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开博十一天,黑客破门而入

(2009-11-05 06:19:52) 下一个

开博十一天,黑客破门而入

(美) 汪翔

昨天,2009114日,是我开通《万维网》博客的第十一天,晚上7点左右,发现进入我的博客网站有困难。再之后,发现简体中文变成了繁体中文,而且到现在还是无法改变过来。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上传文件,或者即使是改一下已有的文件内容,题头马上就成为乱码。最后,我没有办法,只好用不同的电脑来操作。这说明,黑客是在我自己的电脑中加入了什么东西,而不是在网站上。 

今天早上,我六点半起床,打开电脑,发现《万维网》的首页也全部成为乱码,而且,显示的信息还极为有限。

我不知道是谁干的,动机是什么,我也不想知道,只觉得很无聊和下流。

如果你是在用这种办法“爱国”和帮助中国,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中国就有毁在你这种人手里的一天。你是在制造病毒,让每一位对中国还有友好之心的人们,慢慢感觉到,中国是一个不值得你关注和付出爱心的国家!

如果那些“热爱中国”的人都像你这样,或者你这种人成为“主流”的话,中国败落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 

我还觉得,当年美国人就是因为怀疑钱学森的忠诚而逼使他离开美国的。其后的美国人在反省自己:即使当时对钱学森的怀疑是对的,如果以诚相待,很可能,美国人还是有机会留住钱学森的。

美国人在后悔,而不是指责钱学森的忘恩负义。钱学森再有本事,那也是美国这个国家给了他学习和深入的机会。没有美国,就不可能有一个中国政府值得给予重用的钱学森,从这点来看,美国人骂钱学森忘恩负义是完全有资格的。

但是,你看到过这种文字吗?如果没有,那又是为什么?

美国人的这种“大度”,是不是值得部分人好好反思一下呢?这是不是现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呢?到底是进步还是发动?

中国不可能靠骂人和“愤青”行动来使自己成为强国。

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度,是能够也应该容忍不同声音的,哪怕有些声音自己不是很喜欢听。否则,你这也怕,那也怕,像个小孩子似的,胆小如鼠,只能说是“做贼心虚”而已,表现的是自己的不自信。

中国的强大,也不是批评几句话就会变得不强大的,难道那种强大是纸做的不成? 

愤青对我的气愤,大概就是那两篇关于钱学森的文章,写了一点人性方面的实情。况且,那也不是在贬低钱学森的人格。一个人的价值在回到实实在在的人的时候,反倒是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的尊敬和爱戴。愤青们,你们理解这些吗。

在我出版《奥巴马大传》之后不久,大量的关于奥巴马的书也出版了,多达几十本。为什么那么多的报纸、网站选择我的书连载,为什么那么多读者选择我的书来阅读,为什么还有电台选择联播我的书的内容?而我,既不是名人,也没有很优美的文字功底,况且,那还是我写的第一本文学书。在写那本书时,我连打字都不会。

那本书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我写了一个活生生的作为普通人的奥巴马。我写的比较细腻,特别是他成长的心路历程。我花了很多时间来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献,思考相关的问题,并且还通过和大量美国人的沟通,来理解他的生存环境和历史。

我依然觉得,那本书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父母,值得一读。你可以不喜欢奥巴马,但是,你却不能不注意到“奥巴马现象”对于我们下一代的积极意义。

而其他的同类书,不少的则按照中国式的思维逻辑,开始就谈奥巴马是如何注定有总统相和总统运的。有人还用看星象的办法,来“证明”奥巴马命中注定就是总统。在我看来,这就是无聊至极。

我觉得,奥巴马的成功是因为美国国家的功劳,自己只是运气好获得了这种机会和环境而已。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自己制造机会。这种经历,不论对于我们华裔在美国发展,还是海龟在国内的发展,都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对于我们孩子的教育,也能够带来不少的启发。

钱学森的成就也是,他得益于中国给予的机会。实际上,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这样:最重要的不是你自己个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大环境,你的能力是第三位的。在这之前,还有你的心态和人格。 

作为一个学者,事业和科研很多时候就是他的生命,或者说是生命的一半。如果能够获得合理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就会成为他们的人生生活指南。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获得钱学森,并且一度让他成为一个明星,既是钱学森自己和国家双赢的需要,也是因为国家理解了这点。

理智一点,现在不应该再是“拿把菜刀闹革命”是最光荣的时候了。如果你还认为如此,只说明自己愚昧和狭隘,结果是害人害己。

现在是一个以智慧对垒为特色的博弈时代了。

我感觉,中国未来最需要担心的,很可能并不是什么敌对势力对“红色政权”的颠覆。中国政治的变革和民主化,需要自己去领悟和通过逐步改进获得。如果这种改进能够获得成功,那就是中华民族的福分。如果不成功,几十年之后,中国还会是一个积弱的大国,有的只是贫穷、无望的期待、呻吟和幻想。

中国当前的“敌人”,也就是竞争对手,是那些为数众多的,打着“友好”旗号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利益集团,在无声无息中对中国所进行的金融和经济围剿,最后,如果他们得手,结果就是在无形之中将中国的财产搞到自己的口袋中去。

