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个人资料
正文

从现代科学看上帝的创造之工

(2011-08-05 17:08:57) 下一个
 ■ 诚证
 
上帝将大地悬在虚空
 
  约伯讲到上帝的创造工作时,特别使我吃惊的是他说:“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约伯记26:7)“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约伯记28:5)“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因他监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约伯记28:23-25)
 
  约伯是3500年前的古人,他怎能超越他的时代,晓得三千多年后才得到现代科学论证的上帝创造之工的这些奥秘呢?圣经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敬畏上帝,上帝就赐他聪明智慧,使他能明白上帝的大能与奇妙的作为,正如经上所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
 
  下面就让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论证约伯所说的这些惊人现象吧。
 
1.“上帝将大地悬在虚空”——现代天文学的解释
 
  在古代人们以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大地被几根柱子支撑着,在圆形穹苍笼罩之下。而约伯则说:“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什么是虚空呢?虚空(VOID)即空间。大地怎能悬在空中而不掉落呢?直到17世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才得以说明。
 
  根据现代天文学,宇宙空间有地球、日、月等天体组成的太阳系,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星系,银河系包含有1200-1500亿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河外星系,每个星系都含有2000-3000亿个星球。这无数的天体都按照一定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着。
 
  此外,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有计算表明,若是再靠近太阳0.1亿公里,则因温度增高,就会阻止水蒸气凝聚降雨而汇集到海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会经化学作用生成石灰岩而封存于地球中,因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越来越高。在那样的环境下人类和动物能否生存就成问题。
 
  再者,地球的北极是怎样被铺在空中的呢?经天文测量可知,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之间夹角为23.5度,因此地球上除了赤道附近和两个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年四季之变化,形成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使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丰富多采。若不是这样铺张北极,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是谁如此恰到好处地把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呢?”唯物论者会说,“这是客观存在”,或说“本来就有”。信上帝的人则说:“此乃出于上帝之手”。
 
2.“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现代地球内部热对流说
 
  地可耕种,能出粮食,这是人们眼睛可以看到的事。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则是人眼看不到的,谁能想得到的呢?火山与温泉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在约伯时代,没有人能把这些外部现象与地内被火翻起来联想在一起。唯有约伯会超越常人而如此说。
 
  直到300年前,英国的物理和化学家罗伯特•博伊尔才比较正确地推断地内热对流特征:“在我看来,可能在未被穿透的地球内腹,有许多巨大的仓库,里面实际上是火而且相当热,也许有些地方火和热都有。通过地下廊道、裂隙、通道网络和其它传导途径,从我称之为地下热库的有火有热的仓库,连通地下浅层,通过插入土层的通道而传导热;或许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热矿泉或蒸汽向上传送热。”
 
  让我们把这个现代科学家的说法跟3500年前的约伯的说法比较一下:尽管约伯说的没有那么详细,但是就地内热对流的本质特征,两者说的很相象。约伯说:地下像被火翻起来;现代科学家说:地球内腹有许多巨大的有火有热的仓库。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地质学家阿瑟•霍姆斯提出地球内部热对流说,用来说明大陆漂移的驱动机制及发生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现代地球热对流理论认为,早期的地球是无分选的凝聚作用而形成的,后来由于增积作用,每个投落的微行星高速轰击地球,其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且因接连不断的增积而被封存于地内;加之重力压缩作用,使地球体积变小,消耗在内部压缩的能量转变为热能,正如打气筒发热一样;再者,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因自发衰变,释放出粒子和辐射,被周围岩石吸收而发热。上述三种因素联合作用结果,使地球内部温度上升到1000℃以上,于是铁质熔化,在重力作用下沉入地心,形成液态的铁质地核。由于铁质下沉而释放重力能变成热能,使地内温度加速上升,致使大部分物质变成熔融状态,比较轻的就向上浮起,经冷却形成地壳。在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分异作用剩下的地幔。根据地球物理探测推算,地核(距离地表2900-6370公里)温度达3700-4500℃;地幔
下部(距离地表350-2900公里)温度为1500-3700℃;地幔上部(距离地表70-250公里)温度为1100-1200℃,其物质处于部分熔融状态(即为液态与晶体混合物),故称为软流圈;其上为固化的地壳(大陆地壳厚度0-70公里,大洋底地壳0-10公里),在此层内,往地下每深入一公里,地温增加25℃。
 
