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典决战之八:亚力山大三战定波斯(上)

(2004-06-14 15:45:51) 下一个
亚力山大率领的四万马其顿军队终于在格拉尼克河(Granicus River)遇到了严阵以待的波斯大军。波斯人在河对面沿岸排列波斯骑兵,阵线长达两公里。马其顿军队如果进攻,必须渡过水流湍急的格拉尼克河,爬上陡峭的河岸仰攻,而波斯骑兵可以居高临下倾泻箭雨,也可以冲下来攻击半渡的马其顿部队,地形可谓相当有利。马其顿老将帕米尼奥(Parmenio)向亚力山大建议暂缓攻击。但亚力山大执意马上进攻,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波斯阵形的弱点。 战役打响了,亚力山大亲率一千六百名近卫骑兵冲进河里。亚力山大身披金色铠甲,头盔上白色的羽冠高高耸立,策马冲在最前面。当他们冒着波斯人的箭雨,艰难爬上河东岸时,波斯人已经认出了亚力山大。立刻有多个波斯贵族冲上来和他搏斗。混战中亚力山大的长矛折断,不得不用短剑格斗,这时一个叫罗萨斯(Rosaces)波斯贵族冲到亚力山大背后,用战斧劈中他的头盔。波斯人的战斧削掉了亚力山大的羽冠,将头盔砍裂,强烈的振荡使亚力山大几乎晕眩过去。罗萨斯见一击得手,欣喜若狂,再一次高举战斧准备结果了亚力山大,成就无上的战功。 1. 历史背景 马其顿是希腊半岛东北部的一个王国。自从公元前七世纪建国以后,三百多年间马其顿王国在希腊诸国中一直默默无闻。公元前359年菲力普二世继位以后,对马其顿军队进行了一场革命性的改造。依靠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菲力普于公元前338年在切罗尼埃(Chaeronea)战役击败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盟,一举确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主地位。菲力普的军事改革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缔造的这支铁军,加上亚力山大的指挥艺术,日后将横扫欧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里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马其顿军队和其他希腊军队的不同。这个时候除了斯巴达以外,其他希腊国家的军队都是民兵性质,当兵是公民义务,和平时期希腊人各务其业,闲时在一起操练,战时自备武器盔甲上阵杀敌。这种组织形式好处在于军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国家负担轻,而且军民一体,保家卫国士气高昂。但是由於武器盔甲造价不斐,只有相当富裕的人才有能力置办,这样一个国家的兵源就受到限制。另外军队的业余性质也阻碍了复杂战术的发展和演练。相比之下,马其顿军队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常备军,装备由国家提供,军饷由国家发放,这样就保证了充足的兵源,和军事训练的质量。菲力普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操练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战术。 马其顿步兵战术在希腊传统的密集阵基础上有许多改进。马其顿步兵分为方阵步兵(Phalangites)和游击步兵(hypaspists)两种。方阵步兵身披重甲,主要武器是一支长达六米的长矛,必须用双手握持,所以马其顿密集阵取消了盾牌。游击步兵则由装备圆盾、短剑的轻装步兵,和弓箭手、标枪手混编而成。他们没有阵形限制,进退快捷,专等骑兵和方阵步兵打开局面以后冲上去扩大战果。游击步兵的编制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马其顿方阵采用一种斜线战术(Oblique Order),兵力配置上削弱一侧而加强另一侧,这样方阵前沿变为直角三角形。