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哈佛小子林书豪》之二:家族渊源

(2012-02-27 03:03:19) 下一个

《哈佛小子林书豪》之二:家族渊源

 

在台湾近代史上,最有名的有五大家族,其中最早到台的一家始于18世纪后期。比之更为早期到达台湾的林书豪的祖先,不管开始去的时候是穷是富,经过不断的战乱和权力变迁,最终都败落了,成为普通的草民。

这五大家族之首,也是作为台湾大姓之一的林姓的林维源[1]。林氏家族在台湾可是人才辈出,林平侯、林衡道[2],都是祖籍福建漳州府的台湾历史名人。他们的祖先赴台的时间,要迟林书豪家好几十年。

根据已有的文字记载,台湾的历史也有两千多年了,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的三国时期。那时候,雄霸江南的吴王孙权,得益于自己强大的水师,为了开拓疆土,就派了一万官兵到达当时的“夷洲”,今天的台湾,占领和屯兵开垦。那时候的台湾,还只是生活着为数不多的“土人”,还是一个基本上未被开发,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处女地。

从考古发现看,人类在台湾岛的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了。而《临海水土志》,则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关于台湾的记录文献之一,作者为三国时东吴临海郡的太守沈莹。他在该书里对当时台湾的人文地理情况,做了相当详细和完整的记载。很可惜,这部书已经在数千年的战乱中流失,但是,该书的主要内容,我们今天还能从《太平御览》中看到。

人们对于台湾和澎湖岛屿地区的称呼,在随后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台湾的历史,基本上跟随着大陆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隋唐时期(公元589618),隋王朝曾三次出师被他称为“流求”的台湾。为了开垦台湾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当时的隋王朝政府,开始将沿海大陆的汉族人有计划的移居澎湖地区,这才有了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现在的“台湾人”(相对于“外省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形成,外加为数极少的土著和更为早期到达该地区的居民。

到了三百多年之后的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生活在澎湖地区的人口已经开始形成规模,澎湖地区也开始热闹起来了。他们基本上都是近几百年来,来自大陆的移民后代。在对澎湖的开拓初见成效之后,人们又继续向更为“海外”的台湾岛发展。推进缓慢,还是因为造船业发展技术落后,交通不方便之故。

到了公元12世纪的宋朝,澎湖已经在行政上被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被派兵戍守。随后的元朝也沿袭了类似的管理模式,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有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台湾”这个名字,是到了明朝后期,才开始出现和使用的。

 

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造船业的发达,造船技术的提高,来自大陆的汉人对在台湾的开拓兴趣也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所属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开始有组织地大批量移民台湾。由此,台湾作为福建延伸领土的事实得以强化。在此前,在大陆政权不是很稳定,没有力量在军事上制衡的时候,台湾岛多数时候是海盗们的天堂,而组成这些海盗的主体,也都是来自大陆的居民和他们的后代。

这段时期,正是世界列强到处掠夺的年代,那时候,谈生意的唯一王道就是坚船利炮的竞赛。早在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就已经将自己的触角向东方延伸。到了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则更是明目张胆,乘明末农民起义制造的内乱,和东北满族势力的入侵,所造成的明政府处境艰难之际,侵入和占领了作为重要的水上要道的台湾。

不久之后,想分一杯羹的西班牙军队,也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但是,这些来自西班牙的入侵者,则在l642年被先来的荷兰人赶走,就此,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从此之后,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岛实行独裁统治,占据土地,强征租税,不仅就此掠夺台湾生产的米、糖,而且,还以台湾作基地,到大陆南方地区大量低价收购生丝、糖和瓷器,随后,再通过台湾转口运往世界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独裁统治和横征暴敛,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无数次和平与武装反抗。但最终,都在侵略者强大的军事镇压之下宣告失败。离开来自大陆的军事援助,台湾独立的反抗,都很难获得最终的成功。

1644年,由来自东北的满族打造的清军成功入关,成为中国大陆北方新的统治者,在北京建立了清朝政权。随后的16614月,郑成功以当时还存在的南部政权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决定用武力收回被荷兰人占领了几十年的台湾岛。经过若干次的激烈战斗和军事围困,16622月,郑成功终于迫使荷兰总督签字投降。就此,郑成功因为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而被后人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虽然他自己在收复台湾后四个月就病逝,但随后以他的家族组成的郑氏政权,为了自己的利益,却非常成功地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到了台湾。

 