  地球内部的热大部分是通过地幔中的热对流传到地表的。其结果是使热的密度比较小的地块往上浮起,而冷的密度比较大的地块则下沉。据推测,距今2亿年前,全球本来只有一个大陆,后来破裂成十来个大小不等的板块,漂浮于软流圈之上,如同竹筏漂浮于水面上。由于地球内部热对流驱动,使有的板块之间分离,而造成海底扩张;有的板块互相碰撞,在接合带上就会发生火山、地震及造山运动等大规模地质现象。
 
  由此可见,约伯在3500年之前就说“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这是多么正确,多么难能可贵!
 
3.“上帝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现代地球水文循环理论
 
(1)为风定轻重
 
  在古代人们不知风为何物,更谈不上为风定轻重。然而约伯确信风是物质,有轻重,且可测定。至于如何测定,他虽不知道,但他相信,在人所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
 
  直到300年前,伽利略才断定空气有重量,并进行测定。如今我们都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有重量,且可测定,早就被圣经指明。除约伯记外,诗篇62:9也说:“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这不仅断定空气有重量,而且也说出测其轻重的方法。这再一次证明,圣经不但包含科学真理,而且超越科学。
 
(2)度量诸水——现代地球水文循环理论
 
  约伯说:“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后一句英文表达是:God apportioned out the waters by measure。可直译为:上帝经度量按比例分配了诸水。诸水包括江河、湖沼、海洋以及地下水等。
 
  现代地球水文循环理论,就是讲诸水按比例分配,包括如下两方面:
 
a. 地与海洋的“水流进流出”按比例分配
 
  水蒸气从大洋蒸发进入大气圈,大部分又降雨落到洋面,少部分被风刮到大陆上空,然后凝结成雨和雪降落地面。大部分雨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未下渗的水就汇聚成地表径流,流入江河,回归大海。地下水大部分通过近地表岩层缓慢流动,或流出地表成为泉水,或流入江河、湖沼、海洋;有些地下水可通过土壤表面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再从叶片蒸发,进入大气中。江河、湖沼、海洋也在不断蒸发水气。
 
  根据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可知,海洋蒸发的水比作为雨水降落洋面的要多,这种差异通过陆地径流回归海洋而达到严格平衡;而此径流本身又严格地抵消陆地上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如下表示:
 
  陆地、海洋和大气的“水流进流出”分配
 
  (所有数字均以10的13次方*立方米/年为单位)
 
  陆地 海洋
 
  降水9——+(3)——蒸发40
 
  蒸发-6 降水-37
 
  径流3——(3)+-——回流3
 
 
b. 各种天然水的容量及其占地球水总容量的百分比
 
  现在通过测量河流的流速流量,可推算每条河流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通过测量湖泊、海洋的等深线可以推算其面积与体积。诸水的容量及其占地球水总容量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其中容量均以10的15次方*立方米为单位)
 
  海洋 1350 97.3%
 
  大陆与两极冰川 29 2.1%
 
  地下含水层 8.4 0.6%
 
  河流湖泊 0.1378 0.01%
 
  大气中 0.01378 0.001%
 
  生物界 0.006 0.00004%
 
  从上表可见,生物界含水量仅仅占全球水总量的一千万分之四,按统计学此比例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水是各种生命形态(从细菌到人类)所需可溶性食物的载体,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此外,大气中含水量仅为全球水总量的十万分之一,但是它对地球气候以及水资源位置的影响远超过其比例。假设大气含水量增加到全球水总量的一万分之一,其增加量为全球河流湖泊的含水量,若是此增量变为降水量,则全球河流湖泊的含水量加倍,其结果岂不是造成全球河流湖泊泛滥成灾吗?若是大气含水量减少,势必造成全球旱灾。然而维持上表的分配比例,对地球生命为最佳(尽管每年全球都有局部地区发生水灾或旱灾,但从总体来说这是最佳的分配比例)。
 