传统希腊密集阵平推前进,与敌接阵以后往往变成一场混战。而马其顿斜线方阵进攻的时候可以在一侧集中兵力突破敌阵,然后方阵以突破点为轴心做九十度旋转包抄敌人。这种斜线战术被后世的军事家们争相引用,罗伯特-李将军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就尝试过用斜线战术突击北军阵线。 马其顿军队的另一个特点是对骑兵的重视。马其顿盛产良马,为菲力普创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创造了条件。马其顿骑兵主力是身披重甲的近卫骑兵(Companion Cavalry),他们装备一面圆盾和一支长约四米的矛,另外有一柄短剑作为辅助兵器。我们不妨把近卫骑兵看成是马背上的希腊密集阵,骑兵们通常以密集队形冲锋,以长矛突刺杀伤敌人。近卫骑兵训练非常严格,能够按照指令组成多种阵形冲锋,但最常见的是楔形。其他希腊国家一般把重装步兵作为突击部队,而近卫骑兵是马其顿首要的突击部队。亚力山大惯于的战术是把重装步兵的密集阵作为砧板,高度机动的近卫骑兵作为砍刀,步骑协同攻击,而敌人往往如同刀俎下的鱼肉一样任其宰割。 菲力普组建的马其顿军队大约有五万之众,包括六千骑兵和四万五千步兵。供养这样一支职业军队耗费巨大,希腊小国马其顿根本负担不起,於是菲力普采取以战养兵的策略,不断发动战争进行掠夺。希腊各国很快屈服于马其顿的军威之下,订立和约承认其霸主的地位。和平大概是马其顿最大的敌人,因为和平断绝了马其顿军队主要的军费来源。亚力山大征波斯前夕,负债已经高达七百八十万德拉克马(Drachma),他率领四万大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入小亚细亚的时候,带的钱只够发两个星期的军饷。虽然亚力山大征波斯有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归根结底大概还是为了给这支军队另谋生路。 此时距希波战争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希波战争的惨败促使波斯人反思自己军队的弱点,於是出现了一系列军事改革的尝试。改革的重点在於引进希腊重装步兵和密集阵的概念,比较著名的是公元前372年波斯将军达塔姆(Datames)创建的重装步兵部队Kardaka,就是模仿希腊建制。这种改革都没有成功,因为波斯文化仍然很看重单打独斗的骁勇,非常排斥希腊密集阵强调整体、压抑个性的理念。最后的妥协办法就是大量使用希腊雇佣军来提高波斯步兵的战斗力。到亚力山大征伐波斯的时候,希腊雇佣军已经成为波斯步兵序列中最善战的部队,而波斯人则专注于加强骑兵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波斯骑兵和一百多年以前相比有了一些变化。骑兵和战马都开始被甲,武器仍然是以弓箭为主,每人装备羽箭120支,另外加上标枪两支。波斯骑兵以密集队形冲击敌阵,来到近前时投掷标枪,以求在敌人阵线上打开缺口,然后冲入敌阵用长刀搏斗。浑身披甲、使用长矛的重装骑兵在高加麦拉战役时也开始出现,但是已经于事无补。在亚力山大克服波斯的三大战役中,波斯军队在装备和配置上与马其顿军队已经没有太大差别,败亡的原因还是在于战术的运用和主帅的指挥艺术上远远不及亚力山大。 2. 一代天骄 传说亚力山大出生的那一天,希腊依斐斯(Ephesus)的黛安娜神庙被一场大火烧毁。后来史学家评论道:“黛安娜正忙着迎接亚力山大来到世间,那里顾得上自己的神庙!” 亚力山大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天之骄子的典范。在追求外表美的希腊人当中,亚力山大是卓而不群的人物,加上他天姿聪颖,很得菲力普的喜爱,特地为他请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做老师。亚力山大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当父王不在的时候,亚力山大经常以王子身份接待波斯使者。