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热血澎湃:我陆航武直团团长孙风阳同志自述!zt

(2007-12-11 05:36:56) 下一个
热血澎湃:我陆航武直团团长孙风阳同志自述!
转自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2007-12-10



我的陆航情结

受好友要求,让我介绍一下我国新兴的兵种陆军航空兵以及我个人的情况,通过我的介绍使大家了解在祖国经济不断强大的前提下军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透过我的经历看今天中国军人的赤胆忠城,如有不妥之处请提出批评。

我是一名陆航团长,1976年入伍,1979年入党,2000年任职,特级飞行员、四种气象机长、指挥员、教练员。先后毕业于一航校、六航校,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飞行队长、直升机大队副参谋长、副大队长,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被总参陆航部、军区、集团军评为全军陆航优秀指挥员、优秀教练员、科技练兵先进个人等,2002年被中宣部和总政治部树为全国全军科技练兵重大典型,去年被四总部评为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

入伍30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国家繁荣昌盛、军队不断壮大,特别是见证了陆军航空兵——这一个新兴兵种的成立、发展到日趋成熟。自己也为陆航的建设和发展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离不开全团官兵的共同努力。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当兵第一天起,就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用忠诚和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父亲是1947年入伍的老兵,曾参加过淮海、渡江、上甘岭等著名战役,屡立战功,是华东野战军授予的一级人民英雄。1976年8月,时任26军高炮团副参谋长的父亲,鼓励我报名应征飞行员预选,最终被空军第一航校录取,那年我16岁。

父亲是一个很少说话的人,但在我离家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给我讲了很多朝鲜战场上的事。他说,刚入朝时,由于志愿军缺乏制空权,许多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在美军战机的狂轰滥炸之下,那真叫“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埋藏在父亲心底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绝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代军人身上重演。”我暗暗下定决心。进入航校学习后,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在同批的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北空航运团,改飞直升机,在改飞的同批战友中,我仍是第一个放单飞,19岁就当上了机长。在北空航运团10年间,完成了许多空运保障任务,创造过在能见度只有20几米的大雾天气下驾驶直—九直升机安全降落的飞行记录。正当我踌躇满志、一帆风顺的时候,一次人生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摆在了我的面前。

198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陆军航空兵。那么什么是陆军航空兵呢?在这里我们给它下一个定义: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以超低空为作战空间,以空中机动、空中突击、空中保障为作战样式,既可协同作战,也可独立遂行战斗任务的陆军飞行兵种。具有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对气象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对固定机场依赖性小,野战生存能力和战场适用性较强等特点。从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东南亚战争、苏伊士战争到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从七、八十年代的阿以战争、两伊战争、马岛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可以说,近几十年来,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战场上,几乎都响起过直升机的轰鸣。在许多国家中,直升机被看成是陆军继坦克之后所获得的又一种重要的技术兵器,是提高陆军机动能力和火力威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适应新的战场需求和新的军队发展要求,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决定组建陆军航空兵

1988年1月8日,我军第一支集团军编成内的陆军航空兵大队在38集团军成立。上级要求我们所在的航运团选拔一批飞行员输送到该集团军直升机大队,是去还是不去?记得在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中,武装直升机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特别引人注目。在伊斯孚尔战斗中,伊朗飞行员驾驶武装直升机,在短短五分钟内,摧毁了伊拉克18辆坦克,这一战绩令世人震惊。这场战争所透出的现代气息,使我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凭着一个军人和直升机飞行员的敏感,我对直升机在战场上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作为肩负崇高使命的军人,我从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局部战争的最新动态中深切感到,成立陆军航空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改变未来战争式样的一支新型力量,陆军航空兵将会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优先发展的主要兵种。我为何不去呢?

当时航运团驻地北京,妻子是我军第五批女飞行员,也在航运团工作,刚出生7个月的女儿户口落在了北京,如果选择陆航,迈出这一步,将意味着辛辛苦苦在航运团打下的坚实工作和生活基础都将成为过去。就在这时,新成立的某直升机公司领导经人介绍找到了我,希望我转业到该公司工作,并许以高出部队10倍的工资,外加轿车和3室2厅的住房,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十分诱人的选择。还有几个公司也先后派人前来做我的工作。想起了父亲的临行嘱托,想起了部队对自己10多年的培养,想到自己是一名飞行员,感到军人的位置应该在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战斗岗位。于是,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了陆航,荣幸的成为我军第一代陆航人。就在当年,爱人随我调到了直升机大队,女儿的户口也迁到了保定。战友们都说我是“大城市留不住、大钞票拉不走”的铁杆陆航兵。

