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oo seven

喜欢象竹林七贤那样生活......追寻精神与身体的自由。
个人资料
bambooseve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智者的声音:克里希那穆提 -爱与寂寞

(2013-03-02 21:02:06) 下一个




     

     去年底,在北京三联书店看见几本书,立刻被吸引:书名是"心灵自由之路","爱与寂寞","生活的难题"。。封面上一名男子的脸,高贵纯净,似乎有不容抗拒的吸引力。我依昔记得,很久之前有朋友提到这个名字:克里希那穆提。忍不住拿起书翻看。

     书的题目都是我心中的问题,我自然会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是否给了我答案?

     我还在慢慢阅读。

     我们需要答案,不是吗?人生短暂,肉身易老,只有智慧永存。

     人生有时是这样让人迷惘。如果,我们不试图(至少试图)去弄懂心中的迷惑,那上帝岂不是更要嘲笑人类了。

      这里摘录一些词句,来自前五章,今晚十分安静,把他的语句细读,在安静中,给自己一点思考。



     



      你的心灵为什么会服从?你问过这一点吗?你是否知道自己正依循着某种模式呢?无论是何种模式,不管是你为自己建立的,或是别人为你设立的。我们为什么总是服从?显然地,只要服从,就不可能有自由。然而,心灵总是追求自由的——愈有智慧,愈警觉,愈觉察,就要求得愈多。心灵之所以服从、模仿,是因为服从、依循模式是比较安全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情形。你很世俗地为人处事,是因为服从比较妥当。你可能在国外接受教育,是伟大的科学家、政客,但是暗地里你总是有一种恐惧:如果你不上寺庙或不去做那些别人告诉你的俗事,可能就会有麻烦了。所以,你只好服从。服从之后会是什么情形呢?请探索下去。当你服从的时候,你的心灵会发生什么事?首先,你会全然拒绝了自由,全然拒绝了认知,全然拒绝了独立的欲望。当你服从时也会有恐惧的,对吗?从孩童时起,我们的心灵便被训练得要模仿、服从社会上的模式——通过考试,得到学位,如果幸运的话,谋得工作,然后结婚,就此结束了。你接受了这种模式,而且你因为害怕而去遵循它

     你和他人的关系是什么?你有无任何人际关系,或是属于过去的人际关系呢?你的过去,伴随着印象、经验、知识,产生所谓的人际关系。但是人际关系里的知识导致了脱序。我与你有关系。我是你的儿子、你的父亲、你的妻子、你的丈夫。我们住在一起,你伤害我,我伤害你,你挑剔我、威胁我、打我,背地里和当着我的面说些难听的话。而我已经和你共同生活了十年或两天,而且这些记忆保存着那些伤害、刺痛、性的乐趣、烦恼和残酷的话语等等。那些东西收录在脑细胞里,就是记忆。所以我和你的关系是基于过去的种种。过去是我的生命。如果你观察过,你会看到你的心灵、生命、活动是根植于过去。而人际关系根植于过去必定会造成脱序。也就是,人际关系里的知识带来脱序。如果你伤害我,我会记得。你昨天或一个星期以前伤害我,都保存在我的心灵中,这就是我对你的知识。那些知识阻断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里的知识导致了脱序。所以问题是:当你在伤害我、夸赞我、羞辱我时,心灵能擦掉它而不记住吗?你试过吗?

     你对这个有兴趣吗?你知道的,如果你对它真的感兴趣,它就是生活里最大的课题:如何处理你的人际关系,而不让心灵受到伤害、受到扭曲。目前,有可能吗?我们已经提出一个不可能的问题,而我们也必须找到那个不可能的答案。因为“可能”意味着平凡无奇、已经被做过的、完成的;但是如果你提出这个不可能的问题,就必须寻找答案。你的心灵能做到吗?这就是爱。懂得不去记住侮辱、谄媚的心灵,了解什么是爱。

     纯真的心灵将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它不受到伤害,就不会去伤害别人。目前,这可能吗?各种影响、意外、伤害、不信任,都加诸在心灵上。心灵能否不去记住,以保持纯真清明吗?我们将要一起去寻找答案。