同波斯使者交谈时,亚力山大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他对波斯王美轮美奂的宫殿,闻名世界的空中花园,以及如花似玉的妃嫔丝毫不感兴趣,而是专门询问波斯帝国通往小亚细亚的主要道路,几个战略要地之间的距离,波斯王指挥过的战役,以及他管理国家的方式等等。亚力山大显然让波斯使者们印象深刻,他们对菲力普说:“我们的王子也许富甲天下,贵国王子的智慧却是举世无双。” 亚力山大少年时代最著名的逸事当属驯服烈马“布西法尔”(Bucephalus)。布西法尔是特萨利(Thessaly)进贡的一匹战马,性情非常暴烈,无人能够制服得了。菲力普正打算将它送回去,亚力山大自告奋勇要求驯马。他先轻揽马缰,用手梳理它的鬃毛,低声呼唤它的名字;等到布西法尔情绪稳定下来以后,亚力山大跳上马背,先放松缰绳由它信步漫游;看到布西法尔的烦躁完全消散,兴致逐渐高涨时,亚力山大策马疾行,并大声呼呵催促它加速,这样飞奔数圈才停下来。旁观的文武群臣欢声雷动,菲力普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拥抱亚力山大,说道:“孩子,去开辟你的广阔天地吧,马其顿实在是埋没你了。” 公元前336年,菲力普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岁的亚力山大即位马其顿国王。希腊各国以为他年幼可欺,纷纷反叛,以雅典为首组成一个反马其顿联盟。亚力山大得知后,立刻率大军强行军昼夜兼程赶到雅典城下。亚力山大来得实在太快,希腊各国还没有临战动员,无兵可用,只得签了城下之盟。亚力山大於是召开希腊各国代表大会,共同商议征讨波斯的大计。会上亚力山大被推举为希腊联盟的大元帅,主持对波斯的战争。 亚力山大征波斯的时机相当好。波斯帝国经过二百多年的强盛以后,已经是江河日下,宫廷里宦官专权,地方上各省总督拥兵自重,未战之前败象已现。这时波斯宫廷出了一位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巴古阿(Bagoas),他杀掉了阿塔薛西斯三世,挑选柔顺的王子阿西斯(Arses)立为波斯王,两年以后将其暗杀,另立大流士三世为王。不久巴古阿又打算除掉大流士三世,事情败露后被杀。这一系列的内乱严重动摇了波斯王朝的统治基础,此时的波斯宛如一棵内部朽坏的大树,外表看起来虽然枝繁叶茂,但已经抵挡不住一场暴风雨的袭击。公元前334年,二十一岁的亚力山大领兵四万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入小亚细亚,这场暴风雨终于来临。 3. 格拉尼克战役 得知亚力山大的动向以后,波斯小亚细亚各省的总督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会上希腊雇佣军统帅蒙农(Memnon)提议采取焦土抗战的策略,断绝马其顿军队的给养来源,同时波斯军队向东退却,引诱亚力山大进入波斯腹地,然后选择有利地形决战。从当时情况看这是上上策,因为亚力山大军队只带了一个月的粮草,最怕打持久战。可惜与会的波斯贵族们都盲目自信,认为波斯军队强过马其顿军队,对未战先退的策略不能接收,结果蒙农的建议被弃之不用。 后世史学家在研究波斯军队的败因时,指出波斯战役决策体系弊病很多。波斯集结的部队都是由各省总督率领,这些波斯贵族们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在战役决策上各执己见,最后得以通过的往往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折中办法。波斯将领们最后决定在格拉尼克河(Granicus River)沿岸列阵,等亚力山大来攻。 格拉尼克河宽二十到三十米,水流湍急,深浅不一。波斯军队列阵的东岸,是相当陡峭的高坡。波斯的一万骑兵沿河摆出三行纵深的一字长蛇阵,他们后面是大约三万步兵,其中包括一万希腊雇佣军。河西岸马其顿老将帕米尼奥率领重装步兵组成左翼,而亚力山大率领近卫骑兵和游击步兵组成右翼。 亚力山大先派一千骑兵和一千重装步兵佯攻波斯左翼远端。波斯人立刻将部队从中央移到这里加强防线。这支部队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将大批波斯部队吸引到这里。亚力山大看到波斯阵形因为调动而开始散乱,尤其中央部分被削弱,立刻发动总攻,率领近卫骑兵以楔形向波斯阵线中央突击,而数千游击步兵紧紧跟在后面。