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帖新学: 台湾防空导弹部队作战效能分析

(2007-12-04 07:09:47) 下一个
台湾防空导弹部队作战效能分析 环球网2007-10-29
  
  台海战争中,由于台湾机场的易损性,防空导弹部队将成为台湾空防作战的主力,其作战效能直接决定着台湾对空防御作战的结果。如果台湾空防崩溃,我空军的对地攻击效能将有极大提高,从而更好的压制台湾陆军调动,为登陆部队各个击破敌军创造良好条件。


  台湾目前共有共计50个防空导弹连、400多具发射架和各型防空导弹约6000枚。爱国者导弹部队1个营下辖3个连,主要部署在台北地区,其阵地包括台北市“天雕”阵地、台北县“金雕”阵地、五指山“银雕”阵地、台北南港区“飞雕”阵地、新店“神雕”阵地和台北县林口,配备200枚制导增强型导弹,发射架18~24部。天弓导弹2个营,6个天弓-1型导弹连部署在台北县三芝乡、高雄大岗山、澎湖县、屏东县枋寮、金门和东引地区,天弓—2导弹两个连分别部署在淡水和高雄两地。霍克防空导弹四个营,第662营和第664营共9个连均部署在台湾本岛西部大肚山以北和基隆以南地区,主要负责台北部地区大城市的中低防空拦截任务;第666营共5个连部署在台湾本岛西部,沙鹿以南、枋寮以北地区,主要负责台南部地区大城市的中低空防空拦截任务;第668营共4个连部署在台湾东部苏澳以南、恒春以北地区,负责台东地区大城市的中低空防空拦截任务。另外还有50套小檞树导弹系统、74套DMS双联装毒刺系统(导弹700枚以上)、78套复仇者系统(1300枚毒刺导弹)。


  爱国者导弹的拦截能力


  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是美国雷声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的第三代全天候地对空导弹系统,用来对付80年代后出现的空中威胁,它由MIM-104导弹、AN/MPQ-5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AN/MSQ-104作战指挥控制中心、XM-901四联装箱式发射架、AN/MJQ一20电源车及XM-869天线拖车等组成。AN/MPQ-53雷达峰值功率600千瓦,平均功率10千瓦,波束宽度为2度,对雷达反射截面积0.01平米的目标根据法向方位的不同,探测距离在24.4—48.7千米之间。


  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整个工作工程包括:远程探测、AN/MPQ-53雷达截获目标、跟踪目标、导弹发射、惯性制导、无线电指令指导、TVM制导、无线电引信工作、评估。其中雷达截获目标后从跟踪开始到导弹发射的时间为系统反应时间,包括目标跟踪时间5秒,用于分离出8个第一级优先目标,用窄脉冲监视其他目标,测出目标距离、速度、方位、仰角,经多次测量得出目标航迹,送作战控制台进行轨迹相关处理,确定危险等级,对其中三个进行TVM制导。之后还需要10秒钟才能进行导弹发射,包括作战控制台跟踪轨迹,计算被攻击目标和地空导弹的超前点,目标进入允许攻击地区时做好发射准备,然后发出导弹发射命令。整个系统反应时间为15秒。


  根据《爱国者雷达系统对付战术弹道导弹能力探讨》一文介绍,爱国者导弹系统如果要在一定距离上拦截目标,雷达探测距离必须能够为全系统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若目标速度为7马赫(2.3千米/秒),地空弹的平均速度为3马赫(1千米/秒),系统反应时间为15秒,则在不同地点拦截需要的探测距离公式为:探测距离=拦截点距离+拦截点距离*2.3千米/I千米+15*2.3千米。根据公式计算,当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44.4千米时,最大拦截距离为3千米。如果探测距离继续缩小,爱国者导弹将无法拦截目标。


  AN/MPQ-5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对RCS为0.01平米目标的探测距离在24.4—48.7千米之间,也就是说这是爱国者防空系统最远可以在4.3千米距离上拦截目标。如果导弹连的发射速度为1发/秒,那么一共可以发射2枚导弹在4.3和3.3千米距离上进行两次拦截;按照2枚防空弹拦截一枚来袭导弹的方法,最多只能拦截一枚弹道导弹。也就是说,即使爱国者PAC-2导弹连部署在目标周围3千米范围内,也最多只能够拦截多枚同时来袭弹道导弹中的1-2枚。而要使多枚弹道导弹同时袭击目标,进攻方只要控制发射时间间隔就可以做到。