选择了陆航就等于选择了新的开始、新的挑战。中国的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期,经济实力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刚刚组建的直升机大队也面临生存与发展两难的困境。机场多年未用,营院的房子破旧不堪,连起码的飞行保障条件都没有,地面练习时拿木棍当驾驶杆,没有黑板就拿一根树枝在地上画。最让我难忘的是点着马灯飞夜航的事。当时机场照明设备陈旧老化,夜训课目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为保证训练进度,我们就决定用马灯照明保障夜航,于是发动后勤官兵在附近的村庄挨家挨户收集修理了40多盏马灯。由于满足不了需要,我们就到商店去买,售货员说:“什么年代了,哪儿还有这些东西”。没办法,我们只好派出5个小组,分头到附近偏僻的山区,才买到了90多盏马灯。就是用这种近乎原始的方法,我们陆军航空兵实现了艰难的飞行。

多少年过去了,那在寒风中像荧火虫一样忽闪忽闪的马灯,成了我飞行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尽管想起来总感到不是滋味,但我认定,陆航的发展充满希望,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就是有再多的艰难我们陆航人也能趟平!

面对艰苦的环境,我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创业冲动。这年11月,我参加了军区组织的“严寒—88”演习,这是直升机大队成立后担负的第一次演习任务。演习地域在天寒地冻的塞北坝上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度,飞行员和演习部队一样住在帐篷里,直升机停在野外临时起降场,每晚还要轮班站岗。尽管这样的任务环境和过去相比有着很大的反差,但我的心里却充满着从未有过的激情,当我驾机穿越演习场上的硝烟炮火时,第一次感到自己像一名置身“战场”的真正战士啦。

从北京到保定,从运输团到战斗团,从一人敬业到全家奉献,从优越的生活到艰苦的环境,可我仍为选择了陆航事业而自豪,因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之路,需要无数可以把生命都托给她的热血军人来铺就,我愿意当好这条充满艰辛、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道路上的开路先锋。

抢占现代军事技术制高点,努力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用热血和智慧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团陆续列装了武装直升机、电子对抗机、雷达侦察机等多种新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种接踵而至的变化,使我们欢欣鼓舞。但知识军事的浪潮犹如催征的战鼓,也使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只有努力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实践超越自我,才能抢占世界陆航发展的制高点。

在飞行员眼里,试飞是一项冒险的职业。这些年,陆航部队的装备也在不断更新,为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我和战友们不断地向飞行技术的新高度发起挑战,我总是第一个挑起试飞的重担,先后参加多种型号直升机列装部队后的首次战术试飞,虽然有些飞行是与“死亡接吻”,但每一次飞行都使我感到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1997年首批武装直升机列装部队,作为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就必须具备武器发射能力,第一次组织打靶训练时,因为新装备的直升机导弹发射系统从未在部队打过实弹,没有经验且风险很大,我看出大家的忧虑后,就说“我试飞过它,我来打”。在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我和战友完成了武装直升机第一次导弹试射,中靶。接着又进行了航炮的试射。也就是在这次试射中发生了一次意外。我驾驶着直升机进行俯冲攻击,将20发炮弹准确的射向了目标,刚要拉杆退出时,突然听到“嘭”的一声,顿时我和副驾驶的身上撒满了玻璃碎片,情急之下,我一拉驾驶杆调转机头,迅速将直升机降落到地面,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一发弹头飞进了机舱,拿在手里还是热的。事后分析,这个弹头在二次爆炸时未被炸裂,却被弹到了空中,正巧与高速飞行的直升机相遇。真是天下奇闻。下来后我反复思索和计算,为防止万一再碰上,我便设计出了一套攻击后迅速脱离的战术动作。

作为第一代陆航人,我深知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挑战,也只有勇于迎接挑战,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次,我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接收新型直—九直升机,被工厂试飞员表演的一套70度大仰角来回俯冲跃升的高难动作深深吸引。这套动作以刺激惊险闻名,在国际上被称为“莱韦斯曼”,当时在国内还没有第二人能飞。我感到,这套动作具有很强的战场实用价值,一定要把它学到手。于是我主动向这名试飞员请教,回到部队后反复模仿操作动作,苦心琢磨,很快掌握了要领。在参阅了大量资料后,我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于是向75、80度发起挑战。虽说从70度到80度只是10度的提升,但那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当直升机向下俯冲时,几乎是垂直冲向地面,大地扑面而来,眼前一片模糊,直升机犹如千斤巨石压在背上,那一瞬间的感觉就像是要钻进地狱;当直升机急速拉起时,负荷慢慢消失,那一瞬间轻飘飘的感觉又像是要升入天堂。就这样一次次的俯冲,又一次次的拉起,经过许多次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来回游弋后,我终于成功了。