  再者,假设两极的冰溶化,全球海平面就升高几米,从而造成大量滨海城市与农田被淹没海中。如今只因人们盲目利用能源,而造成地球“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两极的冰稍微多溶化些,就引起明显的海平面上升。
 
  总之,上表所列的诸水按比例分配是不容人任意改变的。那么是谁设计出这个最佳的分配比例呢?又是谁维持了这个分配律呢?这是任何聪明人的头脑设计不来的,也是任何人力无法维持的。此乃出于上帝的安排。“人定胜天”者可以休矣。正如约伯所说:“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因他监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经度量按比例分配了诸水)。”为此我们要感谢赞美上帝!
 
有关地球年龄的讨论——地层记录的解读与圣经的启示
 
1、对七日之内上帝完成造物之工的不同理解
 
  圣经说:“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世记2:1-2)
 
  有的人认为,这七日就是七昼夜。因为圣经说到这七日的每一日时,都说“有晚上,有早晨”。
 
  有的人说,天上一日地上千年,七日就等于七千年。
 
  有的人说,地质学的教科书讲,地球年龄为45-47亿年;圣经怎么讲,上帝在七日为一周之内完成创造天地之工呢?
 
  其实,传统地质学所讲的地球绝对年龄,并非绝对正确的年龄,这只是一种推测,对此至今仍然有争论,下面再说。本人认为,七日是代表一个完整的周期,至于这个周期有多长?有多少亿年或是多少万年?至今仍然无人确知。对此本人持开放的态度,不抱什么成见(关于神“七日”创造之说,读者可参阅《生命与信仰》总第6期道初的文章“时间的创造”——编者)。
 
2、天上时间与地上时间,神的时间与人的时间
 
  圣经说:“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后书3:8)
 
  因此,说到时间,我们就要想到:天上时间与地上时间,神的时间与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天上与地上计算时空的单位与方法不同。在观测太阳系天体时,常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即1.5亿公里)作为基本单位,如同在地上以米作为量距的基本单位一样。而当观测宇宙空间时,则常把光年作为基本单位(即光行一年的距离,光每秒可行30万公里,一年行程为94600亿公里)。再说计时,地球自转一周为地上之一日,其行程等于地球赤道周长40074公里(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而天上的光一日行程为2592000万公里,等于地球一日行程的646803倍,即对于天上的光来说,其一日等于地上的646803日(即1772年)。
 
  而圣经说,上帝是真光,是生命之光,是人眼看不见的,比人眼可见之光不知要快多少倍。因此人无法知道,神的一日等于地上多少千万年。
 
3、关于地球年龄的争论
 
(1)地球绝对年龄并非绝对正确的年龄
 
  20世纪初,发现放射性元素后,人们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年龄,称其为“绝对年龄”。比如,用此法测定地球上至今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其绝对年龄为40亿年左右,又根据陨石和最古老的月岩测定年龄为45亿年,因此推测地球绝对年龄为45-47亿年。
 
  这里说的“绝对年龄”,并非绝对正确的年龄。它是用地质学知识,对测量数据加以推测的。它是与仅根据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对比,来确定新老关系的“相对年龄”有别,而称为“绝对年龄”。
 
  然而绝对年龄测定法的前设,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零点及速率(半衰期),难以准确界定,其测量的年龄误差很大,且常常大于实际年龄,再加上人的主观推测,就更加夸大。比如有人用此法测定同一块石头,计算出的绝对年龄,从三百万年到零,有七个不同答案。而正确的答案是二百年,此石头是二百年前夏威夷的一个火山喷发的岩浆生成的。
 