  《多属性决策在雷达干扰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认为,AN/ALQ-99E/F电子干扰机对爱国者防空系统AN/MPQ-53雷达的干扰效果可达0.629,即可以将雷达对目标的最大发现距离缩小到无干扰条件下的37%。据此计算,我军运-8电子干扰机在300千米外进行压制式干扰时,可以将AN/MPQ-53雷达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01平米目标的发现距离从48.7千米压缩到18千米,由于爱国者系统反应时间长达15秒,弹头击中目标时尚未发射导弹,所以根本无法对目标进行拦截。


  以上还是爱国者系统可以获得铺路爪远程导弹预警雷达目标指示时的情况。如果没有预警指示,爱国者系统需要自己搜索目标,AN/MPQ-53雷达的波束只有2度,要在±60度方位和整个立体角范围内搜索目标,消耗的时间在十五秒左右。确认目标至少要三个点迹,这样就要45秒,再加系统反应时间15秒,整个过程需要60秒钟。虽然AN/MPQ-53雷达可以将搜索区域分为五个小区以加快搜索速度,但这时的最大仰角不过25度,在44千米距离上探测高度不足20千米,尚无法探测到重返大气层的弹头。60秒的时间内速度为5—7马赫的导弹已经飞出100—138千米,除非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大于1平米并且位于雷达天线法向正负30度角范围内,否则根本来不及拦截。铺路爪雷达长宽在50米左右、高度70米,体积比得上圆山饭店,第一轮导弹袭击就会被摧毁,所以爱国者除了开战初期5分钟内可以获得目标指示,其它时间只能孤军奋战,完全无法承担拦截弹道导弹的任务。


  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中虽然靠拦截飞毛腿导弹出尽了风头,但实际上那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弹道导弹拦截情况。首先飞毛腿导弹研制于60年代,其弹头与弹体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不分离,因此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大,在远处就会被AN/MPQ-53雷达发现;其次飞毛腿没有采用任何突防措施,例如自卫式电子干扰、机动突防弹道等;再次伊拉克军队没有配合使用电子干扰来扰乱联军的雷达搜索,仅靠飞毛腿导弹单独突防;最后联军在伊拉克周围部署了多部雷达来跟踪飞毛腿导弹的弹道轨迹,给爱国者雷达提供了方位信息。这些条件中除了在开战初期有导弹预警信息外,其他条件无一具备,拦截结果当然没有那么美好。


  即使台湾买到爱国者PAC—3防空系统,其雷达在同等条件下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也不过增加1.7倍左右,在无干扰条件下对目标最远发现距离75千米,最远拦截距离12千米,最多可进行3—4次拦截。而当我军进行远程压制式电子干扰时最远发现距离减少到27千米,同样无法拦截目标。至于台湾自行研制的天弓—2、3型防空导弹,虽然号称具备战术弹道导弹拦截能力,但实际上若真能做到,台湾军方又何必购买爱国者PAC-3。况且美国最新爱国者3的反导能力不过尔尔,作为台湾“购买+组装”货的天弓导弹的性能又能好到哪里去,所谓的导弹拦截能力,不过是宣传用的幌子罢了。


  在对空拦截时,爱国者AN/MPQ-53雷达可以搜索正面90度角范围内的目标,根据目标相对天线法向角度的不同,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1平米的目标探测距离在110—154千米之间,在受到运-8电子干扰机宽带压制式干扰时,探测距离约为41—57千米。由于采用C波段,所以AN/MPQ-53的远程探测能力受到限制,无法直接根据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进行计算,只能采用小面积目标的发现距离推算,在电子干扰条件下,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10平米的目标其探测距离约为62—86千米。整个系统可以同时向5枚导弹提供无线电制导信号,为3枚导弹进行TVM制导。


  MIM-104导弹最大射程150千米,但这仅在迎头拦截均速直线运动目标时才能实现,目标稍作机动导弹的有效射程就会大幅度下降。例如AIM-120中距空空拦截导弹最大射程80千米,但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就发生过F-16在40千米距离上发射AIM-120攻击米格-25,结果狐蝠掉头逃跑,AIM-120无功而返的事情。估计MIM-104导弹对战斗机类目标的实际最大有效射程在50千米左右。如果攻击机速度为300米/秒,在爱国者导弹系统的15秒反应时间内,目标最多可以前进4.5千米,导弹预定拦截地点距离约为53千米,从雷达截获目标开始需要72秒的时间。而反辐射导弹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假若爱国者雷达高度为200米,攻击机攻击机发射导弹后立刻转向90度进入30度角俯冲,只要30秒左右就可以降低到130米以下躲过AN/MPQ-53雷达的追踪,所以爱国者防空导弹很可能无法拦截到目标。