下一场金融对垒,对于中国的打击,会比鸦片战争来得还要大得多。但愿我的这句话不会成为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场金融危机,还写作和出版了三本中文金融专著的原因。我为了这个中国的如此付出,愤青们,在你骂我的时候,你有没有自问过:你自己对于中国又做了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批评甚至是批判他人是很容易做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就是破坏和毁灭,最难做的则是建设。 

如果你还是那么幼稚地当“愤青”,我劝你还是花点时间做点对国家,也对提升自己有利的事情,不管那是什么东西。

我不是反中国分子,我也没有反对过任何政党。也没有人鼓励和需要我这么做。你不用担心这个。至少我现在还不是,我还是一个在为中国的未来和前途担心的华裔“知识分子”,虽然我坦言自己是个美国人。

美国人又怎么哪?又有什么需要感到耻辱的呢?

不过,如果你继续逼我,那我就不知道今后应该如何选择了。当年我选择不加入共产党,也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共产党。有那么一阵,我真的好想成为一名党员。可是,我在基层接触的人的自私和贪婪,自以为是的对党的“代表”,让我寒心,让我不齿与他们为伍。如果有一天共产党败落,那就是这些蛀虫的“功劳”,是为数不少的他们,在打着为党的事业“贡献终身”的旗号,贪婪地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结果。

如果共产党期望既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同时又能够使中国富强的话,寻找一种机制,让这种为数不少的蛀虫被消灭掉,恐怕是必须做的事情。不然的话,他们不仅会摧毁你这个政党,还会毁掉整个国家。现在的他们,很多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教授、政治家了,他们已经是个个手握大权。在表面上,他们还是主流的代表,你也不能够通过打黑来完成“清剿”。难! 

我的观点只代表自己的看法。我的所言,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担心。如果我还能够自称自己是知识分子的话。我有这个权利吗?似乎是没有,至少对于一些人而言是这样。而且,我自称自己是“美国人”,也成为人们讥笑的话柄。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个“美”吗?为什么我连开博客都是在使用自己的真名实姓吗?你们敢吗?如果不敢,那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不理解,那么,至少你能够知道,为什么你在攻击和谩骂我的时候,只能够躲藏在阴暗的角落?我真的为你们这些人感到耻辱。你们不是中国的骄傲,你们是中国人的耻辱。你们是在危害中国的利益。

至少,我还有这个勇气,至少,我还不是懦夫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有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生活在美国,还是中国70年代的武汉郊区的那个乡村。小时候奶奶所遭受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尴尬,还有与之相伴的无力与无助。

别太自以为是了。

而且很遗憾,我真的以自己是美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因为中国的进步而因为自己曾经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很容易激动,很“喜欢”骂人的人。在16岁高中毕业之前,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改掉自己的这个毛病。为此,我还和自己的几个好朋友,采用经济惩罚的手段,基于相互之间的制约,最后让自己获得成功。几十年之后再回到那个梦中时时萦回的故乡中学,看到的,还是脏话连篇的为人师长的老朋友,这,实在是让我无法理解。 

(汪翔,2009115日) 

我的電郵地址是︰Xiangwangbooks@Gmail.Com

『汪翔(原創),作者保留所有權利,引用請注明出處,任何商業目的的使用,請事先獲得作者的書面授權。2009114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汪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elgium的评论:
谢谢忠告。实际上,钱学森只是一个例子,很重要的例子。
不过,我会继续将人生解读写下去的。
最近在忙着完成一部名人传记,可能下个月能够完成。
所以,很多想好的题目没法写。
在我们这一辈,很多地方被误导了。
belgium 回复 悄悄话 汪兄,
拜读全部华文,感到有点可惜。其实,与其大谈钱学森,不如多写写人生哲理,对海外游子更有触动。别忘了国内的决策者是听不进局外人喋喋不休的。
彭友
汪翔 回复 悄悄话 《价值投资:股市投资制胜之道》(崇文书局,已经出版)是关于投资的,里面有不少我自己的投资和经营心得。
《危机与败局》(商务印书馆),对方说年底出版,可能到明年初才能看到;
《美国大败局》(长江文艺出版社),年底出版,参加元月初的北京书展。他们的速度快。
《博弈时代》(人民出版社),什么时候就不知道了。对于人民出版社,我是不敢提要求的(开玩笑!)。
后面三本书,都是与金融危机相关的:第一本理论性一点(CDO、CDS等分析较多);第二本是案例,是关于四家金融公司成功与败落的分析,作为MBA、EMBA的教案应该不错;第三本,分析了这次危机这个“大案例”,整个过程中的博弈和对垒,历史演进,原因、对策等。算是一部“历史书”吧
出版之后我会及时公告的。
谢谢关心。读后别忘了给我你的意见,好的坏的都要。
你可以送Email给我:XiangWangBooks@Gmail.Com
215 回复 悄悄话 老汪, 列一列你那三本金融书的名字, 我好找来看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