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散人

以前写过日记,给自己看。如今弄个博客,给自己也给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个人资料
正文

胡侃诗词的“五层境界” (中)

(2016-10-17 19:21:00) 下一个

胡侃诗词的“五层境界” (中)

        诗词水平达到“粗通对仗境界”的人已经了解诗词中对联、对偶的对仗现象,并会有意运用到诗词中。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上下文中使用同类型性质的字、词、词组或句子互相配合。从语文的角度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比如“上对下”,“黑对白”,“天对地,雨对风”,“春对夏,秋对冬”,“人间清暑殿”对“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对“一园春雨杏花红”。“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对“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就属于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子。私下以为每个汉语为母语的和学习汉语的人只要掌握了《语文基本知识》,就可一窥和领略汉语诗词中独有的对偶对仗的奥妙优美和博大精深。

        当然,从这里开始,诗词曲赋这潭水开始深了起来,开始讲究追求格律中的用韵和平仄。非专家学者或真正的诗词玩家一般就到此却步了。举个例子,“唐诗对宋词”,看上去唐朝对宋代,诗对词,行不行。老百姓都说行,挺好啊。专家学者和资深玩家说了:不行。因为“唐诗”发音是“平平”,而“宋词”发音是“仄平”,就“走韵”了,因为按诗词格律要求,对仗的上下文要平仄对仗,即上平下仄,上仄则下平。所以唐诗可以对宋史,就即是文字对仗,又符合格律要求了,因为“宋史”发音是“仄仄”,和唐诗的“平平”正好平仄相对,也就是“入韵”了。

        第三层境界是“知晓格律境界”

        此一层是在第二层“粗通对仗境界”的基础上,开始懂得并讲究诗词格律、平仄规则,从而使得诗词的内在音韵质量提高,渐渐进入诗词专家、大师级别。

          好诗词不仅要求词汇优美,内涵丰富,品味高尚,更要求尽量符合诗词格律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的要求。文字对仗上面已经简单说过了,而字数要素也好理解,五言绝句就是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字,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至于词则严格按词牌规定字数,如《如梦令》和《甘州曲》是都33字,《相见欢》和《乌夜啼》都是36字,《点绛唇》是41字,《浣溪沙》是42字,《菩萨蛮》和《卜算子》都是44字等等。写词人就得严格依照词牌规定的句数和每句字数、平仄、押韵等格律,來选字用韵,把字填进词调中,所以,人们常把作词说成填词。

         那什么是用韵和平仄呢,就是一首诗词不仅要讲究文字内容对仗的工整,而且要押韵,要讲求用韵和平仄。就是懂得和使用一阴(阴平)二阳(阳平)三上(上声)四去(去声),会弄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七律),或"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五言)。

        哎呀吗呀,打住打住,趁大伙儿头还没晕的把手机扔掉前,赶紧解释。(俺故意的,这年头,弄得云山雾罩、高深莫测的,方显得有学问不是?俺还指望拿这篇玩意儿去混个国务院专家津贴呢嘻嘻

        咱们日常说话发音,分四个声调,学术上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比如“妈麻马骂”……。停!等一下,先下课,岭南同学们先回家吧,你们岭南文化发展忒邪乎,居然有九个声调,没法跟你们交流诗词四声用韵。平时俺们说一,你们说鸭,俺们说二吧,你们偏要说一。俺们说五,你们说母,俺们说九,你们放狗,俺们说十,你们说蛇(知道你们爱吃这些动物,可也别这样啊。逗广东朋友们一乐嘻嘻。其实,有学术研究表明,岭南话中其实保留了一些现代北方普通话地区已经失传了的古人的汉字发音。)

         用老百姓的白话解释吧。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就是“平上去入”四声。“平上去入”这四个字好玩的很,它们既表示汉字普通话中的四声,又自己本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大伙儿试试吧,发不出来的同学重新去家门口的小学报名学习普通话去嘻嘻)“妈麻马骂”(阴平)(阳平)(去声)(上声)或“平上去入”四个声中,一声和二声为平音,三声和四声为仄音,记住:非平即仄。

        诗词曲赋的平仄组合说道太多,就此打住(潭水忒深,开始头晕了嘻嘻)。有兴趣的大伙儿继续去深入研究,一般记住两点就很好了。第一点,上下文平仄互对,意思就是上面一句字的发声如果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面一句字的发声就该对应: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辈子,最恨这玩意儿。嘻嘻


例:
虎踞龙盘今胜昔,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翻地覆慨而慷。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点、起码要做到偶数(如二四六八)行押韵。(老师吩咐:押韵用的字最好用平音(“平上”声)字!注意,绝不是说仄音字不能用来押韵,而是说用“平上”声的字押韵,比“去入”声的字押韵要“高大上”——大气,豪放,高亢,敞亮。)

比如,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一首可是千古流传下来的诗圣杜甫的名诗。绝对的押韵,意境也绝对的“高大上”。小子狂妄,来个鸡蛋里挑骨头:此诗略感遗憾就是韵脚都是仄声字。了,晓,鸟,小,都是入声,不是平声字。豪迈气概比汉高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逊了一分半分。(咦,哪里冒出来的野小子,敢对千古流传下来的诗圣杜甫的名诗指指点点,胡说八道,来呀,乱棍给我打了出去。嘻嘻