  AN/MPQ-53雷达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1平米的目标探测距离在80千米左右,受到宽带压制式干扰时为30千米。假定巡航导弹飞行高度10米,雷达天线只要高40米就能在30千米处发现目标,这对预设阵地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来说并不困难。


  霍克防空导弹的拦截能力


  台湾现有13个霍克导弹连,每个连分成2个排,以排为最低独立作战单位,因此台湾陆军共有26个作战单元、100套以上发射架。霍克防空导弹营下辖营部、营部直属连和三个导弹发射连,营部直属连负责进行技术补给设备、弹药补给、通讯电子设备维修、敌我识别和工兵设备,连部下辖两个便携式毒刺导弹防空导弹发射组。导弹发射连下辖四个排,分别是维修排(下辖通信班、汽修班、系统维护班)、牵引车排、火控排(下辖火控雷达班、照射雷达班、搜索雷达班)、两个发射排(下辖三个发射班,没班三个发射架),其中牵引车排、火控排、发射排均遍有毒刺导弹发射组。


  霍克防空导弹对高空目标最大拦截距离32-40公里,最小2-1.5公里;低空目标最大16-20公里,最小3.5-2.5公里。作战高度最大13.7-17.7公里,最小60米;杀伤概率大于80%,反应时间16-20秒,最大速度2.7马赫,采用全程半主动寻的,三联装倾斜发射。《突防飞机的隐身效能分析》一文模拟了美国三种轰炸机对霍克防空导弹系统的突防能力,防空系统搜索雷达为AN/MPQ-64,跟踪雷达为AN/FPS-16;三种轰炸机是B-52、B-1B、B-2A,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分别为100、1、0.1平米。我们可以假设我军战斗轰炸机、无人攻击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分别与B-1B和B-2A轰炸机相当,便可得出霍克导弹系统对我军飞机的拦截能力。


  在无电子干扰的情况下,AN/MPQ-64搜索雷达对B-52飞机的最大发现距离是130千米(发现概率为0.5,以下同),对B-1B的发现距离为45千米,对B-2A飞机发现距离为25千米。当轰炸机进行自卫式电子干扰时,对三种飞机的探测距离分别下降到75、25、15千米。在不对防空导弹拦截进行电子干扰时,B-52、B-1B、B-2A轰炸机分别可以在40千米、15千米、0千米外保持1.0的生存概率;在进行自卫电子干扰时,考虑电子干扰所造成的制导误差增大、命中率降低等因素,B-1B、B-2A轰炸机在任何距离的生存概率均为1.0,B-52轰炸机要在15千米外才能保证安全。


  由此可知,如果我军以隐身无人攻击机携带反辐射导弹在中高空待机,执行搜索、猎杀台湾雷达、防空导弹的任务,霍克防空导弹连将毫无反击能力。我军轰炸机、攻击机外挂对地攻击弹药时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即使达到100平米,只要保持15千米的安全距离,霍克导弹也无法构成威胁。在我军大量装备滑翔制导炸弹的今天,霍克导弹连即不可能在远远超出自己保护半径的目标前方45千米处设置伏击阵地,台湾岛西部也没有足够的地理空间供它这样机动,所以难以发挥作用。


  即使我军飞机上的自卫式电子干扰机效能无法与美军同类装备相媲美,也还有专职的运-8电子干扰既可以进行宽带压制式电子干扰。性能远远超过霍克防空系统所配属雷达的爱国者AN/MPQ-53相控阵雷达都只能保持37%的探测能力,AN/MPQ-64搜索雷达和AN/FPS-16跟踪雷达就更不堪干扰,通过系统配合的能力足以弥补我军在单项装备上的差距。


  此外台湾霍克导弹还有一项不利之处,台陆军导弹指挥部花莲霍克导弹基地668营34连中尉王宜宏在02年携家属出逃北京,由于其担任导弹连的政战主管兼副主官,对单位的装备、作战指挥程序及战备状况等相关细节了解相当深入,因此我军对霍克导弹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干扰压制。


  天弓导弹的不利因素


  天弓系统以连为独立作战单元,每个连配有1辆战术指挥中心/长白(CSIST/GE ADAR-1)相控阵雷达车、2辆照射雷达车、4辆天弓I型发射车、1辆电源车和1辆导弹运输车。作战时由长白相控阵雷达搜索发现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给指挥控制中心,由指挥控制中心进行敌我识别、威胁判断、目标分配并选定发射架,将发射前需要的数据和程序送给导弹,当导弹进入末端后由CS/MPG-25型连续波照射雷达照射目标。天弓II型最大的改进在于取消了制导雷达,改为采用惯导、指令修正和主动雷达寻的复合制导方式。