  因此许多人在探索确定地球与古生物年龄的其他方法。比如,有的分子生物学家分析人体细胞中腺粒体的DNA和男人Y染色体的ZEY基因,认为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距今20-30万年。有的人以地球目前磁场衰退的速率(其半衰期为1400年)来推算,追索到地球磁场强度等于一个磁星时(在此情况下生物难以生存),则是一万年。
 
  上述各种测定方法究竟哪一种准确?目前还难以断定。其实这不单是方法之争,而是涉及学术观点与信仰问题。
 
(2)“地质渐进论”与“生物进化论”是一对“难兄难弟”
 
  人们称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为现代地质学创始人,在他的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中,提出“将今论古”理论,即根据现代地质作用(如河流海洋的沉积等),去推论古代地质作用的结果(如地层与古生物化石等)。他认为地球的演变是连续渐进的,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如40亿年),逐渐累积而成。他与达尔文是亲密朋友,相信进化论,为他朋友的生物进化论提供地质古生物依据;而达尔文也为他朋友的地质渐进论提供生物学理由,他曾写信给莱伊尔说:“如果我的自然选择理论必须借重这种突然进化的过程才能说得通,我将弃之为粪土……如果在任何一个步骤,需要加上神奇的进步,那自然选择理论就不值分文了。”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地质-古生物化石发现,证明“生物进化论”是全然谬误的,“地质渐进论”也是不正确的(不过“将今论古”的地质分析方法还有一定可取之处)。地球及其生物的发展是跳跃式的,经历过几次大突变,其间也有相对稳定时期,并非连续渐进演变,更不是“进化”。比如前面说过的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就是一次大突变,现代生物90%以上的门类同时突然产生了;后来又有两次大突变(大灾难):最大的一次灾难,是发生在古生代进入中生代之期,这次大灾难造成海洋中的50%无脊椎动物的科以及90%的物种都灭绝,可是其后又突然出现许多新物种;另一次大灾难是在中生代进入新生代之期,又有许多物种灭绝,许多新物种出现,恐龙灭绝就是一例。根据现代地质研究发现,这两次大灾难都是巨大陨石撞击地球所致。前者陨石坑直径200公里(在澳洲),其大小相当于喜马拉雅山,后者直径10公里(在墨西哥的尤卡卡半岛)。人们可以推想,当如此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时,就像是多少个原子弹氢弹同时爆炸,会引发全球性大地震与火山爆发,而产生浓密的尘埃云雾遮蔽太阳,造成地球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黑暗之中,致使大量物种灭绝。
 
4. 地层记录的解读与圣经的启示
 
(1)地层记录(岩性与古生物化石等)
 
  观察现代火山爆发可知,在火山爆发喷出高温熔岩的同时,会发生火山热流、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大规模地质灾害。例如,1980年5月18日,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火山爆发,山顶约有一立方英哩的冰雪土石被爆炸掉,成为火山灰与水蒸气,上升空中,烟柱高达六万英尺。原来9677英尺的高峰,一下子低了1277英尺,只剩下8400英尺。火山爆发喷出的高温熔岩原是富含硅化物的,剧烈爆炸后急速冷却而形成无数细小的玻璃质颗粒,成为火山灰。当火山灰在空气中遇到水气,就成为水滴凝结点,形成豪雨降下。此外,从火山口有一股热流,其温度高达250℃,含有毒气与火山灰并夹带着山泥,以时速200-400英里冲下山坡,所到之处,植物或被烧或被埋,动物窒息而死并被急埋。
 
  另一例子是,夏威夷“国家火山公园”的火山凝灰岩中,保留着1790年火山爆发时逃命者的脚印。据推测,那是人踏过河床软泥地留下脚印后,立即被极热的火山灰覆盖,烘烤成为石质,脚印才能保存下来。
 
  形成古生物化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急埋封存,即生物死亡后或活着时,被泥沙之类沉积物急速埋藏,与空气隔离而封存,使其肉体或尸骨不至于腐烂;其二是,深埋硅化,即当急埋之后,不断有沉积物急速堆积,把封存的生物尸骨重压于深处,由于温度高,使泥沙中所含的硅化物溶解,而渗透进尸骨里,使之完全硅化,才能成为化石。
 