当时,台湾的最高行政官为台湾知府,正四品。台湾地区最早的知府,是郑成功在16615月在台湾所设的承天府,杨朝栋为第一任承天府尹。后来,作为台湾最高军事长官的郑成功,为了获得在台湾地区的独裁权力,自然无法容忍另一个大权在握的人的存在。于是,找了一个贪污腐败的罪名,将杨朝栋连同家属给全部诛灭,随后,自己接替州府职位。郑成功死后,其郑氏集团的郑省英于166110月接承天府,并在1664年废承天府而设天兴、万年两州。开始在台湾建立自己郑氏集团的独立王国。

打着保护民族利益的旗号,郑氏集团的真实动机还是为了谋求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而非国家利益,也非台湾民众的福祉。生活在台湾的人民,至此依然是强权者手里的玩物。不过,到了这时候,得益于郑氏集团对于自身利益的看重,开始过上了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相对平稳的政治环境,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强调发展对外贸易的合理经济政策,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陆的内乱,让郑氏集团有了在台湾进行军事割据的可能,得以维持自己几十年的独立和独裁统治。精心经营下的台湾地区,人口已经达到12万左右,开始人丁兴旺。

获得大陆全部军事胜利之后的清政府,自然无法容忍一个独立的郑氏集团存在。在平定大陆之后,清政府开始谋划收归台湾事宜,在和平的招抚方针失败,并且多次击败郑氏集团对大陆沿海的反攻之后,16837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

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之下,郑军几乎是不堪一击,很快溃败,最终归顺清政府。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历史再次回归。这时候的台湾人口,又有了很大的增长,人口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大陆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

清朝获得政权之后,中国政治和经济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康熙当帝之后,甚至出现了乾隆盛世。但是,再伟大的君王,最终还是逃不脱终身制给独裁者带来的一些致命毛病。志得意满的乾隆,最终成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以十全老人自居的昏君。在一次次的好大喜功折腾之后,将国家的国库慢慢的折腾干净,国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开始败落。

 

1707年,对于林书豪的祖先而言,是个很特殊的年份。对于中国,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时刻:25岁的范守义,作为康熙的大臣,以一个天主教徒和康熙使臣的身份,出使欧洲,开始了自傲的中国帝王睁眼看西方的历史。也是在这一年,康熙以公子哥的心态,开始了他的第六次劳民伤财的南巡之旅。

政客腐败、以康熙为楷模的浪费成性、下一代权力中心未定带来的国家政权移交存在的危机,让当时的清朝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不自知。

就是在那一年,福建的漳州地区出现了大饥荒。也是在那一年的10月份,隔海的日本发生了日本历史上第二强烈的地震,强度为8.6级。该地震使整个本州的西南部、四国和九州东南部地区造成了中度至严重程度等不等的损害。不仅大面积带来了财产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五千多人员的伤亡。四十九天之后,又出现了宝永大喷发——富士山在宝永四年的一次大规模喷发,日本历史上富士山的三大喷发之一该次喷发产生了大量火山灰,并堆积在离火山有100公里远的江户,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发生熔岩流下。据估计,该次喷发的喷出物高达8亿立方米。

在日本,面对自然灾害,执政者选择救助:成立了复兴灾地的基金,对全国的富豪和大户(大名领地和天领)实行强制性捐款,为受灾地的救济筹集资金。虽然得来的资金,40万两中的16万两被幕府挪用,但是大部分还是被用于灾区的民众。相比乾隆在大灾面前的依然故我,肆无忌惮的浪费,为灾区的动荡埋下了祸根。在郑氏集团被清朝军队击败之后,蒋毓英于1683年成为清治时期的第一任台湾知府。靳治扬于1695年接任。台湾开始为来自东北的满清人做统治,又换了主。

1704年开始负责管理台湾地区政治、军事大权的,是来自汉军正黄旗的清朝官员,身为官学生的王敏政。他在任内多以蕃政为重点,修生养息。1707年,周元文出任台湾知府,他是辽左金州人,隶属汉军正黄旗。也就是在这一年,台湾开始了一波接受来自大陆的新移民:他们将大量的居住在福建的汉族居民,迁移到台湾地区,借此缓解因为饥荒而带来的动乱。同时,也给那些挣扎在饥荒之中的普通民众一个在台湾生存下去的机会,这些人在那里获得土地和机会,颇有点像当初英国人向美洲移民的模式。

林书豪的祖先,就是在那一年随着那批移民进入台湾的。

 

既然祖先是来自大陆的移民,为什么林书豪的父亲要一再告诉林书豪,强调他自己的台湾背景,是台湾人的后裔呢?虽然他的外祖母喜欢强调自己中国人的背景?对于这些问题,还得慢慢回答。

