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庐山会议上的斗争

(2007-06-08 13:42:46) 下一个
十四、庐山会议上的斗争

回答: 丁凯文: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 由 JollyRoger 于 June 07, 2007 20:18:04:

关于庐山会议的斗争,笔者曾经写过专文,发表在《重审林彪罪案》一书中,题目是《再论1970年庐山会议及其影响》,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作了分析和探讨。今年明镜出版社又出版了舒云女士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笔者读了《吴法宪回忆录》后,感到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林彪在是否讲话问题上有过反复。多年来官方的说辞都是众口一词:林彪在会上搞突然袭击,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林彪的讲话事先争得了毛泽东的许可,毛还叮嘱林说,可以讲话,但不要点名。但是吴法宪回忆说会前曾去看望林彪,叶群对吴说“明天上午开大会,林总就不准备讲话了。”吴在林彪处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如果林彪事前就计划好了打击“上海帮”,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及时向自己的亲信们透露一些风声,至少也要暗示一下,吴法宪等人也好有个思想准备。吴法宪回忆说当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由林彪讲话时,吴法宪的感觉是“我们都感到比较意外,因为叶群会前曾明确告诉过我们林彪不讲话的。”为什么林彪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是林彪自己会前临时改变了主意,还是听了其他人的建议而出面讲话?

(2)谁说的“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上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其真面目已越来越清晰。汪东兴在九大前后就已倒向林彪,与军委办事组的关系异常密切,毛泽东的谈话甚至私情都向林彪这边透露,在打击张春桥和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汪东兴都积极参与,并在会上会下活动频繁,这句著名的“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就是出自汪东兴之口,汪在华北组讨论时更是高调支持林彪讲话,拥护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同时将斗争矛头指向张春桥。会议的第二天,吴法宪只是建议讨论林彪的讲话,可是汪东兴却建议与会代表重听林彪的讲话录音,唯恐与会者听不出林彪讲话的弦外之音。没有汪东兴的积极活动,庐山会议上发生的激烈倒张(春桥)活动未必能形成如此燎原的大火。

(3)康生的追查与周恩来的保林。8月26日和27日康生连续两天找军委办事组谈话,康生要追查”军事俱乐部“,说:“你们要交代,这个‘军事俱乐部’是怎样形成的?你们长时间串通一气,还有陈毅这个反革命分子。”吴法宪和邱会作都否认康生的指控,周恩来则说“我们只是把情况弄清楚,大家都冷静些,现在不评论是非。”为了保护林彪,周恩来要吴法宪主动写检讨,并说“这样做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替‘副统帅’担责任。你明白,问题是‘副统帅’的讲话引起来的。要保护‘副帅’,不然的话又要攻到‘副帅’的头上去了。”林彪告诉吴说康生和周恩来都到林彪处,康生指责吴法宪造谣,而林则坚决保吴,说“吴法宪这个人我了解,从一军团到四野,跟了我几十年,从来没有听他造过谣。再说陈毅和吴法宪、汪东兴他们也没有联系。”林彪甚至不同意吴作检讨,并说“你不要写检讨!你没有错,讲话是我讲的,错了我负责。”林还说“要检讨你检讨。你的检讨我也不看,用你的名义上送。”但是由于有周恩来的作用,吴法宪还是写了一个简单的检讨。

(4)是陈伯达威信太高还是林彪威信太高?8月31日毛泽东指示全会开始批陈伯达,毛泽东说:陈伯达在全党、全国的威信太高了,这次庐山会议要把他拿下来。全会由此开始批陈,“上海帮”齐上阵,对陈伯达狠揭狠批,随后陈伯达就失去了自由。毛泽东此时借所谓批陈达到杀鸡儆猴之功效,表面上说“陈伯达威信太高”,实际上是说“林彪威信太高”。吴法宪回忆说“在九大中央委员会中,军队干部占一大半,当时的政治局共二十五人,军队干部占十四人。军队的势力越来越大,林彪个人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现在想起来,不是陈伯达而是林彪威信太高了。毛主席看到林彪和我们对江青及‘文革’日益增长的对立情绪,感到不安……这些因素是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拨乱反正’,决心把林彪和我们逐步‘铲除’的原因。下山以后毛主席步步紧逼也是由此而来。现在看来,毛主席本来就站在江青他们一边,是要坚决保卫他的‘文化大革命’的。我们同江青等人在庐山上的斗争,危及到了‘文化大革命’,因此,毛泽东是绝不会放过我们的。”这的确是毛泽东日后逼走林彪的根源所在。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