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桥

岁月如流水,记下点滴
正文

伊犁草原游 - 伊宁印象

(2017-02-08 18:49:35) 下一个

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我还是想把伊犁的最后一篇写完,给自己一个交代。

到新疆前知道伊犁伊宁,因为知道1962年的“伊塔事件”。那是发生在1962年初夏,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新疆约有6.7万牧民,因为饥荒,通过伊犁的霍尔果斯、塔城的巴克图等几个边境口岸,集体越境涌向邻国苏联。伊犁草原、阿尔泰草原在内的新疆边境地区人口,牲畜锐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这时起进驻边境农庄和牧场开展生产活动,后来在中苏边境一带建立国营农场作为国防屏障。“伊塔事件“后,中苏关系更恶化,新疆境内的俄罗斯族受到排斥。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中国经济困难,苏联方面鼓动的现实原因,也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

去年的伊犁行,我们从伊宁进又从伊宁出,写伊宁印象是必须的。集体活动结束,回北京前我们在伊宁市转了一天半。到拜都拉清真寺、伊犁博物馆、汉家公主墓(实际就是个小展览馆)、喀赞其民俗村 (所说汉人街也在这一带)、回族清真大寺( 曾叫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等名称,就在喀赞其进门一侧的地方), 又到伊犁河老桥看落日;最后到了六星街,找到东正教教堂和俄罗斯人墓地。印象深刻的是喀赞其民俗村和六星街。

喀赞其有数百年历史,曾居住着维、汉、乌孜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蒙、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现在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聚居区。可以乘马车到区内的几条巷子里游览,街口和几条大路餐厅、商铺林立,有些嘈杂。但一条条小巷子内色彩鲜艳、安静平和、整洁干净,充满维族风情。我们随意走进两家,主人都热情好客,侃侃而谈。

喀赞其的丁字路口有家名气不小的伊孜海迩冰激凌店,这里的冰激凌、手工酸奶都好吃,后来在伊宁机场还买到他家的盒装冰激凌。

进这家小院,和他们聊天。这姑娘在医院做药剂师,是从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父亲和哈萨克斯坦做生意,她家的住房显示生意做得不错。下面那张是姑娘的爸爸和朋友。

在大巴扎里卖头巾的小姑娘非常伶俐,一边俏皮地和我们搭话,爽快地让我们拍照合影,一边不忘与顾客砍价做生意。漂亮的维吾尔姑娘真多,怎么拍都好看!

喀赞其大门斜对马路另一侧是漂亮的蓝顶大厦和大巴扎,人多热闹,从好吃的烤馕、烤鸡、羊肉串到头巾、花裙、新疆小帽以及各种百货都有。

路过兵团四师的一个农贸市场,这小伙子的烤馕刚出炉,很好吃!

听说,“逛了汉人街才算来过伊宁”,我们逛了大巴扎,去过喀赞其,可汉人街在哪儿呢?

原来,“汉人街”是伊宁市老百姓对位于伊宁市南市区那片老居民区的习惯称谓,也就是大巴扎这一带。在伊犁50岁上下、土生土长的老伊宁人,一打听,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或生或长在汉人街。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伊宁市就是汉人街,汉人街就是全部的伊宁市。汉人街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上世纪初,据传最早在汉人街上做生意的是来自天津的杨柳青人。网上能查到的资料不多,看到一篇,字里行间让人感受汉人街曾经的热闹:

“...... 汉人街原是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巷子,道路曲里拐弯,两侧店铺林立,行商坐贾吆喝往来,可谓盛极一时。当时聚集在这里的"汉人",大多是"赶大营"的天津杨柳青人,杨柳青人在一条街上的店铺就有400多家 ……  附近聚满了老字号的京货铺、杂货铺、饭馆、药店、当铺等,卖小吃的,香油果子、蹈花糕、包子......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学校,电影院也都集中在这里。街两边形成了许多杨柳青人的院落,一个大院有一户人家,也有几户或十几户人家 ......新华东路琼库勒克街道办事处曾经是天津商会会馆.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津帮商人都要来这里聚会新来的"大营客"只要找到这儿,就像是找到了家。现在,汉人街的杨柳青人后裔已续迁,仍住在老宅的所剩无几,"汉人街无汉人"成了"伊宁怪事"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人街发生很大的变迁,目前的汉人街上已经没有汉人做生意了。时光流转抹去了很多故事,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日渐模糊的记忆。 汉人街的前世今生,坊间流传着有关历史,政治,民族......  查一下可了解更多。汉人街在发展变迁,希望唯一不变的是繁荣,唯一期许的是和谐。

拜吐拉清真寺,伊宁最大的维吾尔族清真寺,是1773年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之乱和大小和卓之乱后拨款在宁远城修建大清真寺。前宣礼塔为老塔,其他已重建。

在喀赞其里,注意到一座风格特殊的建筑。后来知道这是乌兹别克清真寺。有别于几十米之外的回族陕西大寺和常见的维吾尔清真寺,有着浓郁的小亚细亚建筑风格。

大巴扎附近的小清真寺

伊宁回族清真大寺,也叫陕西大寺。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相结合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颇似西安的化觉巷清真寺,建于清乾隆1760年。

紧邻喀赞其大门的回族陕西大寺里面带着白帽的大爷大叔们在闲适地低声聊着天。我们不知道让不让进,但没有任何禁止标志。进去发现都是男人,没有女人。但人们对游客进入丝毫不好奇。

照片来自网络

 

六星街建于30年代中期,由德国工程师瓦斯里规划设计。街区平面呈圆形,有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街区分成6个扇形地区,中心为学校、商铺、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如果从空中俯视,整个六星街有点像蜘蛛网的形状。1934年,伊犁屯垦使公署从霍城惠远迁至伊宁后,伊宁便开始成为伊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新疆实行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六星街就是依据“六大政策”这一理念而规划设计的。

现在的街区名并不叫六星街,而是由黎光街、工人街、赛依拉木街三条街从中心点分散出去成为六条主街道。 在每一条主街道上又分成若干小街道。各式民族庭院和民居,沿着放射性的街道在环形扩散模式下依次布置井然有序。有欧式风格的尖顶小阁楼,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半弓形窗棂,也有俄罗斯铁皮尖顶木屋门廊,还有维族风格木雕、石雕浮板及各式铁艺门廊等。

除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也在此地聚合。这里有1949年建成的清真寺、占地667平方米的东正教堂,还有一个占地20亩的俄罗斯墓地。

走在伊宁街上,墙上的这条标语给我印象深刻。

在伊犁河老桥上看日落,向伊宁告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nowandlotus 回复 悄悄话 太美了!谢谢拍了这么多的美片,介绍我的家乡!

那个石榴籽的口号也曾把我给擂晕了,不过后来发现其实很容易被老乡们理解,属于浅显易懂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