     在看到夕阳的时刻,你并没有快乐,你只是看见绝妙的事物,满是光芒、色彩和深度。当你离开回到你的生活中,你的思想说:“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希望能再有这种经验。”所以,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

     有几件事情互相关联着:性、嫉妒、寂寞、归属感、交谊、极大的快乐与害怕。这不都和那个字有关吗?我们可以从快乐这个问题开始吗?因为它在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多数的宗教贬抑性,因为他们认为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不可能了解真理是什么,上帝是什么,爱是什么,至高无上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基督教、印度教、佛教里至要的教规。当我们要问爱是什么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压抑的传统制约——维多利亚时期的和现代的——或许是容许性的享乐。

     爱、性、快乐和禁欲是什么意思?请不忘记这个人们非常重视的字和它的意义——引导至禁欲的生活。让我们找出为什么人们终其一生,在生活里给予性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为什么如此反对它。我不知道我们要如何回答。

     在性的活动中不是有一个因素是完全的自由吗?在知识上我们模仿,我们不会创造,是二手或三手的经验;我们重复——重复别人所说的,我们只有一点点思考。所以,我们没有主动、创造力、活力和自由,而且在情感上,我们没有激情,也没有深刻的兴趣。我们可能有热情,但是很快就褪色;没有持续的热情,而生活多少有些机械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既然生活是机械的、知识的、技术性,和多少带点感情的重复,这个特别的活动,自然变得非常的重要。如果在知性上有自由,人有热情,那么性便会有它自己的地位,而不会那么重要了。我们不会赋予它那么重大的意义,试着借由性去发现涅磐,或者想借由性可以和人类有完全的结合。你知道,那些我们希望借着性发现的事!

     所以必须深入那些问题:快乐、享乐和喜悦是什么?祝福与快乐有关吗?别说有或没有,让我们找出答案。看看那美丽的树、云、水、夕阳、无垠的天空、男人、女人和小孩的脸。沉醉在真正美的事物中,是一大享乐,是一种对不凡、高贵、清明和可爱的事物的欣赏。当你拒绝快乐,你就拒绝了所有对美的知觉。宗教就是拒绝了它。最近我听说,在西方世界,风景画进入了宗教画的领域,然而在中国和东方,风景画和树却一向是被认为是高贵和具有宗教性的。

     你看过美丽的夕阳,然后你会说:“但愿我能回去再看一次。”在看到夕阳的时刻,你并没有快乐,你只是看见绝妙的事物,满是光芒、色彩和深度。当你离开回到你的生活中,你的思想说:“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希望能再有这种经验。”所以,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这就是机制吗?然后会发生什么呢?你从此再也看不到那夕阳——再也看不到!因为最初看到夕阳的记忆仍然留存着,而你总是和它比较。因此,你再也看不见任何新的事物了。

     所以,有人问:你可以看到夕阳、美丽的脸、你的性经验或任何事物,看到它而且结束它,不再存留在心中——不管事情是极为美的或有很深的悲伤,或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你能看到它的美,而把它全部结束,完全地结束,不保留到第二天、下个月和未来吗?如果你保留起来,思想就会玩味。思想就是把那件事、那个痛苦,或能给你愉悦的事储存起来。所以一个人如何不去避免,而要意识到这全部的过程,而不让思想去操控?

     所以,当一个人了解快乐的本质和原则时,爱是什么?爱是嫉妒吗?爱是占有吗?爱是支配、依附吗?你知道生活中所有的情形——女人主宰男人,或男人主宰女人。男人想追求所以去做了什么,他是有野心的、贪婪的和嫉妒的。他渴望地位、声望。他的妻子说:“天哪,不要做那些无聊的事,过过不一样的生活。”所以两人中就有了隔阂——即使他们是睡在一起。有野心时,在个人追寻他们私自的快乐时,会有爱吗?

