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崛起应感谢欧洲多年武器禁运

(2010-02-14 19:38:28) 下一个

欧洲武器系统在世界武器市场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尤其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是在世界军售排行榜上有名。但正是这样一些军火大国却出于西方制裁等原因鲜于与中国正面交易,导致中国常年来无缘于欧洲武器。但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欧洲国家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巨大的军火市场,解除对华军售限制也一直是欧洲一些国家孜孜以求的愿望,但多年来却总是事与愿违,毕竟坚决按照美国意志行事的欧洲国家还是不在小数。尤其值得一提,也是最坚决反对解除禁运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正式取消禁运绝对不符合华盛顿和东京的意愿,表面上看是出于对大陆威慑台湾的担心,实际上是担心中国军力增长,恐惧中国崛起。其次,随声附和华盛顿的是伦敦,虽然事实上伦敦掌握着武器禁运的决定权,但从掌握的内幕消息看,英国也像法国一样积极反对这一禁运决定,但英国还是要看美国的态度。为此,美国曾威胁要限制美欧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而英国这方面的期待比其他欧洲国家加在一起的期望还高。另外,日本也是抓住一切与欧洲国家会晤的机会提出反对解除禁运的强烈要求。

正是出于以上几点主要原因,欧洲议会不得不多次继续维持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尽管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遗憾。但对于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欧洲对华武器禁运是福不是祸,中国事实上应该感谢欧洲的制裁,让中国如今更加的强大和自信。
第一,建国之后,中国快速发展,尤其是军工业,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四面楚歌、禁运、封闭、艰难的环境下实现的,尽管有前苏联的援助,但是更多的还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当年的禁运,中国是不可能有自主创新研发的“大国利剑”,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国地位,这一切都是被东、西方国家逼出来的,如今的中段反导系统、反卫星武器、四代战机、中华神盾、中国航母等都是实证。印度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东、西方国家一直授予其“最惠国”待遇,让他们可以买到自己的想要的几乎一切东西,也正是如此,让他们磨灭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

第二,客观上讲中国并不太需要欧洲的武器,欧洲议会维持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有助于加速催生“中国标准、中国创造”的步伐。如今的中国军工已经逐步独立于美国和北约、俄罗斯两大标准、制式、体系之外,建立了自己自主并具有很强兼容性的新体系,有助于在国际市场上确立自身的独立位置。

第三,花钱是买不来“现代化”的!最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出卖的,更何况是卖给西方认为的“邪恶”中国!中国强调科技强军,就是要用自己的创新科技和研发最先进的武器来武装我们自己的子弟兵,这种“中国创造”的自家武器,解放军会看着自豪,用得顺手,维护得明白,而不再是对“洋武器”那样仅仅是会用,会简单维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一旦到了战时岂能留住“洋专家”为解放军卖命。“万国牌武器”看着花哨,但用起来麻烦不少,其效力也就可想而知。仅仅维护就需要若干套人马各自维护,通用性极差,依赖性很强,维护成本极高。中国台湾地区为什么要封存“幻影战机”,其中的苦衷也不难理解。

第四,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位的,有了人才,科技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从过去的组装、仿制、改装、升级、研发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走了一条别国没有走过的艰难历程,“中国制造”已经升级成了“中国创造”,这都得益于几代中国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伟大复兴的灵魂。尽管中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待遇、科技重奖、科技名誉等,还存在很多体制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有些部门还缺乏拴心留人的政策,但也应看到,如今中国一些重视人才的观念已经在逐步转变。

第五,实际上中欧之间尽管存在武器禁运,但是实质上早就开始与相关国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等。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希望大宗采购全套欧洲武器装备,这样不符合中国的军队体制。因此,就算解除武器禁运,中国也不会大量采购欧式武器,武器禁运禁令的解除与否实际上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无论欧洲是否继续维持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对于中国而言不是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换言之,中国应该感谢欧洲议会,让中国有了与之更新更好的合作方式和方法,更有利于中国不断的创新发展,让中国真正有了强大内力和内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