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

喝茶,聊天,八卦,看电视的地方
个人资料
正文

“村长”的由来

(2009-11-06 17:02:50) 下一个


我叫我家领导为“村长”是有原因的。


十多年前我们搬到宾州西部的一个小镇。那个镇很小,才二万多人口,几乎清一色白人,黑人很少,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就更少了。当时镇上除了一家福州人开的外卖店,我们是唯一的一户中国人。我儿子就读的学校,一共才几个黑人孩子,外裔学生就两个:一个白人家庭领养的韩国女孩,另一个就是我儿子。所以我儿子在学校目标挺大,老师,学生都认识他。我一去他学校,立马有人通风报信给我儿子,“xxx,你妈来了”。年少时,他还“蹭,蹭,蹭”地跑来跟我磨叽几句。年长了,远远的跟他老妈举下手,以示招呼。回家后,必是抱怨:妈,你又来我学校干什么!

一年后,搬来了一户中国人,一对杭州来的夫妻和一个小女孩。那时我们的高兴劲甭提了,闷了一年了,现在就像久旱逢甘露,就像找到了党组织。我们两家走得很近,成了朋友。周末,节假日经常聚在一起,吃个饭,喝点小酒,聊聊天。他们家的小女孩跟在我儿子屁股后面,“大哥哥,大哥哥”,追着他玩。有时我们也一起 shopping,一起外出。总之,很合得来。

过了两年,又来了一户中国人。是从费城来的上海人,工作关系来到这个小镇。他们是单亲家庭,爸爸和女儿,女儿比我儿子大一岁。学习非常好,钢琴弹得一级棒。那个男人家,很会做菜,于是我们更有了聚会的理由,三家轮流着,这家吃到那家……。

至此,这个小镇有了三户中国人家,我们戏称之“三家村”。我家领导理所当然地自封为“村长”,理由当然是我们是这个镇的“元老”。那时我们打电话召集他们两家来我家聚会时是这样说的“这个周末,到村口老槐树下集合,有空伐?”,这个“三家村”的暗语,我们三家都知道。

几年后,最后来的最先走了,他们搬回费城去了。说是这个“三家村”实在太寂寞,受不了。于是“三家村”成了“两家店”。接着,杭州人家也搬走了,公司召他们回到弗杰尼亚的总公司去了。我们又落到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村长”的职位也名不副实了,虽然他和他还自称“村长”,但是已没有了村民。


现在我们也搬离了那个小镇。为了纪念这个曾经的“三家村”,我时不时地称俺领导 :“ 村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
阿拉是上海人,呵呵。我也差点进向明中学。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有空伐---怪不得有你这个ID,上海人~~

村长比居委会小组长官大一些。哈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苏乡门地的评论:

就是,就是。这个村长当得村民都跑光了,弄得上级部门也不好检查工作:))
苏乡门地 回复 悄悄话
咱这村长大人的领导水平有待提高哇,换您当算啦,哦,您本来就是他的上级部门么,哈哈。

我小时候住过的一个地方,附近还真就有个三家店,那里有爿百货商场,所以家里缺个什么针头线脑的,妈就会指挥爸去“三家店”哗一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