 而爱是什么?显然地,只有在野心、竞争、想出名这些事都不再出现时,才有可能出现。

     所以,有人不知不觉地发现或碰上,没有刻意,这个东西就称为爱,而其他的则不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快乐的性质和思想如何破坏能令人极为喜悦的事时,它就会发生了。喜悦不能够转化成快乐。喜悦是自然产生的,但是当你说:“哦!我很快乐”的时候,你就不再快乐了。

     我们讨论到爱这个复杂的问题。我认为除非我们了解另一个同样复杂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才会了解爱。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好问?我们渴望知道,我们看到比大人更多的事。如果我们十分清醒,就会观察到大人没有注意到的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心灵更加灵敏、更好奇和更渴望求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习数学、地理。当我们年纪渐长,心灵变得愈来愈具体化、愈来愈沉重、愈来愈庞大。你有没有注意到,年长的人是多么的有偏见?他们的心灵顽固、不开放,他们以固定的观点来看事情。你现在很年轻,但是如果不警觉,你也会变成那样。

     了解心灵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吗?而且看看你是否灵活,能否立即调适,在生活的每个阶段是否有着不凡的能力,有着深厚的研究和了解,来代替日渐迟钝的心灵?难道你不想知道心灵的方式,好来了解爱的方式吗?因为正是心灵破坏了爱。那些狡猾的人,无法了解爱是什么,因为他们的心灵太犀利、太聪明,因为他们太肤浅——这意味着太表面——而爱是不存在于表面的。

     所以心灵渴望制造模式,陷于模式,因而变得无力、迟钝、愚蠢和不会思考。这种心灵是以“我的”为中心,我占有某些东西的感觉,我是伟人,我是个小人物,我被侮辱,我受到谄媚,我很聪明,我很美丽,或我要有野心,或我是某人的女儿,或某人的儿子。这种“我”的感情,是心灵的核心,也是心灵的本身。所以愈觉得“这是我的”,就愈强化“我是了不起的人”、“我一定很伟大”、“我是个聪明人”或“我是个非常愚蠢无趣的人”的感觉;愈设定模式,就愈显得这个人封闭而无趣。然后就会有痛苦产生,而在其中受苦。之后你就会说:“我要做什么呢?”然后再挣扎地找寻别的东西,来替代除却围绕自己的墙壁——借着思想小心的觉察进入其中了解它。它希望从外界取得什么,然后再封闭自己。逐渐地,心灵变成爱的阻隔。所以不了解生活、不了解心灵,以及不了解行动所依据的思考方式,我们不可能了解爱是什么。

     所以,只要心灵在比较,就没有爱,而心灵总是在批判、比较、衡量、找出弱点的所在。所以,只要有比较,就不会有爱。当父母亲爱他们的孩子时,他们不会拿他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他是他们的孩子,而他们也爱他们的孩子。但是,你想要将自己与更好、更高贵、更富有的事相比,而你就会让自己更缺乏爱。你总是在乎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当心灵变得愈来愈爱比较、愈来愈爱占有、愈来愈爱依赖时,就创造出一个模式而深陷其中。所以,就无法从新鲜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所以,就会毁掉那件事,毁掉生活中的芬芳,而那就是毁掉爱。

      所以,我们所谓的“空虚”是一种孤立的过程,是每天与人关系的产品,因为在关系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寻求孤立。你想成为你的财产、妻子、孩子的唯一拥有者,你想将那些东西命名为“我的”,这明白显示了独占。这种排除的过程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孤立感,而由于无人能活在孤立中,就有了冲突;而在冲突中,我们就想逃脱。

  所有我们可以想出来的逃脱模式——不管是社会的活动、喝酒、追随上帝、圣者、举行仪式、跳舞,或者是其他的娱乐——是同一回事;而且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逃避冲突的整个过程,而想要超越它,我们就必须了解关系。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寂寞孤独交流时,就会有感情,就会有爱。换句话说,你必须爱它才能去了解它。爱是唯一的改造方法,而爱不是理论,不是信念,它并不遵循任何书籍或社会的规范. 只有在心灵真正地安静时,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请求、要求、追寻、占有、嫉妒、恐惧和焦虑时,只有当心灵真正地沉静下来时,才会有爱的可能。只有当心灵不再投射自我、不再追寻它独特的感觉、要求、冲动、隐藏的恐惧,也不再寻求自我实现或被信念束缚时,才会有爱的可能。