  由于台湾地区纵深狭小,长白雷达又越野能力低下,支援系统复杂,只好采取固定阵地部署,台军称为天龙阵地,天弓导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采用发射井发射的防空导弹。根据1994年第一届台北国际航太科技展的模型,天龙阵地采取地下垂直发射箱型系统,将天弓I/II型导弹混合部署在内。据传长白雷达也部署在洞库内,战时打开防护门便可直接探测空情信息,在面临危险时关闭大门防止敌导弹袭击。


  由于缺乏天弓防空导弹系统的相关资料,难以对其拦截能力进行评价,但采用固定式部署方式却有不少缺陷可供进攻方利用。固定阵地有利于加强被动防御能力,防止雷达天线、指挥车、发射架被弹片破坏,可见台湾方面对于大陆的反辐射导弹攻击能力早有防备。不过采用固定式部署意味着容易被对方侦察力量发现、定位,在开战时直接以导弹袭击破坏;在94年前大陆弹道导弹精度不足时无法有效打击地下发射井这种小面积目标,但当各种末端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大量服役时,发射井也就不再安全。假设天龙阵地发射井边长为3米,弹道导弹命中误差为10-20米,弹头重量700千克,发射井要加固到相当程度才能承受打击。


  雷达洞库虽然有防护门遮挡,但若以多枚精确制导巡航导弹连续命中,还是无法承受打击。或者以具备空中巡逻/待机能力的反辐射导弹在目标上空盘旋,当对方雷达开机时立刻进行打击,从而使防护系统来不及反应就被摧毁。例如英国宇航公司的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在目标关机后首先爬升到1.2万米高空打开降落伞,等待目标开机后抛伞攻击。


  由于固定部署位置近乎公开,我军可通过WS-2型远程火箭炮投掷电子干扰弹头,对天弓导弹用于无线电指令指导的通讯链路进干扰;或者投掷一次性电子干扰机,对雷达实施主瓣干扰和多方向干扰,能挫败敌方的低副瓣天线技术、副瓣对消技术、波瓣自适应调零等抗干扰措施以及雷达组网技术。这样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极大提高干扰效果,当干扰机距敌雷达距离减小10倍,则干扰强度增加100倍;若干扰源分布较密,对雷达实施主瓣干扰或高副瓣区干扰,能使干扰效果提高1万—100万倍。我军电子干扰机与台湾防空阵地的距离一般在200-300千米之间,若干扰弹头、干扰机与目标的距离为2-3千米,只需要万分之一的功率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例如C-130H的功率为5兆瓦,干扰弹头只需500瓦。


  这些手段中精确制导导弹我军已经装备,可空中待机的反辐射导弹没有公开报道,但技术上并不困难;电子干扰弹头保加利亚人都曾经跑到北京电子装备展上推销,何况使用火箭弹发射无需解决强大的发射惯性作用力,技术上更简单。一次性电子干扰机包括分布式、遥控式、智能式、预置式等多种类型,同样没有公开报道,只能期待其日后露面。总的来说,固定式部署虽然在对抗硬杀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我军精确打击能力大大增强之后,已经无法抵消位置公开所造成的损害;而且针对固定雷达可以采用多种简单有效的电子干扰方式,这也不是钢筋混凝土工事所能对抗,虽然不能直接摧毁目标,却可以让它无法有效作战,同样可以达成目的。


  防空导弹的对抗能力


  对防空导弹而言,主要的危险来自对方反辐射导弹的打击,特别是制导雷达连续照射敌机为导弹提供末端导引时,极易遭到攻击机群的反击。能否有效对抗反辐射导弹,决定着防空导弹的生存能力,从而影响系统的作战效能。


  当反辐射导弹载机飞临战场后,载机上的探测设备检测到防空雷达电磁波照射,并且判断地面防空雷达已进入反辐射导弹射程时,便可发射导弹。导弹发射后进人巡航状态,这时为便于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定位,载机将继续跟进一段距离然后,立即飞离战区以防受到地面攻击。导弹发射后先爬升到指定高度,在预定区域内巡航,并侦测电磁信息,导弹根据导引头收到的目标辐射电磁波完成定位,当确认地面防空雷达后就以直线进攻的引导方式向雷达俯冲。当遇到雷达关机时,若对目标定位还未达到预定精度,导弹将中止进攻,重新爬升到指定高度巡航,等待目标再次开机或转入搜寻其它目标;若雷达关机时,导弹已完成导引头定位,导弹将启动记忆装置(如捷联惯导装置)继续完成末制导。


