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寨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

(2009-11-01 12:32:41) 下一个
山寨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

大漠88

山寨产品已经成了中国廉价产品的代名词。国外媒体一直用山寨产品贬低中国的技术进步,不论中国造出什么,都是山寨。中国的DVD是山寨,手机是山寨,汽车是山寨,导弹是山寨,歼10战斗机是山寨。总之,在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制造的任何好东西都是山寨。在中国国内,也有许多人鹦鹉学舌,极力贬低山寨产品,试图将山寨企业置于死地。更有许多政府部门给山寨企业设置种种障碍,限制,打压,以宏观调控等理由而关,停。也许他们不知道,他们这种做法正是为那些企图扼杀中国技术进步的反华势力作打手。也许,他们正是反华势力收买的代理人。

西方国家设立了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用限制军用技术出口来限制中国获得先进的技术。根据国际的专利法制度,中国应该有权购买任何专利技术,但是由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中国事实上不能购买任何中国发展所需要的专利技术和高科技产品。因为几乎一切高科技都能找到军事上的用途。每当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研究出西方已经有的技术,巴黎统筹委员会就会对这项技术出口解禁,西方媒体紧接着就会宣布中国盗取了西方技术,然后西方公司就堂而皇之的来中国索取专利费了。随之而来中国的产品中就又有一项山寨产品出世了。

中国发展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在历史和当前国际政治条件下无奈的选择。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会不断推出和开发山寨产品。而且这些山寨企业将会成为中国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中国科研的863计划的最初文件,《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实质上是山寨科研计划。在中国当时和现在的条件下,这个山寨计划是最节约成本,效率最高的计划。山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选优淘劣的过程。凡是被山寨的技术,都是性能价格比最高的技术。中国既然不得不重新研究已经被发明的技术,我们当然要选那些最先进,最有实用价值,花最少的钱能办最多的事的技术。

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也是山寨技术,最近网络上许多文章指出袁隆平不是水稻杂交之父。早在50年代,美国、日本、苏联、印度、菲律宾等国家,都先于中国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有关的理论,如希尔斯(Sears,E.R.,1943~1947)的三型学说、爱德华生(Edwardson,J.R.,1956)的二型学说以及“三系法” 的技术路线,都是外国人提出来的;1968年,日本的新城长有还实现了杂交水稻的 “三系” 配套。将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袁隆平是1964年才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才发表第一篇研究报告,报告中的核心材料水稻雄性败育株也不是袁隆平发现,而是他的学生发现的。从学术层面上讲,追根溯源,水稻杂交技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是袁隆平的发明。然而,尽管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也是山寨技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品种却给中国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中国未来也许永远的摆脱了饥荒的威胁,中国将用相对贫乏的土地资源养活人口最多的国家。袁隆平的山寨已经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很多山寨产品都在萌芽阶段被扼杀了。几年前,一个农民用¥12,000造出了一架能飞的直升飞机。我们的管理部门不但不予任何支持,而是直接把这个有美好前景的山寨消灭了。能用¥12,000手工造出了一架能飞的直升飞机原型机,就一定能用¥50,000造出满足适航条件的廉价直升机。如果有关部门加以鼓励,给以资金支持,中国有可能出现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出口直升机企业。日本本田公司起步时,也是一家山寨公司,当时它的创始人以在黑市买到的200个美军废旧电台用汽油发电机马达起家,开始了机动自行车业务,最终成为世界文明的汽车生产企业。如果本田遇到我们的执法人员,那它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不论中国某些政府领导多么看不起山寨,也不论他们如何打压山寨企业,山寨产品。山寨已经在中国民间投资商心中生根,发芽了。由于中国的所谓精英对中国搞高科技能力的诽谤,和贬低。中国民间投资商对搞高科技已经丧失了信心。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就以十分蔑视的口吻说,浙江还能搞高科技?如果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大省都不能搞高科技,中国还有能搞高科技的地方吗?因此,在现代中国,如果你要搞高科技,你一定要打上山寨的幌子。如果你游说一个民间投资商投资高科技,他一句我不懂就把你打发了。游说中国有钱人投资一百万搞高科技,比游说他捐款一千万还要难100倍。但是你要是游说中国有钱人投资山寨产品,那就容易的多了。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世界顶尖水平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师,一直想回国办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多年游说无任何结果,后来想通了其中奥妙,变高科技为山寨,很快拿到了投资,当然他的山寨集成电路是真正的首创高科技。

今天,在这里我们要为中国山寨产品正名,我们要弘扬中国的山寨精神,让山寨精神成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动力。

雨后春笋的山寨公司
价廉物美的山寨产品
东南西北去今来
中国一切真正的山寨万岁,万岁,万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