     所以,我们必须不在乎爱,让它自然地来,不刻意寻求,但是我们必须在意是什么阻挠了爱,是什么让心灵自我膨胀而形成障碍。在我们知道爱是什么之前,去了解心灵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因而,为什么要去深入研究认识自己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不只是说“我必须去爱”,或“爱使人们结合在一起”,或“信念把人的关系打断”,这只是一味地重复你所听过的,因此完全没有用。文字是纠结的。但是如果能了解一个人思考模式的重要性,我们的欲望、追寻和野心的方式,那么就有可能了解爱是什么。但是,这需要对自己极为了解

  当有自制、忘我的时候——不是刻意地,而是自然地,忘我和自制不是训练的结果——就有爱的可能。当了解自我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在清醒和睡梦中时,就产生了自制。然后心灵的整个过程就被了解了,无论是在人的关系里,在每个事件中,在每次对挑战的反应中了解了这些,再把心灵从自我纠正、自我设限里解放出来,如此一来,就有爱的可能。

  
  爱不是情绪、不是浪漫主义、不是依赖;而且很难了解那些状况——因为我们的心灵总是阻碍、限制和侵害了它的运作。因此,首先要了解心灵及其方式是很重要的,否则,我们将陷在毫不重要的幻想、语言和感觉当中。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念只是一种避风港和逃避;观念变成了信仰,自然避免了完整的生活、完整的行动和正确的想法。要正确地思考、自由、智慧地生活,只有在自我认识变得更深沉、更宽广的时候才有可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5)
评论
明紫 回复 悄悄话 他是一位干干净净的智者!
人来茶香 回复 悄悄话 又一篇令人思考的好文!读完只想出去透透新鲜空气。

不知我是否属于那种简单、愚钝的人,有时琢磨些问题,无解,便阿Q似的丢在一边,不去多深究。和你观点不大一样,人生苦短,狠劲儿地思考那些也许上帝都答不上的问题,并非我所愿。先存着,放开,或许某一天、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个𣊬间,你会忽然间有了答案,经历和顿悟时常相伴。

你的文字处处闪耀着思想和智慧!谢分享!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人是脆弱的 , 这只是人们并未了知自己的心灵而矣.
miat42 回复 悄悄话 如果你英语可以的话,建议你读JEAN KLEIN的书,他比KRISHNAMURTI解释的更清楚。以上是翻译成中文的书,可能有误解。 这里是JEAN的PDF:

http://pgoodnight.files.wordpress.com/2011/05/the-ease-of-being-jean-klein.pdf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ambooseven的评论:
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更简化的,有篇论文“林语堂宗教观述略”。都可以从网上找到。
“无论哪一种神学,都削弱了耶稣教训的力量及平易。不错,这使信徒经常产
生许多问题及答案。在耶稣自己的话中却没有要询问的事情,甚至没有野蛮人都不懂的事情,在耶稣的话中没有神秘的定义,没有危险的推论。分析它们就是等于杀
了它们;改善它们就是等于毁了它们。如果那些神学家
知道自己所做是什么该多好!因为没有任何神学家(无
论他是怎样伟大)有耶稣的心。只要他一加入讨论,情
调和声音都马上改变了……我曾觉得被神学家的信条所
包围起来的耶稣的教训,是像雷姆卜兰特的肖像,用一
个一角半钱的框子镶起来一样,那个一角半钱的柜子,
削弱且阻蔽了雷姆卜兰特的德性,我曾说过在耶稣的话
中,没有任何一点是文盲无法明白的,如果有些表达不
大清楚,并不重要;如果詹姆士王的坚信译本有点晦暗,
那等于是相片阴影的一部分,我们要修描它吗?我喜欢
它原来那样,如果说我讲的是基督教会在教义上的差异,
倒不如说我说的是一切教义上差异的无益探讨。这种讨
论太通俗了,像是陈列过久的旧货,但最重要的是它们
毫无好处。参加这种讨论是把自己降低到烦琐哲学的层
次而冒犯真理,我现在想说的是妨碍人认识耶稣的,刚
好就是这些纯理论家们喋喋不休的,就是他们信条的混
乱使我离开基督教三十年,而他们的一角半钱的神学妨
碍我看见耶稣,且不仅是我一个人如此”【l J(”∞¨。接着
他又列举了哈兰登和史怀哲,指出他们与他有同感。即
认为由于神学家们对耶稣教训的各种解释,曲解了他的
本意,从而使许多本该属于教中人变成了教外人,基督
教和历史上任何一种宗教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
过各种流派,相互争斗,林语堂通过亲身体会和感悟认
识到任何神学家对耶稣的思想和评价都曲解了耶稣的本
意,从而使人偏离了真理,只有抛开各种神学家,用心
去亲身体会耶稣的真言,才能真正地领悟到耶稣的精神,
从而得救,至于那种“装在箱子里的拯救,却在人们的
信仰上,加上了过重的负担,压扁了很多年青的
心”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pple@的评论:
非常高兴你喜欢这里。你们也很给我启发:)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esamepeanuts的评论:
请具体介绍这个作者?不过我不觉得他的言语是空中来的。回答了我的一些问题。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37213824的评论:
这么说我是寻求信仰而不是宗教的:)哈哈,谢谢!一直对宗教里面的世俗目的感到鄙视,但是,人在脆弱和没有希望的时候,宗教可以拿来当个挡箭牌先用着~
说到底,人是脆弱的。。。即使我能意识到鸟是寻求自由的,而鸟笼只能禁锢,还是会躲进鸟笼里,有时候。。。
你可否再具体说说林语堂先生?
sesamepeanuts 回复 悄悄话 他的言语都是从空中来的,不过总觉得他的书太多,占据太多的大脑空间,讲了太多的道理。我倒是更喜欢The Power of Now,by Eckahrt Tolle。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我对这类话题比较感兴趣,读过克氏的传记。很多问题挺迷糊,现在正在探寻。
信仰是真理的探求和持守;宗教是有组织的信仰。宗教是信仰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宗教有聚众的诉求,当真理性向聚众功能妥协时,就成为信仰的鸟笼。

信仰一般还是来自于教化,所以宗教还是有必要的。解决鸟和鸟笼的矛盾,我看有如母语和外语。自己有自己的定见,这好比自己的母语;同时以宗教混迹于人群,这好比外语。我觉得林语堂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pple@的评论:
'信仰和宗教,是一个鸟和鸟笼的悖论',给我仔细说说好吗?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37213824的评论:
的确,不容易。
有些多年以前别人告诉过我的话,虽然当时不懂,但听见了,总是好的。过了些时间以后,更成熟了,也就渐渐明白了。
所以,智慧应该是要听的,哪怕不能马上做到。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yogini的评论:
谢谢!有时读不懂,因为译文特别不清楚。也许英文就没这个问题。
你说的这本,应该是他最著名的一本,据称所有观点都来自这里。
谢谢!
yogini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Bambooseven, for sharing it. This is one of my favorite books of Krishnamurti.Here i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it:
http://www.amazon.com/On-Love-Loneliness-Jiddu-Krishnamurti/dp/0062510134/ref=sr_1_1?ie=UTF8&qid=1362425263&sr=8-1&keywords=love+and+loneliness

Check out "Freedom from the Known" too if you like this author:
http://www.amazon.com/Freedom-Known-Jiddu-Krishnamurti/dp/0060648082/ref=pd_sim_b_1