  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方式包括以下几种,预先攻击:载机向防空雷达发射反辐射导弹,导弹按预编程序寻找和攻击目标,无雷达信号时,导弹自动搜索和识别目标辐射源,锁定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攻击。随机攻击:反辐射导弹利用自身导引头频带宽、接收机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功能强的特点,在飞向攻击目标的过程中,对新出现的雷达信号进行威胁评估,如果该目标的威胁度大于前一目标的威胁度,则攻击新出现的目标,否则取消攻击。引诱攻击:防空雷达为了抗反辐射导弹,在实战时常采用不开机、少开机、近距离开机或晚加高压等方法,尽量保持电磁静默。因此攻击方经常先出动无人机或攻击机引诱雷达开机,然后迅速测定出目标位置,导引反辐射导弹摧毁目标。自卫攻击:当载机发现地面雷达信号后,通过控制系统发出发射指令,飞行员根据最佳的发射位置,实施攻击,达到保卫自身的目的。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专门的反雷达攻击机部队,可用于压制/摧毁台湾对空情报雷达和中远程防空导弹制导雷达,例如爱国者、天弓。需要大射程的反辐射导弹,从而尽量在敌防空火力圈外开火。自卫攻击用于攻击机群,在一个机群内安排几架携带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机可以大大提高机群的生存能力,随时打击突然出现的中短程防空导弹。所携带的反辐射导弹重量最好较轻,尽量控制在350千克以下,以减少对攻击机携带武器数量的影响。


  影响反辐射导弹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测角误差,目前反辐射导弹的记忆,其实是连续、实时地外推计算。一般情况下,这种外推会导致导弹定位系统有较大的角度误差,而且随飞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对半径只有数米的天线命中概率不高。即使对于具有记忆功能的反辐射导弹,在适当的距离上紧急关机虽然不能完全摆脱,但由于记忆攻击有较大的角度误差,所以仍可降低其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因此对大多数反辐射导弹存在一个保证防空雷达安全的最小距离,这一距离是指当制导雷达关闭天线后,反辐射导弹在其记忆电路控制下继续飞临制导站,但不能危及导弹阵地的最近关机距离。


  反辐射导弹的外部特征之一是超前作用,即在防空导弹系统锁定载机之后,反辐射导弹依靠自身速度快的优势迅速击毁目标雷达,使防空导弹在进入自导段之前失去引导,导致导弹脱靶,从而保护载机安全。只有在防空导弹击落攻击机、制导雷达关闭时,反辐射导弹仍然在最小安全距离以外,才能保证防空导弹系统的生存。这与反辐射导弹系统反应时间、飞行速度,防空导弹系统反应时间、飞行速度,两者间距离等因素有关。


  根据《防空导弹射击反辐射导弹载机杀伤区近界的变化规律探讨》计算,如果:载机飞行高度3千米,飞行速度400米/秒,航路捷径0千米,反应时间12秒,使用哈姆反辐射导弹,防空导弹火力单元反应时间10秒。对飞行速度为800米/秒的反辐射导弹,最小安全距离为26千米;对飞行速度为1000米/秒的反辐射导弹,在任何距离射击均无法满足条件,不能保证制导雷达的安全。


  例如当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射击携带Kh-31P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机,爱国者不计算搜索时间的情况下系统反应时间为10秒,MIM-104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为1千米/秒;攻击机飞行高度3千米,飞行速度300米/秒,Kh-31P反辐射导弹平均飞行速度1.1千米/秒,系统反应时间10秒。由于系统反应时间相同,爱国者在任何距离上拦截攻击机,都会被反辐射导弹首先击中。台湾自制的天弓-1导弹最大速度3-4马赫,天弓-2导弹最大速度4.2马赫,如果假设其系统反应时间与爱国者同为10秒,平均速度以1.3千米/秒计算,则对距离在43千米之外的攻击机进行拦截时可获得10秒钟的关机、干扰时间。霍克防空导弹系统反应时间16-20秒,平均速度860米/秒,则我军反辐射导弹可以在任何距离上抢先命中制导雷达,当攻击机距离在10千米内时,霍克导弹尚未发射其雷达便会被反辐射导弹摧毁,所以面对携带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机群,霍克防空系统毫无威胁。也就是说,台湾只有天弓导弹部队才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有效地对空拦截。


