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眸时看小於菟------回忆父亲(二)

(2005-04-12 19:30:42) 下一个

 ( 4 ) 世无不可对人言

 我十六岁初中毕业,被分配到北京远郊的一个工业基地,在那里混了近十年。那里聚集了几千名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年,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的,就结成了一个个铁哥们铁姐们的小圈子。我们这个圈子有六,七个人,包括俩个女孩子。大家真是能两肋插刀的好朋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婚当嫁,堡垒就从内部塌陷了。我上大学以后,依旧和其中的一男孩和一女孩保持着旧日的友情。

女孩人很好,开朗大方,爱帮助人,特别仗义,对我很好。缺点是太好强,太喜欢表现自己。因为我在外地上学,她经常到我家来,帮助照顾生病的父亲,也帮母亲做些家务。我其实能猜到女孩的用心,但我知道那男孩一直在暗恋着她,而且我对她的缺点也很在意,所以,就有意保持在朋友的水平上。

暑假回家,少不得要和女孩相会几次。父亲问及我们的关系,我说依旧是好朋友。父亲说人家想和你好,我说我不想,他问我为什么。我并不想和父亲过深地探讨我的心事,因为我知道自从他中风后,思维有时不清楚,我不想让我的事给再他添乱。他继续保持着对此事的关心,最后,我只好如实讲了我的看法。我说,这样的女孩,只能为友,不可为妻。并讲了我的理由。

等我几天后旅游回来,接到了女友的电话,才知道我的话,尤其是那句“只能为友,不可为妻”的“智理明言”,彻底毁掉了她对我的情感和我们十几年的友谊。

我把火全部发到父亲的头上,大吵大闹了半天,母亲也埋怨他不该多说话。最后,他不愠不恼地缓缓说道,“我就信奉这句话------世无不可对人言。”

哲乎?痴乎?

 (5) 二极管

小学的时候,开始学做矿石收音机。和哥哥一起架天线,缠线圈,锯底板。矿石收音机的心脏就是那个象子弹形状的矿石。矿石的作用是检波,只有在触针接触到真正矿石材料上时,,才会实现检波。所以如何调整触针,就成为矿石机能否工作的关键。另外,用滑动线圈去调谐频率,以找到电台,也不是很容易的实践,尤其是对初学者。

那时候,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晶体二极管,用它替代矿石,无须再调整触针,而且检波效果极好。只是价格相差太大。一个矿石只要一毛多钱,而二极管则贵到一元三四毛之多。对于没有几个钱可花的我和哥哥,只好发扬“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买了最便宜的元件,开始了我们的科学冒险。可几天下来,我们用尽了所用的努力,仍无法从耳机里听到任何声音。又去买了一个矿石,只收到一次微弱的信号,一切又归于沉寂。

周末,父亲回到家中,问询我们的成果,我们据实回答。父亲又问我们是否知道二极管的功用,我们答知道,但是太贵了。父亲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矿石是被淘汰的东西了。

和每个星期天一样,父亲和母亲上午出门办事。等他们回来的时候,父亲把一个小报纸包交给我,我打开报纸,里面是一个小硬纸板,板上叉着一只小小的二极管!。从那以后,多少年中,我已记不清父亲送给我多少礼物了,可这只二极管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而对父亲“矿石是被淘汰的东西了”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伴随在我们学习和实践的成长过程中。

题外话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科学课的老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带有科技意义的手工,家长可以帮助。儿子问询我的意见,我立即回忆起上面的故事。第二天,趁儿子上学时,东颦效施似的去

Radio Shack 买了一盒做 Crystal Radio" kit 。当时心里很得意,觉得自己和父亲一样光辉。说不定几十年后,儿子回想起来,也会感动得痛哭流涕呢。等儿子到家,向儿子奉献上“慈父”的一片心意,又趁机向儿子痛说了二极管的革命家史。没想到竟被儿子抢白了几句。儿子说,谁现在还听 Crystal radio 呢? 没有科技意义了;而且老师要自己做的,不要买的。我 心里这个气呀,暗暗地骂了几遍TMD ,只好作罢,无奈那幻想中的光环也黯然消失了。

几年前,在报上读过一篇文章,讲现在的父亲和过去的父亲的区别,现在的儿子和过去的儿子的区别。它对我们这一代处境的描写,引起了我的共鸣。大意是这样描述的,“小时候,中国是个‘父道尊严’至上的社会,我呢,是个做儿子的;出了国,做了父亲,才发现,这儿却是个‘儿道尊严’至高无上的社会”。怎么总是“生不逢时”呢?

 ( 6 ) 一”字师

父亲的中文功底很深,文革前写过许多诗和词。当然,这些文字上的东西,让他在文革中吃了许多的苦头。可惜的是,做为“罪证”的记有诗词的笔记本,文革后也没有还给他,全部佚失了。文革后,父亲偶而还写几首诗,但因中风和右侧偏瘫,他基本上停止了写诗。

我和哥哥姐姐每个人出国时,父亲都用左手写一幅三,四尺长,一尺半宽的条幅,录有他送给每个人的诗。写给我的是一首七言绝句,抄录如下:

春风化雨不见行,

万紫千红花园里,

病眼仍辨草青黄。 四株丹桂异时香。 此诗四儿正一字。

这首诗不象写给哥哥姐姐的那样,是直接写个人的。他并没有直接写我,只是抄录了他的一首旧诗。而抄录旧诗给我的原因,是诗后的这几个字的小注,讲的是我和父亲探讨此诗的故事。

七八,七九年,大哥,二哥和我先后考上了大学。八十年代初,哥哥姐姐又相继出国留学,父亲是很为我们感到骄傲的。我大学毕业后,父亲向我展示了这首诗,当时的最后一句是“四株丹桂

一时香”。

第一句中的“春风化雨”是父亲最理想的教育境界,我们的成长全都受益于他的这个思想。最后一句的“四株丹桂”是对哥哥姐姐和我的赞扬,也是父亲的骄傲。这些我都明白。我所不明白的是“一时香”的“一”字。我感觉“一”字有“突兀”“风起”的含义,多是指凑热闹而不能长久的“风潮”,我还举刘禹锡玄都观诗前的序为例,“一时”人们以观花为炫耀,贬意是很明显的。父亲说我只讲对了“一”的一种用意,而另一种还有久盼而至的意思,如“忽如一夜春风来”。他想表达是“四株丹桂”总算开始飘香了。说实在的,和父亲这种平等的学习交流,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渴望,又受益良多。

父亲说既然我对“一”字有岐议,就让我换一个字看看。我想了一会儿后告诉他我喜欢用“异”字,它与“一”同音,词意明显,而且也是我们在艰难环境中成长的真实写照。父亲欣然,并笑称我为他的“‘一’字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好看!
娓娓 回复 悄悄话 请问“小於菟”出于何典?
题外话。。。 你儿子说的没错。
回眸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想来令尊大人一定是位博学多才的老牌儿知识分子。只有那个时代的真正的学者才能在专业之外精通文史,令人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