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胡地风骚

创建文学城博客是要选一个分类,搔首,因为自己也不知道会写些什么,最后选‘旅人游记’。其实和旅游无关,只是人生即旅行,博客大概可算这有终点的路途上聊解寂寞的一点记录。是为介绍。
个人资料
正文

以盗版问候金陵十三钗

(2011-12-29 12:33:06) 下一个

以盗版问候金陵十三钗

第一次听说张艺谋要拍“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我孤陋寡闻,以为是要拍秦淮河的旧故事,觉得颇风雅。中国人的旧习气,提到妓女,不可只想到大腿乳房,还要有不少冠冕堂皇的东西,琴棋书画,色艺双全,民族气节,舍己救人之类,于是乎找找秦淮河边女人的事便拿得出手了。抚摸白生生大腿的时候,便几乎是在和李香君对话,当年侯方域也不过如此呢。喝得朦胧暧昧之际,想起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先烈们,小凤仙,杜十娘,赛金花,哎呀,她们若活到现在,怎么着也得评个共和国脊梁。为这些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时代的女子们拍个电影,不止是风雅,简直就是大师的责任!

所以当我后来听说电影拍的又是南京大屠杀,竟然颇为失望。南京大屠杀的片子拍了不少了,远的不说,陆川的“南京大屠杀”也就才拍了两三年,还没放凉呢。中国人多地大,每天都有那么多事,一会车撞了人跑了,一会儿人故意撞了车了,一会见义勇为的被告了,一会儿警察把人从楼上扔下来了,那么多事您拍什么不行,干嘛老跟南京人过不去。当年没血性没抵抗那是蒋委员长领导无方,结果被你们这帮玩电影的拍来拍去,全国人民都骂南京男人,南京人冤不冤。就那么一个馍,被嚼了N遍了,看来国内老百姓还真好骗。

现在片子出来了,我深深自责自己太不了解情况,大师毕竟是大师,拍着战场血雨腥风,也没忘记咱们的民族脊梁们。男人们都是特种装备,奋勇杀敌,一扫国军头上多年的阴影。看以后谁再敢捧本历史书来批评南京人!女人更不得了,南京的头牌妓女们,国难之际毫无畏惧,照样衣着光鲜打情骂俏,生死置之度外。最后秉承千百年的国妓光荣传统舍己救人,这样的南京大屠杀,怎不叫人佩服!简直是与有荣焉。

张导是喜欢冲奥的,奥运会冲过了,现在要冲奥斯卡。为了奥斯卡,还得更深刻,光靠咱们那点妓女底子还不够。于是乎,妓女们呼啦啦进了教堂,酒鬼晕乎乎变成了神父。自打“肖申克的救赎”后,我发现国内喜欢说救赎,就好象以前说考虑,现在都冒充台湾人说考量了。知道啥叫救赎不,救赎就是甭管多乱的人,进了教堂,被那彩色玻璃那么一照,管风琴那么一吹,就升华了,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了。哎呀,没去过教堂老土,原来管风琴不是吹的,俺一直以为管风琴是吹出来的呢。据报道说导演为了块玻璃的颜色忙活了好几个月。原因就在于这个救赎啊。颜色要是差一点,教堂气氛就不对了,救赎就实现不了,不但妓女成不了英雄,连女学生都得变成荡妇。那些个大主教变成娈童癖,根子就在他们那玻璃颜色没弄对,要不为啥以前把同性恋叫玻璃呢。

可是我还是有一点不明白,三十年代的日本兵,咋就能知道圣诞爬梯呢?根据以前看鸡毛信地道战的经验,日本兵最感兴趣的是老母鸡啊,从老母鸡到圣诞爬梯,那得是多大的进步。为了冲奥,也只能委屈一下日本兵了,等大师忙完了你们再去抓鸡不迟。拍你们抓鸡,评委们不爱看,谁让他们都是洋人,圣诞爬梯他们的明白,这叫文化的亲近感,不跟评委亲近的话拿奖是很难的。当然日本人也没啥太委屈的,导演不是给你们安排了别的鸡嘛。所谓金陵十三钗,不如就叫金陵十三鸡,是经过洋大人调教过的救赎了的鸡,纵为鸡,亦性福!

有意见的同志安静一下。为了大师冲奥,人家日本人都不吃鸡了,我们也胸怀宽广一点,不要纠缠于那点历史细节。说来说去,还是咱们实力不够,没有掌握到话语权。所以大家要知耻而后勇啊,等将来奥斯卡评委都换成咱们的人,那辛德勒的名单他要不拿毛笔写,我都不正眼瞧它!

