科研工作;发表过《视察荣隆江巴两实验区报告书》及论文《畜牧试验》《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改良猪种之过去与将来》《四川猪鬃问题》(1937)等,在岭南农学院农学会会刊《岭南农刊》上发表过论文《猪虫病及其防除法》等;(估计抗战胜利后在岭南农学院执教)(余况不清)

 

(三)国民党政府甘肃省警察局局长汪大燧

3. 汪大燧-----安徽旌德人,1927、1928年分获密执安大学市政管理学士、硕士学位;三十年代,任甘肃省警察局局长兼军警督察处副处长,是逮捕、审讯、杀害中共甘宁青特委军委书记梁干丞烈士(1904---1933)的凶手之一。(余况不清)

 

(四)民国中央银行迪化(乌鲁木齐)分行经理马彦章

4. 马彦章(?---1978)-----山西晋城人,毕业于安提俄克学院会计学专业,后获西北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曾在美国福特汽车厂工作;1934年,交通大学经济学会出版部编辑的《交大经济》第一期上,刊登有他的文章“中央银行在中国应负之责任”;当时,他在上海交大管理学院任教;四十年代被政府派往新疆,出任中央银行迪化(乌鲁木齐)分行经理。(余况不详)

 

(五)外国友人路易·艾黎的助手黄文炜

5. 黄文炜------广东台山人,先后获得俄亥俄大学工业化学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抗战时期,积极参加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和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发起的“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任福建长汀事务所主任,组织从福建沿海抢运机器设备到长汀,坚持生产,支援抗战,为路易-艾黎得力助手。(余况不清)

 

(六)国军苏北某抗日游击队队长戴昭然

6. 戴昭然------重庆江津人,毕业于维基利亚军事学院(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回国后可能在晋军中任职(《民国山西读本:政闻录》中有“我的晋军军旅生活”一文,作者为戴昭然)。抗战前,曾任两淮税警局教练所所长;全面抗战爆发后,两淮税警被令就地改编为“第八军游击队”,留在苏北地区打游击,以阻止日军前进,戴昭然曾被任命为第五总队长。抗战后期,在清华校友何浩若掌管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任昆明办事处主任,从事动员知识青年参加“青年军”、征调“翻译”等工作,但被认为有“国民党特务”之嫌。    (余况不清)

 

 (七)河南农工银行副行长王国忠

7. 王国忠(1901---?)------河南罗山人,1928年获威斯康辛大学财政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硕士学位;曾经担任南开大学教授,民国河南农工银行副行长,河南大学教授,中南财经学院教授。(余况不清)

 

(八)曾经的国防部第二厅上校科长王公五

8. 王  正(棱)(1905---?)------别名王公五,河南睢县人,1928年毕业于维吉尼亚军校,192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政治经济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1946年“辽沈战役”开战前夕,曾短期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下属的新编第二十七军第107师师长;1946年12月,调任负责收集情报的国防部第二厅(情报厅)第四处十四科上校科长。(余况不清)

 

(九)台湾国防部联合后勤司令部少将司长田世英

9. 田世英-----安徽阜阳人,192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获其他学位的情况不详)。1933--1934年前后任职于财政部盐务局税警官佐教练所。据网友提供:1943年前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科长,编有《军事用语词典》;抗战胜利后曾去美国。解放前夕(约1947年底---1948年到台湾,任孙立人为首的民国陆军训练部副官处处长,参与训练“新军”;1950年前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一署署长;1952年前后任陆军炮兵上校;后升任国防部联合后勤司令部少将司长;再后情况不知。田世英曾认同届同学杨伟的儿子杨敏嘉为干儿子。

 

(十)其他同学

10. 何玉昆(玉锟)------四川南充人,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拉特学院学习化工,192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学士学位;1929年曾在亚克朗大学学习橡胶工业;193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硕士学位;解放初在四川化工学院任教授。(余况不清)

 

11.房耀文------山西汾城人,毕业于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后获得密苏里大学研究院电机学硕士学位;曾任山西大学教授。(余况不清)

 

12.杜 ------山西新绛人,毕业于贝尔维尔气球飞艇学校,曾就业于伊利诺斯州美国航空公司;著有《防空之方法计划及实施》一书。(余况不清)

 

13.薛维藩------安徽滁县人,留美先后获俄亥俄大学银行经济学学士、宾西法利亚大学经济与保险学硕士学位;抗战前,曾在上海任“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营业部主任,并在沪江大学商学院授课。(余况不清)

 

14.陶贞元------昆明人,曾在华盛顿大学学习商业管理、政治学(获何学位未知);解放前曾是国立云南大学的专任教授。(后况不清)

 

15.杨宪昭------河南商城人,1927年获得欧柏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硕士学位;查1937年6月,他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美国政府往哪去-----司法独立呢?还是行政独裁呢?”,抨击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会提出的“改革最高法院案”。(余况不清)

 

 

四. 留学结束后,音讯暂时收集不到的同学

 

1. 石  ------浙江诸暨人,获斯坦福大学财政学学士学位(获更高学位情况未知);是最早加入美国共产党、后被南京政府通令、并取消留学官费的留美生之一。(后况不清)

 

2 .丁济祥------山东日照人,曾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金融专业学士学位(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五四运动”后,清华学生曾就部分影片有消极作用,展开“应不应该抵制电影”的辩论,学生各持不同认识;丁济祥当时也曾在《清华周刊》发表与闻一多意见不同的文章------“对于电影问题之不平鸣”。(余况不清)

 

3. 李直民------河南郑县人, 1927年毕业于俄亥俄大学物理系;曾入诺威奇大学学习军事学;(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后况不清)

  

4. 王冠英------河南巩县人,留美获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士、电讯工程硕士学位。(后况不清)

 

5. 王俱侗(保罗)(1904---?)------别名仲哲,河南孟津人,1927年、1928年先后获得密歇根大学市政管理学士、硕士学位,1930年获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执业证书。(后况不清)

 

6. 仲 ------安徽天长人,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

(后况不清)

 

7. 陈国玱------四川荣昌人,先后获亚克朗大学化工学士学位、伦敦大学化工硕士学位。

(后况不清)

 

8. 邱叔航(航)(1903---?)------四川巴中人,毕业于俄亥俄大学数理专业。(后况不清)

 

9.相寿祖(1902---?)------江苏宝应人,1927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经济系,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后况不清)

 

10.刘丙彪------江苏宝应人,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后况不清)

 

11.吴英华------江西临川人,1927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更高学位情况未知)。

(后况不清)

 

12.黄懋义------江西萍乡人,毕业于普渡大学农学院(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后况不清)

 

13.高 (1903---?)------广东番禺人,1927年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化学学士学位,后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况不清)

 

14.梁梦熊------广东中山人,1928年获宾西法利亚大学保险及国际贸易学士学位。   (获更高学位情况未知)。(后况不清)

 

15.邝凯华------广东香山人,1927年毕业于俄亥俄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获更高学位情况未知)。

(后况不清)

 

16.曹寿昌(炽丞)(1905---?)--------山东惠民人,1927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市政管理专业,1928年在格里尔学院学习汽车工程,1929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后况不清)

 

17.徐振镛------天津人,留美先后获得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学位。(后况不清)

 

18.王 ------福州人,1927年获得俄勒冈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况不清)

 

19.赵国镛------杭州人,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电机系(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后况不清)

 

20.周荣条------长沙人,获明尼苏达大学农学士学位(获更高学位的情况未知)。(后况不清)

 

 

(由于被介绍人的生活年代距今过于久远,上述史料来源复杂,本文出错在所难免,故仅供读者参考;欢迎专家、知情者对有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