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

想要忘记的是爱,不能忘记的也是爱。
正文

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2011-08-23 20:10:07) 下一个


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这真是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用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啊!” 这是列宁对贝多芬这首钢琴奏鸣曲的评论。

在前苏联发行的一枚纪念贝多芬的邮票上印上了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那支著名的主题。这个主题从阴沉的低声区奏出,压抑忧郁的音调融人巨大的悲剧色彩。但顷刻之间就由向上挺进的音符支撑起低垂的头颅,望到了光明的曙色。

这个主题贯穿在第一乐章之中,为悲剧性的首章奠定了基调。在这个乐章,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敲门声”那威严的、咄咄逼人的音型也出现在钢琴的低音键盘上。接着,富于抒情气息的第二主题奏出。这个主题在情绪上平缓——些,但其音调仍具有威武雄壮的气韵,具有英雄性抒情的性质。因此,它与第一主题虽有对比,但却有内在的神似。在音乐的发展中,贝多芬把两个主题作了戏剧性的展开,显示出了尖锐的冲击与深刻的矛盾,刻画出一幅风狂雨暴、峰谷沉浮的壮大图画,表现出贝多芬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他内心世界的汹涌的波澜。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6年。当时,他已写作《英雄交响曲》,正在酝酿与写作《命运交响曲》。时代在作曲家的作品中印下了深深的烙印。贝多芬所崇仰的“共和理想”的偶像拿破仑,曾是抗击封建君主暴政的英雄,但取得政权,拿破仑却加冕称帝,这就粉碎了贝多芬心中的憧憬,使艺术家陷于深深痛苦之中。他意识到,自由必须由人民自己去争取。

此时,他的耳聋疾患加重。时代的重压与个人的不幸,使英雄贝多芬愈益显出英雄本色。他选择了斗争,用自己的音符构筑起一座座英雄性的纪念碑。在这首奏鸣曲中,充满了激烈顽强的斗争精神,洋溢着令人感奋的热情。

这首作品在出版时,被加上了“热情”的标题。由于标题与音乐情绪及作品实质相符合,多年来,一直沿用了这个恰当的标题。评论家把这个奏鸣曲比作“火山的爆发”。

关于《热情奏鸣曲》的内容,贝多芬在回答学生时说道:“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因此,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诗句有助于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我看到他怎样向冰峰冲去,和那狂风巨浪搏斗。他勇敢地击退了敌人,用胸脯迎接那汹涌的波涛。”

如果说《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揭示出了时代与心灵和风雨的冲击,那么,在第二乐章中贝多芬让人们在安宁的意境中得到了休憩与喘息。众赞歌式的行板主题,深厚而纯朴,充满了温和的幸福气息。这个首日封的左下角,印上了这个主题。

但是,终曲乐章的到来几乎让人没有感到;行板的行进直接与终曲的快板引子相衔接。充满战斗号角式的引子音调造成了紧张不安的气氛,接着出现的快速旋风般的乐句,由高到低,由竭到强,引出了奔腾劲健的第一主题,使终曲乐章一开始就掀起了势不可挡的巨澜。第二主题更内在一些,但却显示出英雄的坚强性格。展开部中的斗争不可避免,但最终走向了光明的胜利。这个乐章的音乐情绪曾被概括为“犹如一阵阵进攻着的浪潮猛击着山岩”.....

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不幸者)中描写了女主人公演奏《热情奏鸣曲》的情景:“从这个奏鸣曲急速、热情的快板一开始的几个小节起,我就感觉到那种呆怔,那种寒意,和一瞬间抓住心灵的喜悦,使人感到甜蜜的惊恐。这时美突然浸入了内心,我自始至终纹丝不动,我不想也不敢喘气。”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杰作。正如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与贝多芬的交响曲相比,它毫不逊色,正像“盂布兰峰高耸在阿尔卑斯山上。”

(摘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