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个人资料
正文

鼓励的力量

(2011-08-18 08:57:32) 下一个

作者:罗乃萱,家庭基建发展总监,资深青少年工作者及出版人。现为《香港经济日报》、《时代论坛》撰写专栏。此文转载自「家庭基建」出版的「阿Q妈咪少年篇」。


永远记得那一幕。

念中三那年,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水运会。比赛在初秋举行,当日的天气坏透了,下着零散骤雨,泳池旁飘来阵阵凉风,冷得教人直打哆嗦。当我正准备踏上台阶就位,一把声音从耳边响起:「用心游啊!你一定行的!」一看,说话的原来是我一向敬重的柳老师。我点了一下头,纵身跃进水里,四肢像启动了摩打般,愈游愈快,结果获奖而回。

有一次,在某一个场合,跟老师重遇。他跟我提起这一幕,问我记不记得。当然记得了,没有你的鼓励,我又怎能游出超水准的成绩。今日,老师的鬓发多了许多斑白,但那招牌式的「四万」笑容,仍是如往昔般温暖人心。

也是因为这样,我一直相信,鼓励胜于责骂,推孩子一把胜过打他一顿。

责骂,是当下的,最速战速决的招式,然而过分「滥用」,将会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不能磨灭的烙印。鼓励,却是要多方观察反省才说的,这种三思而后言的推动,也会在孩子生命中留下永远鼓励的标记。

只不过,在香港这个讲求速度效率的社会,「鼓励」是不被鼓励的。不被鼓励者,就是不说,或说不得其所。举一个例,有一位妈妈,收到孩子的成绩表,看到他比上学期平均分进步了,便说:「看不出你平时不温习,考起试来居然有这样的成绩。不过,如果你真用功,就能考至科科九十分了!」说的以为鼓励,听在心里,却是一根钉刺在心。到底,孩子是用功还是不用功,在母亲眼中,他竟是一个「平常不温习」的学生,还是勤力的学生?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总觉得,孩子会被赞坏,所以在夸奖的当下,一定要扯着一两根贬抑的尾巴。然而,听在孩子心里,总是一股酸味浮上心头。

所以,鼓励用得合宜,可从四「不」开始:

不可太滥:就是随随便便大赞孩子,拼命说他聪明绝顶,听教听话。这太笼统混淆了,孩子根本不晓得自己「好在哪里」。所以,鼓励一定要有「目标」,按着孩子该做的事该表现的态度,论「表现」行赏。
不可太混:就是一句赞赏接着一句批评,每一个赞赏之后总加一个「但是」、「假如」,赞美的话就像吹了半个胀了的汽球,突然被判断的针截破。孩子只听进了那「不好听」的,把那「好听」的美言都丢到九霄云外。
不可太假:孩子的耳朵是敏锐的,有心或无心的赞美鼓励,他一听就知道。许多时候,父母知道鼓励有用,便乱鼓励一番,变成「口头禅」,也就失去了鼓励的动力。
不可太迟:鼓励的话,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讲才最有效。否则事过境移,你才慢吞吞跟他说:「我知道你一定没问题!」孩子提醒你:「我的比赛已在三天前结束了。」那表示你可能对孩子的需要诉求一直心不在焉。
记着,「做______你一定行」、「你的努力一定有成果的」类似的鼓励话,孩子与成人,可都是百听不厌的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