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长白山

喜好诗歌,唱歌,摄影,再凑个趣儿,尝试写故事,和散文。
个人资料
正文

《月之故乡》演出后记

(2009-10-09 14:00:34) 下一个
《月之故乡》演出后记

网友问我的我老师对演出的看法,当时我回答说老师不懂中文,没问。可是昨天,见到他,他到问起我,唱得怎么样。马上我脑子里想起了Puccini ,因为去年他给我一首曲子,我觉得很简单,唱一些段时间觉得没问题了。很多像我这样学歌的人,刚开始拿到一个作品歌谱,试唱过程不会是一下子做到成熟的表达。那首歌我唱了一个月去见老师,他说唱的时候加一些Puccini味道,我怎么会想到一个教堂宗教歌曲,还要唱出歌剧味道。所以我现在讲我这次没有唱好,就是应该在歌曲前部分是不是要唱出一点Puccini味道,但是唱歌的时候还要有一些瓦格纳的《灿烂的晚星》(Wagner,Tannhauser,O du mein holder abendstern)和 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月亮颂(A. Dvo;ák - Rusalka's Song to the Moon)的气氛。后半部分我用维尔蒂处理戏剧性的东西,正好今年练声强调Verdi, 我也在练 Don Carlo的Per me giunto和Un Ballo in Maschera - Eri tu che macchiavi。我想练习和演唱的时候不自主加上歌剧元素。唱这部分我想表达“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我唱时还带出一点哭腔,我自己对这点表现和唱的后半部分一直到结尾还满意。前半部分技术也不到位,表达也不好,很白,线条不清晰,气息控制不流畅,和我想象的东西有差距。我也着想不出,为什么作曲家只写音符,不注释表情符号,只在最后又一个 rit. 我想是一个唱歌都会在结尾唱一个rit.

我唱出这样的版本,也有一个原因,就是组织者只让我唱一首歌,要是给唱两首机会,或个人演唱会,也许我就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随大溜处理,开一下嗓子。但是,再怎么四平八稳的唱,由于歌词本身重复多次,无论如何也的想一下抑扬、顿挫、动静和明暗等变化,从而表现出是速度、力度、音量和音色不同。

再谈一下,演绎作品要有自己的东西,我的理解这里还有两层东西,一个演唱有自己的对作品艺术上把握,创造意境和塑造形象,另一个演出时融进自己生活经历。唱《月之故乡》研读作曲背景,结合自己漂泊异乡思念故乡有助于表现作品,但是艺术细胞更重要。很多演唱Eri tu的人没有妻子或情人被叛的经历,一样可以唱好角色。也许是过于自信,演出之前没有请人听一下,另外除了彩排,自己没有录像录音,也是缺陷之一。录像我只给自己学习用,后有外地朋友关心我的演出,有一直没有好的录像,也就斗胆把录像曝光了。

曝光了就有收获,我给一位著名华人歌唱家打电话,她就提出了她的个人看法,我不在乎所谓的优点,缺点和不同观点评论才是好东西。我们上课就是让老师修理声音等等,再说了歌唱必须有录像才能使表演具有完整性。

说得比唱的好听,借题侃调,多提意见,谢谢! 再加一个彩排,很一般,没时间别点击,贴这个录像纯粹是填空,侃侃是不是说得比唱好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