说实话,我跟别人一样爱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妻儿、战友,多重责任和感情因素,都不允许我视生命为儿戏。国家的财产和战友的生命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训练场无为的牺牲也是最大的失职,最大的犯罪。但我始终认准一个理:雄鹰为苍天而生,军人为祖国而存,作为第一代陆航人就要不畏艰险,迎接挑战,用过硬的技术和智慧实现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

飞行有极限,挑战无止境。这些年,我和战友们相继发明了 “倒8字盘旋”、“水平梅花”、“ 翘翘板”等16套高难度动作,掌握并练就了白天超低空掠地攻击飞行技术,探索和开展了夜间超低空飞行,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海上救护等高难度科目训练,部队战斗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随着训法、战法的不断改革,使我悟出了另外一个道理,改革创新不单是对一个现代指挥员的要求,而且这样做,即提高了部队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是爱护战友的表现。

2001年,我团奉命参加了一场重大的渡海登岛联合军事演习,当我们出色地完成八项任务,准备返回机场时,演习指挥部通报,由于危险天气的原因,附近的机场全部关闭,我们只能原地关车待命。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啦,眼看着天色黑了下来,不远处的雷电清晰可见,就在这时,指挥部通知,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机场为我们紧急开放30分钟,之后又将有雷阵雨,机场将关闭,而且这个机场无法开启夜航设备,问我去还是不去?当时我想在这样的条件下着陆,中国陆航史上没有先例。一些同志建议,将直升机停在临时起降场过夜吧,等明天天气好了再飞回去,不能冒这个险呀。但我认为,在野外过夜,由于雷电和其它因素的影响,难以确保直升机安全。于是,我果断决定,飞回这个机场。要知道我们8架直升机只有以最小的距离跟进飞行,才能赶在雷雨之前落地,而且我们的机长都没有飞过夜间编队。起飞前我把8位机长叫在一起,用最短的时间讲了夜间编队的飞行要领,当8只大手搭在一起时,彼此都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起飞后,我不断提醒大家跟上编队,保持好距离。飞临机场上空后,由于机场指挥员没有指挥直升机群夜航着陆经验,我就通过无线电向指挥塔台请求代行指挥,在我的指挥引导下,8架直升机一架跟着一架,连航线都没有建立,直接一次性安全着陆到位。这次飞行,填补了我军陆航史上大机群在机场没有开启夜航设施情况下成功着陆的空白。演习总指挥知道这件事后,特地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称赞这是一次“一流的指挥,一流的降落”。

实现打赢是当代军人的最高追求,我带领全团官兵锐意创新,努力锤炼一支能够随时遂行战斗任务的陆航劲旅

战场无亚军。在我就任团长后第一次开训动员会上,向全团官兵提出了“对手高,我更高;对手强,我更强”的练兵口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带领全团官兵,用行动对此做出了生动的诠释。我感到,个人技术再过硬也只能是一把尖刀,只有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才能形成一人上阵就是一把尖刀,一队出征就是一把利剑,全团参战就是一个无坚不摧的空中铁拳。

“陆航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是原陆航局局长李将军经常说的一句话。冷静地对我军与国外陆航部队的现状分析对比后感到,尽管我们个别飞行员的技能堪称优秀,但飞行员队伍太年轻,没有任何经验可遵循,而且装备也不如人,要弥补这两种不足,就必须培养出一支素质更加超强的人才队伍。瞄准这个目标,我和 “一班人”经过论证制定出了《培养智能复合型飞行指挥人才四年规划》。从2001年初开始,首次组织飞行员集中进行不同专业的训练和学习,要求每个飞行员必须达到“能驾驶不同机型、能排除空中故障、能进行地面维护、能协调和辅助指挥、能熟知天文地理。”的五能要求。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全团的武装直升机、攻击机飞行员都能做到减员1人仍可以驾机上天执行战斗任务。

