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

探索生活, 感悟人生
正文

有感于美国大学的选才标准

(2011-03-19 09:56:30) 下一个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以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享誉全球,又以丰厚的奖学金制度、多元的文化氛围以及宽松的移民政策而吸引着世界众多的学生。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的热潮一直持续升高,近年随着国家经济的提升和家庭收入的改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人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众多的大陆学子愿意选择欧美的大学进行出国深造呢?除了良好的大学资源、不同的文化背景、相对时髦的国外教育经历外,其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独特的选才标准可能也是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我们经常听说,在大陆学习中游的学生,也能考取美国比较好的大学学习,这就给许多在国内想上重点或名牌大学有困难的学生,转而放弃了激烈的竞争,选择报考适合的美国大学。也有学习一般的学生,直接进入美国以攻读副学位为主的社区大学或语言学校,之后再报考本科类的国家级或州立、市立大学等等。我们知道在中国,一次高考定终生,也决定了你的职业和未来。其选才的标准就是高考的成绩加上最初懵懂的大学专业志愿,在大学学习中一旦发现与自己的兴趣不太符合时,也很难再申请跨学院改动专业。而在美国其大学的选才标准是什么呢?她不是由单一的高考成绩所决定,而是由多重因素组成,这里面包括大学入学标准考试 (SAT, ACT) 等,一般可多次考试,选择最好的成绩提供给大学)、高中三年半的学习总平均成绩、大学申请作文或个人陈述、课外活动成绩、社区志愿者服务以及各种特长技能展示等。还包括与大学的双向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填报多所大学、接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在你决定该选择最心仪大学之前,各大学还设立了大学访问、学科介绍甚至安排2到3天的校园生活,尽可能使你了解和熟悉将要选择的大学和专业。另外,各大学为了广招人才,大多设立了不同的录取方式,如提前决定 (Early Decision )、提前录取 (Early Action) 和常规录取 (Regular Decision) 等形式,以最大限度录取各自满意的学生。这充分体现学生是大学的根本和优先原则。这让我想起了刚到纽约应聘到一家医学院,该校校长在各种雇员的岗前培训会上说出的一段话:你选择了这所学校和学校选择了你,这不是说只是好的 (Good) 选择或比较好的 (Better) 选择,而是最好的 (Best) 选择,我们都应在各自的岗位上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 。

说到大学生的优先原则和选才标准,我联想到两件小事可能有一定的说服力。一件是我儿子给我讲述的他同学的故事。他们的学校是纽约市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在高中入学时据说是全美唯一的城市要通过考试选拔而入学。他在计算机课堂上有一位同学,是电脑高手,在高中阶段就开始在公司打工,据说曾想高中毕业放弃大学,直接进入社会创办公司,但后来听取一些建议还是先就读大学。尽管在该重点中学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属中等偏下,但他的过人天赋还是被人看好,特别是在高中十一年级时被 MIT 发现,并签下愿意录取的合同,并告知他不需要任何标准考试成绩、不需要常规的报考程序,只需要在一年后告知愿意就读 MIT ,就可以发放录取通知。后来他随即转出了这所学业竞争较大的重点高中而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完全驰骋在他的电脑王国里,当然今年最终也被 MIT 以电脑怪才提前录取为该校学生。另一件是去年国内的一则新闻,报道有一位陕西籍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复旦大学看中,该校多名教授联名举荐该生。原因是该生有很强的古汉语天赋,认为是古汉语、古文献研究的可造之才。遗憾的是他的高考成绩只上了普通本科的分数线,陕西招生办为了公平原则不能调送档案,最终复旦大学也无法录取该名学生,他后来考取了当地的一所普通师范大学,并暗自要勤奋努力,争取将来再考复旦。通过这两则故事,我有感于不同的选才标准有时会错失了人才,又回到了一个很纠结的话题——通才培养和专才培养的得与失,也许那位 MIT 的天才少年若干年后又是一个盖茨,而我们的古文才子说不定会错失一个现代王国维。

思前想后,不得要领,但感慨千百,就罗列以下几条,以供讨论。大学培养,还是在注重通才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专才的培养和发掘,特别是对天才少年的培养。在严格的招生制度下,实行宽松人性化的选才制度,特别是应当强化教授治校、教授评估选才的机制。实行多元化的招生标准,学生和大学与专业的双向选择制度。总之,大学选才,关乎未来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也是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Victor Wang, March 19, 2011, New York)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