能够到台湾区发展,对于这些新移民而言,是该喜还是该忧?是该感谢还是该憎恨?对于很多移民而言,那样的迁移,估计很难让他们开心起来。对于他们,结果,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是有计划的流放:让传统上留念故土的国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去一个依然荒芜的台湾岛开荒种地,谋生存。那时候台湾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一则有土人和少数民族的存在,他们抵制外来入侵者的进入,再则,很多地方也不是很适宜于人类的生存,而那些可以生活的地方,还依然是荒山野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发。新台湾人内心的积怨,也因此而慢慢开始形成。

随后的100来年,台湾的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再加之造船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系开始越来越紧密。到了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和广东地区的移民,是有组织移民的结果。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繁荣的农业区域。台湾生产的稻米和蔗糖,开始和来自大陆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进行贸易交换。至此,台湾文明实际上就是大陆沿海文明的再造。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随后不久,无能的清政府,将台湾的大量海港对外开放,由此进口的货物以鸦片为大宗,而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台湾人又开始过上任人欺凌的生活。

到了l9世纪70年代,通过实行明治维新开始富强的日本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并且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为扩张的目标。日本人以台湾是“土番”居住区.“无主之地”,不在中国主权之下,而于18741月派军队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不过,这时候,清政府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生活在台湾的民众的命运,和生活在大陆的民众命运一样,多灾多难。小小的台湾,弹丸之地,离开强大的大陆政权的支持,谁都可以凌辱。而“拥有”台湾的大陆政府,则一次次的让台湾人民失望。最终,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台湾人民一次次的成为一个个不同名称的家族和集团利益手里的商品和玩物。

一个地区的民众,对于一个国家政权的归属感,到底来自哪里?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是一个不值得回答的问题。很多时候,你是祖先是中国人,你就自自然然的被中国化了,不管你的主观意愿如何。

长期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成者王侯败者贼的历史,而普通的百姓则是这部历史的陪葬品。他们没有选择,只是国家权力的奴仆,随着主人的变换而变换主子。虽然头衔不同,但命运却永远是一样的:被拥有权力者奴役和任意摆布。

长期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时不时会做这样的比较而难以明白:生活在美国的早期移民,多数是来自英国的,而且,这块土地也确实是曾经被英国人统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美国人不会常常的念叨自己是英国人呢?或者,为什么英国人没有因为这些人是英国人而所要他们对于英国这个国家的忠诚呢?

被中国化,是一直困扰很多海外华裔的现实问题,不管你是不是在乎,也不论你是不是能够接受。

热爱故土、祖国,也时常会和中国人情节捆绑在一起,被人任意的强奸和意淫。

 

那么,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其内心深处,如果他们有选择权力的话,他们对于一个政权的归属感,到底来自哪里?真的是来自祖先的血液吗?身体里面所流淌的血液来源,到底有多重要?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既难也容易。难的是,不同的发音者附带了谋求团体和个人利益的使命,为了利益而发声,而寻找和创造理论。容易的是,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他们最在乎的还是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准,是自己和后代能够获得的机会大小和是否公平。既然早期到达台湾的人,几百年来都被来自大陆的力量玩弄和欺凌,他们对于大陆没有归属感,有时候甚至有排斥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增加和强化归属感上下功夫,恐怕比用强硬手段强迫对方承认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要有意义的多,也积极的多。

 

附注:《乔布斯的商战》已经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在在当当网和国内的新华书店都有售。《奥巴马大传》几年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估计不太能够买到了。如果你对出版这个系列有兴趣,请直接和我联系。作者保留所有版权。

 

连接:

《哈佛小子林书豪》之一

《乔布斯的商战》(目录)

 



[1]林维源(1840321日-1905616日),台湾板桥林家人,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台北富商、绅士、官吏,曾任太仆寺卿、帮办台湾抚垦大臣等职。

[2]林平侯(1766年-1844年),福建漳州府龙溪县白石堡人,是知名的台湾清治时期商人,林本源商记始祖。林衡道1915年-1997年),毕业于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经济科,为著名台湾历史学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汪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中部的评论:这个我还得好好合计一番。谢谢你的提醒。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你对于台湾人对大陆的排斥感的描叙是不正确的。你是闽南人吗?即使我们闽南人对讲官话的北方人也是排斥的。你如何解释?台湾人会排斥我们闽南人吗?绝对不会的。
st666 回复 悄悄话 林性的性应是“姓”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