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第十二课:诗意现实主义:让 雷诺阿(Jean Renoir)

(2008-07-27 14:40:47) 下一个
他是狂乱的资本社会里的天真汉,他以孩童般的目光发现了人们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他影响了法国一大批新浪潮导演,象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甚至会毫无缘由地在自己的片中插入他的电影片断,以表示对这位前辈的尊敬。

他的影片是法国情调的最完美体现,显示着他广博和深远的认识,并且永远能忠实反映人间世态、表现人的本质。他一从影就很快跻身于名导演之列。他与法国影坛老将让·维果以及雷内·克莱尔、约克·费戴尔、马赛尔·卡尔内等人共同奋斗,谱写了法国二战前电影史的不朽篇章。

艺术电影的代表是法国电影,法国电影的代表是——让·雷诺阿。

生卒

1894 年 9 月 15 日出生,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

1979 年 2 月 12 日病逝于好莱坞,由法国政府迎灵柩回到巴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成就

l 让·雷诺阿一生导演了 40 余部电影,精品迭出,并且大多是他亲自撰写剧本。

l 撰写过小说《佐治队长的笔记: 1894 ~ 1945 年爱情与战争回忆录》、关于他父亲的回忆录《雷诺阿》以及自传体回忆录《我的一生、我的电影》等等。

l 1975 年被授予第 47 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

生平

l 从影 :一战期间,他以准尉的军衔奔赴前线作战,数月后因右腿负伤回到巴黎养伤,开始迷上了卓别林的电影。他退伍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从事陶器制作。因偶然受到电影《爱的火花》的感染,他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

l 20 年代成名: 此时正值先锋电影时期,雷诺阿以《水上姑娘》和《娜娜》为代表,揉合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深获好评。但是《娜娜》发行不佳,使他接连拍了 5 部商业片才扭转了经济上的亏损局面。这些影片已经显示出雷诺阿在题材和风格方面的特点。

l 30 年代全盛期 让·雷诺阿制作了 15 部题材各异的影片,全部深刻表现了法国民族的情感和愿望。虽然在 40 — 60 年代雷诺阿也有不少佳作,但都没能超越他 30 年代的优秀作品。

n 《母犬》 The Bitch ( 1931 )标志着“诗意现实主义”的诞生。

n 《托尼》 Toni ( 1935 )和《朗治先生的罪行》 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 1936 年)被称为是“法国电影的转折”,“标志着法国电影的复兴”,也是电影史上的新写实主义电影的先驱。《托尼》标志着雷诺阿的创作进入成熟期,这是一部极端写实主义影片,片中几乎没有内景,也没有用大明星,纯粹依据真实事件拍成。《朗吉先生的罪行》的政治倾向具有鲜明的左派思想,是一部表现工人要求权力的影片。作品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精神。评论家们认为,这两部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比艺术技巧本身更有价值。由于涉及工人合作社的问题,这部影片把雷诺阿推进了左派电影工作者的行列。

n 《大幻灭》 The Grand Illusion ( 1937 年)和《游戏规则》 The Rules of the Game ( 1939 年)是雷诺阿最重要的两部作品,运用了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叙事手法,为电影语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 2 部作品将在后面着重介绍。)

l 40 年代在好莱坞 :从 1940 年到 1950 年,雷诺阿在好莱坞期间共拍摄了 6 部影片,其中以《黄金马车》 The Golden Coach ( 1952 年)最为著名。彩色影片的诞生,使作为绘画大师之子的让·雷诺阿有了更大的艺术创作自由。 1950 年拍摄的《大河》 The River 是雷诺阿途经印度回国途中所拍摄的,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片。

l 50 - 60 年代 :战后的 1953 年他重返祖国,此后的 18 年间仅拍过 5 部影片,其中《法兰西康康舞》 French Cancan ( 1954 年)较为著名。

l 晚年 :雷诺阿的艺术活动转向舞台剧和电视,同时撰写有关电影的论著,导演舞台剧,创作小说和电影剧本,写作有关自己和父亲的回忆录。 1971 年拍完了《雷诺小剧场》之后,让·雷诺阿的双足渐渐不能走动了, l970 年他再度来到美国养病,并且最终决定成为美国公民。

雷诺阿电影的特点

l 风格 :雷诺阿为了摆脱程式化的拍摄倾向,向 18 世纪优秀的舞台剧目学习,坚持用写实手法传递一种如诗如歌的真实感受。他总是将一个个事件和细节很细致地表现出来,他的影片风格始终界定在 诗意与写实之间 ,形成细腻、自然、隽永的“雷诺阿格调”。 雷诺阿早期的影片展示了通过夸张的漫画手法、谈谐的嘲讽、奇特的人物与画面超越现实主义的能力,从《托尼》开始,他在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l 题材 :雷诺阿最擅长表现 法国社会的风情 ,从底层社会到上流社会,他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具有意味的现象,从而通过故事探讨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雷诺阿的 写实主义手法 虽然得到好评,但他慢工出细活儿的拍片速度却常让一般电影老板不满意。找他拍电影的,多是看重他擅长拍摄社会题材并欣赏他写实风格的制片人。