  防空导弹系统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对抗反辐射导弹,常见的方法分为反电子侦察技术和导弹干扰技术。反侦察技术包括括雷达组网技术、双基地雷达技术、分置式雷达技术、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降低雷达发射天线旁瓣、背瓣的电子技术、雷达发射功率时间控制技术和雷达扩频技术等。干扰反辐射导弹技术包括软杀伤和硬摧毁,软杀伤技术包括有源和无源诱铒诱骗反辐射导弹;改变反辐射导弹与雷达之间的传播介质,使反辐射导弹难以截获跟踪目标雷达;使用激光致盲武器对反辐射导弹进行软杀伤;使用人为的有源干扰,扰乱导引头上的电子设备;用有源干扰提前引爆反辐射导弹引信;使用电磁脉冲弹将反辐射导弹的电子线路冲击坏。在雷达周围一定距离,设置有源假目标,以引偏反辐射导弹,使反辐射导弹跟踪两点辐射源的功率重心或两点源连线之外的某一点。其优点是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可以在雷达工作状态下,起到保护作用。例如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每个阵地部署3-4部诱饵发射,覆盖扇区120度,脉冲功率15千瓦,平均功率450瓦,重复频率范围为4.4-5.6千赫兹,天线口径2.4米,可以在空中形成虚拟的雷达信号源,使导弹命中空地。


  这类电子对抗与反对抗措施局外人很难看明白,也难以对其进行量化,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的03年3月24号,美军F-16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击毁爱国者导弹雷达,当时据说敌我识别系统失效,爱国者防空系统误将F-16当成了伊拉克攻击机,F-16飞行员情急之下发射导弹以确保自身安全。不清楚当时爱国者系统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但伊拉克装备有Kh-28反辐射导弹,美军不应该放松到完全不做防备的地步。从这个战例看,电子对抗对反辐射导弹的作用效果还是有限,并没达到令人放心的地步。


  而且当使用多种制导方式的第四代反辐射导弹服役后,现有的干扰方法多数将失去作用,必须采用复合干扰的方法才能奏效。导弹测角误差对命中精度的影响也将减小,过去几十米的误差就足以让导弹无功而返,现在即使误差几百米都可以精确命中目标,所以天弓导弹43千米的安全区近界也将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台湾现有的防空导弹系统在与携带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机进行对抗时,只有天弓系列可以在43千米距离外安全的攻击我军战机,在其他情况下任何一种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都可能被我军反辐射导弹击毁,其中霍克防空导弹系统在任何距离下都无法对我攻击机群产生威胁。台湾防空系统的电子对抗措施并不能够有效的对抗哈姆等第三代反辐射导弹,对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基本无效,在我军装备后天弓导弹也不能安全的攻击我军战机。


  对空拦截作战效能


  台海战争开始后,台军将首先面对我二炮导弹部队的打击,以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攻击台湾机场、雷达站、指挥中心、通讯枢纽、防空阵地、兵营等目标,摧毁台湾指挥控制系统,破坏台军联合作战体系,为我军攻击机群打开通道。因此首先分析台湾防空导弹部队对导弹的拦截能力。


  在未受到电子干扰的情况下,爱国者PAC-2防空系统可对战术弹道导弹进行2次拦截,若其拦截率为20-50%,则2拦1情况下拦截率为36%—75%。假定三套爱国者系统分别用于保护总统府、桃园机场、地下指挥中心,三处分别受到1枚、12枚、3枚短程弹道导弹的同时攻击,则三个爱国者导弹连只能拦截掉1—2枚弹道导弹,总拦截效率为6.25%—12.5%。在我军进行电子干扰的情况下,爱国者系统无法实施拦截,效率为0。因此爱国者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台湾空军巡逻战斗机能否击落我电子干扰机。


  运-8电子干扰机的干扰距离可达300千米,在对位于台北市的爱国者系统进行压制式干扰时,其位置在福州市西侧,距离海岸线约60千米。台湾制空战斗机需要突破我军巡逻战斗机和地空导弹双重封锁,接近到40-50千米处才有可能发现目标,30-40千米距离才可能锁定目标发射导弹。从越过海峡中线算起,深入我军防御纵深近200千米,以1.5马赫速度突防需要7分钟以上。在这期间,我地面电子干扰站将对其雷达、通讯设备进行电子干扰。由于距离近效果好,可使其雷达搜索距离减少到20%以下,与后方指挥中心、预警机的通讯联络完全中断,失去对周围空情的把握。这种状态下幻影-2000也不过是拦截战斗机的盘中餐,对我军电子干扰机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极小。


  在我军第一轮导弹打击过后,铺路爪导弹预警雷达将被摧毁,爱国者失去目标指引完全丧失导弹拦截能力。因此判断,台湾防空导弹部队在拦截我军短程弹道导弹作战时,其战斗效能为零。


