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千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个人资料
正文

且行且走:6.江南名镇同里的一点记忆

(2005-04-01 19:02:51) 下一个
离开苏州不远,有两个江南小镇也值得一玩:同里和周庄。不过记忆里的同里和周庄肯定和现实已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最后一次去那里距今也有10多年。我现在写下的感觉,不知道后来去的朋友们还能不能感受到。

同里离开苏州只有十几公里路,如果走陆路的话,也就20分钟左右的车程。可是,我每次去都选择水路。从苏州出发,做一种很简单、却很有味道的小型柴油客船。码头就在北寺塔的那条路上,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这10多年是国内变化最大的时候,当街景日新月异,城市越来越现代化的时候,那些代表陈旧的东西,如这种码头,会不会也被一锅端呢?

这个码头应该是为苏州周边水乡的老百姓服务,停靠在岸边的木船都是属于家用型,上面还放着瓶瓶罐罐,搭着锅灶,还有衣服晾在绳上,很生活,很江南。头一次看到的时候,就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苏州河边看水上人家过日子的记忆。那种感觉很奇妙,因为觉得似曾相识,所以有点震撼。

搭乘的船是木结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船之后,得往下走才能到船舱里,所以当人坐在船里,沿着江南水道“突,突,突”地向同里行进的时候,整个感觉就像是贴在水面上一样,这感觉以后在坐乌蓬船时有了更深的体会。暂且不表。

头一回坐的时候,舱内很简单,只是几排木椅,靠窗一溜,然后中间再几张。想坐在窗边看风景的话,头得扭着。可是,过了一年,再坐这条线路的船时,舱里已经有了些许的变化。靠窗的位置成了火车座一样的安排,所以如果乘客不多的时候,(我坐的那几次,人都不多)可以舒舒服服地挑一个沿窗的位置,然后泡上一杯茶,看着船外水乡从两旁滑过,听着近在耳边河水与船的撞击声,惬意的很。

刻把钟,船靠岸。当自己踩着仍旧晃动在水里的船沿,踏上同里这个小镇的土地时候,也就这几十分钟,眼前却似换了天地。

同里镇是江南名镇,因为是水乡,所以街道沿水而建,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水道。即使是有管道水供应的这个年代,依旧能看到妇人蹲在岸边,抡着板子捶打着洗衣服,或是拿着淘箩在淘米的景象。看着这样的情形,不会觉得她们食古不化,反而觉得这样子倒也贴切得很。

头一次去同里之前,那儿其实并不为太多人所知,从苏州出发时就得以从从容容,一路领略那种淡淡的,与世无争的江南风情。到了同里,将行囊放下,便沿着同里的老街信步游逛。镇子不大,可是却藏着好些个史迹,和一个江南名园。

镇里有个南社茶园,是民初柳亚子结社聚会吟诗之所,一直保留完好。曾在里面喝过好几次茶。坐在八仙桌前的长条凳上,听着身边一起喝茶的当地人在那儿高谈阔论,让人不由得想起当年南社的热闹来。时光带走了人和事,却将物留存下来,让后人陷身其中,神往不已。

一同留下的还有这个茶楼里那个大大的老虎灶,没想到能在同里看到,而且是很完好的那种。南方人知道,老虎灶就是烧开水的地方。以前,小时候提着热水瓶到老虎灶去打开水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随着时代发展,我念中学的时候,老虎灶在上海差不多就绝了迹。看到那个大大的灶头,木桶里的开水以及一旁整齐排开的热水瓶,实在让我忍不住会心一笑。

同里有个退思园,好象是个叫任兰生的文官回乡建的,取的是“退思补过”之意。一看也是个失意文人避世的居所。整个园子贴水而建,曲曲折折,因为占地不大,却并未让人觉着小,建造这个园子是把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发挥到了极至。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园子成了那些电视剧的热门拍摄点之一,“青青河边草”,还有“乾隆下江南”好象都在此取景。园子的门口还专门竖了牌子来说明,有什么电视剧在此拍摄。(对此,我个人觉得完全是颠倒了个。这园子何需这些电视剧来做广告!)

这样子,退思园的名气响了,可是原先得以享受的那种宁静却是再也难觅。我最后一次去同里时,园子里已经是满眼游客,还有小学生在春游。闹红一舸幽中取胜的雅致,却只能留在记忆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