我想作为现代指挥员,就要敏于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以一名职业军人的独特视角寻找站立点,这就使得我每迈一步,总要走在前沿。大家都知道,我军陆航起步晚、起点低,和世界军事强国的陆军航空兵相比,已经落后了几十年,而我军传统的训练模式,其战斗力生成周期长,培养出一名技术熟悉的飞行员至少要8年以上。我感到,军事斗争准备时间紧迫,如果继续沿袭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与强国的陆航差距拉大,而且一旦有事就会出现装备等人才的状况。对此,我大胆创新,提出“超越训练法”这一崭新的概念,使训练时间比以往缩短了2倍以上。原来,我团只有5人能飞战术提纲课目,实施“超越训练法”后,一年多的时间就有26人能飞这一课目。这就意味着一年之内培养了20个能执行战斗任务的机组。为加快战斗力生成,还利用各种重大任务时机,挖掘训练资源,相继完成了沙漠、丛林、海上及高寒地区等陌生、恶劣环境的适应性飞行训练,有效增强了部队在各种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我常想:将军的自信是不会错的。我锁定的目标,就是要把直升机团锤炼成一支能够随时遂行战斗任务的陆航劲旅。对此,我带领团队紧盯作战对手,研究新对策,探索新方法,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训练改革成果。

武装直升机被誉为未来战场上的“低空杀手”。经对几场局部战争研究后发现,由于地面对空武器的不断改进,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攻击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雷达的监视高度也越来越低,这就意味着武装直升机要达到攻击对手、保存自己的目的,就只有“一树之高”的战术空间,于是我们就加强超低空掠地训练,并将过去在100米高度跃起攻击改为10米以下超低空掠地攻击;我军现有武装直升机装备的导弹从瞄准到攻击,需要30秒以上的时间,由于准备和暴露时间比较长,很容易遭敌抢先攻击。为此,我把过去悬停攻击“先瞄后打”战法改为运动歼敌“先打后瞄”,使攻击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半。为达到武装直升机毁灭对手的最大效果,经反复研练,又将此战法向前推进了一步,由单机攻击到双机攻击,直至4机以上大机群的联合攻击、连续攻击,这一战法改革不仅属首创,而且也在全军陆航部队中推广了开来。不错,我想要带出的就是要在未来战场上不畏强敌,敢与任何对手较量的“空中猛虎”。

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和战友们一起用一个又一个辉煌向世人展示了陆航部队建设的崭新风貌

1991年9月10日,对全军官兵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位于长城脚下的演兵场铁流滚滚,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亲自检阅了军事训练成果。我所在的团队和兄弟部队一起,代表陆军航空兵接受了江主席的检阅,亲耳聆听了江主席第一次向全军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团从最初单一运输保障型,发展成为具备较强武装攻击能力,能执行多种作战保障和急难险重任务的拳头部队,总部首长评价我们是“陆航现代化的领头雁”。团队先后圆满完成了近百次重大任务,成为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空中突击队。

在一场场具有高技术特点的演兵场上,我和战友们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打得赢”、“不变质”的合格答卷。特别是在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全军科技练兵成果汇报演示、首都防空演习等重大活动中,我团曾先后5次接受过江主席、胡主席的检阅。我作为其中一员,也有幸带领官兵向江主席、胡主席汇报部队现代化建设快步迈进取得的成果,感受到最高统帅那殷切的目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对军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2年江主席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地向世人宣告:“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是江主席敏锐洞察、准确把握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军事安全态势,高瞻远瞩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就是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2005年胡主席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着眼国家利益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全局,要求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在2006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又提出了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针对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我总是在思考着如何把团队带成让党中央绝对放心的部队,带成打赢的拳头部队,带成全面发展的部队,带成作风过硬的部队。这几年,在直升机团的训练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一个接一个:赴东南沿海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海上攻击训练,四川盆地多雾气候的训练,反恐怖训练等等,每一项训练的实施都代表着我军陆航部队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成果、新水平。2005年,具有夜间攻击能力的国产武装直升机列装部队后,我就要求每个飞行员必须掌握夜间超低空飞行的本领。这个课目直升机团自组建以来从没飞过,当有人提出是不是太危险时,我对大家说:“练为战,最大的危险在战场上!”为了给大家树立信心,我亲自上天带飞,经过连续半个月的训练,50名飞行员全部训完了这个课目,使直升机团在全军陆航系统首次实现了由白天超低空攻击到夜间超低空攻击的跨越,具备了全天候打击能力。

