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货币战线:频签货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2009-04-02 04:39:50) 下一个

频签货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2009年04月   来源:京华时报

货币互换——这个对老百姓来说相对陌生的词汇,近期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之中。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接连与国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何谓货币互换?中国为什么要与他国进行货币互换?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正迈向国际化?货币互换与百姓生活关系大不大?

    ■事件

    互换协议相继签署总额6500亿人民币

    3月29日,中国央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至此,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详见附表),约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5%。

    据悉,目前,中国央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解读

    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

    对于频繁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原因,央行近日专门通过其官方网站发表文章给予解释,称央行运用货币互换手段是为了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以便更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众所周知,正在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张,已经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亚洲国家和有关地区的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成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通常承诺一定的互换额度。一旦启动货币互换,两国将可通过本币互换,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从而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并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金融危机导致持有大量美元的一些国家经济受到拖累,而为了缓解对美元的依赖,不少国家减少所持美元,使用其他货币进行国际支付与结算,而“坚挺”的人民币对它们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估计仍会有不少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与地区会与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之原因 之路线

    ■解读先周边、后拉美功用各不相同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我国近期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顺序为“先周边,后拉美”,“先是韩国和马来西亚,因为它们是中国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较严重的冲击,国际支付能力下降。”

    丁志杰还表示,这些互换协议的作用有所差别,“与阿根廷的互换,人民币主要是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白俄罗斯则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与韩国的互换,主要作用是方便韩国在华企业进行融资;与香港互换,是由于香港是人民币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备在香港发债,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满足资金供给;与马来西亚和印尼互换,是用于双方的商业贸易结算。”

    区域化是国际化必经之路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经过区域化过程。首先,在周边国家和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尝试采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其次,在成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使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第三,在成为区域货币的基础上再走向国际,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上国际化的过程必须伴随着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开放的过程。

    ■自去年底以来央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

    日期     货币互换对象规模(人民币)

    2008年12月12日    韩国 1800亿元

    2009年1月20日 香港金管局 2000亿元

    2009年2月8日    马来西亚 800亿元

    日期    货币互换对象规模(人民币)

    2009年3月11日 白俄罗斯 200亿元

    2009年3月24日    印尼 1000亿元

    2009年3月29日 阿根廷 700亿元

    ■解读

    我国出口企业将受益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与急需资金的国家签订一系列的货币互换协议,最大受益方是面临困境的中国出口企业。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央行间货币互换,我国最近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不具备抵御货币贬值的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金融危机令亚洲各国出口大幅缩水,中国央行此时与一些贸易往来紧密的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让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消减美元汇价波动的风险,并刺激区域内双边贸易的复苏。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指出,近期频繁进行货币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出口。因全球美元流动性吃紧,中国的一些贸易伙伴陷入贸易结算的困境,利用人民币互换稳定多边贸易是对抗金融危机的一种方式,当然也会同时刺激中国的出口。

    之意义

    人民币地位可获提升

    鲁政委认为,除了“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之外,由于互换货币可以用于贸易、投资方面的日常支付,所以这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货币互换协议不但为周边经济体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快其成为地区甚至全球主要货币的进程。他表示,受货币互换协议的鼓励,在中国和那些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他国之间,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将会越来越普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有金融专家指出,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必须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是国际贸易的客观需要所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实现速度要取决于若干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包括建设一个多元化交易的人民币现货市场、实行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可兑换、建设境内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正如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所说:“从客观上说,(金融)危机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能,但并不需要刻意推动。”

    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

    交通银行研发部仇高擎表示,货币互换旨在避免金融危机下的汇率结算损失。对于居民出国能否受惠于货币互换协议,还要看协议规定的限额适用于哪些范围。通常来说,货币互换主要体现在官方,一般不体现在民间汇兑中。

    目前,人民币还不能实现自由兑换。另外,现在并不是所有银行、所有网点都可进行各种外币兑换,许多银行对小币种没有现钞支持。

    仇高擎表示,总体来看,互换协议对普通百姓出国消费没有多大影响。

    ■解读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储备功能

    在中国央行与有关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的系列本币互换协议中,还体现了对货币互换的一些创新。如:将互换有效期延长到3年,并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这些创新可推动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

    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通过货币互换创新,可以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储备功能,对方签署国(地区)可以用人民币作为储备,防范国际市场风险。

    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形式,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货币互换表面上看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相互拆借,但事实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国间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人民币扩大了在地区范围内的流通程度。这一机制发生的前提在于,各国和地区对人民币信心的增强。

    之创新

    ■名词解释·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通俗来说,就是两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时,可以不使用第三国货币,而是直接使用本国货币来计价和结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汇兑损失。在一定时期内,累计到一定额度时,由两国央行之间进行汇总结清。

    最近的一次是我国和阿根廷签署的总额为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也就是说,今后我国和阿根廷之间总额700亿元等值人民币之内的贸易和投资,可以不用美元结算,而直接用人民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