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衰老与抗衰老

(2009-03-06 22:10:11) 下一个
http://tesqingdaoxiaoge.blog.163.com/blog/static/82592521200853011526269/

人的寿命与老年分期

一 ,人的寿命

寿命,是指人的整个生存期,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老化、死亡。

《内经 摄生篇》: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彭祖活了800岁,

西方圣经故事中人物大多超过800岁。

“人的预期寿命可以超过100岁— 200岁。"(前苏联《化学与生活》月刊1986年第三期)

世界五大长寿地区证实:

1,有利健康长寿的生存环境是人迹稀少的山区和无工业污染的滨海地区。

2.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卫生、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活动。

自然环境因素 :良好的环境,物质、精神生活提供享受人生,延年益寿。

3.遗传因素

目前为止,发现遗传性疾病大约3000种,占一般疾病的20﹪,影响人类寿命的遗传因素占15﹪。 长寿的家庭,后代平均寿命都比较长。

4.心理因素

心身疾病----身心疾病

1) 心理缺陷引发心身疾病: 高血压、失眠、消化道溃疡,

心理创伤导致疾病和疾病加重; 中风、晕厥、恶性肿瘤,

2) 疾病导致心理障碍: 心因性反应症、抑郁症  

5.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文化经济 社会风俗)

住宅环境、家庭结构

家庭生活习惯: 饮食嗜好烟酒、睡眠时间、夫妻婚姻、 性爱

6.性别因素

女性寿命比男性长, 主要原因:

男性: 工作繁重体力消耗大、不良嗜好 ( 如烟酒 ) 、只有一个X 染色体(携带疾病遗传基因)、意外伤害多、血管活性反应敏感最早(心血管病)、男儿有泪不轻弹

女性:新陈代谢率比男性低、携带二个X基因、每月例假,有自我调整功能、遇意外比男性适宜性强(如失水、失血)、多哭 、排出有害物质、新陈代谢率比男性低

二 ,现代人的寿命

利用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提高、健康意识和保健手段,人类的寿命日趋延长。

当今世界长寿国家

瑞典1985年平均寿命;男性73.8岁 女性80.8岁

日本1985年平均寿命:男性74.8岁 女性80.7岁

1970年百岁以上老人310人。

我国人口寿命情况:

1982年我国河南省人口普查表明:百岁以上的老人共有355人。

1949年前 平均寿命30岁

1981年平均寿命:男性66.43岁 女性69.31岁

2000年平均寿命70岁

1982年 百岁以上老人3851人。

事实证明:人的正常寿命可以超过100岁。 因此,人类生存与寿命极限相距甚远。

三 , 老年分期

1 ,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涵义:

每个人可以由六个方面来衡量

1 ) 时序年龄: (日历年龄)?

人的整个生存期: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老化、死亡。

2 ) 生物学年龄:

以机体的机能改变为标准, 如:活力减退、生物效率减低、对环境和应激反应的能力减低,所涉及因素不限于时间,还受各种应激、精神、身体疾病影响。

有的百岁寿星目明耳聪,身体健壮,其生物学年龄只相当于七、八十岁。

有的人刚过不惑之年,已经出现衰老,生物学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生物学年龄更客观地反映出人的健康水准。

生物学年龄是以人的肌肉强度、肺活量、心脑功能、肝肾功能、新陈代谢等健康水平来综合判断。

3 ) 生理学年龄:

把人比喻成一部机器, 躯体脏腑器官尤如机器的零部件,使用时间的增加, 保养不得当, 磨损加快, 生理功能的强弱。

每个人差异很大, 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即使古稀之年, 体质强健,精力充沛。

4 ) 外貌年龄:

决定于先天禀赋, 后天条件,?如: 生活质量、 营养状况、 从事职业、 文化素养、以及衣着装束。

5 ) 心理年龄:

心理素质、文化修养、人生观、 健康状况、对生活的满足、充实、幸福感。

6 ) 社会学年龄: 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阅历、所受教育、文化知识、社会交往的广泛程度、掌握的知识技能积累、处事行为方式有关系。

有的人年龄不大,但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思想深刻,足智多谋 、呈现社会学年龄较高。社会学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但是,有的老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或心态行为幼稚,处事常勃社会公众认可的常理,呈现“不成熟”的社会学年龄。

衰老包括生理衰老和生理衰老的问题

生物学的研究着重防治生理衰老的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表明:

心理衰老是促进生理衰老的重要因素,面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心理衰老,及时采取对策。

