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正文

也谈哈佛女孩 学优则全优?

(2009-04-28 20:52:09) 下一个

对美国大学招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每年春季四五月份是惯常的发榜时节。对于那些暂时未能如愿的莘莘学子们来说,这段时间是一段充满煎熬失望和苦涩的岁月;然而对于那些幸运儿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辉煌未来乐章的开篇序曲。

相信对于很多国人而言,哈佛大学藉其享誉全球的美誉度,是留学美国的最高选择。当然其门槛极高,每年能有幸走进哈佛校门的中国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传统中被认为智力相对较差的女生能进入哈佛的则更是凤毛麟角中之凤毛麟角,以至于国人为这些罕有的女性精英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汇“哈佛女孩”,藉以彰显这些幸运女孩的独一无二的荣光地位。我们很少听到过“普林斯顿女孩”的称谓,尽管在近几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推出的美国大学排行榜上,普林斯顿常常力压哈佛,占据状元位置。 

中国女性藏龙卧虎,进入哈佛的少则少矣,但时有可闻。每当四五月间,我们都会在报端网上发现一些关于新科哈佛女孩的报道。在对这些幸运儿表示衷心祝贺的同时,笔者也知道,以一些国人含蓄的性格,并不是每个哈佛女孩的事迹都上了媒体。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的事迹往往只在朋友熟人圈中被口口相传,尽管圈子小,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受到交口称赞和艳羡。笔者的一位朋友的熟人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一位哈佛女孩。

这位哈佛女孩的父母是文革初老三届毕业生,后来恢复高考后先后圆了大学梦。来美求学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依然挥之不去,为了让自己的独生女儿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不重蹈自己求学的坎坷之路,他们将孩子从小学起就送到了私立学校。其实他们的工资不算高,付完女儿的学费就已经所剩无几了。于是他们从吃上省,每次只从中国城超市里买那些最便宜的蔬菜;从穿上省,只光顾沃尔玛特打折的杂牌服装。然而,对于孩子,他们则从不吝惜,给她吃好的穿好的,标准与那些富裕美国家庭的孩子看齐。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门门功课要得A。孩子也慢慢领会了父母的心理,只要学习好,她提其它有关饮食服装的要求都会被满足。于是,孩子渐渐地对身着上百美元的品牌服装视为理所当然了,因为私立学校的小气候之下,她只不过在随大流而已。女孩考上了哈佛,这对父母高兴之余,感觉孩子好像少了些什么,又开始节衣缩食筹划着带她去欧洲旅游。  

听完这则故事,笔者不禁回想起几年前在另一所常春藤名校校园里见到的一幅场景来。那是九月初开学的前一天,笔者路过一幢本科生宿舍楼前,见一位头发有些斑白的妇女正在弯腰吃力地从车的后备箱里拖一个大箱子,她的旁边站着一位衣着长裙的女孩,正在东张西望,仿佛没有看见身边的妇女其实很吃力。笔者开始以为那妇女是女孩家的保姆,后来听到女孩管她叫妈妈,才知道她们其实是母女。也许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依然是孩子,不忍心让她劳动,但已经长大的孩子为什么就能对母亲的吃力安之若素呢?

与成就一代名将需要数以千计万计的士兵牺牲一样,每位哈佛或其她常春藤女孩的辉煌背后都浸满了父母们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只不过士兵们的牺牲可能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中国父母们的付出则多是不计代价心甘情愿的。笔者的想法可能有多管闲事之嫌:在孩子们视若理所当然若无其事的目光之下,父母们成绩惟大的指导思想是否尽然合理呢?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革命电影里,正面人物不仅往往行为正义,而且形象高大,面目英俊,是为高大全,正可谓白璧无瑕,完美至极。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相貌英俊者也可能成为叛徒,丑男丑女也可能是坚定的革命者,于是银幕上的形象才不再脸谱化了。推而广之,如果一个女孩成为了哈佛女孩或其他常春藤女孩,就认为她学优之下其它方面也优,恐怕对女孩本人也好,对女孩父母也好,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最后,在对哈佛女孩的衷心祝贺之余,笔者宁愿祈盼自己的以上想法是在杞人忧天。

(谢谢阅读我的文章。如转载,请不要忘了标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可选项123 回复 悄悄话 不就是一所学校吗?中国人喜欢这种噱头。
xxq2001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这是一个父母教育子女的普遍问题,而不是哈佛等常青藤学校存在的问题。 上了哈佛的学生不过是成绩好一点,可能有点专长,或者有什么特殊因素,例如是副总统的女儿. 没有什么了不起。
huangwenqi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感觉笔者写的这种孩子进不了哈佛啊,又不是中国的高考,只看成绩的,美国的大学招生都有很多综合素质的考量呀。
eeaglefly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各位阅读及评论我的文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恕笔者不一一回复。
Terracottawarrior 回复 悄悄话 俺看也就TibetanYak讲的还算靠谱,其他人的评论跟LZ的初衷好像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啊。。。
lucky8910 回复 悄悄话 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个例,也可能作者根本不了解这家人。光门门功课得A是不够进哈佛的,地球人都知道。
阿笑09 回复 悄悄话 哈佛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文中这样的孩子很难进哈佛。
ShengQi 回复 悄悄话 Some people always want to look for or create bad stories from great things.

This story can not ruin the reputation of Harvard and it's students, but make Harvard's name hotter.
Bali 回复 悄悄话 这种父母一方面说是活该,另一方面也很幸运,让孩子圆他们自己没能实现的梦不正是他们想要的吗,有什么好抱怨的.
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平良心讲,能够进哈佛当然好,这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一班人是有点嫉妒心的(美国的杂志上也如此说).
进不去的也不见的不好.全靠学生本人了.
像"哈佛女孩"的故事不宜渲染,全家拼命只为了孩子进哈佛,冒险太大,得不偿失.中国的父母们应该引以为戒!
我认识的哈佛学生都是"自然而然"的进去的.
急忙学 回复 悄悄话 按照这里发表的平论,我很容易得到两个结论: 第一,不上大学,那就是人才。 那才能真正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第二,哈福大学的人都很蠢,特别是招生委员会的,一群废物,只收中国的傻男孩, 傻女孩。
lucky8910 回复 悄悄话 真的是杞人忧天。
baixianwan 回复 悄悄话 千万别娶这样的女孩,谁娶了谁倒霉。
lafayette 回复 悄悄话 其实俺们住在中西部的家长是千万百计地阻止孩子报考东海安的藤校的。
包括哈佛大学,离家太远了。
衡门之下 回复 悄悄话 正是这类愚蠢的父母,宠坏了小孩。尽管把小孩推上了藤校,却也成不了真正的人才。
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引:"...女孩考上了哈佛..."
===
请改正用字,在美国不是"考上"的,是"被选进"上的.
所以应该说:"...女孩被选进了哈佛..."
TibetanYak 回复 悄悄话 上哈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样的人进了哈佛又能有什么出息呢?
TibetanYak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典型中国式父母的极端例子。对孩子只有智的教育,nothing else。培养的是个精神的残废。很可怜。这样的孩子不懂得真正的生活,付出,得到,给予。因为这样的家庭不能教给他们真正健康的家庭模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