  短程弹道导弹只要3-5分钟就可命中目标,摧毁固定部署的远程对空雷达站,使台湾空军暂时只能依靠E-2T预警机和美日军队提供空情信息。假设E-2T、E-3预警机在强烈电子干扰条件下对低空巡航导弹的最大发现距离为100-150千米,预警机位置在防空阵地后方50千米处,巡航导弹飞行速度0.7马赫,则可为防空导弹提供4—7分钟的预警时间。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对0.1平米目标的发现距离约为80千米,电子干扰条件下为30千米。天弓系统的长白雷达性能不祥,但美国海军AN/SPY-1雷达对雷达反射截面积3平米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为320千米,以此推断对巡航导弹的发现距离约为180千米,这远远超出地面雷达的搜索范围;假定长白雷达部署高度为200米,则对巡航导弹的发现距离在无电子干扰条件下为60千米,若远程火箭抛投掷的电子干扰机对其干扰效率为0.8,则最大发现距离为36千米。霍克防空系统对同样大小雷达截面积的B-2轰炸机发现距离为25千米,则在电子干扰时对巡航导弹的发现距离为8千米。


  巡航导弹飞行速度0.7马赫,则爱国者系统对其最大拦截距离约为22千米,可同时拦截8个目标;天弓系统拦截距离约为28千米,最大拦截目标数根据型号不同分别为2枚(天弓-1型,受限于照射雷达数量)和未知(天弓-2型,末端主动雷达制导,主要受长白雷达无线电制导能力的限制,估计在20以上);霍克防空系统最大拦截距离约为2.6千米,最多可同时拦截3个目标。


  如果战争爆发时美日未能直接向台湾作战部队实时传递战术信息,或者预警机数据链被干扰且没有有线通讯,那么防空系统雷达需要自行搜索目标,从而延长系统反应时间,缩小最大拦截距离。例如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在无目标预警指示的情况下,在120度方位角和整个立体角范围内搜索目标需要消耗十五秒的时间,确认目标至少要三个点迹,这样就要45秒。而且在开战初期无法确定敌情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分区扫描的方式只搜索巡航导弹,所以其最大拦截距离将缩小到8千米。天弓雷达如果搜索全天域需要的时间相同,最大拦截距离将缩小到18.5千米;霍克系统的低空搜索雷达是AN/MPQ-55连续波搜索雷达,若其天线转速60圈/分钟,3圈即可确认目标,那么最大拦截距离将缩小到0.6千米,这时巡航导弹已经进入霍克导弹的拦截近界,无法进行迎头拦截。


  在《台湾对空情报保障体系作战效能分析》中得出结论:当目标之间的距离为20—30千米时,一架与EC-130H同功率的运-8通讯干扰机在台湾海峡上空执勤,就足以干扰整个台湾地区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而台湾E-2T预警机在中央山脉上空巡逻时,与绝大多数防空连的距离都将超过30千米,美日预警机更须与台湾岛保持在12海里领海线之外,甚至是更大的战区分界线,与防空连的距离更远。因此多数时间内防空系统无法得到目标预警,只能自行搜索目标。


  台湾陆军还有74套DMS双联装毒刺系统(导弹700枚以上)、78套复仇者系统(1300枚毒刺导弹)和数量不祥的捷羚防空系统。假设机动防空车探测器高出地平面3米,对飞行高度5米的巡航导弹发现距离为12千米,可获得50秒的预警时间,足够做好发射准备,因此假定缺乏预警信息不影响机动防空系统作战。根据《提高便携导弹提高抗击巡航导弹作战效能的途径》分析,在可以获得情报支持的情况下,由机动防空系统发射的单发便携式防空导弹,对1000—1500米距离内的巡航导弹迎头/尾追拦截效率约为0.47,三发防空导弹同等条件下的拦截效率约为0.85。


  综合判断,在台湾防空导弹部队可以直接从预警机、雷达站获得目标预警信息时,台湾的防空导弹系统都可以参与巡航导弹拦截,能在台湾本岛构成巡航导弹双层防御体系。当我通讯干扰机工作时,如果不能从有线通讯获得战术情报,爱国者、天弓系统的拦截距离将大幅度缩小,霍克防空导弹丧失迎头拦截能力。台湾29个中远程防空连最大可以构成正面宽度200千米左右的绵密防线,实际中考虑到重叠部署等因素最多能掩护150千米,对巡航导弹防御网将出现多处漏洞,只能依靠末端机动防空系统进行弥补。


  防空导弹部队是整个防空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战斗力的发挥依赖于整个系统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歼击航空兵部队的支援掩护。在开战之后,出于利用战术奇袭和导弹攻击效果的考虑,我空军航空兵部队必须尽快打破台湾的防空体系,开展大规模对地攻击行动,以阻碍敌军战备调动等活动。这样我军进攻战斗机势必面对来自地空两个方向的夹击,在高空突防时被远程防空导弹跟踪,低空突防时遭到敌机的俯冲攻击。