l 表演 :由于雷诺阿有深厚的戏剧和文学功底,对社会有深邃的洞察力,所以他驾驭角色“如提线木偶一样自如轻快”。他注重依靠演员表演来形成摄影的特色,但是他不限制演员的创造,而是放任他们去 即兴创造、发挥 。你会发现他的电影中,演员的表演极为轻松和舒展,

l 影像 :非常具有 绘画感 ,注重画面的构图、光线的造型,在他的彩色影片中,雷诺阿的电影非常像印象派绘画的用色。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雷诺阿在评述他的电影《母狗》时说:“这部影片标志着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我认为它使我接近一种新的风格,我把这种风格称为‘诗意现实主义’”。从此,这个词汇作为法国电影的一个流派保留下来。通常人们认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指的是法国 1930 年代以后至二战前出现的一种创作倾向。它并无明确的系统理论,在创作上强调遵循人道主义和人性论,是 1920 年代中期的先锋派运动以及电影作为一门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些影片以散文式的手法对生活中的人、日常的事物和环境均作了诗意的再现。

言论

l “许多导演想在每一部影片中说太多的道理,可是他们并不成功,而有一些导演想以自己的一生的所有电影只讲述一个道理,我是属于后者的……”

l “我们今天之所以是我们,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取决于我们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种种因素,使我成为今天的我的环境是电影,我是一个电影公民。”

l “杰作的问世并不取决于作者的意志。很多人以为作品的质量是可以预先决定的。‘我要搞出一部杰作来’,这话不能说。即使说了,很可能仍然搞出低劣的作品。杰作往往是从纯粹赢利性的活儿中冒出来的。”

l “没有坚定的个人哲学,就无法拍出好影片。”

佳片赏析

《游戏规则》 La règle du jeu ( 1939 )

l 诗意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这是一个关于上流社会道德腐败的陈旧故事。雷诺阿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和看似荒诞的艺术手法,富有嘲讽意味地揭示了战前法国资产阶级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态度:生活如同“游戏”,说谎和尔虞我诈是这种游戏的不可违拗的“规则”;同时,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争风吃醋的男男女女的群象表明,情欲是人类的共性,而在风流场上的追逐和搏斗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是不得相互混同的。

l 此片可以说是最具雷诺阿艺术特色的作品。除了运用纪录片风格表现打猎和郊游的情景之外,大部分场景都被安排在室内或花园中,并通过大量景深镜头和场面段落镜头强调了整体效果,将若干细节和不很连贯的场景联结成寓意深刻的整体。两条动作线索在同一个场面中平行展开,这种手法在雷诺阿之前较少有人使有。同时,雷诺阿也没有忽视蒙太奇手法的重要作用。

l 这部影片表面描写的是和蔼可亲的人,实际表现的其实是正在解体的社会,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而“自杀的人是不喜欢让人看见的。”拍摄《游戏规则》的人自己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结局自然可想而知。此片上映不久便被禁止。电影审查机构认为它“伤风败俗”,军事检查机关认为它“涣散士气”,很多观众认为它是对他们的“人身侮辱”。来自各方的压力使雷诺阿不得不离开了自己挚爱的国土。

l 《游戏规则》在时隔 25 年之后才受到世人重视。

l 本片为国外著名电影杂志《视与听 (Sight & Sound) 》 2002 年评选出的世界电影史最伟大的影片之 9 。

《大幻灭》 The Grand Illusion ( 1937 )

l 此片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电影奖。

l 雷诺阿本人在一次大战中曾经七次被德军俘虏过,更加传奇的是,他七次死里逃生,这些经历被他融入影片之中,但雷诺阿在《大幻灭》中仅表现了战争中极为平常的越狱事件,因为他确信:“题材越平常,影片作者的创作余地越大。”《大幻灭》透射出雷诺阿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写实主义的光辉。

l 在这部影片里,雷诺阿非常注重把人物与自然环境及他们自身的地位结合在一起来表现,通过纪录片式的朴素风格和真实准确的细节,使观众随着影片的发展去思索和联想。他表现了战争期间不同国籍的军人们对和平时期保持友爱感情的向往,又反映了他们在国家、种族、宗教、社会、阶级等界限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阶级关系超越国家界限,有时种族关系超越社会阶层,有时友爱之情超过一切,有时爱国主义占据上风。这是一部多义甚至充满矛盾的影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危机四伏的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的评价截然不同。在墨索里尼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此片因“反犹太主义”倾向而获得奖赏,许多欧洲观众也对作者将亚利安人置于犹太人之上的做法表示热烈欢迎,在纳粹德国此片因“亲犹太主义”的罪名而遭到禁映。

《法兰西康康舞》French Cancan1955

l         雷诺阿晚期的代表作。

l         运用浮世绘的手法描述了艺人的生活,在影像上非常具有印象派绘画的风格。

l         《法国康康舞》以其艳丽的色调和夸张的舞蹈场面描绘了法国蒙特马里地区红磨坊夜总会建立前后的一些事件。十九世纪末,巴黎蒙马特区的红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扬名世界,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娼妓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求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