        最后再聊几句格律就结束第三层“知晓格律境界”吧,因为有人抗议了,说一看说什么平仄头就晕了。嘻嘻其实大家知道了原来诗词曲赋阅读发声背后走平仄韵律规则,就可以对那些脍炙人口又朗朗上口的诗词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格律那玩意是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升官发财的底子,也是文人骚客用来蒙人混饭吃的家伙。李白要是不会做诗,能亲近大美女贵妃娘娘玉环大妹子吗?嘻嘻古今谈诗词格律方面书籍极多,网上随便搜索一下“诗词格律”就好了。

        格律其实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独特的发音特点,把方块汉字优美和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这样所做的诗词曲赋不仅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在内容和感情上打动感染读者使之产生共鸣,而且音调和谐,节奏分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甚至让人读得心旷神怡,畅快淋漓,血脉贲张,有荡胸升层云之豪情。我有时瞎琢磨,似乎这诗词曲赋的韵律跟咱中国人口型、舌头、嗓子等生理结构有关。你说那老外,一天到晚不是把舌头卷到快顶到上面小舌头的部位【?,?】,就是舌头尖伸到上下牙之间给轻咬一下【θ,ð】,要不就是把个上牙使劲往下嘴唇上猛啃【f,v】,或者咬着牙咧着嘴发出“嘶嘶”的声音【s,z】,最不人道、最严重违反人权的,居然让拿尺子量口型大小发【e, æ, ai】音,拿秒表控制时间长短发【i,ei】音,实在实在抒发不出诗词中吞天吐地王者气概,没有帝王范儿嘻嘻(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英语可怜啊,连骂个人的fxxx都不如日本人的“巴嘎牙路”脆生????。

第四层为“博古通今熟史典”境界

        先上首自己写着玩儿的一首诗。大家别计较平仄(里面平仄错的一塌糊涂),俺就怕平仄,其实心底最恨约束,押韵开心就好啦。


七律.吴越春秋
一夜白发怀父仇,
掘坟鞭尸恨未休,
剜目城门看国破,
夫差野魂遮面羞。
卧薪尝胆东山起,
越王称霸带吴钩,
鸟尽弓藏范蠡隐,
太湖美人一轻舟。


        这首诗是我把古代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争霸历史故事串了起来,写着玩的。诗里有历史人物、故事和典故。第一句写伍子胥因楚王迫害他的家人,抓住并杀死了他的父亲和哥哥,楚王自己发兵同时通令其它诸侯国家(因为楚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追捕伍子胥。逼得伍子胥不得不身负血海深仇,亡命天涯,数次险遭逮捕。后来在韶关为过关一夜愁白了头发,留下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的故事。后来伍子胥扶持吴国,打败了楚国,伍子胥把楚王坟给倔开,拿鞭子抽尸骨三百鞭。报了杀父之仇。据说伍子胥是历史上第一个掘坟鞭尸的人。诗中的第二句就是写这段故事。

        后来吴国和越国争霸,伍子胥一直主张消灭越国,还力柬吴王夫差杀掉战败投降的越王勾践,避免后患。越国的范蠡和文仲用各种计保住了越国和勾践的命。后来,越国还施美人计把美女西施送给吴王夫差,最后还用反间计让吴王夫差赐剑给伍子胥让其自杀了。伍子胥临死前让人把眼睛给挖出来挂到城门上去,说要看着日后越国打进来灭了吴国。后来越国真的打了进来,灭了吴国。吴王夫差横剑自刎前,羞愧地说:“我是没有脸去见地下的伍子胥啦。”于是,以衣袖掩面自刎。诗中第三、四句描写这段历史。

        第五、六句中,成语“卧薪尝胆”出处就是越王勾践的故事,他为了蒙蔽吴国,战败后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了两年的马车夫,放回越国后,发愤图强,床头吊个苦胆天天舔,又把床垫换成柴草,以此鼓励自己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灭了吴国,报仇雪恨。吴钩是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率精兵强将,带吴(!)钩,奔赴疆场,一举消灭吴国,成就了一个新的霸主。

        越王勾践建功立业称霸,主要倚仗两个才华横溢的谋略家,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仲。诗的最后两句说的是越王灭了吴国后,范蠡立即隐退消失了。后来从国外(齐国)给文仲发了个微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人面相长颈鸟嘴,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你还是感快走人吧。”成语“鸟尽弓藏”就出自此处。文仲不听,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被越王勾践赐剑让自杀了,赐的那把剑就是当年吴王赐死给伍子胥的同一把剑。据民间野史传说,老谋深算又精明至极的范蠡拐带了天真无知少女西施,到太湖边开了个麻辣烫小吃店,生意兴隆,范蠡一下成了有钱的土豪,上市公司董事长+CEO,没事儿就带美女西施到太湖上泛舟。嘻嘻嘻嘻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