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here

春風至人前,禮儀生百媚
正文

佛学-贪、嗔、痴

(2008-12-01 15:48:41) 下一个
佛教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般修行人要戒十恶而修十善。十种恶业反过来叫十善业。所谓十恶业指:身三业、意三业、口四业。身三业包括杀、盗、淫。口四业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业指贪、嗔、痴(无明)。

贪:(术语)梵语啰哦Ba%ga,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也。例如贪爱贪欲等。唯识论六曰:‘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俱舍论十六曰:‘于他财物恶欲为贪。’瑜伽伦记七上曰:‘贪之与爱,名别体同。’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同五本曰:‘于外五欲染爱名贪。’
所谓“贪”指“心理贪财、贪名声、贪权势、贪淫欲、甚至贪睡觉等都 是贪。明明睡八个钟头够了,却偏偏要睡十个钟头,十个钟头刚睡起来 不久,又去睡一下,这也是贪。贪主要是淫欲。十方世界的三世众生都是这样,通常要修到三果才能远离,那是断五下分结以后的事了


嗔:(术语)又云嗔恚,动不动就发怒。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嗔。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嗔?于苦苦具憎恚为性,(中略)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为嗔。’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

有的人发怒 ,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发怒时皮笑肉不笑,不动声色,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生气:怒在心里,而且恨得很深,发起嗔恨心,暗地里算计。嗔恚心最不好,经里有说:‘嗔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是一棵棵种植,好不容易种成一片树林叫功德林。但嗔火一发,全部烧光了。还有,嗔心会断念佛人与众生的法缘,是大乘行者修行上的大忌, 其罪甚大,远过于贪欲之罪。

嗔恨之后还有一个称之为无明--痴:(术语)梵语慕何Moha,译言痴,又曰无明。心性闇昧,迷于事理也。一切之烦恼由之而起。三毒之一。唯识论六曰:‘于诸理事迷闇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大乘义章五本曰:‘闇惑为痴。’ 不明白事相。无明有很多层次,浅深不 同,约略而言,有三种,一般多指见惑、思惑。至于尘沙惑要到佛地才断尽。这里讲的无明叫愚痴,‘要得善果,应当行善’、‘要得解脱,应当修行’、‘要想开悟,应当参禅’、‘要想入实相念佛,应当体究念佛’。

也就是说,在世出世间法上多种修行方法,如何去辨别他,要有智慧。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边数呼吸,要求开悟。或一天到晚坐在那边念佛号,不去参究什么是自性弥陀,而要入实相念佛,这是不可能的;一天到晚大吃大喝说‘要开悟,要解脱’,不可能的,这叫愚痴。”

摘自萧平实居士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http://www.a202.idv.tw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