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有一个梦 第十四章

(2010-01-09 11:01:51) 下一个

随着程莉预产期临近,他们开始考虑孩子生下后程莉坐月子和照顾孩子的问题。最后,大伟决定给父母办签证,请他们过来帮忙。

那个邱雅近来不怎么来串门了,偶尔在附近碰到,也只是简单寒暄几句。几乎每次都看到她和另外一个中国女孩在一起,大概是有了新的倾诉对象吧。

大伟的父母在美国驻北京领馆 顺利拿到签证。大伟和程莉欣喜若狂地为他们买回新的双人床,等待他们的到来。大伟是个孝子,不愿父母睡捡回来的床垫。公公婆婆能来,无疑给程莉解决了燃眉之急。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程莉的肚子大得走路都困难,但她还是捧着肚子坚持上班到预产期前一天。离开办公室那天,同事们送给她的礼物摞得像小山,程莉只好让大伟来接她。老板给程莉4个月产假,让她好好休养。

大伟的父母在离程莉预产期还有10天时到了美国。大伟和小伟一起去机场把父母接回家,分别几年之后,全家人终于吃上了一顿团圆饭。

父母带来四只大皮箱,除了一只皮箱的一半装的是自己的换洗衣服,其它三只半都是带给儿子和儿媳的东西。有大小伟馋了好久的五粮液和五香花生,有各式各样编织精美的中国结,更多的是给程莉、两个儿子和未来孙子买的衣服。

程莉喜气洋洋地把中国结挂满屋,把漂亮的婴儿衣服摊在床上欣赏,又在镜子前面一件一件比试着自己的新衣服。现在肚子太大,等生完穿吧。

来美国后程莉一件衣服都没买过,她觉得美国的衣服又贵款式又单调。大伟不讲究穿,他的衣服都是从商场清仓处理的衣服堆里拨拉出来的。程莉很久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衣服了。

大伟凑在床头台灯边看书,看程莉晃来晃去不停比试衣服,他骄傲地说,“看我父母对你多好!“

“嗯,是挺好的。不过我也给他们添孙子了嘛。“

“我们父母这一代人真是伟大,一辈子为儿女奉献,从来不想着回报。“

“嗯。等他们老了就跟着我们呗,我们给他们养老。“

小伟搬走后经常和朋友一起玩,平时很少回哥嫂家。父母来了以后,他才每个周末都回来吃顿饭。

 

程莉的肚子在预产期那天深夜开始剧烈疼痛,她不由佩服医生预测的准确性。大伟开车带程莉去了医院,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目睹了整个生产过程。

医院里设施很好,程莉从入院一直住在一个设备齐全的单间里。她躺的床能伸平,上半部还能倾斜成任意角度。房间里陪护床,卫生间、浴室等一应俱全,程莉在里面住得很舒服,连大伟都跟着享受了一把。

程莉想,这样的产房在国内大概只有明星负担得起,在美国却向所有产妇敞开大门,自己真幸福。

200412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大伟和程莉的儿子出世了。大伟用颤抖的手剪断了儿子的脐带。

 出院那天,护士监督着程莉把宝宝放进车上用的婴儿车篮,系好安全带。婴儿车篮是大伟临时去买的,他们一直以为宝宝抱在怀里就回家了,直到美国护士很严肃地告诉他们,美国的孩童都是要坐特殊的车座的。

护士推来一辆轮椅,让程莉坐在上面,把宝宝连车座一起放在程莉腿上,然后亲自把程莉推到大门口。中间大伟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推就行了,护士又严肃认真地说,这是医院的规定。大伟和程莉暗自佩服美国医院的负责。

走到医院大门口的一路上,很多人从程莉的轮椅旁经过,他们纷纷微笑着向程莉和大伟表示祝贺。程莉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荣升为妈妈了!

在医院大门口,护士再次监督着宝宝的车座安全放置在车上,才挥手跟程莉说再见。

程莉坐在后排座位,看着小车篮里熟睡的儿子,心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

直到生了孩子,程莉才第一次由衷体会到了美国的好处。在国内,特别在一些大城市,听说生个孩子要花好几万。可在这儿,程莉凭着医疗保险一分钱都没花,医院还送给她诸如奶粉、尿片包之类的礼物。更有甚者,她以前从律师楼客人那里听说,对于他们福州人那种低收入的家庭,美国政府不考虑身份问题,一视同仁地发“奶票”。凭着奶票,他们可以免费领取价格不菲的婴儿奶粉、果汁、鸡蛋、牛奶、花生酱等基本营养品。

除此之外,程莉这回由穷学生翻身作了次“阔太”。医院里的护士真是任劳任怨,脏活累活全部包揽。床头按钮随叫随到,便盆都经常给程莉在身下放好。每天三餐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由专人送到每个产妇床头。生孩子好像不再是单纯的受罪,反而成了程莉难得的享受。

程莉跟大伟说,怪不得美国女的都生那么多孩子,照这样的条件,我也想多生几个呢。

大伟笑了,“那敢情好啊。为我们老顾家多添香火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