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好声音》,见好儿就收吧。

(2012-10-03 03:20:52) 下一个

先别上板儿砖,我的意思不是让好声音歇了,而是我对这个节目的形式有些想法。

 

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我是彻头彻尾的out了。原因很简单,出国后忙着适应人家的环境和文化,加上我这个老年黄金组的歌迷,实在是跟8090后歌迷搭不上,所以宁愿挤时间看看中国的连续剧,从来没花时间关注过国内的流行音乐。轰动了地球的中国超女我肯定知道,可她们的歌儿我是一句没听过,除了李宇春,甚至连其她超女长什么模样我都不知道。我听说过汪峰,可不知道他是唱什么歌的;我听说过《无所谓》(注意:是听说过,没听过),可不知道它的演唱者是谁,当然就更不知道谁是杨坤了。我对《中国好声音》的关注始于一个周末的傍晚,我看过了所有感兴趣的文学城首页新闻后,最后点开了一则大意是:《好声音》那英为云杰道歉。云杰的《鸿雁》锁住了我,我顺便把那一期全看了。接下来是用了两个晚上突击把前面的1-5期都看了。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在两个“突击”的晚上,我当了好几次大傻子。先不管这些学员所说的故事是真是假;也不管讲这些故事是出于真情,还是为了炒作,总之,每个歌者都是在用心追梦。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唱的那一瞬间是百分之百真诚的。那些老歌儿经过他们的真情演绎后,不但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更超越了那些歌曲的原唱。同一首歌,听原唱我就只是觉得好听,再听好声音学员唱是感动。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还没有因为哪位歌手演唱的歌儿而落泪,可这次却为好声音哭了个唏哩哗啦。

好啦,抒发完情感该回归正题了。我所说的《中国好声音》见好就收是指经过了各位导师的指导,完成 144PK,让大家看到学员们的进步后,就别再往下比了。理由如下:

首先,好声音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1个或者4个。

其次,好声音开始打的牌就是不看外表,只听声音, 圆你音乐梦想的公平舞台。这一点在前6期的海选时做的很好。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绝对公正。我这么说是由于导师手里的名额限制,相对于前面的选手,后面的参赛者在难度上就加大了,所以无法做到绝对公平。但是很公正。可是从41到终极赛,就毫无公平可言了。本来好好的一台充满真挚,温情的节目,却被最大程度的功利化了。我就没明白,那99个媒体真是为了出于公平;公正来参与的,还是浙江卫视为了扩大影响,拉关系把他们弄来掺合的啊。尤其是最后的巅峰赛,放在乱七八糟的体育场,那哪儿是好声音的赛场啊,整个儿一杂烩大卖场。就现场的表现,梁博一出场,就知道登顶的非他莫属了,这个场地就对梁博有利,这一点那英都承认了。而相对于另外3人,这个场地就不公平。体育场办庆功会可以,用于歌手比赛不合适。还是从41开始,媒体和导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剧了公众对导师的不满。本来想通过《好声音》好好欣赏音乐,可从41开始,怎么就觉着这好声音走调儿了。

