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不是现在(6)

(2009-07-30 21:34:45) 下一个

一九九八年的广州,仍是南中国经济圈珠三角的龙头老大,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独领中国经济风骚的地位已经动摇。尤其相比风头正健的长三角龙头上海,更有些后劲不足的没落感。九八届鹭城大学金融系的毕业生,除了读研出国,留在鹭城和返回本省的同学,还有许多人把上海作为第一目标,那是二十一世纪呼之欲出的亚太金融中心,甚至专家学者预计有取香港而代之的势头。不去上海,更选何处?

 

陶孜和林晓都不是鹭城本地人,也不打算回到相隔百里的家乡小城。她们有自己的主意。事业重要,但她们也是更看重生活方式的人。

 

陶孜承认,广州是一座没情调的城市。那些小资们所有的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一落在广州这块土地上,就不可避免地变得本土化、平民化,原来的忧郁和孤芳自赏的调调儿都不见了,弥漫着的是一股兴高采烈的、属于世俗的快乐劲儿。她向往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上海精致得一丝不苟,鹭城还不够大不够热闹,广州恰到好处。她自信能很快学会粤语,能在这里如鱼得水地生活。这个想法以前和父母去广州游玩时还有些模糊,但大三的一次实习后就明确下来。

 

陶孜的二叔是广州的一家商业银行支行行长,大三暑假陶孜拜托二叔给她和林晓找了个实习机会,可惜她们俩都没觉得从中学到了什么,除了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个城市。林晓对广州印象一般,不认为广州适合自己。所以四年金融本科毕业时,陶孜帮自己和林晓同时申请了广州华泽证券公司投资部的职位,而且她们俩相继接到了聘用书,陶孜几乎是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而林晓尽管还没有得到其它明确的回音,犹豫到最后期限还是拒绝了。

           

那种情况下的拒绝要有点破釜沉舟的勇气,最后林晓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本地鹭城房地产开发公司融资部的聘书,实在是因为她热爱这个海滨城市,落户反而成了主要目的。

 

鹭城的情调,是那方山海风水自然孕育的悠闲自得,天风海涛和能给你回家感觉的城市生活,只有鹭城独有。

 

林晓的男朋友何伟强是鹭城人,专业计算机应用,已在一年前毕业进入本市的一家美资电脑公司。所以留下也顺理成章。

 

临行前,陶孜才发现自己是如何舍不得离开。毕业告别晚会结束后,已近十点。林晓陪着她在校园的镜波湖畔兜兜转转,一圈一圈,两个好朋友不知该说些什么。要告别的,是这片湖水,这座校园,这个城市,还有这些朋友同学,这一段花季,将挥挥手永远不再!陶孜不愿再这样感怀下去,向前看吧!于是想和林晓说说年底存够了钱去云南旅游的计划,偏过头一看,月光下,林晓已泪流满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