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雨亭

下雨了,进来歇歇?
正文

南京秦淮河探究

(2016-03-07 18:41:37) 下一个

提到南京,大概最有名的除了紫金山,就是秦淮河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秦淮河有很多描述,虽然颇多风花雪月和纸醉金迷的感受。

《桃叶渡》 - (宋)曾极, 唱的是秦淮河上的一个叫“桃叶渡”的渡口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

《泊 秦 淮》 - (唐)杜 牧 ,听到秦淮歌女咏唱陈后主时的“后庭花”曲,感慨的历史的相似之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板桥杂记》 - (清)余怀,记忆着十里秦淮南岸的旧院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民国)朱自清,更使秦淮河名声大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而围绕着秦淮河发生的故事就更不胜数。

秦淮河边桃叶渡就来自晋朝王献之与小妾桃叶的故事。他那“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表达了他对桃叶的深情厚谊。

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描述了秦淮河畔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情爱情故事让每个读过的人都唏嘘不已。

至于那秦淮八艳,更是个个才情出众,倾国倾城。

总之,一千五百年左右的秦淮河一直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中式古典小资情绪。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却一直对她知之甚少。

闲暇之余,稍稍做了一些功课,总算稍稍清楚,这里与大家分享。

以下是介绍的顺序:

  1. 秦淮源头
  2. 秦淮总图
  3. 秦淮入城
  4. 内秦淮(十里秦淮)
  5. 青溪
  6. 杨吴城壕
  7. 秦淮出城

图一:秦淮源头

相传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经过时,几个术士远望金陵山势峻秀,越看越害怕,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又有一名术士看见方山顶部平整如削,四角方正,像上天盖下的印章,连连惊呼这是风水宝地。

这让秦始皇很恐惧,天无二日,必须把不稳定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他派人开凿方山,引秦淮河水流贯金陵,这样“王气”不能聚集,随同流水泄散。

做完这一切秦始皇还是忐忑不安,又把金陵改名叫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思这里只能养养马,属于从人格上羞辱。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让金陵一辈子不得翻身。

然而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在归途中一病不起,随后驾崩,传说就是因为“破了天机”,遭到报应。这是金陵有“王气”的间接证据。

也是因为这个跟秦朝有关的传说,这条河自唐以来被称作“秦淮河”。

秦淮河的源头来自句容河和溧水河,两条河在江宁县的方山合流,然后流入金陵(即如今的南京地区)。

图一标出了秦淮河在方山附近的位置和流向。

图二:秦淮总图:

1980年左右,秦淮河在江宁河定桥附近被分为两支,一支向西直接入江,共长16.88公里,河面宽130至200米不等。该河于1975年开工建设,1980年建成通水,是整个秦淮河水系中形成时间最晚的一条下游入江分洪道,它集行洪、灌溉和航运功能于一体。

另一只是古秦淮河,继续流向南京。

河流在南京的东水关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入南京古城,被成为“内秦淮”,另一只向南沿古城墙外绕行,被成为“外秦淮”。详细情况见图三“秦淮入城”

内外秦淮最后在如今水西门附近的西水关又重新汇合,然后往北,进入长江。见图七“秦淮出城”。

内秦淮在南京古城内的主流即人们常称的“十里秦淮”,见图四“内秦淮(十里秦淮)”。

它有几条支流,一条在东水关往北,跟龙蟠中路平行,称为“杨吴城壕”。见图六“杨吴城壕”。在“淮青桥”附近,又与“青溪”汇合向西南。见图五,“青溪”。

图三:秦淮入城

秦淮河在通济门,经过古九龙桥而一分为二,向南为“外秦淮”,向西通过东水关进入古城内,是我们称为的“内秦淮”,即名扬天下的“十里秦淮”。那条从东水关向北的是古“杨吴城壕”,下面会详细介绍。

唐朝之前,秦淮河的名字是“淮水”。当时进入金陵也就一条,即现在的“内秦淮”。

五代十国之一的吴国(902年-937年,为杨行密所建,为与三国时的吴国区别,人们称“杨吴”,亦称南吴)建金陵府,沿城墙建护城河。于是开凿了“杨吴城壕”, 并在古九龙桥处把秦淮河水分流,向南成为现在的外秦淮。

同时向北,沿大中桥向上,也引秦淮河水入城壕。不过,学者不认为那算是秦淮河,只能算是护城河。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的就是在沿大中桥北上的河面上的情形,所以大家笑称大学者也有疏漏的时候。

青溪为东吴时所建,引钟山之水。后因为“杨吴城壕”,以及后人的其它工程,长长的青溪已所乘无几。

图四:内秦淮(十里秦淮)

内秦淮是秦淮河最著名的一段。它在淮清桥附近和青溪汇合后一直往西南,经过夫子庙,文德桥,武定桥,老门东地区,以及镇淮桥,新桥,上浮桥等,最后在如今的水西门附近的西水关出城,和外秦淮汇流,最后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在三汊河汇入长江。

内秦淮在南京千百年的历史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也留下了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遗迹。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景点(从东水关起):

  1. 东水关遗址
  2. 桃叶渡、吴敬梓故居
  3. 江南贡院
  4. 夫子庙及南京小吃
  5. 瞻园
  6. 乌衣巷
  7. 朱雀桥
  8. 老门东
  9. 中华门城堡

图五:青溪

青溪指三国东吴在建业城(即现在的南京)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今南京市钟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古青溪 “阔五丈,深八尺,烟波浩渺,连绵十里”。

不过,就像清代诗人王世祯在《秦淮杂诗》里说的:“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经过千年的变迁,青溪基本全给填了,仅存从内桥向东南经淮清桥入内秦淮的一段。

据专家说,“淮清桥”其实应该叫“淮青桥”,即“淮水”(秦淮河在唐之前的名称)和“青溪”的合并之意。

更详细咨询,请参见“南京古河道”

图六:杨吴城壕

杨吴天佑十一年(914年),开始筑金陵城。杨吴时代结束后就是南唐,立都江宁府(即南京)。那时的都城略呈方形,护城壕沿城垣而凿,东壕从今雨花台沿城墙向北,过今东水关,再经大中桥向北,再向北至竺桥。北道从竺桥西折,一直到五台山,然后折向西南,今天乌龙潭就是当时护城河一段,西线从乌龙潭南折至汉中门,过西水关向南到赛虹桥,南面即今天所称的中华门外的外秦淮河,

近些年的考古工作,在珠江路西段发现完整的杨吴城壕遗迹,可知当时工程巨大,宽近百米的城壕在当时实属少见,在军事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更详细咨询,请参见“南京古河道”

图七:秦淮出城

内秦淮在如今的水西门附近出西水关(只有水闸,船不通)和外秦淮汇合,然后沿河道经汉中门,石头城,草场门,在下关三叉河处入江。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被视为南京的“母亲河”,其中流经南京城内的一段被称为“十里秦淮”。它为南京的发展做出了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也见证了南京千年的历史变迁。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