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拒不接受联合国减排建议ct

(2007-12-02 14:07:39) 下一个
印度拒不接受联合国减排建议
来源:环球时报 2007-12-02 08:43  

联合国减排建议,印度不接受,认为对发展中国家不公 不利于本国消除贫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1月27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与气候变化作战”的《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第一次给发展中国家提出减排目标。28日,一向对环境问题不太表态的印度一反常态,公开质疑这份报告,认为其体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不公”,并表示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将很可能会让印度消除贫困的目标变得更加艰难。


  印度称减排影响经济发展


  负责国民政策制订的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太克•阿鲁瓦利亚28日在新德里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联合国报告让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减少排放的)责任,我对报告背后的研究小组充满了质疑,他们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以支撑其观点。”阿鲁瓦利亚还称,印度政府今后仍将消除国民贫困作为重要的目标,而发达国家应该对过去150年间巨额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多的责任。


  与此同时,《印度快报》、《印度斯坦时报》也在近几天里就印度所面临减排压力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并且引述了多名专家及学者的观点认为,印度做出减排的承诺很可能会让其经济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印度斯坦时报》引述国家经济增长学院一名教授的评论称,如果印度被迫遵照联合国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那么印度目前许多经济发展项目将很可能会被迫停工,而位于偏僻农村的贫困人口获得发展的机会将更加渺茫。事实上,印度政府曾多次表示“不会接受与发达国家同等的义务”。印度认为,西方国家试图运用双重标准来阻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联合国第一次给发展中国家定减排目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建议,发达国家到2020年要减少1/3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要减少80%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要减排20%。但以印度为例,印度人均1.2吨的排放量减少了20%,即使美国人均20吨的排放量减少80%,也还是比印度高许多。因此这种减排的指标分配,对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公平。


  不过报告同时承认,全球变暖主要是发达国家历史上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报告对所有发达国家目前在减排方面的表现提出了批评,并单独挑出了英国政府,称英国未能表现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足够决心,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排放不断增多,在发展可持续性新能源领域也缺乏进步。


  联合国的指责并没有减少西方国家对中印等国的压力。《金融时报》27日和28日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称,“这个报告为那些想要逃避排放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口。”美国白宫9月也曾表示,不会签署任何没有包括要求中国等进行激进工业化国家的环保协议。


  中国一直在主动减排


  由于此次报告出台的时机恰逢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因此备受关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巴厘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尽快确定发达国家在2012年以后的减排指标。也希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金融时报》认为,有关每一个国家将承担削减多少排放指标的问题将成为巴厘岛会议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暖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从1750年以来无限制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国际社会遵循的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但在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面前,国际社会目前的一个普遍共识是,每个国家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罗勇说,《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指标,它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但到目前为止,美国、澳大利亚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它们的排放基本上没有受到限制;欧盟等虽然加入了,但没有完成减排指标,目前只有俄罗斯完成了减排指标。罗勇介绍说,国际减排问题非常复杂。在减排的公平安排上,印度希望以气体人均排放量来算,发达国家有的主张按人均GDP的排放标准来计算,我们的主张是按人均历史排放量来计算。


  罗勇特别强调,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尽管人均温室气体的排放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还是提出了单位GDP能耗2006年至2010年降低20%的硬性指标,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编制出温室气体减排的国家方案,自愿作出减排,可以说,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做出积极贡献。


  将代表中国参加巴厘岛大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9日表示,中国今年1-9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数据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