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太阳狗和霹雳猫

Life is so much fun, we just need to go out and explore...
个人资料
正文

2013 德国马拉松行(四)从罗腾堡到哈尔堡,三十年战争造就的浪漫路

(2013-12-08 16:08:13) 下一个


浪漫路是德国最著名的自驾旅游线路,几十个各有特色的小镇和小城分布在这三百五十公里的路线上。由于时间限制我们选择了五个城镇作为主要目标:



 

带星的是我们过夜的城镇。其中从从罗腾堡到哈尔堡一段,我们将以三十年战争为主题游览中世纪风情的小镇和城堡。关于1618-1648年间的三十年战争前后的历史,我们在本系列第一篇有简单介绍: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467/201311/14619.html

更详细的介绍可以去读顾剑的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179/200707/35695.html



离开了柏林,我们先乘高铁到维尔茨堡,然后租车直奔罗腾堡。罗腾堡号称中世纪浪漫之都,果然十分漂亮。从城堡花园看小城:



城堡门:


罗腾堡的著名景观在很多帖子里已经有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们重点推荐一下我们在小城的旅馆和餐馆,以及夜巡人导游。

我们住的小旅馆是罗腾堡城西端一座古老的建筑,叫做Silence Burg Hotel



这座建筑实际上是罗腾堡城墙的一部分,背后是修道院的花园。从修道院花园看小旅馆:

推开旅馆的木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西装笔挺的老先生,至少有七十岁,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小旅馆没有电梯,而我们的房间在三楼,当我们拖着行李走向陡峭的楼梯时,老先生说拿行李上楼是他的工作,吓得我们赶紧说我们需要锻炼。

我们房间里的传统四柱床,太可爱了:



窗外的风景:



下来和老先生聊天,得知这座建筑有将近一千年历史,曾经是法兰克尼亚公爵(Duke of FranconiaConrad三世(1093-1152)的税收官的住宅。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我们曾经提到,虽然整个浪漫路都在现在的巴伐利亚州境内,实际上它经过了法兰克尼亚(Franconia),士瓦本(Swabia),巴伐利亞(Bavaria)三个文化圈。罗腾堡正在法兰克尼亚地区的南端,而我们下面要去的诺德林根和哈尔堡则属于士瓦本地区。法兰克尼亚的文化和其他巴伐利亚地区尤其不同,其中一项显著的区别是其他巴伐利亚地区都是啤酒的天下,法兰克尼亚则是德国最靠南的葡萄酒产区。这里出产的葡萄酒在市场上很容易辨认,因为包装用的是特有的扁平瓶子,名叫Bocksbeutel。最出名的法兰克尼亚酒的品种是Silvaner,这是一种比较淡而清香的白葡萄酒,实际上配很多亚洲菜很合适,不知在中国有没有打开市场。


晚餐我们来到附近一家名叫“见鬼”的法兰克尼亚特色餐馆:



 

餐馆的德文名是“Zur Höll,意思是“To Hell”,“见鬼”。餐馆在一间有九百年历史的老宅子中,自称中世纪小酒馆(Medieval Tavern)。餐馆在Tripadvisor上排名第二,口碑很好。所以如果在罗腾堡有人对你说“Go to Hell”“见鬼去吧”,那是很好的建议。


九月底正是葡萄丰收的季节,邻桌的本地人向我们推荐了新葡萄酒酿(Federweisser, Young Wine)做开胃酒。这是由新榨葡萄汁加酵母,但发酵没有完成的新酒,所以酒精度只有百分之四,剩余的糖分又使新酒有淡淡的甜味,在加上发酵产生的气泡,总之太好喝啦!以致霹雳猫正餐时又要了一杯。太阳狗点了维尔茨堡福利院(Burgerspital)Silvaner,也很不错:



本地人配新葡萄酒酿的标准头抬,洋葱饼:



主菜是当天特色菜鸭子:



我们对这家餐馆十二分的满意,特别推荐。



酒足饭饱的太阳狗和霹雳猫熏熏然的来听夜巡人讲罗腾堡的历史故事。这个家伙一定是学话剧出身,不但讲话字正腔圆,而且随便一站就是一付入戏了的样子:



夜巡人的讲解只有不到一个小时,所以内容不太多,不过讲的很风趣,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如果对罗腾堡很有兴趣也有时间,其实应该事先邮购他的光盘,那里有大量的细节,看过之后精游罗腾堡一定是个独特的享受。这里我们结合夜巡人的讲解和我们读到的文献,简单介绍一下三十年战争是怎样造就浪漫中世纪小镇罗腾堡的:


公元161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是北方新教势力和南方天主教势力在德国大地上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前期涌现了三位出类拔萃的将领:天主教阵营的老将提利和野心家华伦施泰因,以及新教阵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老将提利十五岁参军,戎马一生,在战争爆发时年近花甲,是巴伐利亚军队总司令。战争初期,从白山战役开始,提利指挥天主教军队打败了一拨又一拨新教军队。在我们看来,三十年战争是一部人性沉沦史,而第一个重大沉沦正是提利开创的。战争第五个年头,以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为首的天主教领主们对负担巨大的战争费用力不从心,提利率先在占领区实行Bellum se ipsum alet政策,即以战养战,说白了就是抢劫老百姓供应军队。不久双方参战的军队都采取了这一政策,1625年华伦施泰因组建第二支天主教军队时,直接说不需要帝国出钱,只要允许他以战养战。为信仰而战的军队迈出了向土匪沉沦的第一步。 到了1630年,瑞典加入了新教阵营参战。1631年,提利为了准备迎战军事天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加紧攻打萨克森重镇马格德堡(Magdeburg)。五月,马格德堡城破,提利的大军将全城三万余人屠尽,一把火烧了古城。这是三十年战争又一重大人性沉沦的开始,屠城有了一个正式的称呼:Magdeburgisieren,马格德堡化。战争对平民更加残酷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1631年十月,新败于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提利大军在向巴伐利亚撤退的途中接近了小城罗腾堡。这时天降大雨,行军困难,提利决定四万大军在罗腾堡过冬。提利的信使带来的这个消息对罗腾堡的居民是个晴天霹雳,当时罗腾堡的六千居民多是新教徒,再有马格德堡的前例,居民哪敢放提利的大军进城,决定拼死抵抗。提利的大军在付出了三百人战死的代价后攻陷了罗腾堡,当然不会客气,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来年春天提利大军撤离时,倒是没有一把火烧掉罗腾堡,至于老市长喝酒救城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加上后来的瘟疫,罗腾堡十室九空,在之后几百年停止了发展,从而保持了中世纪风貌。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发现了中世纪风情的罗腾堡,把它吹捧成德国中世纪浪漫之都,德国大地上最德国的小镇。



1632年四月提利撤出罗腾堡后,向南退入巴伐利亚境内,在列克河与多瑙河汇流的小城莱恩迎战追击而来的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斗中提利被炮弹打断了腿,两周后死去。提利一生简朴低调,深受手下士兵的爱戴,死后也没有留下什麽财产,可以说是为天主教阵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三十年战争中几大恶行的始作俑者,马格德堡的屠夫。小城莱恩也在广义的浪漫路上,我们后来专程绕道去看了小城中心的提利塑像:





离开了罗腾堡,我们来到位于士瓦本地区的诺德林根。诺德林根是另外一个由于三十年战争而保留中世纪风貌的小城,据说到了1939年小城才恢复到1618年的人口水平,九千人。诺德林根出名的地方是它有完整的中世纪城墙,可以连续在城墙上绕城一圈。

城墙博物馆里的诺德林根卡通模型:



 

我们少不了上城墙走一圈:



 

满城红顶之上的丹尼尔塔楼:



 

小桥流水人家:



 

骑自行车的女邮递员:



 

下得城墙,来到小城漂亮的市中心:



 

推荐我们午餐的饭馆,“Alte Wache”,“老卫兵”,就在丹尼尔塔楼旁边。本来我们不太饿,看到菜单上有小午餐,于是点了一份,结果来了一大块猪肉:



不知道他们家正常午餐是多大的。猪肉皮酥肉香,太好吃了。



饭后我们爬上九十米高的丹尼尔塔楼,瞭望城西南的田野,1634年在这里发生的诺德林根战役是三十年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前面讲到老将提利在1632年初战死后,天主教阵营再次启用枭雄华伦施泰因。当年十一月,华伦施泰因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吕岑会战(Battle of Lutzen),瑞典军虽然取得胜利,但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却中弹牺牲。没有了对手的枭雄华伦施泰因日益跋扈,引起帝国猜忌,于1634年二月被皇帝派人刺杀。这样三位将星在不到两年间相继陨落,但战争还在继续。继任古斯塔夫-阿道夫指挥瑞典军队的是前国王的副手霍恩将军;萨克森的伯纳德领导了另一支新教军队,法兰克尼亚大军。天主教方面,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似乎不再相信外人,把指挥权交给了皇太子菲迪南;西班牙也派出援军,由皇太子的表亲菲迪南大主教率领。总之两支天主教军队的统帅都是哈布斯堡皇族,都叫菲迪南。

两个菲迪南会师后于1634年九月围攻诺德林根,新教的霍恩和伯纳德率兵来救,在城西南大战。西班牙步兵使用曾经屡次被古斯塔夫-阿道夫破解的老方阵(Tercios Viejos)战术顶住了霍恩将军的十五次进攻,下面这张图是后人浪漫化的战斗场面:



 

皇太子菲迪南看出新教军队力竭,遂发动总攻,彻底击溃了敌人,霍恩将军被俘,瑞典军队彻底退出了三十年战争。诺德林根战役后,同为天主教的法国却坐不住了,因为它不想让哈布斯堡家族势力太大,包围自己。于是法国大主教黎塞留率兵加入新教方面参战,这场宗教战争彻底沦为了地缘政治的战争。

三十年的全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浩劫,战争成为百姓的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的可能。反应这段历史最好的电影是1971年出品的“最后的山谷”,The last Valley。电影讲述三十年战争后期百姓,士兵,流浪知识分子在挣扎中生存,每一分残留的人性都显得那么可贵。我们觉得拍得很好,很值得一看。



 

离开了诺德林根,我们前往当晚的住宿地哈尔堡。哈尔堡是德国南部保存得最好的中世纪城堡,城堡建在沃尼茨河畔的一个山头上,现在仍属于奥丁根-瓦勒斯坦伯爵所有。

这是十九世纪画家笔下的哈尔堡:



 

哈尔堡大门:


哈尔堡二门:



 

猜猜二门后有什麽:



小时候听评书说的雄阔海力托千斤闸,举的就是这玩意吧?


水井,教堂,伯爵的宫殿:



 

谷仓和小酒店:



中间那个建筑曾经是城堡长的住宅,现在是一家不错的餐馆兼旅馆,名叫“Fuerstliche Burgschenke”,翻译过来就是“王子城堡小酒馆”。楼上有七个客房,主要做德国人生意,没有英文网站,在booking上也定不到。唯一的预订方式是电话或电子邮件,今夜我们将在这里住宿。

酒馆墙上的装饰:



红底黄叉是奥丁根-瓦勒斯坦伯爵的族徽。伯爵家拥有四个城堡,父子各住一个,另外两个对公众开放(哈尔堡是其中之一)。伯爵家还拥有森林,木材厂和啤酒厂。我们安顿好房间就来到餐厅要上两杯他们家的啤酒:



啤酒的牌子是“雇佣军”(Landsknecht),听上去就有三十年战争的味道。尝一尝,很不错。喝着啤酒看墙上的古老油画,哎!地方怎麽像是一城堡的酒鬼呀:










到了晚上,最后一个酒客和工作人员都离开了,我们发现我们是当天唯一的住客。古堡幽灵有没有!啊
!啊!不过我们还没来得及害怕就昏睡过去了,一觉醒来,下到餐厅,发现辛勤的工作人员已经把早餐做好了,一大桌子都是给我们准备的:




 

侍者祝我们胃口好以后就带上门出去了,一时间有了点城堡长的感觉。他们家的酸奶真好吃。



早餐后我们加入慕尼黑来的英文团参观城堡内部。哈尔堡主要是做德国人生意,每周只有星期三和星期日上午十点有慕尼黑来的英文团,我们幸运的赶上了星期三。

城堡的教堂很有意思,本来是个天主教堂,三十年战争结束那一年,当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签约,把它改成新教教堂,但前提是新教徒要持续使用它,否则就要还给天主教会。由于老房子没有空调,当然不如城里的新教会舒服,不过到目前为止,新教徒仍然坚持每两周来一次,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城堡粮仓的帐房:

 

武器库:



 

有火绳枪,还有十字弩:



 

忘记办公室房顶画的是不是他们的祖先了:



 

从城墙上看城堡庭院:



 

看城外伯爵的领地:



 

城墙上这种射击孔据说是哈尔堡的独特设计:



一个木球砌在墙里,可以转动。火枪手通过木球的孔射击后,可以转动木球封闭射击孔,安心装弹。开始我们想设计者真聪明!后来一想,如果外面对着木球用十字弩射上一箭,木球不就转不动了?这个设计怎麽有点脑残呀!



在三十年战争中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大军用了两个小时就攻破了哈尔堡,据说古斯塔夫-阿道夫还在这里住了几天。我们的导游是个瑞典人,谈起他们的英雄国王,表情那个自豪啊!


古斯塔夫-阿道夫至今仍然被瑞典人崇拜。2012年瑞典重金属乐队Sabaton写了一首歌,Lion from the north,来歌颂他们英勇的国王。网上有歌迷从多部十七世纪战争题材电影中剪辑镜头,配上这首歌放在油管上,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当年战争是什麽样子的:

http://youtu.be/FH9yjmmAE3k



 

我们尽兴的结束了三十年战争主题的浪漫路行程,下面我们将进入巴伐利亚的巴伐利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