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若敏:陶醉颐和园(北京手记5)

(2010-09-27 18:57:05) 下一个

六.陶醉颐和园

     727日的早上,我们来到了颐和园。与故宫的庄严凝重,长城的雄伟壮观,天坛的高雅精致不同,颐和园拥山抱水,在富丽堂皇中,又不乏自然情趣。三分之二的水面,让颐和园更有如美女一般的温柔和秀丽。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我去过这四大名园。比较这些名园,苏州的园林如江南的美女,有着小家碧玉的温婉,承德的避暑山庄如纯朴自然的北方少女,大方而天然。颐和园集南北所长,如气质高雅的大家闺秀,温柔可人又令人心存敬意。

一进东园门,我们就被浓浓的文化意境所吸引。踏进仁寿门,看到五块太湖石,寓意长寿。而铜质的麒麟,更是吉祥富贵的象征。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来到仁寿殿的假山旁,好像路到尽头。可是,再向前,竟然豁然开朗,碧波万顷的昆明湖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园林建造时所用的“抑景法“,也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湖光山色,碧波荡漾,帆船点点,微风拂拂,柳枝起舞,荷花芬芳,好一幅人间仙境的景象。

这里为什么叫昆明湖?原来这里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云南我还没有去过,可是滇池的风采,早就如雷贯耳了。看来一定要找机会去云南看看!

万寿山又是怎么来的?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万寿山,只能远远地看着佛香阁。

     王磊还特别带我们去参观了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的地方。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我们还参观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在庭院中还陈设着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也叫“败家石”,导游说,千万不要与此石合影,当然是怕“败家”了。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我们漫步在长廊,728米的长廊,有8000多幅彩图。不愧为“世界第一长廊”。看着一幅幅精彩的神话故事,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再到《红楼梦》,让人目不暇接,可惜我们的时间太短,只能走马观花,不能驻足细品,心中不免遗憾。

接着来到了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颐和园实在是太大了。我已经是第四次来了,还是没有走完。营员们倒是很有兴趣地听王磊解说。闷热的桑拿天,使得营员们一看到小卖部,就蜂拥而上,买上冰淇淋,汽水,冰棒好解渴。

走过颐和园,一方面享受迤逦的山光水色,一方面非常心疼。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可是,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而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和圆明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和烧毁。国不强,就会任人宰割。落后就会挨打。清朝的贪污腐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是导致衰败的根源之一。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应该永远记住。真希望世界能够充满爱,没有战争,没有流血,富国强民,国泰民安。这是我们心中的祝愿。

物换星移转眼就是几百年,乾隆,光绪,慈禧都早已不在了。孔子的那句富贵于我如浮云道出了人生真谛。其实,名利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轻叹一声,只有文明是可以穿越时空,穿越国界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身边人,珍惜每一天。这样才不会辜负美好的人生。

 颐和园的美,是人为规划的自然形态,但它的巧夺天工是无以比抑的。我们陶醉在昆明湖里,颐和园中。那是一幅多美的画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刘点评的评论:
特别理解老刘的爱恨交加的心情。

老刘点评 回复 悄悄话 颐和园是当年慈溪挪用海军经费建的。因此直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因此才有割让台湾和钓鱼岛。当初如果没有颐和园固然可惜,但也不会有后来的台独和现在船长被扣了。

那石舫,据说是慈溪老佛爷想过坐船的瘾,又怕船摇晃,因此弄了个石头的放在那儿yy。

我对颐和园是爱恨交加的。有时一爱国就不喜欢颐和园了,但爱国的情绪只是短暂的,一个月一次都不到,大部分时间我还是迷恋颐和园的。一想到那美丽的风景,就顾不上爱国了。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杂翁的评论:
谢谢杂翁捧场!三首诗把颐和园的美景都写到了,而且写得很妙,写得太好了!收藏了!
马上联想到这句话:“高!实在是高!”
再一次谢谢!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土豆沙拉的评论:
谢谢林黛!有共鸣!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婉妮的评论:
我也喜欢谐趣园。这次没有时间去了。婉妮,你和杂翁,老刘,老秃笔都让人羡慕,守着北京这么多的名胜古迹。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玉舟的评论:
谢谢玉舟表扬。我可能是理科生的缘故,喜欢刨根问底。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刘点评的评论:
老刘好幸福,北京人就是得天独厚。羡慕!
杂翁 回复 悄悄话 若敏啊: 秀美文章, 一如既往. 如老刘所言, 颐和园我不知去过多少次了. 也为它写过不少诗篇. 为给你捧场, 我转贴一组83年时写的游览颐和园的小词吧.
-------------------------
(三首)
--游“頣园”
(1)
轻舟短棹昆明好。
铜牛静卧,西望长桥。
几处低语水上飘。
秋光飘洒辉千道。
“玉带”飘渺,“画舫”无锚,
归舟“知春亭”先晓。

(2)
青松翠柏昆明好。
“佛阁”远眺,“画中游”了,
“借秘”何需楼上绕。
千米长廊人如潮,
“慧海”千佛,古塔一座,
碑上御笔天子毫。

(3)
湖光山色昆明好,
园中有园,谐趣皆妙,
小桥流水“知鱼槁”。
晚霞斜照游人少。
不觉时移,日已偏西,
恋恋不舍归途道。
-----------------
(83.8.30)
土豆沙拉 回复 悄悄话 我也非常喜欢颐和园,夏天去过,尽管天很热;冬天也去过,尽管天很冷。喜欢靠着玉色栏杆冥想的感觉。

谢若敏,喜欢“只有文明是可以穿越时空,穿越国界的”的体会。
婉妮 回复 悄悄话 颐和园是北京园林中的经典,到处是美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颇具江南特色的号称园中之园的谐趣园。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若敏的文字耐看,温婉中带给人广大的知识面和如临其境的真实。
老刘点评 回复 悄悄话 北京的好多名胜,如长城,故宫,十三陵等,是只给旅游的人看的,象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经常要带别人去,因此去得都烦了。但唯独颐和园,我百去不厌。经常没事时就去散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