  科学家发现,在实验室里使树木变成化石,只要适当的酸性、温度和硅化物,数天内就可完成,不必经过千万年之久。
 
  从中国云南澄江县发现的寒武纪化石生物群中,有许多软体动物的口腔、胃肠、肛门、神经等都保存完好;中国辽宁省发现的与恐龙同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突破了以往认为当时哺乳动物只有老鼠大小,经过鉴定确认,有的哺乳动物胃中还保留着吞吃下去的小恐龙,尚未消化就成为化石。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发现大量鱼类化石,有的还栩栩如生,像在游泳之中,有的口中还含着食物呢!这些化石若不是急速形成,怎么能保留着瞬间状态呢?若是按照地质渐进论来推算,现代大洋盆地沉积物成层的速度,在大多数地方是每千年一毫米,填满4公里深的大洋底,就需要40亿年;即使按每年沉积几厘米的速度,沉积层达几百米厚,也需要一万年以上。显然,用地质渐进论是无法解释如上古生物化石之形成。
 
(2)圣经记载(挪亚时代大洪水事件)
 
  现在让我们转而查考圣经记载的挪亚时代的大洪水事件:“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下大雨在地上。”(创世记7:11-12)(其中的“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英文表达为:On that day all the fountains of the great deep burst forth。可以直译为:所有的地下深大裂口的喷泉都爆发了。fountain即喷泉。)这洪水是上帝用来惩罚世界的败坏与人类的罪恶。
 
  先解释一下一般喷泉的由来。疏松多孔隙的岩层,如砂砾岩之类,其孔隙会被水充满而成含水层;无孔隙的泥质岩层,则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在地下第一层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含水层,水会顺着隔水层面流动,流出地表就是普通的泉水。在地下深处,两个隔水层之间存在的含水层,水也会流动,且承受一定的压力,当打井打入此层时,水就会从井口喷出,故称为喷泉。其喷出的高度,与水所承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我们知道,当发生大地震或火山爆发时,往往伴随着发生地面裂开深大裂口,于是就会从地下含水层(浅层的)涌流出泉水;若是断裂达到深层的承压水含水层,就会从裂口中喷发出喷泉。此外,当火山爆发时,大量火山灰喷入大气层,会使水蒸气凝聚成水滴,而降暴雨。由此推测,挪亚时代的大洪水,可能与全球性的大地震及火山爆发有关。
 
  可以想象,那时天崩地裂,天上地下的水一齐爆发,达四十天之久(火山灰弥漫大气层可达几十公里高,可持续数周之久),其结果地面必定水势浩大无比。圣经说:“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约22.5英尺),山岭都淹没了。”(创世记7:19-20)因此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创世记7:21)由于上帝叫挪亚和他家人在方舟里留了物种,所以当洪水过后,它们又重新滋生遍地。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想见,伴随着大地震与火山爆发而来的大洪水及泥石流,势必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并被冲积在陆地的低洼处或海滨湖沼或浅海,也必被急埋深埋,因而就有可能形成大量生物化石群及煤碳与石油之类矿藏。此外,根据现代海底浊流沉积研究,当海底地震触发大陆坡时,会使尚未固结成岩的沉积层突然发生滑塌,形成泥沙悬浮稠密的浊流,顺坡下流速度可达每小时40-60公里(速度取决于坡度),流动几百公里,达到海洋盆地底部,呈扇形散开,快速形成厚层至巨厚层的砂、粉砂、粘土等沉积层。浊流所到之处,吞没沿途的生物,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并被急埋深埋,因此就可能形成大量生物化石群及石油之类矿藏。
 
  虽然圣经不是科学教科书,圣经主要是讲属灵的事及灵界的律,查考圣经不能代替科学研究,但是从圣经得到启示,有助于我们探索研究上帝所创造的自然律。因为圣经不仅包含科学真理,而且超越科学。
  
 
诚证 中国大陆基督徒学者,五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

文章转自www.smyxy.or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