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求知生活

抒写真情实感,回首如烟的青春岁月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年求复再振元气” -读张景岳的“中兴论”(1)

(2009-12-09 13:43:21) 下一个
张景岳是明代温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 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兴论》提出了“中年求复,再振元气”以防早衰, 和治形养生、滋补精血以固本元的主张;对中老年时期的保健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所具有的天然寿命,古人称之为“天年”,认为是与先天元气相关。

人的寿命往往取决于元气的强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遗传基因有关吧。从这一角度讲,人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故张景岳说:“此人之制命于天也”。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少有人能尽其天年,这与后天是否很好地调摄养生有很大关系:先天虽强,不加惜护,仍可夭折;而先天虽弱,但勤于慎节,有时反得长寿。 所以后天的作用非常重要。正如他在《先天后天论》中所说:“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祈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后天)而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在《中兴论》中也指出:“若后天之道,则参赞有权,人力居多矣。”从这一角度言,人对自己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某些主动权。故张氏又云:“此天之制命于人也 ”。

中年时期是人体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我国古代对此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且认为女子七七而男子八八则天癸竭,即标志着人体由此逐步进入了老年期,已可出现早衰和种种老年病。《备急千金要方》所谓“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面对早衰现象和渐入老年,前贤反复强调了摄生的重要意义,认为决不可在衰老之后再重保养。因为衰老之体,元气大虚,精血枯竭,脏腑亏弱, 欲求复壮、延年,其亦难矣。这也就是古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经旨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在此基础上,张景岳鲜明地提出了“中年求复,再振元气”,也就是注重后天保养的观点。他指出了早衰的产生是由于不知摄生,耗损精气,所谓“残伤有因,唯人自作 ”(《景岳全书》)。既然“所丧由人,而挽回之道有不仍由人者乎”,说明通过努力可能挽回早衰。因为,人的生命过程是有规律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经历着生长壮老,故早衰使之复常才是遵循了生命的规律。在这一意义上,他强调了挽回早衰,此时所作,并“非逆天以强求,亦不过复吾之固有”《中兴论》。说明了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懂得运用阴阳和调这一养生规律,“则早衰之节也”;倘能掌握养生之道,即可“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中年或早老期虽然在生理上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过渡时期,但其生理特点毕竟完全不同于老年时期,即使逐渐出现一些衰弱的表现,但却远比老人要气血旺盛、脏腑充盈得多,是故张氏力主“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