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妮的咖啡屋

这里的咖啡杯杯用心而来,货真无价。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老师眼中的中国孩子

(2016-03-18 17:32:47) 下一个

三猪现在这个学校以白人学生为主,一个年级中亚裔孩子也就两三个。三猪的三年级班主任当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已经快退休了,我因为到学校做义工,经常和她聊天,一次聊起了华裔孩子的学习,她给我讲起了她教过的中国孩子。

她说她第一次教中国孩子是在二十多年前,班上转来了一个台湾女孩,第一天上课她就惊为天人了,那孩子的数学太好了,神算级别的,简直比老师的水平还要高有没有!三天后,她跑去跟校长反映说我们学校来了个数学天才!校长兴冲冲地来到班上旁观了一番,回到办公室后立即与教育局联系,又与家长联系,很快几方面坐下来召开了圆桌会议,一起为女孩制定了特殊教育计划,按照孩子的现有数学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培养。学校心理学家还建议给孩子进行智商测定,因为女孩的英文还不够流利,担心因此影响测定结果,大家商议等一年之后再做。

女孩的妈妈开完会回家,当晚一宿没睡着觉!女儿是天才儿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啊!可回想过去,又心生忐忑,翻来覆去地反思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有没有哪些地方耽误了孩子呢?展望未来,想着自己可以再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发展她的天分,半夜睡不着爬起来写计划,密密麻麻地写了三页纸。

第二天妈妈顶着黑眼圈拿着那三页纸到学校找到老师,再和老师讨论孩子的教育计划,请求老师把她半夜想到的内容都补充进孩子的教育计划之中。除此之外,妈妈课外给孩子添加了各种补习,还请来私教来家里给孩子上课。

一段时间之后,妈妈觉得我们这个小城市各种资源实在有限,怕限制了女儿的发展,那学年还没有结束,她就将十岁的女儿送到了纽约自己妹妹家里寄养,期望女儿在各方面资源充沛的大城市里得到最好的教育。

老师讲到这里,满脸怅然,叹了口气说:“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离开父母去别人家生活呢?有什么教育能代替父母的爱与陪伴呢?我真的不理解。听说了孩子妈妈的决定,我特意给她打电话劝她别把孩子送走,可她认为她的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

三年后,老师的班上又来了一个香港男孩。那个男孩的数学水平再一次让老师震撼。老师激动之下又想去跟校长讲:我班上来了个天才!不过她考虑到这样讲了之后孩子有被送走的可能,她又有点犹豫了,想着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这个男孩的英文水平很高,可以流利地和老师同学交流,老师让他担当自己的小助手,数学课上帮着她批改同学的作业,还让他上讲台给大家讲解习题。孩子不仅自己学得好,还很会教,他们班的数学教学进度因为他而明显加快了。

老师了解到,男孩从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就开始学算术了,每天都要做很多练习,妈妈在家里有整套的教材让他做,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做那些数学练习。老师让孩子把他在家里学习的内容拿到学校给她过目,他实际上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数学课程了。

老师意识到他的数学好,不仅仅因为他天资聪颖,还在于他提前学习了,提前得到了数学方面的训练,所以她没有上报学校这个孩子的情况,只是允许他在数学课上看其它数学书,任何和数学相关的书籍都行,等于让孩子自学适合自己程度的课程。后来我们这里的教育局成立了天才班,老师立即推荐这个孩子去参加考试,他顺利考入了天才班,在那儿得到了适合他水平的数学教学。

后来老师陆续地教过各地来的华裔孩子,数学个个厉害,她司空见惯,对这事就拥有平常心了。别的老师跟她讲起自己班上有数学天才的事情,她还会向他们传授教这些数学超前的孩子的经验。

我问她怎么看待提前让孩子学习和训练,使之数学能力超前这件事,她说她其实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并和很多老师探讨过,还追踪了一些学生的后续发展。

她说这么做能看到的好处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因为数学学得超好而增加了自信心,他也许为了保持优势一直努力学数学,会一直对数学抱有特别大的兴趣;还有一种是孩子被训练的厌倦了数学,使得数学变成了他最不喜欢的科目。