马其顿骑兵和波斯骑兵在河东岸绞杀到一起,上万人拥挤在狭窄的河岸边上,形成一场混战。跟上来的马其顿游击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最擅长在狭小空间里的肉搏战,这时专门攻击波斯人的座骑。 在亚力山大步骑协同的凌利攻击之下,波斯的中央阵线被逼迫得不断后退,阵形开始瓦解。马其顿军左翼重装步兵的密集阵此时也渡过格拉尼克河,对波斯的右翼发起攻击,战役至此波斯军队已成溃逃之势。 此战波斯贵族将战役指挥的责任弃之不顾,争先恐后地来和亚力山大决斗,也导致波斯军队失去应变能力。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婿米特里达(Mithridates)在四十名波斯勇士的簇拥下向亚力山大猛扑过来,米特里达投掷的一支标枪击中亚力山大,穿透了他的铠甲,亚力山大忍痛拔出标枪,挺矛将米特里达刺落马下。另一个波斯贵族罗萨斯从背后用战斧猛砍亚力山大的头部,利斧穿透头盔伤及他的头骨,这一斧几乎要了亚力山大的性命。没等罗萨斯再砍第二斧,亚力山大转过身来用短剑杀死了他。波斯艾奥尼亚(Ionia)总督斯庇特里达(Spithridates)趁亚力山大身负重伤,摇摇欲坠之时,从旁边冲上来刺出一剑,但被亚力山大的卫队长克莱特(Cletus)将手臂齐肩砍落。这场混战中,在亚力山大周围一共倒下了八位波斯贵族,亚力山大能够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连普拉塔克(Plutarch)和迪奥多罗(Diodorus)这样严谨的史学家都认为冥冥中有神灵在保护亚力山大。 波斯大军作鸟兽散以后,希腊雇佣军并没有溃逃。他们秩序井然地退到一个山脚下,向亚力山大提出停战要求。亚力山大痛恨他们助纣为虐,指挥大军将他们团团围住,由马其顿密集阵从正面强攻,他亲率近卫骑兵包抄两翼。希腊雇佣军拼死抵抗,马其顿军队此战的伤亡大多发生在这里。这一万希腊雇佣军大多数阵亡,余下两千多人被带上镣铐送回马其顿卖做奴隶。 格拉尼克一战马其顿军队阵亡不足五百人。波斯阵亡数字不详,估计应该超过一万人,其中包括希腊雇佣军。波斯小亚细亚地区几乎所有的总督和将领都在这里阵亡,此战后小亚细亚全境解放,亚力山大在这里补充了粮草,筹措了军饷,准备向两河流域进军。 4. 天意难违 希腊雇佣军统帅蒙农,大概是波斯帝国唯一有战略眼光的人物。他知道亚力山大在希腊的统治非常不稳固,以雅典为首的很多希腊国家都愿意摆脱马其顿的控制。蒙农因此向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进言,建议敌进我亦进,派一支远征军从海路到希腊,将战火烧到马其顿,这样迫使亚力山大回兵救援。蒙农这个围魏救赵之计相当高明,也很有可能成功,因为马其顿的海军力量有限,而雅典海军很容易被争取过来,这样波斯军队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海路运送到希腊,让亚力山大面临一个腹背受敌的困难局面。大流士已经对他的波斯将军们完全失望,而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蒙农身上,因此大力支持蒙农的策略,任命他为波斯海军和希腊远征军的统帅。 蒙农迅速占领了地中海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小岛,命令波斯所有属国的海军在这里集结,并派人到希腊活动,包括斯巴达在内的好几个希腊国家积极响应,打算波斯军队一到就揭竿而起。也许是天意要灭亡波斯,正当蒙农雄心勃勃,盘算着如何直捣亚力山大的老巢,他突然得暴病身亡。蒙农的去世对波斯帝国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由于蒙农在波斯无人可以替代,这个最有可能为波斯赢得战争的计划最终流产。面对亚力山大的步步进逼,大流士以巴比伦城为集结地,命令波斯帝国所有藩属派兵勤王。到依斯(Issus)战役前夕,波斯大军已经达到五十万之众。大流士打算亲自指挥,同亚力山大一决雌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