在军事训练上我们敢为人先,在支援社会建设任务面前,我们一样勇挑重担。三峡大江截流、昆明世博会和香港澳门回归的电视直播、98三江抗洪、东北森林灭火、珠海国际航展等都留下过我们的身影。可以说,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陆航人,哪里最精彩,哪里也有陆航人。我是一名团长,但我更是一名飞行员,许多任务我都是站在最前沿。澳门回归我第一个飞过拱北海关;内蒙抢救边防军人,我连续5个小时飞行1200多公里,将伤员及时抢救了回来;2006年3月,为扑灭威胁山西浑源历史名胜恒山悬空寺的山火,我们一夜未睡飞赴火场,两架直升机连续作战,飞行了7个多小时,将140吊桶近280吨水撒向了火场,保住了1400多年的古寺。

今年7月我团参加“和平使命-2007”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主要是向世界表明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坚强决心,展示成员国军队打击“三股势力”的作战能力,显示各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成建制、大规模、陆空联合、远程机动到境外参加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投入总兵力4000余人,包括中方1600人、俄方2000人、哈萨克斯坦100人、塔吉克斯坦100人、吉尔吉斯斯坦30人、乌兹别克斯坦20人。我军参演部队以兰州军区和空军为主,并加强配属了北京军区的陆军航空兵部分兵力,我团参演135人,出动直-九武装直升机16架。面对参演转场次数多、投送距离远、节奏转换快、保障难度大等现实考验,我们抓住难得的练兵机遇,从摔打锻炼部队出发,从砺练官兵意志着眼,坚持把危险想足、把情况想难、把预案想全。在增大训练难度强度上下功夫,在解决各种难题上用气力,鼓舞官兵视风险为考验,变压力为动力,靠过硬素质应对各种挑战。在出境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导演部首长明确表示,直升机梯队只要能够顺利转场到达俄罗斯沙戈尔机场,演习任务就算完成了80%。许副总长也多次提出,这次兵力投送最难在陆航,陆航最难武装直升机上。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的直-九直升机最大理论升限是4000多米,但要飞到这个高度,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就要减轻,而我们的起飞重量达到了满载标准,也就是4100公斤。直-九最大航程是800公里,而这次出境的第一段航线的航程就达760公里,最长的留空时间与计划的飞行时间相比,也就几分钟的余地,遇上顶风就根本飞不到,而且要在雪山峻岭中飞行近3个小时。所以我们只能选择3300米的飞行高度,而航线两侧高于我们飞行高度的雪山一个接着一个,最高的就是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那里冰峰耸立、山谷狭窄、天气变化莫测,经常是一会晴空万里,一会就乌云密布,一会是狂风怒吼,一会又是雨雪交加。别说是遇上坏天气,即使在良好天候遇上直升机出现故障,连个迫降场都没有。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还只有选择它,因为别无出路。我们要穿越的这个地方叫喀纳斯大坂,海拔3100多米,在它的左侧是3866米高的雪峰,右侧是3774米的雪峰,再右边就是4374米的友谊峰,山口的宽度也就400多米。有一个部队的直升机就是因为在一个山口遇到恶劣天气,造成机毁人亡,残骸至今还散落在悬崖上。面对这唯一的出路,我们仔细研究每一段航线,详细研究气象特点,扎实准备各种特情,制定了针对各种地形的不同飞行方法,切实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就是靠着中国军人特有的细致和大无畏精神,7月30日17点45分,我们驾驶的国产武装直升机顺利通过了“死亡之谷”,飞越了友谊峰。经历和阅历就是财富。试想,没有一颗勇敢的不断挑战超越自我的心,连国门都出不去,那就更谈不上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

联合军演不是比赛胜过比赛、不是竞争胜于竞争。我们集团军有这样一个信念:锤炼官兵求战善战、敢打必胜的勇气;威猛顽强、攻坚克难的虎气;藐视敌人、压倒对手的霸气;为党建功、护国安民的豪气。就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在演习场上比素质,演习场下比形象,一举一动比作风,最后我们以灵活的动作、准确的打击、娴熟的技能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胡主席的检阅,我个人也得到了参演六国国防部长的授勋。

与时俱进才有出路,开拓创新才有作为。作为第一代陆航人,我们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以特有的探索勇气和超前意识,急起直追、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经过短短20年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机型,具备一定规模,能逐行多种作战任务的空中突击力量,充分展示了新型兵种的后发优势和强大作战能力。各位朋友,过去的20年,是国家改革发展的20年,是我军现代化建设不断迈进的20年。也是陆航发展壮大的20年,当前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刚刚胜利闭幕的大会为我们描绘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为贯彻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请你们放心地工作和生活,中国军人是你们的守护神,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全文完

谢谢大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