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吓人的博客

自娱自乐兼储存记忆碎片以备老来反刍之用
个人资料
正文

贬褒乱弹上海人

(2008-12-17 19:58:30) 下一个
好象一直以来上海人就处于被评论被贬低的漩涡中心,说来能做到这样也实属不易,要没点特色想这么被人惦着也是做不到的。正所谓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何不追求遗臭万年?

要说非上海人对上海人的贬低焦点,莫过于精明小气工于算计爱占便宜心胸狭窄自视清高俗气势利。实际上真要对上海人海派文化及地域特色有所了解,就能对他们有点新认识。但这样的要求对外地人基本上是行不通做不到的,无怪乎当人们对某个上海人有好印象时,最常见的说法是“你不象个上海人”。

我眼中的一般上海人:清淡自律。清淡导致清爽,自律源于自私。

上海人喜欢往来清爽,亲兄弟明算帐,看起来少了点人情味,实际上减少了发生冲突的可能。当外地人看到上海人在实行AA制时能自然至极地将分帐算至分毫,觉得他们简直计较得荒唐,殊不知如此在他们之间绝不会产生因耍小聪明(诸如吃完后说忘带钱包了)吃白食背后被人骂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外地人中倒是常常发生的。

至于自私,我个人认为并非坏事。如果每个人的自私都是自保性的而不是侵犯性的,那就是好自私。因为当一个人注重自保时,他的侵犯性自然就会减低。由于自私,他就会注重自己的隐私,而注重自己隐私的结果就是必需也尊重别人的隐私,就如喜欢打官司的人自己多半就比较注意守法。

以我的观察,在公共场合里,在大鸣大放地不守公德行止不雅喧哗吵架的人里,上海人的比例其实很低(小头小脑使小坏钻空子的另说)。但在私下人们之间的相处上,上海人丢分很厉害,其原因据我的分析:上海人在与上海人交往中很少发生利益冲突,其关键是在上海人自己的圈子里,大家都能自觉不自觉地自然遵守相处/游戏规则。既然人人都不想被别人占便宜,所以也就没机会去占别人的便宜,也就不可能生出去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如此正象一群刺猬,虽然成群,但总有一个合理距离,既刺不了别人也不会被别人刺到,如此反而能相安共处。但跟外地人相处时,由于上海人与外地人之间的规则差异,比起其他外地人规则之间的差异,显然大得多得多,所以当上海人出于不想“占便宜”以至搞不清爽,因而跟外地人“明算帐”时,就往往会被被人认为不爽气小心眼。

再就是在一般上海人之间,因为大家都了解相处规则,所以“来”“往”基本都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基本没有“欠人情”的感觉。而他们在跟外地人相处时,既不相信别人的为人,又不希望自己吃亏,不愿人情有去无还,所以很少先行付出,这就更给人增加了小气精明的感觉。

因了大多数的上海人不喜先行付出,再加上有些爱占小便宜的上海人,在跟外地人相处时,拿人家的爽气当傻气,要么一味利用人,要么只进不出,这样多数人不占便宜也不付出的零效应加上少数爱占便宜者带来的负效应,就导致了整体的负效应。

举几个小例子体现一下各种上海人的思维行为特点:

好多年前曾到一上海亲戚家小住数日。当日晚饭后,夫妻俩和保姆照例坐下来非常严肃认真地算账。首先是保姆将当日所买小菜的菜价报出,然后主人记账并将菜钱原数付还。然后开始讨论明天的伙食。在提议讨论一番后,决定了几个菜,然后在是吃葱烤鲫鱼还是糖醋小排上卡了壳。几经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好容易定下来吃鱼。然后是该买几条鱼的问题,记得是讨论了很久,也是几经反复,最后总算敲定多大的若干多小的若若干(其间几次决定不下差点打算返回糖醋小排)。最后讨论该买多少钱的葱,在相差一毛的差距里讨论好几个来回,在搞得我差点失去耐心时,他们终于决定取上限。

要声明的是,我这亲戚不但绝不小气,反而是相当大方的人。当他们夫妻当我的面讨论这些时,他们绝对没有想少买点的意思,对他们来说,买几条鱼多少葱确实就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也许在他们是追求生活的精致准确,但在不了解上海人的外地人眼中,极难免地会生出他们小气的印象。

还有一次是在海外,到一个上海朋友家帮他们办点事。办完事后正好午饭时间,于是留饭。但他们自己的现成菜只有一小锅猪骨头(不说成肉骨头是因为那实在基本上全是骨头),如此夫妻俩大概觉得实在是太不够下饭了,于是决定加个炒鸡蛋。下面的问题就是该炒几个鸡蛋。两个人就该炒两个还是三个的议题来来往往好几个回合,丈夫先提议两个吧,妻子说那就两个吧。然后丈夫问要么三个吧?妻子答三个吗?丈夫再问要么还是两个?来来回回,问了又答,答了又问。就在我差点忍不住准备提议要么二加三等于五个、要么二乘三等于六个时,他们达成了炒三个的共识。

这夫妻俩确实是那种比较小气的人,日常跟人的交往基本上是只进不出。但当他们当我面讨论这些时,他们一定是把这当成是很正常的家常讨论,没有什么有损形象的问题。

还接触过一个在海外的上海人,处处总想显示自己比外地人高一等,时常对人出言不逊。在语言学校里,对周围英语程度不够好的人,她会说你得说英语不许说中文。但等见人家努力学习有进步了,又会说好啦好啦你还是说中文吧,你的英语哪个听得懂啦。这样的人当然也是上海人中的少数,但实在也是起了很坏的作用,所以她的同学们就会当她的面说点诸如“上海人在外地都不敢说自己是上海人以免找扁”的话以敲打她。

这人平常一般都挺爱跟我套近乎,但有一次她没事干突然想找我的岔,说你就不敢在我面前讲上海话(意思你不是正宗上海人)。我的回答是:“笑话,我连英语都敢说,还怕说上海话?”

个人认为上海人的名声实际上是被那些“拎不清”的上海人给活生生败坏了,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当然上海人自己也要检讨,如果真能把一锅汤坏成这样,那肯定老鼠屎的数量比一颗要多不少,而且味道也一定比较强了点。

在海外也接触过非常豪爽热心的上海人。比如我认识一对上海夫妇,丈夫热情妻子憨厚,对朋友的关心热情堪比自家兄姐。大家背地里谈论起来,一致的用语都是第一:“真是好人”,第二:“不像上海人”,让我替他们高兴之余也不免小有惆怅。

言归正传:不管你是哪里人,在海外,我们都只有一个名字:中国人。所以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外事做起。做好人做对事的结果就是对内增强华人内部团结,对外提升了海外华人的整体形象,对我们自己的族群有益,另外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子孙造福——不光是以对后代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提高后代的修养形象,同时也是用自身的言行为子孙后代做信誉储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zcw0 回复 悄悄话 大学同学有两个上海人,一男一女,都很好。
还是那句话,哪里都有各种人。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这几个上海人真是讨厌
坏了好大一锅汤啊。

哈。



一鸣吓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彼岸的灯火的评论:
谢谢来访。
不过你这个网友的问题好象跟她是上海人无关哩···
彼岸的灯火 回复 悄悄话 我曾经有个上海人网友,在瑞士,和我关系曾经非常好,她的文章与得非常出色,两个孩子也带得非常可爱。我曾经往瑞士给她邮东西,因为在我心中,她已经是现实中的好友。

可惜我们的友谊最终没能持久,在朋友之间有争议时,她两面三刀,把话传来传去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