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学

在纷繁的尘世中,找一个角落,与自己对话,升华心灵.
个人资料
正文

开学典礼

(2012-08-16 21:02:30) 下一个

开学典礼

虽然我已是大三,还是收到参加开学典礼的信,因为我是转校生,对学校还不是很熟。新生活动早上8点报道, 以晚上九点的电影结束。已经上完暑假班的我,不必要走每一个流程,只对校长演讲感兴趣。

图书管理员说如果走到会场,至少要四十分钟,于是我就决定做校车。但在车站却看不到详细的时间表,就问旁边那个女孩。她还没回答,离我比较远的一个男生就跑过来:“我知道!我来告诉你!你有智能手机吗?”

我摇头:“没有。我还从来没做过校车呢。”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我展示学校的公交网站,问我是不是新学生。

“半新。你呢?听上去是老学生?”

“我刚读完博士,在学校找到一份工作。”

“我至少要再耗五年青春才能到博士。” 我感慨到。

“你什么专业?”

“本科是工程,后面想转到物理。”

“哇,你们中国人就是聪明,很多都在做学问,我碰到的每个中国人都很聪明。”

“奇怪,你怎么知道我是中国人?我是无法用眼睛很快认出对方到底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或者越南人。”

“一个女生、专业是工程、物理,十有八九是聪明的中国人。”

他是黑人,非常得黑,和美国本土的黑人区别很大,让我想起多米尼加等海边的国家,就问:“你是哪里人?”

“马拉维。非洲一个很小的国家。”
           
“马拉维?”我若有所思地说:“对了,你们国家有个男孩,用自行车的旧轮胎给自家屋顶造了个风车,发电成功, 后来收到了美国的奖学金。他的事迹很激励人,我还把他写进博客呢。”

“你看,我说你们中国人聪明没错吧,连这都知道。”他更加高兴了。

道谢后,我纳闷他的学费是谁给掏的,因为马拉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许,他是某个部落的王子,就像我统计学班里那个尼日利亚人,家里很有钱,爷爷是酋长,爸爸是外交官,妈妈是南非人。他爸每次外派到一个国家,他妈就生一个小孩,以让孩子拥有外国国籍,躲避国内的政治风险。他一个哥哥生在德国,他生在美国, 一个妹妹生在中国。

第一次等公交,我又问了旁边那个女生一些问题。看到车来了, 我赶紧向他告别,跑了过去,听到她在背后说:“不用跑,车会等你的。”

尴尬的我,突然发现,朝公交车跑这个下意识动作,暴露出了我是中国人。一见公交车就跑,早就成了我的条件反射。不跑、不挤,就会上班迟到,被扣钱。曾有个女孩告诉我,在上海第一天上班,被公交车的拥挤给吓呆了,决定等下一辆。结果司机朝她喊:“小姑娘,别怕挤,下一辆也是这样挤。”

后来,她离开上海,回到家乡那个小城市,我猜上海的拥挤可能是她辞职的一个原因。人多了,看着彼此都觉得碍事,容易烦躁。人少的地方,对陌生人都容易感到亲切。上车的人慢悠悠地排队,那个黑人司机一点也不催人,耐心地告诉我回来时该怎么坐车,最后送给我校车时间表的小册子。每一次,他都停下车,给行人让路。

刚进会场,保安就微笑着请我打开包,用手检查后,让旁边的人带我去存包。找座位的时候,看到很多保安用眼神扫描会场。大型集会,安保工作的确不能马虎。

人越来越多,乐队奏的曲子非常欢快,很多观众都在拍掌。有个女生好像喊了句:“Love You!”, 全场有节奏地附和,看得出大家都很快乐、兴奋。终于开始了,一个白人女孩请全体起立,唱国歌。她的嗓音非常动听。我不知道美国国歌的歌词,只是入乡随俗地起立,象林黛玉进贾府一样,留意观察,模仿别人把右手放在胸前。

我和Jeff说话,尽量少用或不用“你应该、、、、、、”,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整天辩论、强调个人主义的美国人,很容易沦为一团散沙,但身边这些一脸认真唱国歌的大一新生,让我第一次在美国感到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Jeff看赛车的时候,那个仪式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赛车属于体育和娱乐,可开幕式却庄重严肃,几十万人全场起立唱国歌,仪仗队捧着巨幅国旗,还有空军的飞行表演,气氛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我对州立大学校长一无所知,只收到他一封关于学校财政预算的信。主持人说校长一家三代热心为公共服务,父亲和儿子都是国会议员。校长本人的简历如下:越战期间,加入国民警卫队;俄克拉何马州第21任州长;连续十四年是参议员;94年从参议院辞职,成为俄克拉马州立大学校长。他是少有的坚持给大一学生上课的校长。

校长刚走上台,还没来得及说话,全场起立鼓掌。他说大学是一个提问和辩论的地方,鼓励学生海外游学,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早日培养“世界公民”的意识,以迎接美国面临的挑战。他欢迎大家到他办公室坐坐,大胆提意见。个人烦恼也可以跟他讲。曾有个新生,开学后十天找到他,一脸紧张,说有私人问题。

“请告诉我你的私人问题。”他问。

“是我妈。”学生说。

“你妈是你的私人问题?她怎么了?”

“我妈不肯回家。我家离这有160公里。 

全场都笑了。他给那个学生的建议是带他妈一起来,由校长亲自出面。 后来那个学生没有回来,估计问题解决了。校长说他理解父母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大学的心情,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那么多年,鸟要出窝,肯定舍不得。

紧接着,校长说很多人都在强调军事和经济力量,却不知礼貌和善良的力量更为强大。只有彼此尊重、友好,一个国家才会给人希望。他鼓励学生坚持梦想,不要被专业束缚手脚, 要有开放的心胸。不要光挑容易的路走,用坚持和忍耐给自己的老年增添骄傲的回忆。他的这段话对我很有触动:“走在校园里,我常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长凳上若有所思。他(她)们几十年前从这里毕业,回想年少的激情,也许有人感恩、满足,也许有人懊悔、痛恨。青春焕发的你们,在懈怠的时候,想要走捷径的时候,就展望自己的老年,看自己到时会不会因为今天的行为而悔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