她教过的一个华裔孩子数学一直很棒,考上了麻省理工,后来在计算机领域工作,很有创意。前文那个香港男孩,到了高中以后叛逆得厉害,大学被退学又重新上,后来自己跑去参军,一直到快三十岁才听从父母的话老老实实地上班工作。她和那个天才女孩的家庭失去了联系,不知道女孩后来怎么样,曾在网上搜索过她的名字,并没有找到她。

这位美国老师打比方说,大脑就好像是一个大披萨,数学这一块儿如果本来只占八分之一,通过强化训练使之区域变大了,那么相应的就有另一个部分被挤小了,有得即有失。很难估计训练孩子的数学能力会把孩子大脑哪一部分给挤小了,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而大脑是人体最复杂和精密的器官,至今科学家还没有研究明白。

她举了爱因斯坦的例子来说明大脑是个披萨饼,爱因斯坦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特别厉害,但是他的语言功能和统感协调方面就很弱,他五岁才讲话,一辈子都不会开车,他是先天大脑不均衡发展的例子,而人为强化某一方面的训练也许会造成大脑后天的不均衡发展。

她得出的结论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天才孩子不会被埋没的,很多小时候没有受到强化训练的美国孩子到了初高中显现出数学才能,他们照样可以在数学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孩子多大年龄就应该做多大年纪的事情,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孩子才会自然地发挥出自己的天份,不一定在数学上,可能在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方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尚文 回复 悄悄话 叹口气,个别例子只能disapprove something. You can't prove anything with any number of solid cases. 这些老师愚昧无知就是西人后代的终结者,继续做梦吧。
八音涧 回复 悄悄话 很相信最好的数学孩子大多是老外孩子,因为中国式的强化的确会扼杀天才的创造性。
但我要表达的是适度的强化对绝大多数非天才型孩子(尤其是资质中等以上)是利大于弊的,对于家长来说,难道不是应该选择适度强化吗?毕竟绝大部分孩子不是天才。
你如果家里有大孩子(高中及以上)就会认识到绝大部分未经强化的老外的数理化有多么差。统计数据也绝对支持这个结论。看这个college board的资料:http://trends.collegeboard.org/education-pays/figures-tables/students-stem-fields-gender-and-race-ethnicity
只有23%的大学新生选择STEM,而其中只有40%的学生能顺利完成STEM的学业,也就是说在所有进入大学学习的孩子里,只有9%能完成STEM的学业 (这还包括了associate degree,如果只统计本科学历,那更是只有6%!)。
值得注意的是,亚裔在STEM上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种族,我认为这和中小学阶段对数学教育的适度强化是密不可分的。
inbeepark 回复 悄悄话 你的“90%老外的孩子没有强化, 到大学后学 stem 学科很痛苦”观点有数据证明吗?
记得哈佛数学系的一位教授说过,在大学里很多数学最好的学生不是中国孩子,而是外国孩子。因为他们太功利学习数学,最后 no passion.
八音涧 回复 悄悄话 美国老师的这个结论没错:“现有的教育体制,天才孩子不会被埋没的。”
但下面这个结论里的“很多”就很含糊了:“很多小时候没有受到强化训练的美国孩子到了初高中显现出数学才能,他们照样可以在数学方面取得骄人成绩。”, 如果是指绝对数,的确很多,如果是相对数,这个百分比很低,绝不是很多。
事实是绝大部分的普通孩子(资质中上但不是天才那种),被毫无强化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耽误了以后从事STEM工作的可能。
HBW 回复 悄悄话 如果钢琴没有评级及加分好处,中国人才不吊钢琴呢。华人的行为完全是在功利心下驱动的。华人有某些智力天赋,但基本上没有天才(如爱因斯坦,达芬奇之类)的人物。
八音涧 回复 悄悄话 90%的老外孩子,因为小时候的数学一点都没“强化”过,大了以后STEM学科学得痛苦无比,或者根本学不下去。作为父母,真的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90%吗(天才毕竟是少数)?
看看那么多的高科技工作职位被外来移民(基本是小时候被“强化”训练过的第三世界移民)而不是本地人取得,这种现象难道不说明一些问题吗?
我觉得“强化”不是坏事,如何“强化”,“强化”到什么程度值得探讨。
inbeepark 回复 悄悄话 评论的太对了。往往中国孩子的强化训练最终导致对数学的厌恶。现在练钢琴也是如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