I thought his books were banned in China.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所有真理都是相对真理,没有能针对所有人的论断。我感觉克氏说的是对的,符合佛法,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无下手之处。对着世上的99%的人来说,还是得从跟随和宗教入手。克氏是过来人,所以他敢说他的话。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pple@的评论:
刚看到胡因梦的译文,还要好。这本有些地方显然是不准确的。
我们都是凡人。的确很难做到这些。不过一直试图对自己有点要求,不然陷在自己无法知道答案的迷惑中太久。
归根到底,是我还好奇。:)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应天雨的评论:
非常感谢,会去看看!
这几年因为生活变化,才有机会好好向内看自己。反省。如果几天不静一下,会觉得浮躁了,没有和自己在一起了。
很高兴有机会这样交流!
应天雨 回复 悄悄话 其实我好久没碰这些有关灵修的书了,身心在日常忙碌中很容易滑入昏浊而不自知......读到你的文字,让我警醒。谢谢你!你也所言极是:要读好书,看好的艺术,和好人在一起。这样心灵才会保持它的纯净。
附上胡因梦的博棵地址〈http://blog.sina.com.cn/yinmeng〉里面博文分类中有“克里希那穆提”。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应天雨的评论:
"或许读他,不为信他,只为其启智的光,照耀我们自身的觉知吧......"
你说得真好!
对胡因梦刮目相看。如果她译了最好的克里希那穆提。
相信要读好书,看好的艺术,和好人在一起。这样心灵才会保持它的纯净。
应天雨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不矛盾啊。他在权利的顶峰弃宗教领袖的位置而去,不正是期望人们不要追随他(信他),而是寻找自己的“道”(Path)吗?或许读他,不为信他,只为其启智的光,照耀我们自身的觉知吧......
印度的guru我也只读过他们俩的著作,个人以为他们传递的信息相通,但Osho更叛逆、狷狂,表述也更淋漓尽致;而克氏则像谦谦君子,更富书卷气。有趣的是在许多西方人眼里,克氏是精神导师,而Osho却是臭名昭著的邪教头子。
Rumi只读到过一些金句,觉得很有东方的哲理。
applebee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ambooseven的评论:
我也谢谢你,在这美好的清晨跟你交流,让我们互相学习,成长。我要先下了。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pplebee3的评论:
这是我最真实的体会:智慧来源于平静和不恐惧。而真爱应该是让人平静和勇敢的。
谢谢你和我谈话。是的我觉得爱就是慈悲,纯真既是生命的开始,又是结束。
遇到纯真的人,应该好好珍惜,因为太少了。
applebee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ambooseven的评论:
爱是根本,我想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爱,爱就是慈悲,纯真是最后的回归。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pplebee3的评论:
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思考不能产生爱,而爱会让人思考。他对世人是充满爱的,让人想到释迦摩尼的故事。我觉得我还要读些他的东西才好做出更多评论。
我想纯真和成熟并重的心是可以爱得宁静安稳的。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应天雨的评论:
看来你是知音。我读这个译本,发现很多译得不妥的地方,怕是曲解了作者的意思。你说他和奥修有相似之处吗?我觉得是不是印度的这些导师都有相似的思想,在网上读过Rumi也觉得有相似的地方。(他是古波斯的)
你引用的这个他的观点,是克氏鼓励每个人寻求心灵自由的观点。只是,这有点自相矛盾了。对不?信他,不信他?还是象五柳先生那样,读书不求甚解算了;))
applebee3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竹七的好文,我很喜欢你对mechen中回帖的一句话:只有心灵纯真,不过度思考,才能拥有真爱。但我相信作者肯定是经过过度思考后得出的智慧。我个人感受到的爱与平静安稳是从宗教来的。
应天雨 回复 悄悄话 我最喜欢他的一个观点是:Truth is a passless land... the moment you follow someone you cease to follow truth. 我非常喜欢Pupul Jayakar写的克氏传记,如果读中文,胡因梦的译本最好。

MM读Osho吗?我觉得他俩的许多观点十分相似,表达不同。俩人都有十分黑暗的一面,但不妨碍我们从他们的信息中汲取养分。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ulan_t的评论:
不客气,有感受就来交流;)
bamboos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他的思想是打破一切宗教的,针对我们每个人的普通生活。让我再多读一读他,我在试图思考我自己,找到我需要的答案。
喜欢他对爱和心灵的解释,只有心灵纯真,不过度思考,才能拥有真爱。而这并不容易做到。想起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爱应该向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又让你无法觉察。。。
Mulan_t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这么好的分享,打印出来慢慢读。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谢谢你的分享!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读到这位作者的文字。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