女作家谌容小说《减去十年》:幽默的要步入老年的人们,让我们每人自己减去十年的心态面对人生。

心理学研究证明:

设定参照物评价标准,与人的快乐与否有关。

误区:

与少年、年轻人比较 ——— 记亿差、迟钝、精力减退

心理衰老

与在职、富裕的人比较 ——— 无能无用、生物学年龄生理老化无法改变, 注重精神保健,延缓生理老化;增长社会阅历知识,接受新知识,调整日常精神情志的平衡,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健康的精神面貌,有益于延年。

四 ,老年期的划分:

《黄帝内经》、中国传统 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耳顺、还历、花甲-- 60岁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古稀-- 70岁

中寿、朝枚、上寿、耄耋之年 -- 80、90岁

白寿(借指一百少一)-- 99岁

期颐之年 --100岁

茶寿 —-108岁(茶字上面为20、加88) 

天年 -- 100-120岁

老年期的划分根椐各国情况而定,多数欧美国家以65岁为界,

亚太地区以60岁以上定为老年人。

WHO:

 小于44岁 --------- 年轻人?(过去为35岁)

 45-59岁 --中年人

 60-74岁 --年轻的老人

 75-89岁 --老年人

 90岁以上  --长寿老人

我国最新的老年分期标准:

初老期: 45---59岁

年轻老人: 60---74岁

老年期:75---89岁

长寿老人:90---99岁

寿星: 100岁以上

衰老与抗衰老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自然界花开花谢,春夏秋冬交替,阴生阳长一派生气,弹指一挥间,人的一生几十年一晃而过,老之 将至,回忆一生风风雨雨 ,感撼万分!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愤愤不平。但是,谁也无法挽回衰老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一,中医学的衰老学说

(一),脏腑虚损学说:

生命的生长、发育、衰老、疾病、死亡与脏腑功能的强弱密切相关,年龄的增长,衰老导致虚损。

1, 肾精虚损

《黄帝内经》:“夫精者生之本”,

肾藏精

肾精是人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 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紧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精虚损的主要原因: 肾中精气的盛衰与衰老关系密切

肾精虚损的特征:

发似冬霜 ----- 肾其荣在发,毛发失肾精滋养,则斑白或脱落。

齿似秋叶 ----- 肾精虚不能充养,齿髓枯竭,牙齿脱落。

耳鸣耳聋 ----- 肾开窍于耳,肾气盛则耳聪,肾气不足则耳无以聪,而耳鸣耳聋。

健忘 ---------- 肾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年老肾精不足,健忘。

腰膝酸软 ------ “ 轻摇不能,肾将惫矣。” 腰为肾府,肾虚损则腰膝酸软。

阳萎不举 ------- 老年肾气衰竭,天癸竭,阳事不举。

1. 先天禀赋不足

《内经》:子女 “ 以母为基,以父为植 ”

《理虚元鉴》:“ 因先天者,指受气之初,父母或年已衰老,或乘劳人房,精血不旺,致令所生之子夭弱。”

《论衡 气寿篇》:“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

禀气渥则其体强,禀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

命短则多病,,寿短。”

肾为先天之本,受之于父母。(遗传)

2. 房事不节,伤肾精

《内经》:“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竭其精,耗其真”。

3. 久病劳伤,情志失调

  2, 脾胃虚损

?《医宗必读》:“一有此生,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生者也,”

 脾胃虚损为衰老之重要原因之一。脾胃虚损的主要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乏力消瘦、面色萎黄而无光泽,口唇爪甲苍白。

 导致脾胃虚损的主要原因:

1.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 过食油腻、辛辣、生冷之品,嗜烟好酒。

2.情志失调 

?抑郁多思 暴怒 起居无常日久伤脾

  《内经》:“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衰”, “八十岁,肺气衰”。

  (二)阴阳俱损学说: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以百年有常。” “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三)气血失和学说:

血为之气补充、营养四肢百骸,气血为生命存在的根本。

气血失和、虚弱、是衰老的重要因素。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使血运行不息,又不溢于脉外。

1,气血亏损

精血先衰,致气虚,脉道不畅,脏腑、四肢百骸失养而枯萎,而衰老。

因此,补气养血为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2,瘀血内结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脾胃功能减退,摄食营养吸收不足,生气不足以鼓动衰少之血液运行,

形成瘀血。

症见:面部暗黑 肌肤枯槁 老人班等衰老现象。或中风失聪、胸痹、视力减退等症。

二、老年病的病理特征:

(一)诸病夹杂 病情缠绵

年届六旬以上,气血不足,阴阳失衡,脏腑渐亏,各种疾病接踵而起,一脏患病,累及他脏,诸病丛生,且缠绵痊愈,旧疾未去,又添新病,且日益加重。

如:肺气不足,累及心阳。

(二)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老年人脏腑气血虚衰 ----- 本虚----- 易感风寒暑湿燥邪(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三)阴阳失调 ?病情多舛

?老年人阴阳失调,常见有:阴虚阳盛、风寒外邪、阳虚阴盛、精神刺激、病情突变、

阴阳二虚 饮食失调(如:眩晕、中风。)

四)脾气虚弱 肝肾不足

老年人脾胃日渐虚损,年老味觉功能减退,消化能力减退,饮食稍有不慎,或偏嗜食物,则腹胀便泄。腰膝酸软 眩晕耳鸣?

肝肾虚亏 手足麻木 筋骨失养 低热盗汗 肿胀消瘦乏力

三、抗衰老的主要流派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扁鹊:“闻周人爱老人,既为耳目痺医”

管子:“无迁无衍、命乃长久”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系统的养生之道,形成中医抗衰老诸多学派:

(一)顺应学派

顺应学派鼻祖是老庄,主张天人合一,人应该顺应自然,随四时季节气候而养生.

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阳气初升 ,万物生气蓬发,绿意盎然,百花绽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养生必须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顺应,春应于肝,要防春寒,注意保护阳气,畅达阳气。

1)精神调养:

肝喜疏泄条达,恶抑郁动怒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血瘀致病。应制怒,顺应春光,踏青登高观景,游山戏水,加强户外活动,使心境愉快,气血调畅。

2)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的阳气开始运行于体表,皮肤毛孔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肌体因此困倦,早睡早起,广步于庭,舒展形体,信步慢行,呼吸户外清新空气,欣赏万象更新景象,使情志愉悦,而充满生机。

3)饮食调养:

春天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以甘甜少酸。

多食 麦子、葱、姜、枣子、花生,香菜。

不宜 过量饮酒,损伤脾胃。

4)防病保健:

春日温暖 , 温热邪毒开始滋生 ,感冒 、 肺炎、过敏性疾病多发,应加强防御。

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用食醋熏蒸法、或室内置薄荷油防病。

少接触毒物、动物、花粉,

慎用或不用损害肝脏药物,不过量饮酒,加强自我保健措施。

夏季

夏季炎热酷暑,雨水较多,万物茂盛,闷热难熬,昼长夜短, 赤日炎炎,夏应于心,须防暑热,要顺应阳盛于外,注意养护阳气。

1)精神调养:

炎夏季节,忌怒,保持神清气和,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2)起居调养:

应晚睡早起,,切勿烦躁,使情绪稳定。加强自我防护,避免烈日暴晒,午休消除疲劳,温水清洁皮肤,防暑防病,不过于贪凉,不可露宿,衣衫勤洗 勤换,以免风湿之邪乘虚而入。

3)饮食调养:

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以少食油腻之品。以苦味、清淡为宜。适当选苦味酸辛食物。

米粥、红绿豆粥、乌梅赤小豆汤、苦瓜、豆腐、黄瓜、豆芽、蘑菇、白菜、西红柿等,搭配瘦肉鱼虾,节制油炸、凉拌食,冰冷饮食适可而止。

4)防病保健:

运动最好在清晨、傍晚较凉爽时锻炼,不宜剧烈运动,以免汗多伤损阳气,不要冷水冲凉,引发寒湿庳症。

夏季酷热多雨,易中暑,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晒,睡眠充足,饮食保洁卫生,衣衫宽大浅色、通气,常备防暑物品。

秋季

秋季天高气爽,五谷丰登之季,气候由热转凉,万木日渐萧条,秋应于肺,谨防秋日之燥,护养阴气。

1)精神调养:

秋天气温降低转燥,草木凋零,容易使老年人带来凄凉之感,相比垂暮自身,产生心境烦闷抑郁情绪。因此秋季养生,

一是要注意养阴,二是要注意养神。

早卧早起,闭目养神,保持内心安静 ,收敛神气,心理疏导一切忧愁,培养乐观情绪,叩齿咽津护阴 。

2)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及时增加衣服保暖,以防秋凉伤身;增加锻炼强度。

3)饮食调养:

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不宜炙爆燥热之物,预防秋燥。

多食芝麻、糯米、核桃、菠萝、蜂蜜、乳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水果以敛肺补阴,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品,不宜冰冷或烈酒等刺激性强的饮食。

4)防病保健:

秋高气爽,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晨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强度不宜太过,如大汗淋漓,易耗散精气。

秋天也是肠炎、痢疾、疟疾等病多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坚持用凉水洗脸,热水泡脚,增强免疫,促进血循环。

冬季

冬季气候寒冷,冰天雪地 ,寒风凛冽 ,阴气极盛,阳气潜藏。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缓慢。冬气通于肾,养生应该敛阳护阴,避寒就温。

1)精神调养:

精神上要固密心志 ,情绪安定 ,不使七情过激 ,保证冬季阳气潜藏。

2)起居调养:

注意避寒保温,减少房事 ,不骤暖大汗,以免积热于内 ,或阳气外泄 ,宜早卧晚起 ,安详宁静 , 情志收敛,深藏阳气阴精。

3)饮食调养:

饮食宜性热,具有滋阴壮阳的食品。

血肉有情之品养阳,羊肉、犬肉、鸡肉。

健脾滋阴,山药、蜂蜜、大枣、银耳、木耳、鸡蛋

4)防病保健:

冬季应坚持锻炼身体,但是应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大雾中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

冬令是老年病高发季节,如哮喘、高血压、心脏病。要时刻注意;

冬季是个进补的好时机,采取保健措施,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

( 二 ) 养性学派

孙思邈活了102岁,所著《养性序》:“道德日全,不祁寿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中外卫生要旨》:“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自平;怡然充养,肾水自足;”

孔子、孟子、孙思邈诸多医家主张,老年人应该道德修养和心理调摄相结合,修性养心,清静宁神,淡泊名利,力戒喜怒无常,凡事处之泰然,自得其乐。

郑板桥超凡脱俗的糊涂,有益延年益寿。

( 三 ) 主动学派

生命在于运动,主动学派以运动达到却病延年。

华陀,根据古导引法创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华陀门人吴普常年练五禽戏,

“年九十余,耳聪目明,齿牙完坚”。

现代有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健身方法。

认为练形与练神结合,达到神与形俱,方可终其天年。

( 四 ) 主静学派

《吕氏春秋》:注重精神调适“精神安于形”。

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

《淮南子》: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主静学派认为,心神安静的人精气充实,形体健壮。其主要方法为气功。

气功实际上是以意领气,周游全身,入静受肌体得到充分的休整,蓄积能量,静与动只是相对而言。

( 五 ) 固精学派认为:

肾精虚损为衰老的主要原因,主张惜精、保精、固精。

“房劳无寿星”

《寿世保元》:“年高之人,血气既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

《医界春秋》主张老年人房事应遵循 “春二、夏二、秋一、冬藏”,

节制与和谐的性生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 六 ) 食疗学派

1, 以谷肉果疏调治疾病

针对疾病宜忌日常进食的食物品种

2,用食物与药物制备,作成药膳.

食疗学派主张;也就是俗语 “药补不如食补” 、“补偏平衡、却病延年”

宋代医家陈直《养老奉亲书》:“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症状与食疗,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在不伤其脏腑也。”、“药食同源”。

( 七 ) 药饵学派

1,练丹术 以葛洪为代表的医药化学家,用各种矿石药物组成丹药,企求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2,《神农本草经》共载药物365种,其中165种药物可以“轻身延年”,常服可以延缓衰老。如:《金匮要略》:薯蓣丸,《寿世保元》:八仙长寿丸,《医方集解》:七宝美鬒丹,《洪氏集验方》:琼玉膏,《清代宫庭方》:龟龄集。

现代科技也证实此类药物有抗衰老的作用

( 八 ) 预防学派

晋代张华:《博物志》中首倡“胎教”于怀孕之初,“以此产子,必贤明端正寿考,”的优生学观念。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少生少育有利子女长寿;

元朝王珪主张养生防老应该从幼年开始;

明代李梃主张养生之道应以《内经》为法。

结束语:

现实生活中如何抗衰老、健康长寿

1,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培养自我保健意识:

2,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协调:

3,重视心理卫生,性格开朗宽容,积极进取,乐观:

4,生命在于运动,“常用脑,可防老”:

5,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防止病从口入:

6,防止环境污染伤人:

7,定期体检,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将健康长寿变为现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