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书而无礼 ——当下书法忧思之一 作者 陈胜武

(2014-11-12 13:00:45) 下一个
不学礼,无以立
    在中国古代,“礼”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仪几乎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论语》中,孔子对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为人处世的圭臬和精神脊梁。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1938年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中说:“现代中国作家所写的那些小说,过多地受了外国的影响,而对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财富却相当无知。”这句话在将近百年之后听来,仍然振聋发聩。赛珍珠虽然讲的是文学,但是用来指中国人对待自己的传统,却是再适合不过了。
中国人号称信奉中庸之道,却往往做出全世界最极端的事情来。要不要继承本国传统文化这样的话题,全世界估计也只有中国人才会讨论,并且为此争论了一百多年,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处于艰难的解构与重建过程之中,礼制随着旧制度被推翻,被全盘否定和污名化。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等一般行为和日常社会活动的礼节仪式,代表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这些也同时被国人轻蔑地抛弃。不可讳言,经过近百年的全民族共同歧视打压和强制清除,如今传统礼仪逐渐被人淡忘,很多同胞还对此怀有快感,“礼仪之邦”令人惋惜地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我们从小在学校中都接受过尊老敬贤、礼貌待人等抽象文明礼貌教育,但是很少有人教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哪怕我们有学礼之心,却少有学礼之途。《论语》说:“质胜文则野。”尽管中国人是善良、真诚的,但是当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缺乏具体礼仪细节的教育和践行。中国人看起来会让人有粗野的感觉,只是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浑然不觉而已。近年来蜂拥到海外旅游的同胞们在当地的表现,无数次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袭用西方礼仪,中国领导人到西方访问,要遵循当地礼仪,西方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我们也用西方礼仪来接待。在礼仪方面,我们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和成熟完整的礼仪制度。
    《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自谦而敬人,是中国礼仪精神的核心。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由此衍生出来的礼仪制度,涵盖了古代中国人社会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然也包括书面礼仪。书仪,原本指古代关于公文和书札体式的著作。我借用这个词语,扩大其涵盖范围,用来指“书面礼仪”,就是指中国书画作品,以及信札、日用文书等的书面载体的体式和礼仪。书仪通过内容、材料、字体、格式等要素体现,深刻的展现出书画家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有重要影响。得体地使用书仪,是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对于书画家更是须臾不可疏忽的重要文化素质。
     孔子谈论礼和乐时,有段非常精彩的话语:“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这段话同样非常适合用来评论今天的书法,当今书家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是片面和偏颇的,书法被从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中剥离,正在被用解剖的、技术的方式大卸八块,成为单纯的视觉艺术。一种传统艺术,只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鲜活地存在,才能真正具有人文价值,才会辐射出蓬勃的生命力。这里所讲的生活,实际上是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活动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总和。郑晓华先生指出:“因为书法艺术的特殊生态形式——实用的和艺术的是从来不分离的,应用型的书法未必都能跻身于艺术审美,但高品格的纯艺术书法形式完全可以应用于生活实用。”几千年来书法从来没有脱离生活成为独立的纯艺术,思想、情感、生活、笔墨互相交织、震荡、融合,才会诞生佳作,甲骨文、金文乃至汉碑、摩崖,以及《九成宫醴泉铭》《颜家庙碑》《玄秘塔碑》等等历代碑刻,《兰亭序》《祭侄稿》 《自叙帖》《韭花帖》《黄州寒食诗帖》等历代墨迹,无不如此。
     缺乏书仪是当下大多数书家和书法的通病。当今书家从年龄层次来看,一些前辈书家对于书仪掌握运用的比较好,越是年轻的越是每下愈况,其对传统文化以及民俗的漠视和无知,往往洋相百出,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