回顾一下41时的状况,大山和丁丁走的心服口服,徐海星是挨了媒体的一闷棍,那是她自找的,只能自认倒霉。其他那些将们谁服谁呀。刘欢组算是平稳过渡,袁娅维和吉克都好。袁娅维的歌路比吉克宽,吉克胜在人气儿,她的活力四射是她的制胜法宝,可惜决战时她的活力光芒被伟大的红军给罩住了。哈林组最有戏剧性。如果单纯从比赛的角度考虑,金池是代表哈林组的最佳人选,尽管金池表现一如既往的好,但是她遇到了心理素质超强的王韵懿,我想用歌如其人来形容王韵懿,她的歌里蕴藏着她的态度,她赢金池所唱的那首《爱情》,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被声音打到的感觉。可那1票之差分出个胜负有必要吗?吴莫愁的出线正如她自己所说:是逮着了。但这幸运的背后也有必然。我和莫愁的歌儿有代沟儿,可我喜欢这孩子,喜欢她的真和不装。试想一下,如果最后是金池和莫愁争出线权会是什么结果。谁能胜出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敢说,口水大战一定爆发。那英组最拧巴,最纠结,先跟媒体拧巴,再和学员纠结。看那英这组,给我的感觉就仨字:不舒服。杨坤,他在海选时给我印象就是太意气用事,老“瞎拍”,以至于到后面发现还有“更好”时,已经没辙了,名额满了。感觉上他这对队比较弱,可经过导师指导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答卷,他的最好。他最大程度的让他的学员得到最好的发挥。平安,他是大家爱完杨坤又恨杨坤的焦点。如果《好声音》没有后面的比赛,平安应该是最大一匹黑马。我们应该感谢杨坤。可就是因为后面的比赛,这份感谢被瞬间践踏了。我想在这里替杨坤说句话。到了四进一的阶段,16名各有千秋的歌手就都是中国好声音了。只是比赛必须得分出个胜负,导师们也会从全方位考虑,选一位相对全面的歌手代表本队去终极决战。杨坤的意图很明显:金;关二人谁去都行。至于杨坤以大比分保金志文,弃平安,也是吸取哈林丢金池时的教训。其实哈林本来是想用金池去决战,这一点体现在他最后保莫愁时的那句话:不能做第一,就要做唯一。杨坤是在运用赛制规则,没必要说他把平安黑了。不可否认,正是这个插曲,影响到了后来金志文的比赛。总之,从41开始,出现了太多的矛盾,争议,纠结,误解等等让人不愉快的事。

 

其实任何一个由人为,没有绝对参照指数的评判,都不会是绝对公平的。田径比赛用秒表,用尺子一目了然的分出胜负,可体操就难免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我们考英文的雅思,听和读的答案非对即错,分数绝对公平,可写作的评分就不好说了。中国好声音也一样,对于歌曲和歌声的好坏,真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好像我的盛宴有可能是你的毒药。实在是很难找到一个参照点。当然那4位导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可即便这样,也有那难分高低的时候,就象刘欢找一特牵强的理由留下了权振东,淘汰了王乃恩。杨坤干脆给个5050。既然不是奥运赛场,非得比出个1,2,3来。又不是决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如就见好就收。把后面的41和终极赛,变成其它形式的歌会或者打破导师分组界限的擂台赛,等等。我不是专业人士,这也算不上什么主意。但我相信中国有的是人才,可以把思路放宽,而不应该只有比赛这一条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老张= 回复 悄悄话 签了协议才能晋级,不签协议就在野场子混一辈子吧。选歌不能自己定,由导演组定,导师都没权利。都是一场戏,歌手导师都是群众演员。好一部电视剧!《中国好名利》
login_today 回复 悄悄话 听说明年还有. 我不看好. 悬念会少了. 功利会多了. 因为选手们看懂了中间的门道.
bj-j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4sea的评论:
咱先把版权的事放一边不说,就单说说比赛。别的国家我不了解,就说咱们伟大的中国。先说远的,中央电视台几十年前搞的那个“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还分成专业和业余,美声;民族和通俗,评委都是专业人士,第一届还挺公正。好像咱那再过十几二十天就将出任第一夫人的彭丽媛同志是民族唱法的第一。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已经很有名的郑绪岚在预赛时就被比下去了。可那比赛怎么没坚持两年就没了?因为出现了走后门儿的,据说那年代送评委金项链就中。再说近点儿的,那超女比赛怎么也没了,因为走后门儿变黑幕了,金项链直接兑现了。最后说眼前这好声音,估计明年人民币改成欧元直接砸了。结论:别比啦!我宁愿让炒作赚点儿我那排毒的眼泪,也不愿看人民币被砸。
cigback 回复 悄悄话 英国没有在场媒体投票这个规则吧
4sea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终极比赛不是国内自己定的,是买来英国的版权,人家的版权规定就是这个路子,好像不可以更改。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baoshansi 回复 悄悄话 Good One, I agre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