南京大学东边,广州路口小粉桥巷子口,有一个闹中取静小院,进去是二层小楼和一些不大的树。九十年代是南大日文系主任住在那里。此先生喜欢喝酒,颇有人气,不过酒气太重,年龄不高就得肝病去世了。后来拉贝日记火起来,发现这个小院是拉贝住过的,遂列为历史遗迹。我读书的时候常在院门口的车摊修自行车,还吃碗拉面之类的。现在已经没有了,幸喜小院还在,给那段历史留下一个痕迹。

南京屠城时的西方人,教师也好,传教士也好,外交官也好,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南京没有忘记。八十年代的屠城血证,最早描述到他们的功绩,是颇有勇气的正视历史的举动。现在忽然把他们变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救赎者,动机便可疑起来。我不相信美国人魏特琳在金陵女子学院保护上万名难民的时候,她自认是一个救赎者,我也不相信她的心中难民有贵贱之分,妓女是应该为了女学生去死的。倘若我错,她便不会回到美国后精神分裂而自杀。

不幸的是张导还处在咱们千百年来的妓女思维,妓女须有才情才有风味。再有风味,仍然是妓女,她们的命和她们的B一样,是不值钱的,是可以牺牲的。为了让西方大人来救赎一把,她们必须把自己贡献出去。先让洋大人干了,再让日本人干,她们的生命就完整了,就一点点地伟大起来。上帝的光芒就照在她们身上,评委的眼泪和笑容就给了她们,大师也就实现了孜孜以求的目标。至于大屠杀期间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什么关系?

可是,当妓女们可以为了女学生们去赴死的时候,她们岂不是比女学生们更高尚?既然如此,她们又有什么必要为不高尚的人牺牲呢?一个人为别人牺牲,可以是一种英雄行为,当一个群体,因为其身份被迫为另一个所谓更高的群体牺牲时,就变成一种社会的无意识评判。张导一方面在喊着救赎,一方面在充当一个传统的社会评判,这种悖论他无法打破,因为他没有理解西方的人文精神,光靠玩弄形式上的花哨和手腕,博取观众廉价的笑声和眼泪,让人失望,却也不出意料。我们都知道,从活着以后,他就已经死了。

东西方的文化,本来就不同。西方讲个人优先,人权第一。东方传统就是有等级,只要死得其所,不是什么糟糕的事情,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等等。倘若大大方方按东方的思维,妓女就是妓女,她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反倒顺眼。问题是张导还有个远大的目标,所以必须让洋人们接受,死拉硬拽把妓女们赶进了教堂还赶上了洋大人的床。骨子里还是一包做泡馍的骚羊肉,但是非得做成一汉堡再加点臭奶酪。

大概也意识到这个矛盾,所以大师扭捏了一番,淡化了小说中赴死的情节。妓女领袖做思想工作,反正也让人日了很久了,无非是多让人日一次而已。这样响亮的耳光,是须得脱下裤子才打得出的。倘若这样的逻辑也得成立,女学生们迟早是要被男人上的,被日本人上,也无非是皮掉得早了一点而已。这个耳光,不只是打在导演编剧的脸上,而是打在全体国人的脸上。

打着国人的耳光,讨着洋人的欢心,这样的片子,国人居然还轰轰烈烈像过年一样涌去看,还是那句话,老百姓真好骗!可是对大师来讲,不怕你看完了骂多厉害,只要你去看,就入吾骰矣!拿不了奖,发财也是好的。

所以我决定,不管宣传的多热乎,我决不进电影院去看。我承认我有好奇心,好奇心害死。。。钱包。实在扛不住了,我就看盗版,这就是我向大师说不的方式。

那首歌唱得好: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不高兴啊,为啥我掏钱啊,来让你高兴啊。你要高了兴啊,我就不高兴啊,我就看盗版啊,让你也不高兴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aushepherd 回复 悄悄话 精辟!
柳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前几天看凤凰台锵锵三人行才知道这片子大概内容,节目嘉宾有一个日本人,文涛问他看过没?他回答:没看过,不敢看,怕大家问他观后感。。。
二胡一刀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老兄评论,欢迎来访。
schweine_srq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文化道德的阵地已经沦陷了,导演们都被阉割了,甭管他姓张,还是姓李。人民在创造历史,但是有谁愿意歌颂人民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