  我军执行压制台湾防空力量任务时,以预警机、电子侦察机在远处对台湾空防雷达进行定位并由攻击机进行压制。由于我军装备有Kh-21PKM这样的远程反辐射导弹,能在敌地空导弹系统防空火力圈外进行打击,甚至可以避开巡逻战斗机的干扰,所以无需超低空突防来接近敌防空网,就能摧毁敌防空雷达。在我军侦察机群、指挥机群、掩护机群、攻击机群到达预定位置时,巡航导弹也开始突破台湾地面防空体系。如果台湾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开机进行拦截,就会被远程反辐射导弹所摧毁;如果不进行拦截,仅靠末端机动防空系统无法担负反巡航导弹的重任,预定攻击目标会被这一波导弹袭击严重破坏,从而使台军整体作战系统更难维持。


  台湾防空导弹够不到目标,战斗机要进行阻拦必须到达防空导弹掩护范围边缘,才能以中程空空导弹威胁我攻击机群,但这样敌机就进入我军空地联合防空区,被击毁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这时敌战斗机与预警机的距离也必然超过30千米,从而与其丧失联系,无法掌握孔情信息。以单机挑战我军空地联合防空作战体系,生还希望着实渺茫。因此在空防压制—导弹突防阶段,台湾巡逻战斗机无法有效支援地空导弹部队,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效能也极其低下。


  由于攻击机群在面对敌战斗机时非常脆弱,因此我军战斗机需要深入敌军防空区追杀巡逻战斗机。假设我军预警机对雷达反射截面积10平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350千米,预警机位于海岸线外50千米,美军电子干扰机在台湾岛东侧100千米,与我预警机距离400千米。根据AN/MPQ-53雷达被干扰时0.37的作战效能,假定我预警机的探测效能为0.5即175千米,难以发现敌纵深范围内战斗机,而在澎湖未被彻底压制的情况下又限于远程防空导弹的威胁不敢进入海峡中段搜索,因此我军战斗机很可能难以获得空情信息。


  当我军战斗机进入台湾岛上空追踪敌机时,很可能被部署在台湾岛东侧的天弓、爱国者远程防空导弹袭击。假使防空系统雷达距离我军战斗机50千米,距离携带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机80千米,双方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5秒和10秒。这样从雷达开机时计算,防空导弹命中我军战斗机只需53—65秒,而反辐射导弹命中敌雷达需要90秒,中间存在37—25秒的时间差,这足以使第三代反辐射导弹由于测量角误差过大脱靶,只有复合制导的第四代反辐射导弹才能应付。


  由于我军战斗机无法获得空情信息,无法远距离袭击对方,只能自己搜索目标与其正面对抗。为了保持飞机机动性能,所以无法自行携带反辐射导弹;因为与敌战斗机相互对抗,为避免被敌机追踪,也无法转入俯冲从超低空脱离,因此难以应对敌防空导弹的伏击,台湾防空导弹连在这种条件下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我军如果不主动进攻台军巡逻战斗机,那么我攻击机群出动时台军战斗机反复冲击我军空中防线,一击不中立刻脱离进入空防纵深,也能造成相同的态势。


  如果空中没有敌军的战斗机,我军攻击机群就可以自行深入台湾空防纵深,随时反击地空导弹的跟踪。这时只有天弓-2型导弹可以在43千米外安全的攻击我军飞机,爱国者防空系统只能与我军攻击机同时被击中,霍克防空系统更是会被提前命中,导弹失去引导脱靶。即使是天弓-2型,在我军第四代反辐射导弹服役后也无法逃脱打击,只能靠装甲保护。所以无空中掩护条件下台湾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很低,完全是在与我军拼消耗。


  使用毒刺导弹的机动防空系统射程、射高有限,只要攻击机群保持3000米以上高度,这些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就无法有效拦截。


  总之,台湾防空导弹部队在战时完全无法拦截我军弹道导弹,难以应对我军的防空压制,除天弓-2型防空系统外不能实现对攻击机群的安全打击,只有在巡逻战斗机尚未耗尽燃油之前的短暂时间才能在拦截我军突防战斗机方面发挥较高效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台湾缺乏防御纵深,造成航空兵易被瘫痪和电子对抗系统易被远程反辐射导弹摧毁,失去空中掩护和电子对抗能力;缺乏远程打击力量,无法阻碍我军展开进攻,纯粹防守的战略已经无法抵挡现代攻击力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