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由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我。
正文

爱国主义下

(2005-03-19 08:52:02) 下一个
爱国主义下 吴琦幸 911之后,美国政府最大的电台“美国之音”由于播出了该台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领袖奥尔 玛专访,台长惠特沃恩被撤职。据美联社报道,该电台播出的时间是在2001年9月25日晚间,节目内容为布什总统、阿富汗北方联盟发言人、回教问题专家艾波希托及奥尔玛有关局势的谈话。奥尔玛的谈话录音约有150字,由译员以英语翻译播出,奥尔玛试图解释他为什么不把宾拉登交出来的原因,他说,企图逮捕宾拉登的美国,无法打败阿富汗神学士政权。“这不是宾拉登的问题,这是有关回教的问题,回教的尊严及阿富汗的传统面临危害的问题。” 这段专访从新闻处理上来说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将处于敌对双方的观点向听众做一即时的报道,就象记者采访法院案例那样,将原告和和被告的双方陈述公之于众,更何况,现在还没有进入司法阶段,播出双方的观点有助于民众了解处于敌对双方的态势,是一种平衡报道的方式。据说在播出之前,美国之音的有关员工即将内容通报国务院,副国务卿阿米迪奇随即与美国之音联络,希望停播。但是美国之音经过考虑之后还是播出此段节目,此事引起美国官员和国会议员的不满,导致台长下台。 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以“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著称、把新闻媒体视为除立法、执法、司法外第四权力的美国,使在美国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仔细回顾一下自911惨案发生以来的美国媒体的报道,也就不奇怪了,在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唤起全体美国人的同仇敌忾,主张用武力对911最大的凶嫌宾拉登发动报复方面,美国的媒体确实已经发挥了最大的功效。在911发生的头几天,美国的电视画面上反反复复播出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烈烟滚滚之中,两幢大楼徐徐倒下的镜头,一大批惊慌失措的市民向着镜头逃来,全体美国人都被这种真实的好莱坞恐怖片所震惊。然后是灾难中的废墟,一面美国国旗,从总统布殊、国务卿鲍尔到国防部长伦斯非德,把作案的凶手锁定为宾拉登。有了残暴的罪行,又有具体的目标,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迅速升温,于是战机、军舰、荷枪实弹的士兵, 交织为一张复仇的画面,目标很明确,要向阿富汗开战。同时被激发起来的爱国主义遭到滥用,美国各州相继发生仇恨犯罪,美国境内的阿拉伯人成为攻击目标,骚扰住家、漫骂甚至枪杀无辜中东裔美国人的事件频传。 但是媒体的真正功用是要发掘真相,一张有公信力的报纸、一个有声望的电视台除了要让人们知道现实所发生的事,还要将在事件背后的真相尽其所能报道出来。在911发生之后,许多美国人对着采访镜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几乎没有一家媒体认真地就此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客观、冷静、公正、迅速,应该是媒体的信念。我们说,在911惨案突然发生之际,美国的媒体在迅速、客观方面表现得无与伦比,将惨案的画面真实迅速地推向全世界观众面前,但在一片爱国主义的热情之中,美国的媒体似乎也缺乏了冷静和公正。我在洛杉矶的路上常常要收听以叩应节目为主的640频道,那几天,主持人在紧张愤怒的气氛中,短时间内连续接获无数电话,听众绝大多数都对恐怖事件表达愤怒,指责恐怖分子的惨无人道,伤害无辜。也有部分听众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表达了不满,甚至批评,但往往是一开了头,稍稍表达了意思,就被主持人婉转地打断,有时是比较直接地不让人讲下去。我们很能够理解国难当头气可鼓不可泻的主持人心态,可是作为新闻媒体,有责任反映不同意见,把社会各阶层对于事件的各种看法反映出来。但在那种气氛下,媒体几乎没有深入反映各种意见,以至于全美舆论惊人地一面倒,把愤怒集中在宾拉登一伙。事件发生后不久,我就采访了著名中东问题专家理查德,他指出,911惨案的直接策划者有80%的可能是宾拉登,因为他很那难来指挥这一周密的计划。美国也不应该将宾拉登杀死,杀死宾拉登只会激起更多的恐怖事件,应该与北方联盟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当时这种论点很少被媒体采用。随着冷静的思考开始占了上风,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战的另一种声音,这些观点才逐渐被采纳。 美国之音的老板是美国政府,对于他所不希望听到的声音既可以表示遗憾,也可以撤了台长的职。也许美国之音的决策者是希望秉持新闻公正的原则,才执意播出那段录音,殊不知他正扫了政府宣扬爱国主义的兴,才会丢了饭碗。美国的其他所有媒体都属于私人老板,我们不希望有更多的总编社长由于冷静的独立思考而被撤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